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報告達康書記:整倒大風廠的貓膩全在這兒!

從清明假期到現在, 大家在追《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 相信很多人也在樂此不彼的追劇。 一夜之間“達康粉絲”火遍全國, 表情包刷爆了朋友圈。 這部劇以反腐敗為重點, 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有金融活動的地方, 就有腐敗的發生。 而電視劇裡腐敗的一切起因可以說是因為“大風廠倒在了過橋上。 ”那麼, 過橋到底是什麼意思?風險在哪裡呢?電視劇中的過橋會不會跟現實社會中過橋一樣?

什麼是過橋?

過橋, 其實是一個“舶來詞”——bridge loan。 也就是牽線搭橋的意思。 過橋在現在的金融市場中很常見, 一般是企業向社會協力廠商借款(居間人), 用來墊付已經到期的銀行貸款, 成功續貸後, 在將貸款還給協力廠商(居間人)的過程, 叫做過橋。

說白了就是:先借錢還上銀行的貸款, 在從銀行貸下款來還上。

在這個過程中有企業、居間人、銀行。 這三者的借貸關係。

企業,

不用說是需要過橋資金的企業。 同時, 該企業還有要還的銀行貸款。 這就是電視劇裡的“大風廠”。

銀行, 是企業貸款的“債主”, 企業如果還上這筆資金, 還能繼續給企業提供貸款服務。 這就是電視劇裡的“歐陽菁”所在的城商行。

居間人:是提供過橋資金的人, 同時也是企業過橋資金的“債主”。 在電視劇裡是高小琴的“山水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 居間人有可能是民間借貸公司、P2P平臺、也有可能是一家有實體的企業。

過橋業務是一個借錢(企業)、賺錢(居間人)、還錢(銀行)的三方利益在博弈, 風險到底有哪些呢?接著往下看。

過橋業務的風險

我們先從企業角度出發, 在過橋業務中, 企業的風險有哪些?

1、銀行斷貸: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銀行不在提供貸款。 本來說的好好地, 只要還上錢, 銀行還給繼續貸, 結果銀行變卦了。 這也是電視劇中, 蔡成功的話。 然而, 在現實場景中, 這樣的事簡直是太多了。 本來在沒還款之前, 銀行恨不能對天發誓, 只要一還上, 一定能再貸。 然而, 企業千辛萬苦還上了,

銀行立馬變臉, 不給了。 這下好了, 企業傻了, 如何還給居間人呢?不是跟銀行說好了做彼此的天使嗎?

那麼銀行斷貸合法嗎?當然是合法的。 如果銀行感覺企業有問題, 風險較大, 是可以停止貸款的。 但是問題來了, 之前說的只要還款就給續貸, 這種“騙”這企業還的做法就真的沒問題嗎?就真的符合職業道德嗎?您這一句“承諾”, 也許就毀了一個企業。

2、承受高額利息:一般來講, 過橋的利息都是按日計算, 因為過橋資金使用不會超過10天, 畢竟過橋業務是屬於“臨時周轉”業務。 如果一旦過橋失敗, 企業在短時間內無法還錢, 那麼必須要承受高額的利息了。 我們假設日息千分之1.5來計算, 月息就是18%。 如果三個月企業還換不上這筆錢,

那麼這樣的利息也會把企業壓死。 然而麻煩的不僅僅是這一個事。

3、抵押物的處理:有人說, 企業過橋只要搞定銀行, 確定能放下來, 短時間內可以不需要抵押。 拿著企業的網銀、公章、財務章、就可以。 要我說, 這種風控措施簡直就是不堪一擊, 如果銀行真的斷貸, 你拿企業的網銀、公章、財務章又有什麼用?一分錢都沒有。 企業大不了再去辦一個, 丟個網銀、公章又不是多大的事。

實在不行, 押上企業股權、股份。 電視劇裡的橋段, 在真實場景中也時有發生。 如果企業過橋失敗, 被抵質押的實物要變賣、企業有可能就直接變成其他人控制。 就跟電視劇裡演的一樣, 大風廠質押了股權, 銀行斷貸, 還不上山水集團的資金了, 最後讓山水集團撿了一個大便宜。 像這樣的事,企業就得小心了,是不是銀行和某些居間人有勾結,做了個套,讓你往裡鑽?

我們再從居間人角度出發,居間人存在哪些風險?

1、銀行斷貸:銀行一旦不在繼續放款,受傷的不僅僅是企業自己,還有居間人。畢竟居間人是這整個過橋中的最終“債權人”。本來企業就是因為短時間無法還銀行的貸款才去找居間人借錢。這下好了,銀行這麼一斷,可是要了兩家的命。在過橋的過程中,如果企業沒還款,銀行始終是求著企業、居間人,主動權在居間人那。一旦還款,就變成了銀行佔有主動權,企業和居間人去求著銀行。所以,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公平的遊戲。

