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十八描”第八集 影響中國畫壇三代人的傑出連環畫家——華三川

著名連環畫家華三川(1930—2004)

華三川(1930-2004)浙江鎮海澥浦人, 現當代傑出的連環畫家、工筆人物畫家, 曾擔任中國美協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專業畫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解放初至1985年, 華三川老師從事連環畫和書籍插圖的創作, 先後出版了一百多部連環畫。

主要作品有:

《英雄村》、《少年英雄柏惠爾》、《“虎王”坦克的秘密》、《表》、《王孝和》、《帽子的秘密》、《項鍊》、《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衛軍》、《親人》、《劉胡蘭》、《白毛女》……

在他的六十年藝術生涯中, 勤奮耕耘, 勇攀高峰,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 進行變革和創新, 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中國工筆人物畫領域裡獨樹一幟, 引人注目。 至今已有《錦瑟年華》, 《華三川人物畫集》, 《華三川人物線描畫搞》, 《華三川繪新百美圖》, 《華三川人物新作選》等十多部大型畫集出版發行。

華三川畫的部分連環畫

華三川的連環畫藝術長期以來對推動中國連環畫的發展, 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畫家一生創作了大量連環畫、插圖、年畫、國畫等作品, 據不完全統計有377種之多。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畫連環畫所用的稿紙摞在一起, 比我的身高要高出幾倍。 ”

1964年, 華三川創作了長篇連環畫《白毛女》。

由於他五十年代初從事舞臺美術工作, 對《白毛女》這個角色耳濡目染, 十分熟悉, 無疑給他對人物塑造提供了方便。 為了創作好《白毛女》這部長篇連環畫, 華三川曾先後到山西、河北農村深入生活, 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在生活中捕捉楊白勞、趙大叔、喜兒、大春等人物的雛形, 把握了各種不同人物的特點。 連環畫《白毛女》在六十年代問世後, 受到國內外的好評。 人們不能不嘆服華三川的造型能力, 用線描黑白畫把人物動勢和微妙透視關係畫得如此生動而富於表現。 在此同時他用絹本彩色精繪40多幅, 以大開本兒童故事讀物出版, 十分精彩, 讀者爭相購買, 不少美術愛好者當作範本臨摹。 然而作者沒有停止在原有成績上,
六十年代以後, 特別是描繪國內題材的作品, 在《白毛女》作品裡有出色的體現。 如楊家在昏暗燈光下的破舊什物, 楊白勞被推出黃家後的風雪迷漫氣氛, 充滿塵埃的破廟、潮濕陰暗的山洞等, 都借助了鋼筆畫法的長處。 可喜的是作者將兩種方法巧妙地結合, 創造出這種既符合我們民族審美習慣, 又填補了白描技法單調的畫法, 也就是華三川享譽於連環畫壇的一種繪畫風。

彩色連環畫{白毛女}封面 下麵是選頁

《白毛女》選段

熟悉華三川連環畫作品的人都會知道,作者前一時期的作品,多是採用鋼筆畫畫法。這種形式最早見諸於西方書刊插圖,是硬筆劃素描,與銅版畫有關。鋼筆畫需要有較好的素描功底,但又不是畫素描,作者根據畫面需要進行黑、白、灰關係的調整,用線條疏密組成韻律、情調。華三川是我國運用鋼筆畫法較早的一位畫家,也是掌握這種形式最好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不需要看署名就可辨認出來。經過印刷,他的一些鋼筆畫作品,頗有銅版畫效果。獨具風味。

連環畫作品《白毛女》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創作一等獎,《交通站的故事》獲第一屆全國連環畫創作二等獎,《項鍊》獲榮譽獎。

劉胡蘭的三個小故事《幫助區長捉壞人》、《送雞蛋》、《愛護妹妹》被華三川畫成連環畫。描繪國內題材的作品,作者採用以中國傳統毛筆勾勒為主的造型方法,同時又用鋼筆畫線條來豐富畫。兩種方法巧妙地結合,創造出這種既符合我們民族審美習慣,又填補了白描技法單調的畫法,也就是華三川享譽連環畫壇的一種繪畫風格。

華三川天資聰慧,每創作一部作品都極其認真並投入大量的精力,力求盡善盡美。因此,他後期的連環畫作品幾乎每部都精彩無比,藝術魅力持久而彌新。

1976年之後,華三川老師在創作連環畫的同時,又從事人物畫(特別是仕女畫)的創作。華三川的人物畫風格充滿民間色彩,線條飄逸,用色嫺熟,明豔,造型典雅,他以獨特的藝術情調和藝術語言擺脫了舊仕女畫的傳統模式。從藝術樣式來看,華三川開了“新仕女畫”或“新美人畫”的先河,他筆下的仕女或美女,以其典雅和恬靜、靈秀和質樸的藝術品格,擺脫了舊式仕女畫過於華麗和甜膩的習俗,有一種超然脫俗的凝重之風和優雅飄逸的靈動之氣。

華先生的畫在色彩上繼承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技法,也融會吸收了西洋水彩畫的表現技巧,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欣賞他的畫確是一種美的享受,讓人心曠神怡,百看不厭。

