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哲人禮贊——《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

《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

細觀《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一書, 我們能得以把握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這2400 余年間西方智慧發展——尤其是物理學的深層脈絡。

作者用詩意的語言將其“與往聖精神相交流”的私人體驗娓娓道來, 其行文可謂一字一珠璣, 一句一典故。

我們不光要學會把目光投向遙遠的宇宙和微觀的世界, 還要學會把目光投向理性抽象的極限!一個沒學會深度思考、拒絕脫離庸俗、沒有甘願拿生命向智慧獻祭之個體的民族, 是不足以對世界文明做出任何能留下痕跡的貢獻的。 《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一書, 或許能給我們提供初步的啟蒙。

李輕舟先生囑我為其大作《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作序, 因為倍感榮幸, 當時未做多想就欣然應允了。 等到仔細讀完這篇引經據典、談古論今、文采飛揚的雋永文字後,

不由得為之傾倒, 傾倒之後就是後悔。 作者既然有膽量將古今西方賢哲聚于一壇詠之歎之, 這禮贊的篇章果然有大開大合、經天緯地的氣象。 其文也, 為句語出多種, 敘事層次交疊, 文字清新不妨意味深長、伏脈千里偏能一以貫之。 這樣的作品, 口頭褒以文思跌宕、玉鐸金聲、咳唾成珠之陳詞那是容易, 如何能湊出一篇不讓作者“悻悻然而有悔意”的序可就愁煞人了!故而某沉吟兩月有餘, 未著一字。 只是如今後悔為時已晚, 遂只得勉力搪塞, 且將粗布綴錦。 昔晉人覽後輩才俊, 有“珠玉在側, 覺我形穢”之說, 此誠謂某此刻心之惴惴者也。

知曉李輕舟先生的大名, 是在虛擬空間。 前歲某日在虛擬空間閒逛,

偶然誤入一個名為“ 惟心書院”的博客空間。 博客以“惟心書院”為名, 背景圖片選取愛因斯坦與哥德爾踽踽而行的背影, 由這博客頁面之雅深, 可以想見作者其人定然不俗——或許這位仁兄也唯心地推崇“少數孤獨、不朽的背影”?及至看了幾篇博文, 發現其儼然“有正始之音”, 深為作者的博學多識而折服, 遂心生攀風之意。 匆匆具書往邀蒞臨敝處講學, 幸得其應允, 數日後迎來一翩翩青年文士, 仿佛再現蘇格蘭皇家科學院曾見馬車送來一穿花格子呢14 歲少年之往事。 初見之下, 年輕人略顯羞赧, 然睥睨之態卻也不能夠掩飾乾淨。 及其登壇論道, 侃侃而談, 一通《阪の上の雲》縱論西人科學風之東漸, 旁徵博引而又見解獨到, 一時間舉座皆驚。
坦白地說, 他毫不費力地就證明了我讀書太少。

《 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一書, 愚以為, 是一曲真誠的哲人禮贊, 既有對哲人的謳歌, 也有對人類智識脈線的梳理。 彼哲人者, 人類中特立獨行的、愛智慧的人們(φιλόσοφος, philosopher)也, 他們熱愛自然(φύσις, physis)遂有了 physics(物理學), 努力做聰明人(μαθηματικός, mathematician)該做的事而有了mathematics(數學), 他們的思考帶來了人類的繁榮、富足與歡樂。 西方科學, 肇始自約2600 年前希臘哲人泰勒斯某日認識到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而後有了數學, 而後經亞里斯多德有了物理學和後物理學(metaphysics, 即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經普魯士人康得抽去其神學的內容而有了哲學。 西方智慧——最終歸結為用數學和物理形式表達的對自然的理解——自希臘而入羅馬帝國,

後來在義大利復興往北越過奧地利、瑞士、德國、法國等國而至英倫三島, 再往後擴散至俄國、美國, 到近代影響了全球。 欲學自然科學者, 能將此脈線, 精神的脈線, 了然於胸, 或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能將2600 年間數學、物理與哲學的深刻思想脈絡梳理清楚的人, 在西方當代學者中是如羅素、龐加萊、彭羅斯之流才能做到的。 這一類的著作, 西文中不多見, 在中文世界中恕某鄙陋更未嘗曾見。 但是, 思想的脈絡, 愚以為, 卻是科學教育之最重要的內容, 也是吾國教育尚無心無力顧及的真核。 欣見李輕舟先生以不過而立之年做了如此艱辛的嘗試, 不由人不折服。 僅就字面而言, 寫出這樣的一本書, 他要閱讀多少艱澀的文獻?他要思考多少個半夢半醒的長夜?

