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認字不是主要目的,現代書法藝術也不是,傳統書法也不是

認字不是主要目的, 現代書法藝術也不是以認字作為目的, 傳統書法也不是

2017-03-15 侯勇 中國書法線上-竹溪山房

按:3月9日上午, 著名漢字藝術家濮列平,

張強作客松竹草堂, 討論關於漢字藝術走出去的話題, 同時討論到現代書法發展30年裡的一些經歷, 筆者在結束後與濮列平老師, 張強老師就現代書法的一些基本常識向二位老師作了請教, 原文附後。 此次內容經錄音整理, 未經在座的諸位老師審閱, 特此說明。

侯勇:提到現代書法, 我比較熟悉的邵岩老師, 最近幾年, 邵岩老師做了很多探索, 比如射墨, 水槍墨彈, 我想請問一下濮老師, 你的觀點是什麼?

濮列平:我同意現代書法一定要以漢字為基礎, 用漢字來表現, 當然, 在書寫的過程當中, 有些變化, 致使大家不認識其中寫的是什麼, 這也是正常的, 但是你還是從漢字出發的, 這是從現代書法的角度應該堅守這個概念,

沒有問題。

我前年出了一本畫冊就是以鳥蟲篆寫出來的, 但是寫完了你也不一定能認識, 但每一個字都是真實書寫出來的, 只加了一點水彩。 這個還是屬於漢字書寫系統, 因為它是真實的用漢字書寫出來的, 在書寫過程當中, 你可能覺得加一筆少一筆都可以,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是創作藝術, 不是在寫字, 傳統的書法欣賞一來來就認字, 但是我們不是用文字來語言資訊的交流, 是通過漢字傳遞一種視覺的審美資訊。 從漢字出發的, 要不要擴大書寫概念, 又涉及到一個學術問題, 如果確實也在書寫漢字, 如果從當代藝術這個概念做延伸和展開, 他和漢字確實發生了關係, 你把它視為現代書法也是可以的,

關鍵就是他是怎麼弄出來的, 他和哪些符號發生關係, 可能從學理上來考慮, 大家會提出置疑。

侯勇:既然是漢字書法, 那為什麼有點現代書法又不可識讀?他究竟要體現怎樣的一種概念, 能不能從現代書法的發展變化的角度談一談。

濮列平:現代書法就是與現代的視覺審美有關的書法。 簡單的說, 這個好理解。 我先說一個概念, 現代書法是從日本產生的, 中國把這個概念移植過來在中國做。 它是從傳統書法出發, 來創造具有現代視覺特點的關於漢字的書寫形式。 所以現代書法大概在前期從視覺概念上就分出了兩個概念:可認讀的字和不可認讀的書法, 又是兩個部分。 張強教授的創作也算現代書法, 他在書寫過程當中有另一個主體的介入,

就把他的書寫本身, 在客觀上增加了一個破壞, 你要說他們是共同創作也可以, 說成破壞也可以, 把他的原始的書寫破壞掉了, 形成了一個新的形式, 這是張教授的藝術。 還有一類, 是創作者在自己的創作過程當中, 自己對筆劃進行的加減, 而出現了不可識讀的現代書法。 日本的少字書法基本上都可以認讀, 我們早其的現代書法也是這樣的, 都能認字, 所以第一批的現代書法家, 像古幹, 王學仲, 張仃的作品都能認讀。 發展到後期, 像張強教授, 包括我, 包括魏立剛, 邵岩, 邵岩的字是能認的, 他最初寫的一批現代書法。 我們有兩部分作品在創造, 一部分是可識讀的, 一部分是不可識讀的,
所以現代書法就出現了這兩個方面, 現代書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 也受到了西方藝術的影響, 包括最近張強教授談到的, 受書法影響的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 他又回過頭來影響我們, 我們也接受他的一些影響來創作, 所以從現代書法的這個概念, 就是從傳統書法基礎上產生的, 對漢字書寫的具有現代視覺審美效果的一種藝術形式, 這樣講, 應該老百姓都能聽的懂。

侯勇:能不能這樣說, 現代書法借用漢字來表現視覺和造型的變化。

濮列平:不是借用漢字, 是對漢字的另一種書法。

侯勇:跟我們漢字的本土文化就沒有關係了。

濮列平:有關係, 怎麼能沒有關係呢, 漢字就是本土文化。 傳統書法也是在表現漢字, 也是美好的表現漢字。 傳統書法也是在寫漢字,都是美好的表現。

侯勇:借助文字來訴說內容,應該有一個載體。

濮列平:草書,傳統書法能夠稱之為純藝術系統是得益於草書,草書不是我們倆之間要通過資訊交流,他沒有這種語言交流的實用價值,他還是為了審美來創造的藝術,他也是對漢字的表現,用書寫的方式去表現漢字。現代書法同樣是用書寫的方式去表現漢字。他產生的是我們今天稱之為現代審美視覺的效果。草書在當時也是現代審美視覺,到今天發展了一千多年,變成了傳統的。

