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郅立鵬和他的中科華聯:這可能是青島本土投資人最青睞一家公司!

3月24日, 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西海岸對自己最大的生產基地——中國濕法鋰電池隔膜裝備製造基地進行了揭牌。

在成立僅六年的中科華聯股東名單中:康大恒遠、高創清控、開來證券、華資達信等八支本地創投基金都赫然在列, 這在青島本土的初創企業中難得一見。

這家公司和它的董事長的郅立鵬到底有什麼“秘密武器”, 能吸引這麼多本地投資機構?

郅立鵬

而立之年辭職創業, “偶然”進入環保領域

中科華聯的核心產品是濕法雙向同步拉伸鋰電池隔膜的生產設備。 在2011年進入這一領域之前, 郅立鵬一直幹的是看上去和鋰電池毫不沾邊的環保行業。

1998年, 化學工程專業畢業的郅立鵬來到青島一家著名外企工作。 6年後, 而立之年的郅立鵬年薪超過了身邊大多數同齡人, 但他“不安分”的想法卻越來越強烈:“不能‘看在錢的面子上’一直做這份重複性的工作, 人生需要改變。 ”

這份“不安分”被當時正在讀博士的好友“催化”。 “他說做廢氣治理既能解決環保問題, 又有經濟效益;”郅立鵬回憶道:“加上我本身就是學化學專業的, 所以決定在環保領域創業。 ”

對於當初的選擇, 郅立鵬總結了一句話:選擇環保領域是“偶然”,

但選擇創業是必然。

2004年9月, 郅立鵬和好友陳繼朝用積蓄加上籌來的錢湊了50萬元, 註冊成立了青島華世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製造針對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的回收治理設備。 當時, 加上招聘來的財務、辦公室及技術人員, 公司一共只有6個人。

為了華世潔的發展, 郅立鵬從原公司辭職:“創業並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 我需要投入全部精力。 ”

公司成立的前10個月, 沒有接到一份訂單。 郅立鵬意識到, 要在這個“偶然”進入的領域幹出成績並不容易:“此前的工作和環保不沾邊, 經驗不可用;團隊沒有專業的技術;公司此前沒有成功的案例, 難以取得客戶信任;博士朋友的觀點停留在理論, 無法落地。 ”

第11個月, 第一筆訂單終於來了。

為了拿下這個訂單, 郅立鵬做了最大限度的讓步:設備市場價超過70萬元, 華世潔只收材料成本費40萬元;客戶可以免費使用設備, 滿意後付款。 即使第一單的條件如此苛刻, 郅立鵬還是備受鼓舞, “當時高興得差點從章丘直接跑回青島”。

接到首單後, 團隊租了廠房, 郅立鵬是領導、是業務員、是開發人員、也是技術工人。 幸運的是, 華世潔的第一批產品的運行效果得到了客戶的認可, 公司的業務局面逐漸鋪開, 進入盈利階段。

華世潔自主研發分子篩吸附轉輪

郅立鵬認為, 華世潔初期的發展模式和大多數民營的實體經濟企業一樣, 是靠自身 “滾雪球”起步:接訂單, 做設備, 運行效果好, 取得客戶認可;以此為案例, 接更多訂單……他告訴記者, 當時國內做VOCs治理的企業並不多, 這樣的良性迴圈下, 華世潔迅速打開市場, 2008年產值就突破一個億。

核心材料自主化, 從“賣成本”到“賣價值”

走過“開荒”階段, 郅立鵬發現, 華世潔的產品和國外一流企業的產品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同樣功能的濾筒設備, 國內賣300元,國外的大品牌卻能賣1500元,還很有市場。差別就在於對方在濾筒上覆了一層納米纖維膜,使濾筒使用壽命延長三倍,過濾效率提高了兩個等級。

“中國好多企業賣的是‘成本’,而老外的企業賣的是‘價值’。我們經常說,做一個產品成本3000元,所以要以3500元賣出;但面向客戶的時候,更應該考慮產品能給客戶帶來多大的價值,他願意為價值付多少錢。”

