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江蘇馮金林|崇敬一棵樹

作者:江蘇馮金林

在我心中一直對一棵樹懷有崇高的敬意, 那是生長在原南通縣四安鎮溫橋校裡的一棵被入選《中華古樹名木》的銀杏樹。

清明假日, 我又特地驅車來到溫橋校(現在的溫橋村部), 拜謁了這棵令我崇敬了幾十年的樹。 走進大門, 仰望園中央那株銀杏樹, 一下子被它那一身正氣, 超然高聳的外表所傾倒。 樹高三十來米, 胸圍近四米的樹幹, 粗曠而堅韌, 乾枯而有力, 就像一位英雄經歷風霜的堅強骨骼。 雖然現在還不是綠葉滿樹, 但每個枝丫上已綴滿了含苞待放的葉蕊, 樹頂上的一個大喜鵲窩,

顯得格外顯眼, 一對花喜鵲在枝頭上跳躍歡叫, 讓這棵鐫刻著歲月的年輪、見證了五百年滄桑的老樹平添了幾分生機。 在樹上掛有一塊古樹名木標牌, 上面寫著樹種:銀杏;編號:66008;樹齡:約510年。

我流連於銀杏樹下, 對它行著注目禮, 我的思緒也如樹上鳥兒般地跳躍……

我第一次與這棵樹結識, 是五十多年前。 才八、九歲的我跟著奶奶去興東的外婆太太家, 那時從家中到四安, 再到闞庵, 溫橋校是必經之路。 遠遠望見那遮蔽雲天的一片綠蔭大樹, 有些疲倦的我, 心情頓時變得明亮起來, 於是蹦蹦跳跳地向那大樹奔去。 那時的溫橋校四周都是房子磚牆包圍著的, 只有一個大門, 門外是一個大操場。 整個校園周邊是溝河, 只有一個壩頭進出, 趁著看門人不注意, 我偷偷溜了進去, 來到大樹下。 哇, 好大的一棵樹啊!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樹, 我好激動, 圍著樹連轉兩個圈。 樹上掛滿了一串串果實, 黃澄澄的, 隱藏在稠密的葉子裡面。 當我終於在地上撿到幾顆果實時, 如獲至寶, 藏在袋子裡趕緊溜出了校門。

那幾顆大銀杏果讓我在小夥伴面前炫耀了好一陣, 也讓他們羡慕了好一陣。 從那時, 我就對這棵樹有了一份喜愛之情。

上中學時, 我們石港西部的同學都被錄取在四安中學, 經過銀杏樹旁的機會多了, 恰巧有個同學家也就住在離銀杏樹不遠,

一有機會他就帶我去看銀杏樹。 在中學時代我終於知道了這棵樹擁有的許多光榮歷史。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 原在金沙的南通縣中難以辦學, 於是遷至偏僻的四安溫家橋南三官殿古廟面裡來複課。 1942年12月26日, 著名愛國人士鄒韜奮從上海來到了四安溫家橋縣中, 在這棵大樹下作了題為《團結抗日的形勢》的報告, 會場上人山人海, 他長達四小時的演講, 豪情奔放、扣人心弦, 點燃了團結抗戰烈火。 當夜, 懸在銀杏樹下的汽油燈把會場照得亮如白晝, 縣中文藝晚會在此舉行。 後來四安鎮政府在他演講的銀杏樹下建立了紀念碑。 並鐫刻著“疾呼團結、抗戰、進步;抨擊分裂、投降、倒退”十六個鎏金大字, 銀杏樹見證了南通抗戰歲月。
姬鵬飛、梁靈光、陶勇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四安這塊土地上躍馬揚鞭, 銀杏樹下留下他們的足跡。 在這銀杏樹下, 走出了多少仁人志士。 原南通市委書記朱劍就是1942年考入這個縣中的, 當年鄒韜奮還在他筆記本上寫了“努力進步”四個大字。 最讓我感懷的是老家北邊花市街的江中烈士。 1940年15歲的江中到溫家橋縣中讀書, 1941年在這棵銀杏樹下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他是鄒韜奮演講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 在革命鬥爭中他成長為一名勇士, 1943年任四安區委委員, 1946年任四安區委副書記, 後又擔任通西聯隊政委。 1946年10月在與頑匪羌九候部的戰鬥中, 為掩護戰友獻出了年僅二十歲的生命。 人們為紀念他把卞橋鄉改為江中鄉, 又後改為江中公社。由此,我明白了銀杏樹是一棵光榮的樹,英雄的樹,每每經過,心中總是充滿了崇敬之情。

