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馬未都:你沒來不能想像,你來了不能複述

是的。

“你沒來不能想像, 你來了不能複述。 ”

說的正是上海觀複博物館。

如果你尚未參觀, 那麼現在可以先睹為快。

如果你正準備前往, 那麼這是一份參觀指南。

如果你已經來過, 那麼正好可以再次回味。

上海觀複博物館, 是在上海中心大廈裡。 這個大廈是一個現代化的高樓。 我們過去傳統的博物館都做得比較大, 而且它都是獨立的一個建築。 對於一般人來說, 比較短的時間是很難去完成參觀這樣一個事情的。 我覺得這個樓對我本身就吸引, 因為上海是中國東西方文化結合的最好的城市。 所以我也希望這個博物館中有很多地方能體現這個特質。 為了最大限度利用這種展覽的空間, 我們的展廳都是連貫而下的。

我們現在做的是一個瓷器館。 它主要以宋瓷為主, 宋瓷是中國陶瓷美學的巔峰。 就後來無論明清瓷器做的如何漂亮, 從美學的角度上去看的話, 它遠遠達不到宋瓷的這個高度。 所以我們以宋瓷為主。

南宋 龍泉窯粉青釉鳳耳盤口尊上海觀複博物館藏

第二個館是東西館。 東西館依然是陶瓷為主, 當然也有傢俱。 它這個館很符合上海的一個社會環境。 上海是東西方結合最好的城市, 那麼這個東西館就是東西方結合最好的文物。 我們每一件文物, 要求它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素, 一個東方的, 一個西方的。

清雍正 粉彩鞏紅描金鳳凰牡丹紋將軍罐上海觀複博物館藏

再有就是我們的第三個館是金器館。 金器館的設計, 是我的一個特殊設計。 這個設計設計完了之後我比較得意, 應了我當時說的一句話, 叫“你沒來不能想像, 你來了不能複述”。 這是我們對博物館展陳的一個要求。 這裡確實有很多地方顯得很魔幻。 其實這種魔幻的感覺正好是我們文化的感覺。

上海觀複博物館金器館掠影

造像館是我希望在一個現代化大樓裡, 我們應該有一種思考的機會。 你進入佛像館, 尤其佛像館裡頭, 做了一個洞窟的很小的一個空間。 我覺得任何人第一次靜靜地走進去的時候, 一定會忘記今天我是站在一個高樓上。 我當時就要的這個效果。

明代 銅鎏金無量壽佛坐像上海觀複博物館藏

最後就有一個臨展館,現在是絲織品,我們將來還會做一些其他的展覽。

上海觀複博物館臨展館一瞥

首飾肯定是金器中重要的部分,金器特別難保存,就是當你改朝換代的時候,金子立刻就被熔掉,熔掉就變成現金。所以金器的文物在生活中幾乎沒有保存的可能。我們這裡的金器文物,是我幾十年的收藏,比如宋代的這些首飾、臂釧。臂釧這種東西,在古代比今天重要。古人認為,起碼在唐代的時候,上臂比下臂重要。上臂比下臂富於裝飾性,所以臂釧都在上臂,因為它露臂膀。後來由於禮教的盛興,到宋代慢慢慢慢禮教一盛興,大部分人就得把袖子擼下來,擼下來那你的臂釧看不見了,所以就變成鐲了。

明代 鳳紋金臂釧上海觀複博物館藏

那麼再有就像發簪。比如說你看到宋代的大發簪,頭號的,你說這發簪怎麼戴啊,我哪有那麼多頭髮啊。我們唐代、宋代戴假髮,尤其宋代的假髮,真是後來人不大清楚的。福建最近幾年出土了大量的宋墓,宋墓出現的假髮,令所有人吃驚。就是一個人的假髮,大概算著是三到五個人的頭髮量。形成大西瓜那麼大一團,它頂腦袋上比臉還大。這個時候他就需要發簪了。那個發簪為什麼有的時候是空心、帶有大量的鏤空呢?是為了散熱。這腦袋人的熱氣是往上走的,它都散在頭髮裡了熱呀,所以它的這個發簪除了裝飾還有功能。這一點是我們後來的發簪沒有的。

北宋 鏤空花頭卷草龍紋筒式金髮簪上海觀複博物館藏

我只不過年輕的時候做的都是文學的傳播,比如說我年輕時候的職業就是文學編輯。那麼今天做博物館呢,它是更深層次的一種傳播。因為文學只停留在文學上。文物呢,它除了文物自身,文學是它其中一部分。那麼傳播對我們來說呢,可能就是我覺得有一種不敢說使命感,但我覺得是一個宿命。就是我們好像只有在傳播中才能獲得快樂。所以我就特願意做傳播這件事兒。做博物館就是為了傳播。

明代 銅鎏金無量壽佛坐像上海觀複博物館藏

最後就有一個臨展館,現在是絲織品,我們將來還會做一些其他的展覽。

上海觀複博物館臨展館一瞥

首飾肯定是金器中重要的部分,金器特別難保存,就是當你改朝換代的時候,金子立刻就被熔掉,熔掉就變成現金。所以金器的文物在生活中幾乎沒有保存的可能。我們這裡的金器文物,是我幾十年的收藏,比如宋代的這些首飾、臂釧。臂釧這種東西,在古代比今天重要。古人認為,起碼在唐代的時候,上臂比下臂重要。上臂比下臂富於裝飾性,所以臂釧都在上臂,因為它露臂膀。後來由於禮教的盛興,到宋代慢慢慢慢禮教一盛興,大部分人就得把袖子擼下來,擼下來那你的臂釧看不見了,所以就變成鐲了。

明代 鳳紋金臂釧上海觀複博物館藏

那麼再有就像發簪。比如說你看到宋代的大發簪,頭號的,你說這發簪怎麼戴啊,我哪有那麼多頭髮啊。我們唐代、宋代戴假髮,尤其宋代的假髮,真是後來人不大清楚的。福建最近幾年出土了大量的宋墓,宋墓出現的假髮,令所有人吃驚。就是一個人的假髮,大概算著是三到五個人的頭髮量。形成大西瓜那麼大一團,它頂腦袋上比臉還大。這個時候他就需要發簪了。那個發簪為什麼有的時候是空心、帶有大量的鏤空呢?是為了散熱。這腦袋人的熱氣是往上走的,它都散在頭髮裡了熱呀,所以它的這個發簪除了裝飾還有功能。這一點是我們後來的發簪沒有的。

北宋 鏤空花頭卷草龍紋筒式金髮簪上海觀複博物館藏

我只不過年輕的時候做的都是文學的傳播,比如說我年輕時候的職業就是文學編輯。那麼今天做博物館呢,它是更深層次的一種傳播。因為文學只停留在文學上。文物呢,它除了文物自身,文學是它其中一部分。那麼傳播對我們來說呢,可能就是我覺得有一種不敢說使命感,但我覺得是一個宿命。就是我們好像只有在傳播中才能獲得快樂。所以我就特願意做傳播這件事兒。做博物館就是為了傳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