華世潔生產車間

於是,在華世潔成立6年後,郅立鵬建起了1500平米的實驗室,在此基礎上聘請高層次人才,成立研究院。他立志改變中國環保類企業只會製造,不會“智造”的“技術空心化”現象,提出了“核心材料自主化”的企業發展目標。

事實證明,郅立鵬的這一轉型成功了。華世潔在VOCs治理領域掌握了多項核心材料生產技術,目前已獲專利授權50項,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活性炭纖維性能可以達到日本一流企業水準;分子篩吸附轉輪原來全世界只有三家外國公司能做,華世潔成為國內首家掌握的企業;納米纖維覆膜濾材的生產水準已經與國際頂尖的公司水準相當。”郅立鵬這樣評價自己華世潔的技術水準。

對核心技術的掌握讓華世潔成功從“賣成本”轉變到“賣價值”。2016年產值近3個億,目前估值10個億。郅立鵬認為,目前華世潔在VOCs治理行業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現在很多VOCs治理的企業是近幾年隨著對霧霾的關注度提高成立的,水準與華世潔十年前差不多,集中在設備製造;而華世潔現在掌握核心技術,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有六百多個客戶使用成功的案例。”據介紹,華世潔目前的客戶群包括日本住友化工、雅馬哈等幾十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以及長城汽車、濰柴汽車、立邦等幾十家國內五百強企業。

緊跟風口切入鋰電池產業,引投資機構“紛至遝來”

在做環保產業的同時,郅立鵬也密切關注的新興產業。2011年,郅立鵬判斷,新能源汽車的風口要來了。看准了鋰電池隔膜生產領域,成立了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有限公司。

看上去跨度挺大,但這一次郅立鵬是有備而來:華世潔曾與客戶合作開發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的生產線,這一技術與鋰電池隔膜生產技術,具有高度的相通性。

“那時候的鋰電池隔膜幾乎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郅立鵬說:“但可以預料,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其關鍵部件鋰電池產業會隨之發展;而鋰電池隔膜作為鋰電池的關鍵部分,產業發展必然呈上升態勢。”

有華世潔的成功經驗在前,這一次,郅立鵬投入六千萬,請來專業人才指導,公司自主研發,用一年時間建立了鋰電池隔膜生產演示線。中科華聯在配方、設備、工藝等方面,申請了二十多項專利,研發了鋰電池隔膜生產的核心技術產品:濕法雙向同步拉伸機。

中科華聯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

郅立鵬介紹,這項技術打破了鋰電池隔膜依靠進口的產業狀態,產品性能和生產過程的環保性和低投入都能達到行業領先水準。

產品性能上的領先,讓中科華聯迅速發展:目前有員工500人左右,從華世潔的全資子公司變成了獨立的新三板掛牌企業。郅立鵬介紹,中科華聯目前估值幾個億,客戶已經涵蓋比亞迪、滄州明珠、佛塑、河南義騰、湖南潤沅等十多家知名企業。郅立鵬說,目前國內鋰電池隔膜設備市場在20億左右,而中科華聯是國內唯一可提供整套濕法鋰電池隔膜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中科華聯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

雖然從未主動找過投資機構,但中科華聯這樣的發展速度,不可避免地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的注意。

2013年,康大恒遠管理的青島靜遠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率先“找上門”來,公司獲得了第一筆投資;此後,郅立鵬打開了利用資本助推發展的“新大門”,多家創投機構陸續投資入股。截止到目前,中科華聯和華世潔共接受了來自十幾家國內外知名創投公司的投資,融資總額超過兩億元。郅立鵬說,這些融資大部分被用於研發、團隊建設和業務拓展。

對於融資,郅立鵬比喻道:“公司的股權就像自己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發展得好,就要送到學校和老師共同培養;而投資人就是老師。”他表示,實業行業具備投入大、週期長、風險大等特點,利用資本助力非常重要。