張強:書法進入中國以後,有兩個緯度,一個緯度就是漢字結構,漢字結構解決了什麼問題呢,塑造美,就是結構美。又發展出另外一套系統,就是書寫系統。西方有以前的文字構成的基本要素,像埃及的文字,他有結構美,也有造型美,也有表達美,但是他沒有書寫美。阿拉伯的文字他有書寫的可能性,書寫的特點,但是沒有書寫的美學系統,沒有建立美學系統,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畫筆是硬筆,他有限制性。所以書寫的系統和道教就聯繫起來了,道教的道符,還有通靈的書寫,還有韻律化的書寫,南朝的書寫裡面的雲中之書、丹砂之書、無形之書、無字之書,所以這個系統實際上早就把中國的書寫系統給放大了。

我們今天對書寫的狹隘理解來自於什麼呢?來自于清代的傳統經驗,清代就是金石學的出現,讓書法尋找一種歷史的意味,於是對書寫這個層面就受到抑制。所以到了鄭板橋、金農那裡,算是到了極端,書寫的偏離。但是你其實想一下,明代的大草,王鐸,還有傅山的纏繞的感覺,已經喪失掉作為文字認讀的功能了,其實是從宋代開始,從尚意開始,把書寫獨立的審美意味拿出來了,書寫你可以看到,黃庭堅和蘇坡,倒掛死蛇,其實已經把那個意象之美,獨立的關照了。

我們講的現代書法是什麼呢,第一,除了在傳統書法的系統裡面,進一步把他極端化,第二,要面對當代世界藝術潮流和世界藝術思想,所以我們今天的思考必須是在人類共同經驗之下,這種思考你才有效,要不然你還是在書法內部的一種變化,無法影響這個世界。

侯勇:在現代書法的概念上,現代書法的視覺藝顛覆了可認讀的的傳統審美心理?

張強:以前所謂的顛覆的是語音中心主義,現代書法顛覆的是認讀中心主義。首先我們認為書法必須要漢字結構要認識,但實際上這個顛覆。

濮列平:他這句話很重要,顛覆認讀中心主義。

侯勇:如果不認讀就把他看成一個畫面,一個視覺。

濮列平:一認讀就壞了。

張強:認讀就變成了傳統的本質主義了,所以我們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必須要在當代國際的學術的觀點上去思考問題,才能切入到西方的陣營。

侯勇:現在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說現代書法是模糊他的可讀性,增強他的視覺性的話,那和傳統書法就走向兩個極端了?

張強:我們很容易擔心,現在大多數人的思考還是書法本質主義,他擔心如果變成抽象藝術,書法不就沒了嗎,這個擔心的不必要,第一,從書寫作為一個中心延展出去的,如果沒有這個漢字結構,比如說我在女性的身上書寫的時候,我寫的還是漢字,她一移動,漢字破碎了,這是第一,邏輯點是出發在書寫裡面。西方人為什麼想不出這個線路來呢,因為他沒有這個邏輯起點。雙面書法也是這樣,雙面書法就是寫的草書,我把草書的一個筆劃,雖然沒有文字了,但是草書有沒有文字,我們首先這樣問。草書你到了一個局部,你看到的時候,王鐸的一個局部,你看怎麼是文字呢。

侯勇:但他有一個規範的寫法為前提。

張強:就是纏繞的線條。

侯勇:這個線條怎麼走,這是有標準的,以前是有規矩的,有草法的,草法基礎的。

張強:沒錯,是有草法,是有一個基本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呢?是由於放縱書寫以後,規約出來的,第一個書寫者,他也是沒有方法的,就像我們現在的方法論和古代的方法論最大的差異是什麼呢,古代的方法論是一個集體遵守的原則,就像你剛才講的草法。

侯勇:而且草法到什麼地方該提該暗該轉,這都是有要求。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現代書法在是個人創造沒有條條框框的一種方法論。