細觀《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一書,我們能得以把握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這2400 余年間西方智慧發展——尤其是物理學的深層脈絡。作者用詩意的語言將其“與往聖精神相交流”的私人體驗娓娓道來,其行文可謂一字一珠璣,一句一典故。尤其令人動容的是,作者能體認到人類智慧的進步是向自然獻祭的結果,蘇格拉底之死、阿基米德之死、希帕提婭之死、布魯諾之死、伽利略之被軟禁,都有了超越人性之惡這個層面的解讀。年輕的作者仿佛不忍渲染智慧是和苦難相伴隨的事實,他在莊重的敘事中總是試圖採用輕鬆的筆調,以傳達智者面對苦難時的灑脫,於不經意處完成了對哲人敬意的培養。然而,這輕鬆的筆調竟能時刻牢記它沉重的使命,於是我們便隨處能看到這樣的句子,每每引人深思:“(亞里斯多德)轉身步入他的不朽”“(蘇格拉底)只是在不自覺地對放棄進行思考之後放棄了放棄”“在數學與物理之間這一道低矮的門檻前,他(龐加萊)止步了”“偶像,必須面對他的黃昏”,等等。此外,作為本書的一個鮮明特點,作者為我們提供了系統詳盡的原始文獻,包括早期拉丁語、希臘語甚至阿拉伯語的古籍,而這是需要大量的考證功夫的。特別地,那些我們突兀地拿來裝腔作勢的西哲名言,類似Amicus Plato, sed magis amica veritas(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δῶς μοιπᾶ στῶ καὶ τὰν γᾶν κινάσω(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這樣的, 如今被平淡地呈現在它們應該出現的語境中。

到目前為止,對哲學、數學和物理學有貢獻的國家屈指可數,一些不甘落後的國家或者說一些國家中一群不甘平庸的個人,也努力要對人類文明做出自己的貢獻。如果人們內心真有這樣的渴望,那就該嚴肅地考慮如何才能夠做到的問題。深度學習科學思想的演化怕是我們必須要補足的功課。我們不光要學會把目光投向遙遠的宇宙和微觀的世界,還要學會把目光投向理性抽象的極限!一個沒學會深度思考、拒絕脫離庸俗、沒有甘願拿生命向智慧獻祭之個體的民族,是不足以對世界文明做出任何能留下痕跡的貢獻的。《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一書,或許能給我們提供初步的啟蒙。

李輕舟先生是個博學多識的人,雖然這不過只是在我這不學無術的人看來如此而已。他用心撰寫了這本書,不是為了炫耀他個人的淵博,也不是為了憐憫這彌漫的淺薄,而是真誠地要為我們奉上一場西方思想的盛宴、一幅西方思想如何彙集成河的流域圖。這樣的一本書,必將在吾國科學傳播史留下它的痕跡。作為一個得以先睹為快的人,我對作者滿懷感激。

是為序。

曹則賢

2016 年冬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摘自《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

編輯:Lixy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細觀《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一書,我們能得以把握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這2400 余年間西方智慧發展——尤其是物理學的深層脈絡。作者用詩意的語言將其“與往聖精神相交流”的私人體驗娓娓道來,其行文可謂一字一珠璣,一句一典故。尤其令人動容的是,作者能體認到人類智慧的進步是向自然獻祭的結果,蘇格拉底之死、阿基米德之死、希帕提婭之死、布魯諾之死、伽利略之被軟禁,都有了超越人性之惡這個層面的解讀。年輕的作者仿佛不忍渲染智慧是和苦難相伴隨的事實,他在莊重的敘事中總是試圖採用輕鬆的筆調,以傳達智者面對苦難時的灑脫,於不經意處完成了對哲人敬意的培養。然而,這輕鬆的筆調竟能時刻牢記它沉重的使命,於是我們便隨處能看到這樣的句子,每每引人深思:“(亞里斯多德)轉身步入他的不朽”“(蘇格拉底)只是在不自覺地對放棄進行思考之後放棄了放棄”“在數學與物理之間這一道低矮的門檻前,他(龐加萊)止步了”“偶像,必須面對他的黃昏”,等等。此外,作為本書的一個鮮明特點,作者為我們提供了系統詳盡的原始文獻,包括早期拉丁語、希臘語甚至阿拉伯語的古籍,而這是需要大量的考證功夫的。特別地,那些我們突兀地拿來裝腔作勢的西哲名言,類似Amicus Plato, sed magis amica veritas(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δῶς μοιπᾶ στῶ καὶ τὰν γᾶν κινάσω(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這樣的, 如今被平淡地呈現在它們應該出現的語境中。

到目前為止,對哲學、數學和物理學有貢獻的國家屈指可數,一些不甘落後的國家或者說一些國家中一群不甘平庸的個人,也努力要對人類文明做出自己的貢獻。如果人們內心真有這樣的渴望,那就該嚴肅地考慮如何才能夠做到的問題。深度學習科學思想的演化怕是我們必須要補足的功課。我們不光要學會把目光投向遙遠的宇宙和微觀的世界,還要學會把目光投向理性抽象的極限!一個沒學會深度思考、拒絕脫離庸俗、沒有甘願拿生命向智慧獻祭之個體的民族,是不足以對世界文明做出任何能留下痕跡的貢獻的。《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一書,或許能給我們提供初步的啟蒙。

李輕舟先生是個博學多識的人,雖然這不過只是在我這不學無術的人看來如此而已。他用心撰寫了這本書,不是為了炫耀他個人的淵博,也不是為了憐憫這彌漫的淺薄,而是真誠地要為我們奉上一場西方思想的盛宴、一幅西方思想如何彙集成河的流域圖。這樣的一本書,必將在吾國科學傳播史留下它的痕跡。作為一個得以先睹為快的人,我對作者滿懷感激。

是為序。

曹則賢

2016 年冬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摘自《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

編輯:Lixy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