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特刊·反攻計|以絕對主流姿態主導變革,大眾通用們的棋盤上有何秘密?

無論是大眾還是通用, 內憂外患、新舊產業鏈的挑戰和機遇都在中國這個最大的汽車市場上集中呈現。 2017年, 他們仍將作為中國合資品牌的中堅力量, 以絕對的主流姿態決定變革方向。

“2016年是變革的一年, 也是大眾汽車集團加速轉型的一年。 ”2016年4月的沃爾夫斯堡, 大眾汽車集團董事會主席穆倫在大眾集團2015財務業績發佈會上如此表示。 一年後, 同樣的場合中, 穆倫再次宣佈, “2016年是大眾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轉型之年, 雖然充滿挑戰但成績令人滿意。 大眾已經重回正軌。 ”

當大眾的競爭對手和各國媒體都還在忙於計算排放造假事件賠償之後, 大眾究竟掙了多少錢時, 穆倫的視線已經越過那些數位, 望向正處於新的十字路口的全球汽車產業。 這是過去百年中都少有的機遇, 誰將主導下一個汽車百年?答案或許在未來的五年內就會出現。

同樣在思考這一問題的還有通用汽車,

雖然已經歷劫重生數年, 但與大眾一樣, 通用的危機感從未消失, 在傳統汽車市場剛回復元氣後, 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和創新挑戰如大潮一樣衝擊著傳統汽車製造商, 新勢力甚至試圖將其從產業主導的地位上席捲下去。

無論是大眾還是通用, 內憂外患、新舊產業鏈的挑戰和機遇都在中國這個最大的汽車市場上集中呈現。 2016年, 他們與豐田、PSA等合資巨頭一起, 以中國為主戰場, 或攜手, 或對戰, 完成了精彩紛呈的新格局初創之役。 2017年, 他們仍將作為中國合資品牌的中堅力量, 以絕對的主流姿態決定變革方向。

迎接高位挑戰

2015年, 大眾與豐田的全球銷量都出現下滑, 所以, 穆倫所說的變革並不是預言,

而是所有大眾人都已經感受到的現實需求。 現在這一變革毫無懸念地在2016年的中國市場首先展開了。

但中國並不是避風港, 雖然與速騰斷軸事件一樣, 大眾柴油車排放造假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 逐漸歸於沉寂, 並沒有給大眾集團這個擁有12個汽車品牌的汽車帝國帶來致命影響。 但2015年的財報確實不太好看, 柴油發動機排放事件導致大眾汽車集團在2015財年產生了162億歐元的額外開支, 這使得集團營業利潤虧損41億歐元(2015年為127億歐元), 稅後營業利潤虧損14億歐元(2015年為118億歐元), 以至於因為缺錢, 大眾擴大在華合資股權(一汽-大眾奧迪中所占股權)的計畫也不得不推遲。

更重要的是, 由於急於提升在華利潤管道, 大眾集團在2016年快速為奧迪簽下了在華第二家合資企業——上汽奧迪,

也因此踩響了中國雷區。 迄今為止, 一汽奧迪經銷商與奧迪方面的矛盾以及對奧迪銷量造成的下滑影響仍在繼續。

通用汽車處於同樣的緊張應戰中。 雖然銷量仍在上漲, 但如何突破在中國的高位徘徊之勢是通用幾年前就提上日程的首要戰略命題。

別克與雪佛蘭的品牌衝突問題、凱迪拉克的突破問題、雪佛蘭品牌的邊緣化問題, 讓合資企業上汽通用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中。

不僅是大眾、通用, 對所有在華合資的跨國車企巨頭而言, 除了自身的變革需求, 更大的挑戰來自中國市場的不可預測性。 在SUV的現象級熱銷潮中, 中國自主品牌上演了期待已久的逆襲, 猝不及防的合資品牌只能目睹市場份額被快速瓜分。 海外總部快速調整產品戰略, 或重新開發或本土改造引入, 如何在錯失第一輪市場紅利後快速加入戰鬥、收復失地, 成為大眾、通用等合資巨頭共同的壓力。

與此同時, 快速推進的新技術讓大眾們如芒在背, 這些汽車行業的新勢力號稱,將在未來幾年把汽車產業的主導權移交給互聯網及智慧技術供應商。中國政府在新能源、車聯網、智能汽車上的政策疊加出臺,主導風向難以預測,都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大眾、通用全球戰略的制定以及在中國的落地。

“大象”快速轉身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危機來臨時,就算是大象,也能快速靈活轉身。無論是在傳統車市場上針對其他合資對手和自主品牌的挑戰,還是在新技術領域,對互聯網和智慧技術“侵入者”的回應,大眾和通用的選擇都是縮短決策流程,讓新戰略快速落地。