張強:要是有這個條條框框的話,就又成了傳統的審美了。

濮列平:現代書法肯定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像張教授做的也是現代書法範疇,但是他在書寫過程當中,也是受中國文化的框框的約束,但他出現的形態,由於他加入了合作者,形態完全就和我們理解的形態就發生變化了。所以剛才你提到的,包括劉老師說中國書法不是抽象的藝術,應該是個具像藝術,抽象藝術和具像藝術,這個概念,首先大家對這個概念有一個認識,包括文化內涵本身的認識和觀察者視覺本身的認識,在西方人的眼睛裡面,像草書,肯定就是抽象藝術,因為和自然的物象沒法對接,你說草書寫出來以後,你在自然界裡面有具體的物象和他對接嗎,沒有吧。不需要認識,他需要的是這個草書看到以後,你產生的,和他的情緒對接沒有,這個草書很美,很好看,認字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書法藝術也不是以認字作為目的,傳統書法也不是。

侯勇:比如說我們在自己的認知條件不一致的情況下,我們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作品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濮列平:對,就像聽音樂一樣的,是這樣的。所以你剛才提的這個問題。傳統書法的線是寫傳統書法所必須的,起止轉折,結構漢字的可視性,現代書法要求你對傳統書法的線有瞭解,現代書法的線必須要通過內涵形態超越傳統書法更多。從意識形態學本身來說,我們現在主張關於線,關於其他基礎技能的學習,幾乎要從學以致用的角度來說,因為傳統書法那麼多線,你學完了以後,你都老了,你創作不了。

侯勇:中國傳統藝術都這樣的,就是讓你學到老。

濮列平:那就有問題嘛,你學到老你就不創新了,我們是這樣強調的,現代藝術是創作一個畫面,要把畫面的線都弄的很有品質,但是我就針對我需要的線的技能來展開學習,我不要把傳統全部學完了,學完了有的線我一輩子都用不上。

侯勇:那你這這種就好像是說,這樣的作品我要能獲獎,我就天天臨這個,臨的以假亂真了,拿去獲獎。

濮列平:你說的模仿和原創還是兩回事。原創是我要有一種對線的理解,對傳統書法沒有的,你是不是要創造。創造之初這個線你可能也畫的不好,你就還是練習,這種原創的線就會成為未來新的經典和傳統。都是這樣出現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書法的發展過程。因為傳統書法的線你也知道,古人基本上窮盡了,你不可能超越,你覺得現在哪個寫傳統書法的超越了古人了?我沒有發現。既然古人已經完成了他們經典體系的建立,我們是不是應該在古人的基礎上再往前走。

侯勇:現代書法是一次性的,還是設計過的。

濮列平:有設計也有即興的,兩部分都有。從藝術創作本身來說,設計也是可以的,我要用什麼樣的線,用什麼樣的節奏,用什麼樣的色彩,用什麼樣的濃淡墨,用什麼樣的紙,結構怎麼弄,都是可以設計的。

侯勇:畫畫有文本,書法也有小樣,如果是很大的他也會做小樣。

濮列平:也做的。這是一種創作方法,這個創作方法很早就有。西方也是這樣做的,這些都不重要,你剛才談到的現代書法也是很講究線的,我們更講究線的自然的和人的心情所相關聯的節奏韻律。變是可以,主要是你要變的好,你要變出經典來,什麼叫經典,就是在歷史上能留下的東西是經典。你留不下,你再變也沒有用。我希望你給大家輸送一個資訊,傳統書法和現代書法都講究線的品質和內涵,現代書法是在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做了線的擴展,他必須要有更多更豐富的線的語言的表演,才可以完成。僅僅用傳統書法的線,你是無法完成線的書法創作的,還不夠。

侯勇:對,現代書法也好,書法也好,應該有一個內在的聯繫,不應該把它割裂開來。

張強:我覺得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全球化的社會的形態下,傳統書法和現代書法是相通的,我覺得很多時候,比如說一個外國人和一個中國人,同樣的去看一個傳統書法的話,我覺得外國人會更加純粹,因為他心裡沒有障礙,但是我們中國人有時候去看書法,有一個問題,他會去認字,他會去識別這個字,實際上我覺得,從他的書法的形態上來說,書法如果是說,它其實又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話,它的功能不僅僅是一個識字的階段,而是說他應該有更廣泛的,像一個藝術的形態,心靈溝通的聯繫。所以我覺得有時候看書法也是存在是想去看這些字寫的是什麼,但實際上作為一個藝術的門類來說,或者是作為它走向世界的一個門類來看,我們其實並不講究識字的功能,可能更多的注意他形態上的東西。