最重要的問題在於,誰也無法決定銀行是否對企業繼續進行貸款。銀行貸款並不是客戶經理、審批專員、分管行長簽字就可以放款的。銀行貸款放款非常麻煩,有的時候在確保每個環節都無誤的情況下,放款也需要一天甚至三天的時間。就算是拿到最終的審批意見,還有可能受制於資金、決策人終審、核實借款人資訊、銀行政策調整等一系列原因。所以,銀行放款並不是“一言堂”,有嚴格的手續和流程,還有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之前就見過一個企業,都拿到放款確認書,企業準備去銀行辦理手續了,結果總行來了一個通知,說該行業被禁入,最後也沒放款。肥皂大叔要說的是,企業借個錢真難。

2、企業違約風險:還有一種情況,銀行繼續放款,企業不給居間人還款。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銀行沒有斷貸,又放給了企業,但是企業沒有遵守承諾,沒給居間人還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企業外債太多。比如說,企業或許還借了更高利息的錢,先拿著部分資金去“補西牆”了。過橋業務,都是短時間的急用錢業務,居間人很難在短時間內摸透企業的整個負債情況,往往就會陷入剛才我說的案例,時間緊張、抵押物不可用。這樣對於企業本身的風險把控可以說難上加難。

那麼,過橋對於銀行來說有沒有風險?肯定也是有的,銀行只有一種風險,那就是企業沒有借到過橋資金,造成了企業的違約。一旦企業造成違約,銀行和企業是兩敗俱傷。銀行的逾期率甚至壞賬率會上升,企業的征信也會受到影響。

在2013年,是企業過橋失敗最多的一年,因為大多數的銀行貸款端業務都開始收緊,很多銀行都對傳統行業進行了抽貸、斷貸。所以,導致了現在很多居間人不敢做過橋業務。也導致了很多居間人,企業為了能讓自己順利的過橋,給銀行意思意思。過橋業務,變成了“成一家、坑一家”的業務。

電視劇依然在熱播,“過橋抽貸”只是反映了現階段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冰山一角,後面的整座“冰山”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誰來保護民營企業?誰來保護提供資金的居間人?誰來保護投資人?誰是銀行抽貸的“保護傘”?銀行放款標準到底是什麼?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也許到問題解決的那一天,“達康書記”不再拍桌子、瞪眼睛,也不會為了GDP,低下頭。

轉載如有侵權請及時後臺留言聯繫小編處理!

像這樣的事,企業就得小心了,是不是銀行和某些居間人有勾結,做了個套,讓你往裡鑽?

我們再從居間人角度出發,居間人存在哪些風險?

1、銀行斷貸:銀行一旦不在繼續放款,受傷的不僅僅是企業自己,還有居間人。畢竟居間人是這整個過橋中的最終“債權人”。本來企業就是因為短時間無法還銀行的貸款才去找居間人借錢。這下好了,銀行這麼一斷,可是要了兩家的命。在過橋的過程中,如果企業沒還款,銀行始終是求著企業、居間人,主動權在居間人那。一旦還款,就變成了銀行佔有主動權,企業和居間人去求著銀行。所以,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公平的遊戲。

最重要的問題在於,誰也無法決定銀行是否對企業繼續進行貸款。銀行貸款並不是客戶經理、審批專員、分管行長簽字就可以放款的。銀行貸款放款非常麻煩,有的時候在確保每個環節都無誤的情況下,放款也需要一天甚至三天的時間。就算是拿到最終的審批意見,還有可能受制於資金、決策人終審、核實借款人資訊、銀行政策調整等一系列原因。所以,銀行放款並不是“一言堂”,有嚴格的手續和流程,還有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之前就見過一個企業,都拿到放款確認書,企業準備去銀行辦理手續了,結果總行來了一個通知,說該行業被禁入,最後也沒放款。肥皂大叔要說的是,企業借個錢真難。

2、企業違約風險:還有一種情況,銀行繼續放款,企業不給居間人還款。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銀行沒有斷貸,又放給了企業,但是企業沒有遵守承諾,沒給居間人還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企業外債太多。比如說,企業或許還借了更高利息的錢,先拿著部分資金去“補西牆”了。過橋業務,都是短時間的急用錢業務,居間人很難在短時間內摸透企業的整個負債情況,往往就會陷入剛才我說的案例,時間緊張、抵押物不可用。這樣對於企業本身的風險把控可以說難上加難。

那麼,過橋對於銀行來說有沒有風險?肯定也是有的,銀行只有一種風險,那就是企業沒有借到過橋資金,造成了企業的違約。一旦企業造成違約,銀行和企業是兩敗俱傷。銀行的逾期率甚至壞賬率會上升,企業的征信也會受到影響。

在2013年,是企業過橋失敗最多的一年,因為大多數的銀行貸款端業務都開始收緊,很多銀行都對傳統行業進行了抽貸、斷貸。所以,導致了現在很多居間人不敢做過橋業務。也導致了很多居間人,企業為了能讓自己順利的過橋,給銀行意思意思。過橋業務,變成了“成一家、坑一家”的業務。

電視劇依然在熱播,“過橋抽貸”只是反映了現階段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冰山一角,後面的整座“冰山”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誰來保護民營企業?誰來保護提供資金的居間人?誰來保護投資人?誰是銀行抽貸的“保護傘”?銀行放款標準到底是什麼?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也許到問題解決的那一天,“達康書記”不再拍桌子、瞪眼睛,也不會為了GDP,低下頭。

轉載如有侵權請及時後臺留言聯繫小編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