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達康書記:從跑龍套到金雞獎最佳男主,曾為拍戲差點失明

時下, 最火的影視話題, 無疑是熱播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了。 該劇由陸毅、張豐毅、吳剛、侯勇等40幾位實力派演員, 共同參演。

其中, 扮演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的演員吳剛,

在一眾戲骨中, 作為配角, 竟然率先殺出一條血路, 成為了網路搜索上的新晉熱門“網紅”。

電視劇剛開播時, 李達康這個角色, 因為行為和神色極為可疑, 被許多觀眾誤以為是貪官內線的反面角色。

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

人們逐漸發現, 達康書記的全部熱忱和急切, 包括那些可疑的行為, 都只是因為心系GDP。

達康書記身居要職, 手掌大權, 處事雷厲風行。 但是與此同時, 他表情冷峻、性格耿直, 在勾心鬥角的官場中, 甚至有些“單純至極”, 內有妻子坑, 外有下屬瞞, 因而屢次成為“背鍋俠”。

憑藉角色反差萌的屬性, 以及整容般的神演技, 演員吳剛圈粉無數, 成為了《人民的名義》中名副其實的流量擔當。

衡量一個演員火不火, 只需要看TA是否擁有自己的專屬表情包。

為了表達對達康書記的喜愛, 網友把他的發怒、翻白眼、生無可戀等神情, 截圖做成“達康書記表情包”。

達康書記的表情包

達康書記別低頭, GDP會掉;達康書記別流淚, 祁廳長會笑。

守護達康書記的歐式洋氣大雙眼皮。

我們書記沒有任何的黑點, 他們只能黑下我們書記的歐式雙眼皮。

達康書記的微笑由我們粉絲來守護。

始于darkcom的顏值, 陷於darkcom的才華, 忠於darkcom的人品。

作為一名配角, 達康書記卻不動聲色地搶了主角的光環, 就連他的雙眼皮和日常生活用品, 都花式上熱搜, 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

於是觀眾也開始好奇, “達康書記”的扮演者到底是誰?怎麼這麼面熟呢?

2016年, 吳剛在話劇《嘩變》中的角色扮相

他,其實就是老戲骨吳剛。

多年來,吳剛曾成功地塑造出許多經典配角角色,斬獲無數獎項,但遺憾的是,戲紅人不火,鮮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如今,已經年過半百的他,沒有俊俏的相貌、沒有緋聞八卦,終於憑藉《人民的名義》一劇徹底爆紅。

出道以來,吳剛出演的作品大多是以戲劇、正劇、歷史劇為主,是標準的黃金男配角的形象。

2016年,吳剛在電視劇《無名者》中飾演男二號鄭伯鴻

1985年,吳剛從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培訓班畢業,從跑龍套開始,投入到戲劇舞臺中。

在受到認可後,他漸漸地可以接到一些有戲份的配角,不過多數還是不太討喜的反面人物。

正是因為經歷了18年的舞臺磨礪,吳剛的演技也在時間的沉澱中得到提升。

直到2006年,他終於真正地演上一些正面形象的角色。例如2008年,他在陳凱歌的《梅蘭芳》裡,飾演了八面玲瓏、忠義兩全的費二爺。

同年,又同劉燁、黃渤等知名演員出演了《鐵人》,他在其中扮演了忠肝義膽的鐵人王進喜。

憑藉此片,還獲得第27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

他是《潛伏》中的睚眥必報的情報處長“笑面虎”陸橋山;

他是《徐悲鴻》中追求完美主義的藝術大師徐悲鴻;

他是《十月圍城》裡舐犢情深的李玉堂;

他是《人民的名義》裡耿直單純的達康書記。

在《人民的名義》中,達康書記一出場,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咦,這個演員好面熟,好像在哪部劇裡見過他。他以前是不是演過某某呀?”

這也是目前國內許多優質演員正遭遇的一個尷尬處境:業務能力過硬,擁有出神入化的演技,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人氣。

記得住作品,記得住角色,但是,就是記不住演員本人。

其實,從演技層面來說,這對一名演員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褒獎。

因為演員的真正功力,不是流量,不是出名,不是爆紅,而是讓角色刻在觀眾心裡。

忘記演員本身,只記得角色,才是對一個人演技的最高評價。

這麼多年以來,劇本有好有壞,角色有大有小,可是唯一不變的是,吳剛用整容般的神演技,征服觀眾。

所有閃爍的成果,背後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付出。

吳剛憑藉《鐵人》王進喜這個角色,斬獲了當年的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

為了塑造出石油工人黑瘦健壯的粗糙形象,本來就不胖的吳剛,開拍前進行了減肥。

他每天只吃十幾粒花生米,配上少量的蔬菜,十多天愣是瘦了17斤。

考慮到王進喜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鐵人有一幅沙啞的嗓子,吳剛在沙漠上迎著風沙,硬是把嗓子喊劈,以便更加貼近角色本身。