侯勇:謝謝二位老師。

傳統書法也是在寫漢字,都是美好的表現。

侯勇:借助文字來訴說內容,應該有一個載體。

濮列平:草書,傳統書法能夠稱之為純藝術系統是得益於草書,草書不是我們倆之間要通過資訊交流,他沒有這種語言交流的實用價值,他還是為了審美來創造的藝術,他也是對漢字的表現,用書寫的方式去表現漢字。現代書法同樣是用書寫的方式去表現漢字。他產生的是我們今天稱之為現代審美視覺的效果。草書在當時也是現代審美視覺,到今天發展了一千多年,變成了傳統的。

張強:書法進入中國以後,有兩個緯度,一個緯度就是漢字結構,漢字結構解決了什麼問題呢,塑造美,就是結構美。又發展出另外一套系統,就是書寫系統。西方有以前的文字構成的基本要素,像埃及的文字,他有結構美,也有造型美,也有表達美,但是他沒有書寫美。阿拉伯的文字他有書寫的可能性,書寫的特點,但是沒有書寫的美學系統,沒有建立美學系統,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畫筆是硬筆,他有限制性。所以書寫的系統和道教就聯繫起來了,道教的道符,還有通靈的書寫,還有韻律化的書寫,南朝的書寫裡面的雲中之書、丹砂之書、無形之書、無字之書,所以這個系統實際上早就把中國的書寫系統給放大了。

我們今天對書寫的狹隘理解來自於什麼呢?來自于清代的傳統經驗,清代就是金石學的出現,讓書法尋找一種歷史的意味,於是對書寫這個層面就受到抑制。所以到了鄭板橋、金農那裡,算是到了極端,書寫的偏離。但是你其實想一下,明代的大草,王鐸,還有傅山的纏繞的感覺,已經喪失掉作為文字認讀的功能了,其實是從宋代開始,從尚意開始,把書寫獨立的審美意味拿出來了,書寫你可以看到,黃庭堅和蘇坡,倒掛死蛇,其實已經把那個意象之美,獨立的關照了。

我們講的現代書法是什麼呢,第一,除了在傳統書法的系統裡面,進一步把他極端化,第二,要面對當代世界藝術潮流和世界藝術思想,所以我們今天的思考必須是在人類共同經驗之下,這種思考你才有效,要不然你還是在書法內部的一種變化,無法影響這個世界。

侯勇:在現代書法的概念上,現代書法的視覺藝顛覆了可認讀的的傳統審美心理?

張強:以前所謂的顛覆的是語音中心主義,現代書法顛覆的是認讀中心主義。首先我們認為書法必須要漢字結構要認識,但實際上這個顛覆。

濮列平:他這句話很重要,顛覆認讀中心主義。

侯勇:如果不認讀就把他看成一個畫面,一個視覺。

濮列平:一認讀就壞了。

張強:認讀就變成了傳統的本質主義了,所以我們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必須要在當代國際的學術的觀點上去思考問題,才能切入到西方的陣營。

侯勇:現在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說現代書法是模糊他的可讀性,增強他的視覺性的話,那和傳統書法就走向兩個極端了?

張強:我們很容易擔心,現在大多數人的思考還是書法本質主義,他擔心如果變成抽象藝術,書法不就沒了嗎,這個擔心的不必要,第一,從書寫作為一個中心延展出去的,如果沒有這個漢字結構,比如說我在女性的身上書寫的時候,我寫的還是漢字,她一移動,漢字破碎了,這是第一,邏輯點是出發在書寫裡面。西方人為什麼想不出這個線路來呢,因為他沒有這個邏輯起點。雙面書法也是這樣,雙面書法就是寫的草書,我把草書的一個筆劃,雖然沒有文字了,但是草書有沒有文字,我們首先這樣問。草書你到了一個局部,你看到的時候,王鐸的一個局部,你看怎麼是文字呢。

侯勇:但他有一個規範的寫法為前提。

張強:就是纏繞的線條。

侯勇:這個線條怎麼走,這是有標準的,以前是有規矩的,有草法的,草法基礎的。

張強:沒錯,是有草法,是有一個基本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呢?是由於放縱書寫以後,規約出來的,第一個書寫者,他也是沒有方法的,就像我們現在的方法論和古代的方法論最大的差異是什麼呢,古代的方法論是一個集體遵守的原則,就像你剛才講的草法。

侯勇:而且草法到什麼地方該提該暗該轉,這都是有要求。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現代書法在是個人創造沒有條條框框的一種方法論。

