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朗讀者》第九期:簡單一個字“家”

週六晚上, 我和朱嫂正襟危坐, 一起觀看了中央一套晚8:00播出的情感類綜藝節目, 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第九期。 六位嘉賓引領著我們走進了幾個不同的“家”,

感受著他們家庭的悲歡離合, 冷暖人生。

“家, 簡單一個字, 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 因為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 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莫爾說為了尋找想要的東西, 我們走遍全世界, 回到家, 找到了;而中國古人則推崇, 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 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的紐帶, 在今天的這期節目裡, 讓我最有感受的是作家梁曉聲的那句話, 每一個人都有現實的家園, 書本可以構建一個精神家園。 家, 真的是一個充滿內涵又充滿溫暖的詞。 ”——董卿開場白

家, 是一個有溫度的詞, 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 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 倦鳥歸林、魚翔淺底, 落葉歸根, 這都是對家的渴望, 也是生命在追尋著一種歸宿。

《朗讀者》第九期主題詞:家!

01

朗讀者:王耀慶

朗讀者:王耀慶, 中國臺灣演員, 2016年5月, 獲得第19屆華鼎獎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影視明星獎 。

他是《小爸爸》中風度翩翩的優雅紳士, 也是《我是杜拉拉》中幽默風趣的魅力暖男, 是《畢業歌》中舉足輕重的愛國工程師,

也是《好先生》中謹慎精明的霸道總裁, 是《失戀33天》中的鳳凰男魏依然, 是《浮沉》中的職場金領陸帆......他憑藉過硬的演技, 飾演了無數優秀的角色, 被稱為“銀屏第一金領”。

隨著工作的增多, 他與家人見少離多, 但他依然對家庭, 這個心之嚮往的地方, 傾注了自己的所有。 從臺灣走向內地, 他的家連接著海峽兩岸, 他不辭辛苦地奔波于工作與家人之間。

他用濃濃的血脈深情和迷人的聲音, 講述了爺爺的探親故事。 爺爺是個很可愛的人。 在海峽兩岸還沒有開放探親的時候, 爺爺和奶奶就打聽出了大陸家人情況。 當爺爺花了一年的時間做好準備, 在4月份鼓起勇氣回到了闊別幾十年的山東老家時, 結果他的媽媽在2月份的時候走了。

相差兩個月的時光, 爺爺竟失去了日思夜想三四十年沒有見過面的媽媽, 錯失了跟媽媽說"再見"的機會, 從此陰陽兩隔。

講到這裡, 王耀慶的眼睛濕潤了。 他說:“如今爺爺已經故去五六年了, 相信他會來我身邊回來看我, 他會用一種奇妙的方法愛我, 默默關心著我, 卻不告訴我。 ”

王耀慶朗讀的是揚•馬特爾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節選, 瑾以此章節獻給他的爺爺。

“不能好好地告別, 是件多麼可怕的事啊。 那個沒有說出的再見, 直到今天仍讓我傷心。 ”

聽了王耀慶分享的故事和他朗讀的文章, 我慨歎多多, 也很傷感。 人的一生, 誰都留下過或多或少無法彌補的遺憾。 然而, 時光難以倒流, 人們也難以回到追憶的過去。 唯有懂得感恩,

珍惜當下, 過好今天, 才能好好地說”再見“。

02

朗讀者:梁曉聲

朗讀者:梁曉聲, 當代著名作家。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光, 都會覺得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日子。 但是, 梁曉聲說:“我的童年, 沒有任何幸福的畫面。 ”因為家境的貧困, 他甚至想去死。

現如今,他已經成為中國文壇最優秀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所改編的影視劇《雪城》、《今夜有暴風雪》、《年輪》、《知青》等等,總是能成為大街小巷熱議的話題,他仿佛是那個時代的書記員,用文字記錄了一個時代一群人的艱辛和勇氣。

提到“家”,梁曉聲說:“因了‘家’的產生,而產生了最初的家庭倫理,全部人類文化的這棵大樹,是在‘家’這個塊根之上生長起來的。”

當談到自己個人的“家”時,貧窮、愁苦、無奈等詞語的注腳一下子從他的嘴裡湧現出來。可見,他的童年,真是沒有留下多少美好的記憶!