2008年,吳剛在電影《鐵人》中飾演男主角王進喜

在《人民的名義》中,許多網友出於善意都在調侃達康書記的“歐式大雙眼皮”,甚至還有人懷疑,書記是不是整容做了個雙眼皮手術。

這背後又是一段故事。

2017年,吳剛在《人民的名義》中飾演達康書記

還是在這部電影的拍攝中,當時氣溫接近零下20度,為了拍攝“井噴”的場面,劇組採用泥漿代替石油,同時使用了鼓風機強力作業。

演員們需要在低溫環境下,跳進泥漿池裡。當泥漿急速噴出地面時,演員躲閃不及,而吳剛恰巧距離油井台最近,他的眼皮瞬間就被泥漿擊穿。

經過手術搶救,才算救回自己的眼睛。

如今,這樣的實力派演員能夠走紅,沒有一個人覺得這只是運氣的安排。

更何況,吳剛本人,追求的從來都不是人氣和名氣。

吳剛有一套自己的職業規劃原則:

第一,不放棄出演話劇,話劇永遠排在第一位;因為話劇的表演難度最大,也最能鍛煉演員的演技;

第二,儘量避免出演重複或者雷同的角色。

1991年吳剛和郭達搭檔,登上央視春晚,表演小品《換大米》。原本可以順勢轉型為小品演員,獲得更大的知名度,但他卻說自己更喜歡話劇。

1991年,吳剛表演小品《換大米》

在《潛伏》中他扮演的“陸橋山”火了以後,當時很多導演都來找他演特務,這些明明可以增加曝光量的機會,都被他一一拒絕。

在五光十色的演藝圈,清醒、沉穩、疏離,也許是一個演員身上最具有魅力的閃光點。

「 演員享受表演過程,享受完了,工作就完成了。至於這個戲,火不火,跟演員一點兒關係都沒有。觀眾喜歡就是喜歡,沒人看就是沒人看,這沒辦法。我追求享受這個過程,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過癮的過程。」

有人說,達康書記爆紅的背後,其實是觀眾對實力派演員回歸的期待。

吳剛是一個通透的人,對待走紅與否,他似乎看得並不那麼重要。

近期,吳剛接受媒體採訪

或許這世界上,確實有一些人,真的是屬於老天賞飯吃的那種,天生技能點滿滿,得到的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不費吹灰之力,那般的容易。

但更多的人,像吳剛這樣的演員,其實是必須要經歷時光的磨練,熬過無數個看不到結果的日子,守得住那顆寂寞的灼心和無名的時光,最後才會有可能厚積薄發。

當現代人都急匆匆地趕路,每個人都想要立馬看到結果時,總有一些人,他們不著急,不害怕,專心把自己準備好,那些成果自然會找上他們。

守得住寂寞的日子,抵得住繁華的誘惑,沉下心來,默默地打磨自己,增值自己,人生終會迎來收穫的時刻。

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你要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蟲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

守得住沒有光的人,終究會閃閃發光。

他,其實就是老戲骨吳剛。

多年來,吳剛曾成功地塑造出許多經典配角角色,斬獲無數獎項,但遺憾的是,戲紅人不火,鮮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如今,已經年過半百的他,沒有俊俏的相貌、沒有緋聞八卦,終於憑藉《人民的名義》一劇徹底爆紅。

出道以來,吳剛出演的作品大多是以戲劇、正劇、歷史劇為主,是標準的黃金男配角的形象。

2016年,吳剛在電視劇《無名者》中飾演男二號鄭伯鴻

1985年,吳剛從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培訓班畢業,從跑龍套開始,投入到戲劇舞臺中。

在受到認可後,他漸漸地可以接到一些有戲份的配角,不過多數還是不太討喜的反面人物。

正是因為經歷了18年的舞臺磨礪,吳剛的演技也在時間的沉澱中得到提升。

直到2006年,他終於真正地演上一些正面形象的角色。例如2008年,他在陳凱歌的《梅蘭芳》裡,飾演了八面玲瓏、忠義兩全的費二爺。

同年,又同劉燁、黃渤等知名演員出演了《鐵人》,他在其中扮演了忠肝義膽的鐵人王進喜。

憑藉此片,還獲得第27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

他是《潛伏》中的睚眥必報的情報處長“笑面虎”陸橋山;

他是《徐悲鴻》中追求完美主義的藝術大師徐悲鴻;

他是《十月圍城》裡舐犢情深的李玉堂;

他是《人民的名義》裡耿直單純的達康書記。

在《人民的名義》中,達康書記一出場,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咦,這個演員好面熟,好像在哪部劇裡見過他。他以前是不是演過某某呀?”

