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仰視生活之法律小隨筆

坐在電腦前, 現在正值北京的春季, 樹葉茂盛翠綠, 泡桐花的味道從陽臺的窗戶飄進來, 那是春天的訊息。 今天提筆想寫一些自己的感言, 關於制度和國家。 我想, 對於生活, 對於國家不是應該更加理性, 更加真誠對辨析, 懷著熱忱, 不就該像現在的春天一樣嗎。

之前讀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感覺到的是對於美國背景下制度是如何產生民主的剖析, 傳統的習俗打下了民主的基礎, 比如議會制度就是起源于原來的鄉鎮自治, 大家會投票選舉、公開討論決定關係大家利益的事項, 所以在美國民主革命後自然而然地應用到國家事務的決斷中來,

而且運用的沒有什麼阻礙, 大家都很配合也很奏效, 再如對議會人選的考量, 美國民主革命即是由新興的資產階級所發起的推翻舊統治階級的運動, 在運動中自然吸收了勞動者、下層手工業者的力量, 之後推廣到組建國家議會中, 階級力量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

孟德斯鳩講了從傳統過渡來的現狀, 換句話說, 民族精神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長期積累的產物。

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傳統, 生搬硬套, 就像西裝和漢服, 它們就不是一道的東西。 那我們國家呢?在一個小國家, 適合大家集體討論決定一件事, 一是因為地方小可能涉及到的利益關係的比重大, 二是有實際的條件可以執行,

一聲東邊的呼喊西邊也能迅速反應過來, 所以談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大國呢, 從古至今, 崇尚的是賢者之政, 為什麼呢?大國泱泱, 地大物博, 一個事項涉及到的利益糾紛不會很大, 可能僅僅是一小個地方, 二是缺乏大家談論的現實可能, 路途多遠傳播也不方便, 沒有利益關係討論的必要性, 積極性也不高, 再者, 人多口雜, 大家久久不能決斷反倒是浪費了大家的時間, 在更大範圍上是阻礙社會整體的進步的, 這跟決斷一個小事情相比, 是不合算的。 所以, 賢者執政這是對大國, 對社會更有利。

在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信仰, 西方是耶穌, 東方是孔孟之道, 東西方先知都給自己地域的人下了不同的藥,

西方人追求自我, 崇尚個人自由, 所以耶穌提出的口號是博愛, 孔子孟子對東方人開出的藥方是“仁義禮智信”, 從很早就教化要誠信懂仁義, 用禮來約束外在行為, 樂來教化人的內心, 內外守恆, 相互協調。

我覺得我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民族, 有著幾千年的傳統文化, 幾千年的發展我們的民族沒有在科學技術和開拓認知自然上取得大成就, 但我們薪火相傳的是文化, 是學識, 記得有句古話是“傳金萬千不如遺經一本”, 我們信仰、傳承的不是錢權, 而是對知識的看中, 整個民族的發展中即便是嚴苛的科舉制度也在有意無意中對整個民族的知識素養進行了昇華。

前些日子讀托克維爾的書, 他考察了剛從舊制度中脫離出來的法國和民主革命後美國的差別,

提出對於提升民族精神, 民族素養, 遵從規則是走向社會民主的關鍵。 我覺得這也是我們社會能變好的關鍵, 現在社會中有很多不良現象, 關於誠信的, 關於傷害, 關於隱私曝光全民圍觀的, 我想, 如果每個個體有意識能著重去變得更加理性和道德, 更加良善, 那社會, 生活, 國家不會變得更好嗎。

(本文系作者自己的觀點,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也歡迎關注我和轉發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