華三川注重培養線描重彩畫的接班人,民間故事彩色連環畫《明珠》就是他與華玲玲共同創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海峽兩岸幾乎隔絕,臺灣的藝術圖書公司在華三川老師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了他歷年為掛曆所作的仕女畫九十幅,精印了華三川美人畫集《千嬌百媚》和《深妝淡抹》兩冊。此後還是華三川在福建的一位友人告訴華三川老師這一消息的。臺灣《藝術家》雜誌評價說:“華三川的人物畫,多數是以中國古代的歷史、小說、神話、民間傳說中的美人為主題。所以一提到華三川的畫,人們的腦海裡馬上就湧現了他筆下的美女——婉約有致,楚楚動人的風姿”。上世紀九十年代,華三川曾應馬來西亞華僑之邀,赴馬來西亞舉辦畫展。曾轟動一時,畫展結束後,所帶去的幾十幅畫,除非賣品外,全部被訂購一空。

有專家評論華三川的工筆仕女畫,有盛唐張萱、周昉的華貴、富麗、細膩至臻的遺風;有吳門畫派的清秀、恬靜和典雅;有陳老蓮的凝重和質樸;也有海派四任的風韻。他畫的工筆仕女畫有上千幅,是工筆重彩仕女畫家之中的多產畫家。

< p="">

華三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除了繪畫工筆仕女畫外,還創作了諸多唐詩配畫,更顯出畫家在山水、人物畫上經久不衰的深厚繪畫功力。

國內諸多美術出版社為其出版了《華三川仕女畫集》、《唐人詩意圖》、《錦瑟年華》、《華三川人物線描畫稿》、《華三川繪新百美圖》、《華三川人物新作選》、《古典仕女畫》等十幾種。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華三川老師的藝術造詣,直接影響了中國畫壇三代人,深受世界各地收藏家的喜愛。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熟悉華三川連環畫作品的人都會知道,作者前一時期的作品,多是採用鋼筆畫畫法。這種形式最早見諸於西方書刊插圖,是硬筆劃素描,與銅版畫有關。鋼筆畫需要有較好的素描功底,但又不是畫素描,作者根據畫面需要進行黑、白、灰關係的調整,用線條疏密組成韻律、情調。華三川是我國運用鋼筆畫法較早的一位畫家,也是掌握這種形式最好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不需要看署名就可辨認出來。經過印刷,他的一些鋼筆畫作品,頗有銅版畫效果。獨具風味。

連環畫作品《白毛女》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創作一等獎,《交通站的故事》獲第一屆全國連環畫創作二等獎,《項鍊》獲榮譽獎。

劉胡蘭的三個小故事《幫助區長捉壞人》、《送雞蛋》、《愛護妹妹》被華三川畫成連環畫。描繪國內題材的作品,作者採用以中國傳統毛筆勾勒為主的造型方法,同時又用鋼筆畫線條來豐富畫。兩種方法巧妙地結合,創造出這種既符合我們民族審美習慣,又填補了白描技法單調的畫法,也就是華三川享譽連環畫壇的一種繪畫風格。

華三川天資聰慧,每創作一部作品都極其認真並投入大量的精力,力求盡善盡美。因此,他後期的連環畫作品幾乎每部都精彩無比,藝術魅力持久而彌新。

1976年之後,華三川老師在創作連環畫的同時,又從事人物畫(特別是仕女畫)的創作。華三川的人物畫風格充滿民間色彩,線條飄逸,用色嫺熟,明豔,造型典雅,他以獨特的藝術情調和藝術語言擺脫了舊仕女畫的傳統模式。從藝術樣式來看,華三川開了“新仕女畫”或“新美人畫”的先河,他筆下的仕女或美女,以其典雅和恬靜、靈秀和質樸的藝術品格,擺脫了舊式仕女畫過於華麗和甜膩的習俗,有一種超然脫俗的凝重之風和優雅飄逸的靈動之氣。

華先生的畫在色彩上繼承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技法,也融會吸收了西洋水彩畫的表現技巧,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欣賞他的畫確是一種美的享受,讓人心曠神怡,百看不厭。

華三川注重培養線描重彩畫的接班人,民間故事彩色連環畫《明珠》就是他與華玲玲共同創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海峽兩岸幾乎隔絕,臺灣的藝術圖書公司在華三川老師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了他歷年為掛曆所作的仕女畫九十幅,精印了華三川美人畫集《千嬌百媚》和《深妝淡抹》兩冊。此後還是華三川在福建的一位友人告訴華三川老師這一消息的。臺灣《藝術家》雜誌評價說:“華三川的人物畫,多數是以中國古代的歷史、小說、神話、民間傳說中的美人為主題。所以一提到華三川的畫,人們的腦海裡馬上就湧現了他筆下的美女——婉約有致,楚楚動人的風姿”。上世紀九十年代,華三川曾應馬來西亞華僑之邀,赴馬來西亞舉辦畫展。曾轟動一時,畫展結束後,所帶去的幾十幅畫,除非賣品外,全部被訂購一空。

有專家評論華三川的工筆仕女畫,有盛唐張萱、周昉的華貴、富麗、細膩至臻的遺風;有吳門畫派的清秀、恬靜和典雅;有陳老蓮的凝重和質樸;也有海派四任的風韻。他畫的工筆仕女畫有上千幅,是工筆重彩仕女畫家之中的多產畫家。

< p="">

華三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除了繪畫工筆仕女畫外,還創作了諸多唐詩配畫,更顯出畫家在山水、人物畫上經久不衰的深厚繪畫功力。

國內諸多美術出版社為其出版了《華三川仕女畫集》、《唐人詩意圖》、《錦瑟年華》、《華三川人物線描畫稿》、《華三川繪新百美圖》、《華三川人物新作選》、《古典仕女畫》等十幾種。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華三川老師的藝術造詣,直接影響了中國畫壇三代人,深受世界各地收藏家的喜愛。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