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賈元春為什麼要把“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

怡紅快綠怡紅院——大觀園裡那些絕美的苑墅題名之四

作者:子凡shine

穿過一層竹籬花障編就的月洞門, 俄見粉牆環護, 綠柳周垂。 賈政與眾人進去, 一入門, 兩邊都是遊廊相接。 院中點襯幾塊山石, 一邊種著數本芭蕉;那一邊乃是一顆西府海棠, 其勢若傘, 綠垂碧縷, 葩吐丹砂。 ……引人進入房內。 只見這幾間房內收拾的與別處不同, 竟分不出間隔來的, 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 或“流雲百蝠”, 或“歲寒三友”, 或山水人物, 或翎毛花卉, 或集錦, 或博古, 或 卍畐卍壽, 各種花樣, 皆是名手雕鏤, 五彩銷金嵌寶的。 一隔一隔,

或有貯書處, 或有設鼎處, 或安置筆硯處, 或供花設瓶、安放盆景處, 其隔各式各樣, 或天圓地方, 或葵花蕉葉, 或連環半壁。 真是花團錦簇, 剔透玲瓏。 倏爾五色紗糊就, 竟系小窗;倏爾彩綾輕覆, 竟系幽戶。 且滿牆滿壁, 皆系隨依古董玩器之形摳成的槽子。 諸如琴、劍、懸瓶、桌屏之類, 雖懸於壁, 卻都是與壁相平的。 原來賈政等走了進來, 未進兩層, 便都迷了舊路, 左瞧也有門可通, 右瞧又有窗暫隔, 及到了跟前, 又被一架書擋住。 回頭再走, 又有窗紗明透, 門徑可行;及至門前, 忽見迎面也進來了一群人, 都與自己形相一樣, ——卻是一架玻璃大鏡相照。 及轉過鏡去, 益發見門子多了。 賈珍笑道:“老爺隨我來。 從這門出去, 便是後院, 從後院出去, 倒比先近了。
”說著, 又轉了兩層紗廚錦隔, 果得一門出去, 院中滿架薔薇、寶相。 轉過花障, 則見清溪前阻。

怡紅院的佈置、陳設極顯富貴風流之態, 賈寶玉素有“富貴閒人”的名號, 和他大家公子、整個賈府人等的掌上明珠的身份吻合。

怡紅快綠匾額:怡紅院的植物蕉棠兩植, 尤其是女兒棠, 葩吐丹砂, 美豔可人。 因此, 清客們門題曰“崇光泛彩”, 凸出海棠的神采。 還有客題曰“蕉鶴”, 一是過於直白, 再者只談到了芭蕉, 沒有涵蓋海棠。 因此, 賈寶玉題為“紅香綠玉”, “紅香”指海棠, “綠玉”指芭蕉。 既寫了景又繪了色。 但, “紅香綠玉”, 兩個名詞的疊加,

仍然有些呆板, 不夠生動。 賈元春最後改為“怡紅快綠”, 賜名“怡紅院”。 意思是園內的海棠和芭蕉使人心曠神怡, 心情愉快。 這一改動讓詞義更加活泛了, 強調了人的感受。

怡紅快綠題詩:深庭長日靜, 兩兩出嬋娟。 綠蠟春猶卷, 紅妝夜未眠。 憑欄垂絳袖,

倚石護青煙。 對立東風裡, 主人應解憐。

那幽深的庭院每天都是一片恬靜, 一對對嬌豔的花枝伸出牆外。 綠色的蕉葉在春光裡翻卷未舒, 紅色的海棠在靜夜裡不知睡眠。 低垂的花朵仿佛憑欄放下紅袖, 芭蕉倚著山石像是在守護青煙。 憑欄垂絳袖, 是海棠之情;倚石護青煙, 是芭蕉之神。 最後一句“對立東風裡, 主人應解憐”歸到主人身上。 海棠和芭蕉紅綠相間地在東風裡相對地挺立, 園主人又該如何愛憐她們啊。

“綠蠟春猶卷”,用綠蠟形容芭蕉。綠言其色澤,蠟言其質地。綠蠟出自唐詩人錢珝的《未展芭蕉》:冷燭無煙綠蠟幹,芳心猶卷怯春寒。一緘書劄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卷起的芭蕉葉像一封深藏著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書信,從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遙想未來景象,和煦的東風吹來,芭蕉葉就要漸漸展開,就像春風偷偷拆開這封書信,使美好的情愫顯露在無邊的春色中。

錢珝的《未展芭蕉》隱喻為妙齡少女,情竇初開;似乎還隱含了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才子們不要擔心自己的才能無法展露,春風吹拂之處,才華終將顯現出來,英雄終將有用武之地。就像美麗的少女一定會遇到懂她的那個人。

如果這樣理解一下,是不是陡然生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之感。有人說芭蕉指代林黛玉,而海棠指代史湘雲,意味著賈寶玉最終的心底摯愛唯此兩人。聯想到林黛玉的名字,和史湘雲的花簽“只恐夜深花睡去”,似乎有點道理。但如果理解只局限於感情未免狹隘。