能夠吸引投資公司,郅立鵬總結了公司的四個優勢:穩定且專業的團隊、前景明朗的產業方向、獨立研發的核心技術,和隨之產生的盈利能力。

隨著新能源汽車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郅立鵬對中科華聯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認為,青島有石墨礦這樣的資源優勢,有汽車、新材料等產業優勢,也有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這樣的科研機構,都將助力鋰電池產業發展。

投資人眼中的郅立鵬:

康大恒遠總裁康培強

和郅總是2013年認識,2014年我們進行了投資。認識郅總第一個感覺是,他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人,哪怕是出差淩晨回來,第二天也能看到他非常有激情地在工作。即使是在2015、2016年銀行抽貸時,對企業有較大的影響,也沒看到過他灰心喪氣的表情。

第二個感覺是他是一個非常著迷的鑽研技術的人,華世潔和中科華聯獨創和領先的技術,都是他代領團隊研發的,具有獨立的智慧財產權。

幾年來,郅總的公司從小公司發展到現在市值幾個億的公司,我認為他主要有三點做的很好。第一是重視研發,有一支穩定的研發隊伍;第二是重視市場,一定要把產品拿到市場上,產品好不好讓市場說了算;第三是,他在為企業提供環保解決方案的時候,不單單考慮到治理效果,改考慮到綜合效益,讓企業在投入成本治理污染的同時,通過回收等手段,讓企業在兩三年內把成本回收回來。

總體來說,郅總是一個有遠見,格局比較高的人。

科創資本高級合夥人劉文傑

郅立鵬首先是一個很有創業的精神。他上大學的時候就做過一些挺有企業家精神的事。工作以後,他從外企到創業,從環保工程起家到做新材料領域,在這個過程中經歷過資金鏈短缺、企業規模小等過程。他從2004年創業到第一次接觸資本,之間隔了近十年,這期間一直靠自有資金咬牙堅持。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韌勁的人。

他也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他在做環保工程的時候就認識到,其實,國外同行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是材料,於是從2009年開始投入研發,在2012年左右有了很大的突破。在中科華聯做鋰電池濕法製備隔膜配套的環保設備的時候,發現了很多商機,研發的生產線從國外替代到超越國外產品的品質。他在研發上很捨得投入,超過一半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比例。作為投資人,我們一度有過擔心,但他的堅持,讓公司掌握了核心技術,奠定了公司快速發展的基礎。所以說,他是一個很有眼界和格局的人。

另外,他非常有創業的激情,十幾年如一日在車間和實驗室一線,深入研發;他很勤奮,經常工作到深夜。他還是一個很有領導力的人,他的創業夥伴都是同學朋友,他能把大家籠絡在一起,這麼多年一起樣下走;他團隊激勵方面跟大氣;他和所有的投資人關係相處的都很融洽。

開來證券董事長王峰

郅總有三點讓我印象比較深刻。

第一,他對技術的研發特別重視,具有創新和鑽研精神,他的公司有很多發明專利,搶佔了技術制高點,提高產品毛利率。

第二,他是個堅韌不拔的人,在企業發展前期,受到資金等的制約,他也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是他意志堅定,抗擊打能力強。

第三,他具備現代企業家精神,領悟能力特別強,能接受投資人和社會各界

的建議;他善於學習,對商業模式的研究非常到位。他讓華世潔從工程商變為產品商,自主研發核心材料,提供給工程商採購;他對中科華聯的定位也非常明晰,兩個公司分開,風格更加鮮明,主營業務非常明晰,更能獲得投資人的認可。現在兩個公司都已經度過了困難期,進入快速發展期。

