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藝術品是人生頂級消費品,作為投資也是頂級風險投資品

收藏家馬未都曾這樣概括藝術品收藏:“藝術品作為消費是人生頂級消費品, 作為投資也是頂級風險投資品。 ”

據統計, 過去藝術品市場的主流資金主要來自北京、上海、山西和港澳地區,

江浙民間資金投資藝術品的比重也在持續增加。 而這些藝術品投資資金, 大多是抱著升值目的, 投資者對書畫收藏知識大都一知半解, 帶來了一定盲目性和趨利性。

在海外, 藝術品的大眾收藏早已不是新話題。

如日本平民收藏家宮津大輔, 被譽為“工薪收藏家”, 他在18年中用零用錢購買了300多件藝術品, 成為大眾收藏的經典案例。 而在我國, 大眾對藝術品同樣有著越來越大的需求。 傳統書畫由於其優美的視覺效果、深厚的審美基礎, 對大眾來說更易於接受。

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夜場——“庸禮居珍藏”以近1.3億港元落槌, 成交率高達92.4%。

而另一個日場的書畫拍賣總成交額達5.6億港元, 成交率也超過九成。

其中, 拍前備受矚目的張大千的《桃源圖》以3000萬港元起拍, 最終以2.7068億港元成交, 打破了2011年張大千《嘉耦圖》以1.91億港元創下的藝術家個人拍賣成交紀錄。

而在4月6日的保利香港春拍上, 崔如琢《飛雪伴春》以3.06億港元成交, 創下在世國畫家的作品最高價格紀錄。

中國藝術品市場目前不缺投資群體, 需要培養的是消費型、欣賞型群體, 即中級藏家, 需要讓更多的人能夠買得起藝術品。 目前, 很多人購買藝術品是為了等其升值儘快變現, 這是不利於市場良性發展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