1979年秋,我師範畢業前,恰巧被分配到溫橋校初中部實習。在這裡實習的三個多月裡,我有幸天天親近這顆銀杏樹。那時樹周圍仍是一片空曠之地,那彎彎曲曲,足有臉盆粗的遒勁根莖在地表上衍生幾十米,伸向教室,成了天然不朽的門檻。如蓋的翡翠樹葉在一場驟雨後晶瑩剔誘,風吹過,沙沙的聲響不絕於耳,一份清爽,一份愜意掠過心頭。霞光中我在樹下誦讀郭沫若先生的《銀杏》,抬頭仰望著它那高大偉岸的身軀,沐浴著從它身上散發出來的清香氣蘊,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夕陽西下時我和學生們在樹下高唱當年《溫家橋縣中校歌》:“綠樹叢中,紅牆古廟,是我們的學校……”。我也曾向學校裡的王老先生詢問過這棵樹的來歷,他們也只知道原是南三官殿廟裡的樹。是先有這顆銀杏樹後有南三官殿廟,還是先有廟後有樹,誰都說不清楚。但有一點,就是這棵樹成了南三官殿的象徵與標誌,成為當年南通縣政治文化活動的一個中心。樹,往往會被賦予一種象徵,一個形象、一種精神、一個理念。那它不只是一棵樹了。溫橋校裡這銀杏樹不只是一處風景,更是一種精神,我也浸潤在這精神裡。秋天,葉子變黃了,抬頭仰望,就像大地舉起了一支飽蘸黃色油彩的大筆,要為藍色的天空添上一幅美麗的畫。秋風吹得緊了,片片金葉紛紛揚揚,緩緩飄落,地上鋪上一層金色的地毯,樹上呈現出一個個金黃的銀杏果。我也在銀果豐碩的初冬,結束了三個月的實習,帶著銀杏樹的溫情回到師範校,不久便走上了工作崗位。後來雖多年無緣得見,但在我心中一直留有銀杏樹溫馨之情。

時隔三十多年了,我再次來到銀杏樹下。現在銀杏樹周邊已被水泥磚塊砌成了一個大大的高臺,填上了泥土,看不到那盤根錯節的樹根,在高臺周邊豎著幾塊碑牌,其中有鄒韜奮演講處、鄒韜奮像、毛主席親筆書寫的對鄒韜奮的贊文:“熱愛人民,真誠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大樹西側是一個長長的宣傳畫廊,佈滿了鄒韜奮生平介紹的圖文。在校門外有原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1993年在此視察時題寫的蒼勁渾厚的“奮進”二字,還有江澤民題寫的“通州韜奮小學”的手跡。隨著學校的縮編,溫橋校已被拆並到四安,原四安小學更名為“韜奮小學”。南三官殿、南通縣中、溫橋校昔日的輝煌已留在時光的隧道裡,但那棵銀杏樹依然根植在這土地上,每到春暖花開時就又會綻出新葉,這裡也成為南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從大門走出很遠了,我依然對著這棵樹,行著注目禮。

作者簡介:馮金林,南通市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散文網創作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散文集《寸草情深》。

作家文藝,一個有溫度的平臺

郵箱:chinazxcm@163.com 又後改為江中公社。由此,我明白了銀杏樹是一棵光榮的樹,英雄的樹,每每經過,心中總是充滿了崇敬之情。

1979年秋,我師範畢業前,恰巧被分配到溫橋校初中部實習。在這裡實習的三個多月裡,我有幸天天親近這顆銀杏樹。那時樹周圍仍是一片空曠之地,那彎彎曲曲,足有臉盆粗的遒勁根莖在地表上衍生幾十米,伸向教室,成了天然不朽的門檻。如蓋的翡翠樹葉在一場驟雨後晶瑩剔誘,風吹過,沙沙的聲響不絕於耳,一份清爽,一份愜意掠過心頭。霞光中我在樹下誦讀郭沫若先生的《銀杏》,抬頭仰望著它那高大偉岸的身軀,沐浴著從它身上散發出來的清香氣蘊,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夕陽西下時我和學生們在樹下高唱當年《溫家橋縣中校歌》:“綠樹叢中,紅牆古廟,是我們的學校……”。我也曾向學校裡的王老先生詢問過這棵樹的來歷,他們也只知道原是南三官殿廟裡的樹。是先有這顆銀杏樹後有南三官殿廟,還是先有廟後有樹,誰都說不清楚。但有一點,就是這棵樹成了南三官殿的象徵與標誌,成為當年南通縣政治文化活動的一個中心。樹,往往會被賦予一種象徵,一個形象、一種精神、一個理念。那它不只是一棵樹了。溫橋校裡這銀杏樹不只是一處風景,更是一種精神,我也浸潤在這精神裡。秋天,葉子變黃了,抬頭仰望,就像大地舉起了一支飽蘸黃色油彩的大筆,要為藍色的天空添上一幅美麗的畫。秋風吹得緊了,片片金葉紛紛揚揚,緩緩飄落,地上鋪上一層金色的地毯,樹上呈現出一個個金黃的銀杏果。我也在銀果豐碩的初冬,結束了三個月的實習,帶著銀杏樹的溫情回到師範校,不久便走上了工作崗位。後來雖多年無緣得見,但在我心中一直留有銀杏樹溫馨之情。

時隔三十多年了,我再次來到銀杏樹下。現在銀杏樹周邊已被水泥磚塊砌成了一個大大的高臺,填上了泥土,看不到那盤根錯節的樹根,在高臺周邊豎著幾塊碑牌,其中有鄒韜奮演講處、鄒韜奮像、毛主席親筆書寫的對鄒韜奮的贊文:“熱愛人民,真誠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大樹西側是一個長長的宣傳畫廊,佈滿了鄒韜奮生平介紹的圖文。在校門外有原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1993年在此視察時題寫的蒼勁渾厚的“奮進”二字,還有江澤民題寫的“通州韜奮小學”的手跡。隨著學校的縮編,溫橋校已被拆並到四安,原四安小學更名為“韜奮小學”。南三官殿、南通縣中、溫橋校昔日的輝煌已留在時光的隧道裡,但那棵銀杏樹依然根植在這土地上,每到春暖花開時就又會綻出新葉,這裡也成為南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從大門走出很遠了,我依然對著這棵樹,行著注目禮。

作者簡介:馮金林,南通市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散文網創作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散文集《寸草情深》。

作家文藝,一個有溫度的平臺

郵箱:chinazxcm@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