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點兵點匠|這門手藝機器永遠沒法替代!

再好的茶葉剛從山上採摘下來時也頂多是片完美的樹葉, 都要經歷了茶農的採摘, 再經過兩三百攝氏度的高溫加之炒茶師手中的道道工序的一套溫柔“鐵砂掌”, 方能在人世間淬煉出最上品的味道。

56歲的樊生華

炒茶的時間卻已超過40年

他的炒制技術在同行中是公認

奪魁“西湖龍井高級炒茶技師”,

成為西湖龍井茶行業裡唯一一位

炒茶手藝贏得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

200℃高溫下練“鐵砂掌”

茶葉是很嬌貴的, 炒茶師必須得精心侍候。 手上的動作既要溫柔細緻, 炒制時的溫度又要熱情穩定, 才能炒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好茶來!

看, 樊師傅已經練出了一套“溫柔鐵砂掌”

炒茶第一道工序, 叫‘殺青’, 需要半個小時。 溫度需控制在200℃左右, 而且火溫需要相對穩定。

西湖龍井炒茶大師

真正的‘西湖龍井’, 是由西湖龍井這個茶葉品種和手工炒制技藝兩個部分組成。 如果茶葉都是機器炒的, 那麼西湖龍井也就不完整了。 手炒比機炒, 香味更濃郁, 持久, 口感也更甘醇。

茶葉是活的, 能根據不同的茶葉使用不同的手法和火候, 統一的機器模式是無法做到的。

傳承, 需要年輕人

其實, 隨著機器炒茶的普及

西湖龍井手工炒茶技藝後繼乏人

從一名學徒到精通手工炒茶技藝的師傅, 至少要帶5年

而且還要肯吃苦、耐得住寂寞

樊生華被西湖職業高級中學聘請, 除了秋冬季每月一次的理論課, 他還把學生們請到家裡, 手把手教炒茶技藝。

茶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傳統技藝, 也就是西湖龍井茶傳統手工炒制技藝。 現在學這一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上了年紀的資深炒茶師傅有責任、有義務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技藝繼承下來, 使之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編輯:姜依依

使之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編輯:姜依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