張強:要是有這個條條框框的話,就又成了傳統的審美了。

濮列平:現代書法肯定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像張教授做的也是現代書法範疇,但是他在書寫過程當中,也是受中國文化的框框的約束,但他出現的形態,由於他加入了合作者,形態完全就和我們理解的形態就發生變化了。所以剛才你提到的,包括劉老師說中國書法不是抽象的藝術,應該是個具像藝術,抽象藝術和具像藝術,這個概念,首先大家對這個概念有一個認識,包括文化內涵本身的認識和觀察者視覺本身的認識,在西方人的眼睛裡面,像草書,肯定就是抽象藝術,因為和自然的物象沒法對接,你說草書寫出來以後,你在自然界裡面有具體的物象和他對接嗎,沒有吧。不需要認識,他需要的是這個草書看到以後,你產生的,和他的情緒對接沒有,這個草書很美,很好看,認字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書法藝術也不是以認字作為目的,傳統書法也不是。

侯勇:比如說我們在自己的認知條件不一致的情況下,我們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作品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濮列平:對,就像聽音樂一樣的,是這樣的。所以你剛才提的這個問題。傳統書法的線是寫傳統書法所必須的,起止轉折,結構漢字的可視性,現代書法要求你對傳統書法的線有瞭解,現代書法的線必須要通過內涵形態超越傳統書法更多。從意識形態學本身來說,我們現在主張關於線,關於其他基礎技能的學習,幾乎要從學以致用的角度來說,因為傳統書法那麼多線,你學完了以後,你都老了,你創作不了。

侯勇:中國傳統藝術都這樣的,就是讓你學到老。

濮列平:那就有問題嘛,你學到老你就不創新了,我們是這樣強調的,現代藝術是創作一個畫面,要把畫面的線都弄的很有品質,但是我就針對我需要的線的技能來展開學習,我不要把傳統全部學完了,學完了有的線我一輩子都用不上。

侯勇:那你這這種就好像是說,這樣的作品我要能獲獎,我就天天臨這個,臨的以假亂真了,拿去獲獎。

濮列平:你說的模仿和原創還是兩回事。原創是我要有一種對線的理解,對傳統書法沒有的,你是不是要創造。創造之初這個線你可能也畫的不好,你就還是練習,這種原創的線就會成為未來新的經典和傳統。都是這樣出現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書法的發展過程。因為傳統書法的線你也知道,古人基本上窮盡了,你不可能超越,你覺得現在哪個寫傳統書法的超越了古人了?我沒有發現。既然古人已經完成了他們經典體系的建立,我們是不是應該在古人的基礎上再往前走。

侯勇:現代書法是一次性的,還是設計過的。

濮列平:有設計也有即興的,兩部分都有。從藝術創作本身來說,設計也是可以的,我要用什麼樣的線,用什麼樣的節奏,用什麼樣的色彩,用什麼樣的濃淡墨,用什麼樣的紙,結構怎麼弄,都是可以設計的。

侯勇:畫畫有文本,書法也有小樣,如果是很大的他也會做小樣。

濮列平:也做的。這是一種創作方法,這個創作方法很早就有。西方也是這樣做的,這些都不重要,你剛才談到的現代書法也是很講究線的,我們更講究線的自然的和人的心情所相關聯的節奏韻律。變是可以,主要是你要變的好,你要變出經典來,什麼叫經典,就是在歷史上能留下的東西是經典。你留不下,你再變也沒有用。我希望你給大家輸送一個資訊,傳統書法和現代書法都講究線的品質和內涵,現代書法是在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做了線的擴展,他必須要有更多更豐富的線的語言的表演,才可以完成。僅僅用傳統書法的線,你是無法完成線的書法創作的,還不夠。

侯勇:對,現代書法也好,書法也好,應該有一個內在的聯繫,不應該把它割裂開來。

張強:我覺得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全球化的社會的形態下,傳統書法和現代書法是相通的,我覺得很多時候,比如說一個外國人和一個中國人,同樣的去看一個傳統書法的話,我覺得外國人會更加純粹,因為他心裡沒有障礙,但是我們中國人有時候去看書法,有一個問題,他會去認字,他會去識別這個字,實際上我覺得,從他的書法的形態上來說,書法如果是說,它其實又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話,它的功能不僅僅是一個識字的階段,而是說他應該有更廣泛的,像一個藝術的形態,心靈溝通的聯繫。所以我覺得有時候看書法也是存在是想去看這些字寫的是什麼,但實際上作為一個藝術的門類來說,或者是作為它走向世界的一個門類來看,我們其實並不講究識字的功能,可能更多的注意他形態上的東西。

侯勇:謝謝二位老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