他是新經濟、新形勢下現代企業家的代表。

國內賣300元,國外的大品牌卻能賣1500元,還很有市場。差別就在於對方在濾筒上覆了一層納米纖維膜,使濾筒使用壽命延長三倍,過濾效率提高了兩個等級。

“中國好多企業賣的是‘成本’,而老外的企業賣的是‘價值’。我們經常說,做一個產品成本3000元,所以要以3500元賣出;但面向客戶的時候,更應該考慮產品能給客戶帶來多大的價值,他願意為價值付多少錢。”

華世潔生產車間

於是,在華世潔成立6年後,郅立鵬建起了1500平米的實驗室,在此基礎上聘請高層次人才,成立研究院。他立志改變中國環保類企業只會製造,不會“智造”的“技術空心化”現象,提出了“核心材料自主化”的企業發展目標。

事實證明,郅立鵬的這一轉型成功了。華世潔在VOCs治理領域掌握了多項核心材料生產技術,目前已獲專利授權50項,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活性炭纖維性能可以達到日本一流企業水準;分子篩吸附轉輪原來全世界只有三家外國公司能做,華世潔成為國內首家掌握的企業;納米纖維覆膜濾材的生產水準已經與國際頂尖的公司水準相當。”郅立鵬這樣評價自己華世潔的技術水準。

對核心技術的掌握讓華世潔成功從“賣成本”轉變到“賣價值”。2016年產值近3個億,目前估值10個億。郅立鵬認為,目前華世潔在VOCs治理行業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現在很多VOCs治理的企業是近幾年隨著對霧霾的關注度提高成立的,水準與華世潔十年前差不多,集中在設備製造;而華世潔現在掌握核心技術,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有六百多個客戶使用成功的案例。”據介紹,華世潔目前的客戶群包括日本住友化工、雅馬哈等幾十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以及長城汽車、濰柴汽車、立邦等幾十家國內五百強企業。

緊跟風口切入鋰電池產業,引投資機構“紛至遝來”

在做環保產業的同時,郅立鵬也密切關注的新興產業。2011年,郅立鵬判斷,新能源汽車的風口要來了。看准了鋰電池隔膜生產領域,成立了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有限公司。

看上去跨度挺大,但這一次郅立鵬是有備而來:華世潔曾與客戶合作開發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的生產線,這一技術與鋰電池隔膜生產技術,具有高度的相通性。

“那時候的鋰電池隔膜幾乎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郅立鵬說:“但可以預料,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其關鍵部件鋰電池產業會隨之發展;而鋰電池隔膜作為鋰電池的關鍵部分,產業發展必然呈上升態勢。”

有華世潔的成功經驗在前,這一次,郅立鵬投入六千萬,請來專業人才指導,公司自主研發,用一年時間建立了鋰電池隔膜生產演示線。中科華聯在配方、設備、工藝等方面,申請了二十多項專利,研發了鋰電池隔膜生產的核心技術產品:濕法雙向同步拉伸機。

中科華聯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

郅立鵬介紹,這項技術打破了鋰電池隔膜依靠進口的產業狀態,產品性能和生產過程的環保性和低投入都能達到行業領先水準。

產品性能上的領先,讓中科華聯迅速發展:目前有員工500人左右,從華世潔的全資子公司變成了獨立的新三板掛牌企業。郅立鵬介紹,中科華聯目前估值幾個億,客戶已經涵蓋比亞迪、滄州明珠、佛塑、河南義騰、湖南潤沅等十多家知名企業。郅立鵬說,目前國內鋰電池隔膜設備市場在20億左右,而中科華聯是國內唯一可提供整套濕法鋰電池隔膜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中科華聯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

雖然從未主動找過投資機構,但中科華聯這樣的發展速度,不可避免地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的注意。

2013年,康大恒遠管理的青島靜遠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率先“找上門”來,公司獲得了第一筆投資;此後,郅立鵬打開了利用資本助推發展的“新大門”,多家創投機構陸續投資入股。截止到目前,中科華聯和華世潔共接受了來自十幾家國內外知名創投公司的投資,融資總額超過兩億元。郅立鵬說,這些融資大部分被用於研發、團隊建設和業務拓展。