這也是目前國內許多優質演員正遭遇的一個尷尬處境:業務能力過硬,擁有出神入化的演技,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人氣。

記得住作品,記得住角色,但是,就是記不住演員本人。

其實,從演技層面來說,這對一名演員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褒獎。

因為演員的真正功力,不是流量,不是出名,不是爆紅,而是讓角色刻在觀眾心裡。

忘記演員本身,只記得角色,才是對一個人演技的最高評價。

這麼多年以來,劇本有好有壞,角色有大有小,可是唯一不變的是,吳剛用整容般的神演技,征服觀眾。

所有閃爍的成果,背後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付出。

吳剛憑藉《鐵人》王進喜這個角色,斬獲了當年的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

為了塑造出石油工人黑瘦健壯的粗糙形象,本來就不胖的吳剛,開拍前進行了減肥。

他每天只吃十幾粒花生米,配上少量的蔬菜,十多天愣是瘦了17斤。

考慮到王進喜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鐵人有一幅沙啞的嗓子,吳剛在沙漠上迎著風沙,硬是把嗓子喊劈,以便更加貼近角色本身。

2008年,吳剛在電影《鐵人》中飾演男主角王進喜

在《人民的名義》中,許多網友出於善意都在調侃達康書記的“歐式大雙眼皮”,甚至還有人懷疑,書記是不是整容做了個雙眼皮手術。

這背後又是一段故事。

2017年,吳剛在《人民的名義》中飾演達康書記

還是在這部電影的拍攝中,當時氣溫接近零下20度,為了拍攝“井噴”的場面,劇組採用泥漿代替石油,同時使用了鼓風機強力作業。

演員們需要在低溫環境下,跳進泥漿池裡。當泥漿急速噴出地面時,演員躲閃不及,而吳剛恰巧距離油井台最近,他的眼皮瞬間就被泥漿擊穿。

經過手術搶救,才算救回自己的眼睛。

如今,這樣的實力派演員能夠走紅,沒有一個人覺得這只是運氣的安排。

更何況,吳剛本人,追求的從來都不是人氣和名氣。

吳剛有一套自己的職業規劃原則:

第一,不放棄出演話劇,話劇永遠排在第一位;因為話劇的表演難度最大,也最能鍛煉演員的演技;

第二,儘量避免出演重複或者雷同的角色。

1991年吳剛和郭達搭檔,登上央視春晚,表演小品《換大米》。原本可以順勢轉型為小品演員,獲得更大的知名度,但他卻說自己更喜歡話劇。

1991年,吳剛表演小品《換大米》

在《潛伏》中他扮演的“陸橋山”火了以後,當時很多導演都來找他演特務,這些明明可以增加曝光量的機會,都被他一一拒絕。

在五光十色的演藝圈,清醒、沉穩、疏離,也許是一個演員身上最具有魅力的閃光點。

「 演員享受表演過程,享受完了,工作就完成了。至於這個戲,火不火,跟演員一點兒關係都沒有。觀眾喜歡就是喜歡,沒人看就是沒人看,這沒辦法。我追求享受這個過程,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過癮的過程。」

有人說,達康書記爆紅的背後,其實是觀眾對實力派演員回歸的期待。

吳剛是一個通透的人,對待走紅與否,他似乎看得並不那麼重要。

近期,吳剛接受媒體採訪

或許這世界上,確實有一些人,真的是屬於老天賞飯吃的那種,天生技能點滿滿,得到的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不費吹灰之力,那般的容易。

但更多的人,像吳剛這樣的演員,其實是必須要經歷時光的磨練,熬過無數個看不到結果的日子,守得住那顆寂寞的灼心和無名的時光,最後才會有可能厚積薄發。

當現代人都急匆匆地趕路,每個人都想要立馬看到結果時,總有一些人,他們不著急,不害怕,專心把自己準備好,那些成果自然會找上他們。

守得住寂寞的日子,抵得住繁華的誘惑,沉下心來,默默地打磨自己,增值自己,人生終會迎來收穫的時刻。

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你要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蟲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

守得住沒有光的人,終究會閃閃發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