大眾汽車集團在2016年年中發佈了蘊含巨大變革的“2025戰略”,目標是在未來移動出行方式領域取得成功,成為世界領先的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提供者。這一戰略隨後在中國快速落地,作為對中國政府新出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新能源政策的呼應,大眾在華宣佈,到2020年,大眾汽車集團將為中國消費者提供40萬輛新能源汽車,2025年之前,將在華投放約150萬輛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其中絕大部分是純電動車。

毫無疑問,在新能源上,大眾希望再次通過率先引入新技術入華而獲得幾何效應。2017年4月,大眾與江淮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的建設專案獲得安徽省主管部門批准,相關人士稱,待國家發改委完成審核程式,合資公司有望在近一個月內成立。通過聯姻本土車企,大眾將在新能源戰略上獲得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優勢。

通用同樣以每年一刷新的方式推進在中國的新能源及智慧出行戰略,並根據國內新能源調整戰略日程,宣佈將加速2020戰略中新能源部分的實施,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將加快引入。2017年3月27日,通用在上海發佈了旗下最新的聯網戰略“車·聯·無限2025”,詳細規劃了2017-2025年上汽通用在智慧駕駛及交通方面的核心技術發展線路圖,本土研發團隊的參與使其在中國的車聯網應用上繼續保持優勢。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本土互聯網及智慧技術企業,同樣成為大眾和通用爭相牽手的合作對象。

與此同時,大眾與通用的另一次集體“轉身”將在2017年的傳統車市場上集體上演。2017年,大眾將在中國推出包括上汽大眾Teramont、斯柯達的柯迪亞克在內的中大型SUV,2018年旗下各大品牌還將推出更多SUV車型。通用同樣將在旗下三大品牌的產品平臺上,批量推出多款最新SUV車型。可以想見,在傳統車市和新技術領域雙線發力的大眾和通用們,將使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指數不可避免地再度飆升。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參與經濟觀察報社在本次上海車展報導中隆重推出的“2017年新車賞最受關注十大新車”評選活動哦~

這些汽車行業的新勢力號稱,將在未來幾年把汽車產業的主導權移交給互聯網及智慧技術供應商。中國政府在新能源、車聯網、智能汽車上的政策疊加出臺,主導風向難以預測,都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大眾、通用全球戰略的制定以及在中國的落地。

“大象”快速轉身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危機來臨時,就算是大象,也能快速靈活轉身。無論是在傳統車市場上針對其他合資對手和自主品牌的挑戰,還是在新技術領域,對互聯網和智慧技術“侵入者”的回應,大眾和通用的選擇都是縮短決策流程,讓新戰略快速落地。

大眾汽車集團在2016年年中發佈了蘊含巨大變革的“2025戰略”,目標是在未來移動出行方式領域取得成功,成為世界領先的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提供者。這一戰略隨後在中國快速落地,作為對中國政府新出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新能源政策的呼應,大眾在華宣佈,到2020年,大眾汽車集團將為中國消費者提供40萬輛新能源汽車,2025年之前,將在華投放約150萬輛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其中絕大部分是純電動車。

毫無疑問,在新能源上,大眾希望再次通過率先引入新技術入華而獲得幾何效應。2017年4月,大眾與江淮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的建設專案獲得安徽省主管部門批准,相關人士稱,待國家發改委完成審核程式,合資公司有望在近一個月內成立。通過聯姻本土車企,大眾將在新能源戰略上獲得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優勢。

通用同樣以每年一刷新的方式推進在中國的新能源及智慧出行戰略,並根據國內新能源調整戰略日程,宣佈將加速2020戰略中新能源部分的實施,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將加快引入。2017年3月27日,通用在上海發佈了旗下最新的聯網戰略“車·聯·無限2025”,詳細規劃了2017-2025年上汽通用在智慧駕駛及交通方面的核心技術發展線路圖,本土研發團隊的參與使其在中國的車聯網應用上繼續保持優勢。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本土互聯網及智慧技術企業,同樣成為大眾和通用爭相牽手的合作對象。

與此同時,大眾與通用的另一次集體“轉身”將在2017年的傳統車市場上集體上演。2017年,大眾將在中國推出包括上汽大眾Teramont、斯柯達的柯迪亞克在內的中大型SUV,2018年旗下各大品牌還將推出更多SUV車型。通用同樣將在旗下三大品牌的產品平臺上,批量推出多款最新SUV車型。可以想見,在傳統車市和新技術領域雙線發力的大眾和通用們,將使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指數不可避免地再度飆升。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參與經濟觀察報社在本次上海車展報導中隆重推出的“2017年新車賞最受關注十大新車”評選活動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