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朗讀亭》:快樂是人生永遠存在的一種誘惑(錢鐘書:論快樂)

在每期《朗讀者》節目的前奏中, 總有一個”朗讀亭“的片段。

在這裡, 市民們排著長隊走進朗讀亭, 朗讀自己最心儀的文字, 獻給自己最心儀的人。

在第八期的《朗讀者》中, 有一位年輕人朗讀了錢鐘書先生的散文《論快樂》。

這篇散文很久以前讀過, 但已經很久沒有讀了...

-

-

《論快樂》

作者:錢鐘書

在舊書鋪裡買回來維尼(Vigny)的《詩人日記》(Journald'unpote), 信手翻開, 就看見有趣的一條。

他說, 在法語裡, 喜樂(bonheur)一個名 詞是“好”和“鐘點”兩字拼成,

可見好事多磨, 只是個把鐘頭的玩意兒 (Silebon heurn'taitqu'unebonnedenie!)。

我們聯想到我們本國話的說法, 也同樣的意味深永, 譬如快活或快樂的快字, 就把人生一切樂事的 飄瞥難留, 極清楚地指示出來。

所以我們又概歎說:“歡娛嫌夜短!” 因為人在高興的時候, 活得太快, 一到困苦無聊, 愈覺得日腳像跛了似的, 走得特別慢。

德語的沉悶(langweile)一詞, 據字面上直譯, 就是“長時間”的意思。

-

《西遊記》裡小猴子對孫行者說::“天上一日, 下界一年。 ” 這種神話, 確反映著人類的心理。

天上比人間舒服歡樂, 所以神仙活得快, 人間一年在天上只當一日過。

從此類推, 地獄裡比人間更痛苦, 日子一定愈加難度;段成式《西陽雜俎》就說:“鬼言三年, 人間三日。 ”

嫌人生短促的人,

真是最快活的人;反過來說, 真快活的人, 不管活到多少歲死, 只能算是短命夭折。

所以, 做神仙也並不值得, 在凡間已經三十年做了一世的人, 在天上還是個未滿月的小孩。

但是這種“天算”, 也有佔便宜的地方:

譬如戴君孚《廣異記》載崔參軍捉狐妖, “以桃枝決五下”, 長孫無忌說罰得太輕, 崔答:“五下是人間五百下, 殊非小刑。 ”

可見賣老祝壽等等, 在地上最為相宜, 而刑罰呢, 應該到天上去受。

-

“永遠快樂”這句話, 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 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

快過的決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快樂, 正好像說四方的圓形, 靜止的動作同樣地自相矛盾。

在高興的時候, 我們空對瞬息即逝的時間喊著說:“逗留一會兒罷!你太美了!”

那有什麼用?你要永久,

你該向痛苦裡去找。

不講別的, 只要一個失眠的晚上, 或者有約不來的下午, 或者一課沉悶的聽講——這許多, 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能使你嘗到什麼叫做“永生”的滋味。

人生的刺, 就在這裡, 留戀著不肯快走的, 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

快樂在人生裡, 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 更像跑狗場裡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 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 忍受著許多痛苦。

我們希望它來, 希望它留, 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在我們追求和等候的時候, 生命又不知不覺地偷度過去。

也許我們只是時間消費的籌碼, 活了一世不過是為那一世的歲月充當殉葬品, 根本不會想到快樂。

但是我們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當,

我們還理想死後有個天堂, 在那裡——謝上帝, 也有這一天!我們終於享受到永遠的快樂。

你看, 快樂的引誘, 不僅像電兔子和方糖, 使我們忍受了人生, 而且彷佛釣鉤上的魚餌, 竟使我們甘心去死。

這樣說來, 人生雖痛苦, 卻不悲觀, 因為它終抱著快樂的希望;現在的賬, 我們預支了將來去付。 為了快活, 我們甚至於願意慢死。

-

穆勒曾把“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比較。

假使豬真知道快活, 那麼豬和蘇格拉底也相去無幾了。 豬是否能快樂得像人, 我們不知道;但是人會容易滿足得像豬, 我們是常看見的。

把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 這是最糊塗的分析。

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的, 儘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

小孩子初生了下來,吃飽了奶就乖乖地睡,並不知道什麼是快活,雖然它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小孩子時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雲狀態。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鬆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時的宴席,隨它怎樣烹調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

那時刻的靈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見陽光,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

快樂時的你一定心無愧怍。

假如你犯罪而真覺快樂,你那時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同樣心安理得。有最潔白的良心,跟全沒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

發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文化又進一步。

發現這個道理,和發現是非善惡取決於公理而不取決於暴力,一樣重要。

公理發現以後,從此世界上沒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發現了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根據,從此痛苦失掉它們的可怕,肉體減少了專制。

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

於是,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

所以我們前面說,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

譬如從寫《先知書》的所羅門直到做《海風》詩的馬拉梅(Mallarmé),都覺得文明人的痛苦,是身體困倦。但是偏有人能苦中作樂,從病痛裡濾出快活來,使健康的消失有種賠償。

蘇東坡詩就說:“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

王丹麓《今世說》也記毛稚黃善病,人以為憂,毛曰:“病味亦佳,第不堪為燥熱人道耳!”