從《紅樓夢》來看作者自譬喻為一塊“無才可去補蒼天”的頑石,顧影自憐之意非常明顯,而且賈寶玉一向見棄於仕途,眾人不理解,行為乖張,百口莫辯,而賈寶玉真正的苦惱或許就是自己高明的見解無人知,無人曉。因此“綠玉”改為“綠蠟”的深意,應該落實在賈寶玉的身上,而不是簡單地理解為賈元春不喜歡林黛玉。

“憑欄垂絳袖,倚石護青煙。對立東風裡,主人應解憐”。賈寶玉就像護花使者一樣,愛惜著怡紅院的蕉棠,欣賞著大觀園的女孩子們;可是這個世界上,有誰能夠像他欣賞女兒們一樣的心境來欣賞大智若愚的賈寶玉呢?這才是作者真正的一把眼淚,或許也才是“怡紅院”的深意所屬。

大觀園佳墅處處,匾額題詠至美至切,字字珠璣,即觀照了景物,又與人物的性格命運相呼應,同時還有更多更深層次的意蘊,等待著知音來解讀。

“有鳳來儀”賜名曰“瀟湘館”。

“紅香綠玉”改作“怡紅快綠”。即名曰“怡紅院”。

“蘅芷清芳”賜名曰“蘅蕪苑”。

“杏簾在望”賜名曰“浣葛山莊”,後賜曰“稻香村”

除了此四處最佳,大觀園還有很多其他苑墅,略筆帶過,現一併摘出,供君欣賞:

正殿一匾一聯:匾額“顧恩思義”;天地啟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

正樓曰“大觀樓”,東面飛樓曰“綴錦閣”,西面斜樓曰“含芳閣”。更有“蓼風軒”、“藕香榭”、“紫菱洲”、“荇葉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額十數個,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風”、“荻蘆夜雪”等名,此時悉難全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十六回的補敘:

湘雲笑道:“這山上賞月雖好,終不及近水賞月更妙。你知道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裡近水一個所在就是凹晶館。可知當日蓋這園子時就有學問。這山之高處,就叫凸碧;山之低窪近水處,就叫作凹晶。這‘凸’‘凹’二字,歷來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軒館之名,更覺新鮮,不落窠臼。可知這兩處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設此處。有愛那山高月小的,便往這裡來;有愛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裡去。只是這兩個字俗念作‘窪’‘拱’二音,便說俗了,不大見用,只陸放翁用了一個‘凹’字,說‘古硯微凹聚墨多’,還有人批他俗,豈不可笑。”

林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賦》,東方朔《神異經》,以至《畫記》上雲張僧繇畫一乘寺的故事,不可勝舉。只是今人不知,誤作俗字用了。實和你說罷,這兩個字還是我擬的呢。因那年試寶玉,因他擬了幾處,也有存的,也有刪改的,也有尚未擬的。這是後來我們大家把這沒有名色的也都擬出來了,注了出處,寫了這房屋的坐落,一併帶進去與大姐姐瞧了。他又帶出來,命給舅舅瞧過。誰知舅舅倒喜歡起來,又說:‘早知這樣,那日該就叫他姊妹一併擬了,豈不有趣。’所以凡我擬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原來“凸碧堂”,“凹晶溪館”這樣絕妙的名字竟是出自林妹妹的丘壑。至於名字的妙處湘雲和黛玉的對話已經說盡,這裡就毋須畫蛇添足了。

多年以來,大觀園成為一個永恆的,代表最高園林藝術境界的符號。仿佛將天下園林的美景,盡數融於其中。圍繞著大觀園的原型,有無盡的爭論。我最欣賞的一句話就是:大觀園在每一個讀者的心中。

所謂看景不如聽景,世上似乎真的沒有一處佳苑可以和心中盛境——大觀園相媲美。此園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看?!

愛讀書,更愛生活,子凡小築與你同行!歡迎關注訂閱號子凡小築(zifanxiaozhushenghuo)發現不一樣的精彩,尤其是喜歡《紅樓夢》,熱愛傳統文化,關注歷史百科的朋友,這裡不會讓你失望喲!

相關閱讀:

薛寶釵為什麼被稱為“山中高士”,蘅蕪苑裡有答案

面對父親分外欣賞的稻香村,賈寶玉只用了一個詞讓賈政無言以對!

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有何深意?