對於融資,郅立鵬比喻道:“公司的股權就像自己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發展得好,就要送到學校和老師共同培養;而投資人就是老師。”他表示,實業行業具備投入大、週期長、風險大等特點,利用資本助力非常重要。

能夠吸引投資公司,郅立鵬總結了公司的四個優勢:穩定且專業的團隊、前景明朗的產業方向、獨立研發的核心技術,和隨之產生的盈利能力。

隨著新能源汽車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郅立鵬對中科華聯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認為,青島有石墨礦這樣的資源優勢,有汽車、新材料等產業優勢,也有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這樣的科研機構,都將助力鋰電池產業發展。

投資人眼中的郅立鵬:

康大恒遠總裁康培強

和郅總是2013年認識,2014年我們進行了投資。認識郅總第一個感覺是,他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人,哪怕是出差淩晨回來,第二天也能看到他非常有激情地在工作。即使是在2015、2016年銀行抽貸時,對企業有較大的影響,也沒看到過他灰心喪氣的表情。

第二個感覺是他是一個非常著迷的鑽研技術的人,華世潔和中科華聯獨創和領先的技術,都是他代領團隊研發的,具有獨立的智慧財產權。

幾年來,郅總的公司從小公司發展到現在市值幾個億的公司,我認為他主要有三點做的很好。第一是重視研發,有一支穩定的研發隊伍;第二是重視市場,一定要把產品拿到市場上,產品好不好讓市場說了算;第三是,他在為企業提供環保解決方案的時候,不單單考慮到治理效果,改考慮到綜合效益,讓企業在投入成本治理污染的同時,通過回收等手段,讓企業在兩三年內把成本回收回來。

總體來說,郅總是一個有遠見,格局比較高的人。

科創資本高級合夥人劉文傑

郅立鵬首先是一個很有創業的精神。他上大學的時候就做過一些挺有企業家精神的事。工作以後,他從外企到創業,從環保工程起家到做新材料領域,在這個過程中經歷過資金鏈短缺、企業規模小等過程。他從2004年創業到第一次接觸資本,之間隔了近十年,這期間一直靠自有資金咬牙堅持。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韌勁的人。

他也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他在做環保工程的時候就認識到,其實,國外同行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是材料,於是從2009年開始投入研發,在2012年左右有了很大的突破。在中科華聯做鋰電池濕法製備隔膜配套的環保設備的時候,發現了很多商機,研發的生產線從國外替代到超越國外產品的品質。他在研發上很捨得投入,超過一半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比例。作為投資人,我們一度有過擔心,但他的堅持,讓公司掌握了核心技術,奠定了公司快速發展的基礎。所以說,他是一個很有眼界和格局的人。

另外,他非常有創業的激情,十幾年如一日在車間和實驗室一線,深入研發;他很勤奮,經常工作到深夜。他還是一個很有領導力的人,他的創業夥伴都是同學朋友,他能把大家籠絡在一起,這麼多年一起樣下走;他團隊激勵方面跟大氣;他和所有的投資人關係相處的都很融洽。

開來證券董事長王峰

郅總有三點讓我印象比較深刻。

第一,他對技術的研發特別重視,具有創新和鑽研精神,他的公司有很多發明專利,搶佔了技術制高點,提高產品毛利率。

第二,他是個堅韌不拔的人,在企業發展前期,受到資金等的制約,他也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是他意志堅定,抗擊打能力強。

第三,他具備現代企業家精神,領悟能力特別強,能接受投資人和社會各界

的建議;他善於學習,對商業模式的研究非常到位。他讓華世潔從工程商變為產品商,自主研發核心材料,提供給工程商採購;他對中科華聯的定位也非常明晰,兩個公司分開,風格更加鮮明,主營業務非常明晰,更能獲得投資人的認可。現在兩個公司都已經度過了困難期,進入快速發展期。

他是新經濟、新形勢下現代企業家的代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