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雞黍之約——中華誠信之源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雞黍”一詞最早見於《論語·微子》“殺雞為黍而食之”, 意為餉客的菜和飯。 後因范式和張劭“雞黍之約”的典故而成為誠信待友的標誌, 不斷被文人雅士吟詠。

範式, 字巨卿, 山陽金鄉人, 年輕時與汝南人張劭同在太學讀書。 分手時, 範式約定兩年後到張家拜望。 約定的日子到了, 張劭請母親殺雞、蒸黍準備招待範式。 母親笑道:“兩年前的一句話, 又是在千里之外說的, 你怎麼把它當真呢?”張劭說:“巨卿信士, 必定不會失約。 ”話音未落, 範式就到了, 登堂拜見張母后, 二人把酒敘舊, 甚是酣暢。

幾年後, 張劭病入膏肓。 同郡好友郅君章、殷子微晝夜看護, 不離病床。 臨終時, 張劭歎道:“遺憾的是沒能見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微、郅君章不解。 張劭說:“你們二人是我的生友, 山陽範巨卿是我的死友啊!”言畢, 即卒。 出殯時, 靈柩怎麼也移不動。 已做山陽郡功曹的範式, 夢見好友病故, 素車白馬前來弔唁, 由他執紼, 靈柩才徐徐而前。 葬後, 范式修墳植樹, 方告別離去。

範式誠信赴約、為死友張劭下葬之舉並非一時的衝動, 而是終身篤行。 也是在太學求學期間, 與範式一面不識的長沙陳平子病重, 臨死之前對其妻說:“我聽說山陽的範巨卿, 是信烈之士, 可以托死。 我死後, 可將屍體暫埋在巨卿戶前。 ”於是裂素為書, 以托範式。 范式營護陳平子妻兒, 千里送喪, 委素書於柩上, 哭別而去。

“接華彥於汝墳, 潤枯斃于荊漢”(前句指範式去汝南奔張劭之喪, 後句指范式料理陳平子喪事), 範式恪守諾言, 踐行生死之約, 將交友之道詮釋得淋漓盡致, 可謂“超管鮑之遐蹤, 信靈評乎炳煥”。 千百年來, 範式的事蹟經《後漢書》、《搜記神》、《元雜劇》、《三言二拍》等典籍的傳播,

演繹出多種家喻戶曉的故事, 版本雖異, 但都把範式視為守信約的典範。 久而久之, “雞黍之約”也就成為世人誠信交友的范式。 李白在《送戴十五歸衡嶽》中說:“雞黍之期, 當速赴也。 ”蘇軾《送沈逵赴廣南》:“君歸趁我雞黍約, 買田築室從今始。 ”

金鄉何為金, 誠信之精神。 明代金鄉縣令彭鯤化認為, 金鄉之為“金”, “蓋取范張二賢金石交情之義, 地固以人重耳”。 此語很有見地。

為了褒揚範式“重然諾”的高尚品德, 後人把范式故宅取名“雞黍城”, 將范式老家范莊更名為雞黍村, 並在雞黍村、金鄉城建“二賢祠”。 過二賢祠者, 無不肅然起敬、奮然振興。 清代孫才衡題詩曰:“我昔讀漢史, 遐哉慕兩賢。 巨卿與元伯, 炳炳照青編。 ”

物轉星移,二賢祠已湮滅于歷史的長河中,今僅存範式碑及范式印等文物,但範式之精神卻在金鄉大地上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范式後人不僅以信交友,更是以誠報國。“乃壞汝萬里長城!”檀道濟的怒吼,彰顯出其對國家的忠誠。宋徽宗問金鄉縣令徐處仁“邑有盜賊乎?”徐曰:“有之。”上謂“處仁不欺”。共產主義戰士王傑,更是抱著對人民的赤誠之心,毅然撲向了炸藥包,用身體掩護了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這都足以說明金鄉誠信文化從古至今一脈相承,並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推陳出新。

物轉星移,二賢祠已湮滅于歷史的長河中,今僅存範式碑及范式印等文物,但範式之精神卻在金鄉大地上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范式後人不僅以信交友,更是以誠報國。“乃壞汝萬里長城!”檀道濟的怒吼,彰顯出其對國家的忠誠。宋徽宗問金鄉縣令徐處仁“邑有盜賊乎?”徐曰:“有之。”上謂“處仁不欺”。共產主義戰士王傑,更是抱著對人民的赤誠之心,毅然撲向了炸藥包,用身體掩護了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這都足以說明金鄉誠信文化從古至今一脈相承,並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推陳出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