-

在著重體育的西洋,我們也可以找著同樣達觀的人。

工愁善病的諾凡利斯(Novalis)在《碎金集》裡建立一種病的哲學,說病是“教人學會休息的女教師”。

羅登巴煦(Rodenbach)的詩集《禁錮的生活》(Les Vies Encloses)裡有專詠病味的一卷,說病是“靈魂的洗滌(puration)”。

身體結實、喜歡活動的人採用了這個觀點,就對病痛也感到另有風味。

頑健粗壯的十八世紀德國詩人白洛柯斯(B.H.Brockes) 第一次害病,得是一個“可驚異的大發現(EinebewunderungswrdigeErfindung)”。

對於這種人,人生還有什麼威脅?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同時也許是自欺。

能一貫抱這種態度的人,當然是大哲學家,但是誰知道他不也是個大傻子?

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

這是人生對於人生觀開的玩笑。

-

-

錢鐘書(1910-1-21—1998-12-19),字默存。因他周歲“抓周”時抓得一本書,故取名為“鐘書”。

江蘇無錫人。中國現當代著名學者、作家。

錢鐘書學貫中西,淵博而睿智,在諸多領域成就卓著。

他的主要著作有:《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圍城》、《談藝錄》、《宋詩選注》、《舊文四篇》、《管錐編》等。

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談藝錄》是一部具有開創性的中西比較詩論。所著多卷本《管錐編》,對中國著名的經史子籍進行考釋,並從中西文化和文學的比較上闡發、辨析。

-

小孩子初生了下來,吃飽了奶就乖乖地睡,並不知道什麼是快活,雖然它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小孩子時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雲狀態。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鬆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時的宴席,隨它怎樣烹調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

那時刻的靈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見陽光,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

快樂時的你一定心無愧怍。

假如你犯罪而真覺快樂,你那時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同樣心安理得。有最潔白的良心,跟全沒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

發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文化又進一步。

發現這個道理,和發現是非善惡取決於公理而不取決於暴力,一樣重要。

公理發現以後,從此世界上沒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發現了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根據,從此痛苦失掉它們的可怕,肉體減少了專制。

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

於是,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

所以我們前面說,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

譬如從寫《先知書》的所羅門直到做《海風》詩的馬拉梅(Mallarmé),都覺得文明人的痛苦,是身體困倦。但是偏有人能苦中作樂,從病痛裡濾出快活來,使健康的消失有種賠償。

蘇東坡詩就說:“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

王丹麓《今世說》也記毛稚黃善病,人以為憂,毛曰:“病味亦佳,第不堪為燥熱人道耳!”

-

在著重體育的西洋,我們也可以找著同樣達觀的人。

工愁善病的諾凡利斯(Novalis)在《碎金集》裡建立一種病的哲學,說病是“教人學會休息的女教師”。

羅登巴煦(Rodenbach)的詩集《禁錮的生活》(Les Vies Encloses)裡有專詠病味的一卷,說病是“靈魂的洗滌(puration)”。

身體結實、喜歡活動的人採用了這個觀點,就對病痛也感到另有風味。

頑健粗壯的十八世紀德國詩人白洛柯斯(B.H.Brockes) 第一次害病,得是一個“可驚異的大發現(EinebewunderungswrdigeErfindung)”。

對於這種人,人生還有什麼威脅?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同時也許是自欺。

能一貫抱這種態度的人,當然是大哲學家,但是誰知道他不也是個大傻子?

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

這是人生對於人生觀開的玩笑。

-

-

錢鐘書(1910-1-21—1998-12-19),字默存。因他周歲“抓周”時抓得一本書,故取名為“鐘書”。

江蘇無錫人。中國現當代著名學者、作家。

錢鐘書學貫中西,淵博而睿智,在諸多領域成就卓著。

他的主要著作有:《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圍城》、《談藝錄》、《宋詩選注》、《舊文四篇》、《管錐編》等。

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談藝錄》是一部具有開創性的中西比較詩論。所著多卷本《管錐編》,對中國著名的經史子籍進行考釋,並從中西文化和文學的比較上闡發、辨析。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