“綠蠟春猶卷”,用綠蠟形容芭蕉。綠言其色澤,蠟言其質地。綠蠟出自唐詩人錢珝的《未展芭蕉》:冷燭無煙綠蠟幹,芳心猶卷怯春寒。一緘書劄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卷起的芭蕉葉像一封深藏著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書信,從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遙想未來景象,和煦的東風吹來,芭蕉葉就要漸漸展開,就像春風偷偷拆開這封書信,使美好的情愫顯露在無邊的春色中。

錢珝的《未展芭蕉》隱喻為妙齡少女,情竇初開;似乎還隱含了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才子們不要擔心自己的才能無法展露,春風吹拂之處,才華終將顯現出來,英雄終將有用武之地。就像美麗的少女一定會遇到懂她的那個人。

如果這樣理解一下,是不是陡然生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之感。有人說芭蕉指代林黛玉,而海棠指代史湘雲,意味著賈寶玉最終的心底摯愛唯此兩人。聯想到林黛玉的名字,和史湘雲的花簽“只恐夜深花睡去”,似乎有點道理。但如果理解只局限於感情未免狹隘。

從《紅樓夢》來看作者自譬喻為一塊“無才可去補蒼天”的頑石,顧影自憐之意非常明顯,而且賈寶玉一向見棄於仕途,眾人不理解,行為乖張,百口莫辯,而賈寶玉真正的苦惱或許就是自己高明的見解無人知,無人曉。因此“綠玉”改為“綠蠟”的深意,應該落實在賈寶玉的身上,而不是簡單地理解為賈元春不喜歡林黛玉。

“憑欄垂絳袖,倚石護青煙。對立東風裡,主人應解憐”。賈寶玉就像護花使者一樣,愛惜著怡紅院的蕉棠,欣賞著大觀園的女孩子們;可是這個世界上,有誰能夠像他欣賞女兒們一樣的心境來欣賞大智若愚的賈寶玉呢?這才是作者真正的一把眼淚,或許也才是“怡紅院”的深意所屬。

大觀園佳墅處處,匾額題詠至美至切,字字珠璣,即觀照了景物,又與人物的性格命運相呼應,同時還有更多更深層次的意蘊,等待著知音來解讀。

“有鳳來儀”賜名曰“瀟湘館”。

“紅香綠玉”改作“怡紅快綠”。即名曰“怡紅院”。

“蘅芷清芳”賜名曰“蘅蕪苑”。

“杏簾在望”賜名曰“浣葛山莊”,後賜曰“稻香村”

除了此四處最佳,大觀園還有很多其他苑墅,略筆帶過,現一併摘出,供君欣賞:

正殿一匾一聯:匾額“顧恩思義”;天地啟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

正樓曰“大觀樓”,東面飛樓曰“綴錦閣”,西面斜樓曰“含芳閣”。更有“蓼風軒”、“藕香榭”、“紫菱洲”、“荇葉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額十數個,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風”、“荻蘆夜雪”等名,此時悉難全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十六回的補敘:

湘雲笑道:“這山上賞月雖好,終不及近水賞月更妙。你知道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裡近水一個所在就是凹晶館。可知當日蓋這園子時就有學問。這山之高處,就叫凸碧;山之低窪近水處,就叫作凹晶。這‘凸’‘凹’二字,歷來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軒館之名,更覺新鮮,不落窠臼。可知這兩處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設此處。有愛那山高月小的,便往這裡來;有愛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裡去。只是這兩個字俗念作‘窪’‘拱’二音,便說俗了,不大見用,只陸放翁用了一個‘凹’字,說‘古硯微凹聚墨多’,還有人批他俗,豈不可笑。”

林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賦》,東方朔《神異經》,以至《畫記》上雲張僧繇畫一乘寺的故事,不可勝舉。只是今人不知,誤作俗字用了。實和你說罷,這兩個字還是我擬的呢。因那年試寶玉,因他擬了幾處,也有存的,也有刪改的,也有尚未擬的。這是後來我們大家把這沒有名色的也都擬出來了,注了出處,寫了這房屋的坐落,一併帶進去與大姐姐瞧了。他又帶出來,命給舅舅瞧過。誰知舅舅倒喜歡起來,又說:‘早知這樣,那日該就叫他姊妹一併擬了,豈不有趣。’所以凡我擬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原來“凸碧堂”,“凹晶溪館”這樣絕妙的名字竟是出自林妹妹的丘壑。至於名字的妙處湘雲和黛玉的對話已經說盡,這裡就毋須畫蛇添足了。

多年以來,大觀園成為一個永恆的,代表最高園林藝術境界的符號。仿佛將天下園林的美景,盡數融於其中。圍繞著大觀園的原型,有無盡的爭論。我最欣賞的一句話就是:大觀園在每一個讀者的心中。

所謂看景不如聽景,世上似乎真的沒有一處佳苑可以和心中盛境——大觀園相媲美。此園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看?!

愛讀書,更愛生活,子凡小築與你同行!歡迎關注訂閱號子凡小築(zifanxiaozhushenghuo)發現不一樣的精彩,尤其是喜歡《紅樓夢》,熱愛傳統文化,關注歷史百科的朋友,這裡不會讓你失望喲!

相關閱讀:

薛寶釵為什麼被稱為“山中高士”,蘅蕪苑裡有答案

面對父親分外欣賞的稻香村,賈寶玉只用了一個詞讓賈政無言以對!

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有何深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