小時候,爸爸是共和國第一代建築工人,常年不在家。媽媽一邊上班,一邊帶著五個孩子,生活是何等的窘迫?他最怕過年過節,也怕學校放映電影。一場電影五分錢,可是五分錢母親能買一碟鹹菜,怎麼能拿去看電影呢?

然而對於讀書學習,母親卻非常支持他們,往往把買生活用品餘下的三四分錢留給他,讓他去小人書鋪看閒書。他說:“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她知道,“閒書裡一定是有做人的營養的”。由此看來,他的母親,對於他的文學造詣之路給予了意義深遠的支持和鋪墊。

梁曉聲朗讀了自己的作品《慈母情深》,瑾以此篇獻給大家的母親。

他朗讀的這段文章,內容非常感人。大致內容是,他想買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去找媽媽要1元5角錢。工廠裡,媽媽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抬頭吃驚地望著他,要錢幹嘛?買書!母親掏出一卷揉的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並對反對她給兒子買書的工廠女工說,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我感動于母親的這句話:“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一個好母親,何止旺三代?

我更感歎于梁曉聲的愛讀書:讀書與不讀書,過的不一樣的人生!

正如雨果所說:"有了物資,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

03

朗讀:冉瑩穎、鄒市明和軒軒、皓皓

朗讀:冉瑩穎、鄒市明夫婦。冉瑩穎,電視臺主持人、模特;鄒市明,兩屆奧運會冠軍,中國男子拳擊運動員。

有人說:“推動搖籃的手,能夠推動這個世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人或者是母親,蘊藏著無法想像的力量。

上場的是顏值均高、非常溫馨的一家四口,一雙兒女尤其活潑可愛。

冉瑩穎是一位溫柔的妻子和偉大的母親,鄒市明是一位剛強而又勇猛的丈夫和父親。

節目現場,打斷講話、不停“鬥毆”、完全“失控”……從來沒有誰,能讓主持人董卿在自己的主場如此無可奈何。鄒明軒、鄒明皓兩位可愛的小寶貝給現場增添了很多歡樂、生動的局面。

丈夫抱著女兒說:“她是一位強悍的女人。在懷孕八個月的時候,還自己開車、買菜、做飯......”

妻子愛撫著兒子的頭說:“圍繩以內的他去戰,圍繩以外的我去做。”

那種相互體貼、包容的綿綿愛意,盡情地含在眼神裡,語言中。不難看出,他們夫婦用愛情共同搭建起的是一個剛柔相濟、幸福溫暖的家。

冉瑩穎說:在家裡,愛也要表達出來。

所以,冉瑩穎、鄒市明 和軒軒、皓皓共同朗讀了山姆•麥克佈雷尼的《猜猜我有多愛你》,送給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我愛你,從這裡一直到月亮。再——繞回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這一點,我感同身受!

04

朗讀者:畢飛宇

朗讀者:畢飛宇,著名作家、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他的作品獲得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曾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

對於畢飛宇,“家”的概念就是“漂泊”。

他從小就是因為跟隨父輩居無定所的漂泊,讓他更早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也讓他有了更強大的去適應這個世界的能力。

畢飛宇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第一,自己沒有根。父親是一個身世很不明朗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養父也很早去世了。童年,最羡慕的事是看小夥伴上墳,一個人代表一個家族,對著泥土說話。他們家沒有。第二,父母的工作移動性比較大。一個在鄉村裡長大的孩子,有群體才最快樂,可是,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常常失去夥伴,父親和自己並不親切,覺得父親不懂得愛,自己也不會愛。他說,曾經握過父親的手,自己和父親都很緊張,那手是顫抖的,僅僅幾分鐘,就想掙開,逃避。

“漂泊”就是他從小對家、對親情沒有歸屬感的心理上最大的體驗和感受。

畢飛宇朗讀了自己的作品《推拿》片段,送給父親。

奇怪于他的那段話:“《推拿》這部小說是在2008年5月10日寫完的,作品裡寫了一個盲人的故事,5月12號我的父親看不見了。一個作家,他的父親那麼愛讀書,他寫的一個有關盲人的小說,命運讓他的爸爸最後成了一個盲人。然後,他的兒子利用這個平臺,給他讀一段書聽聽。”父親在他作品完成的第二天居然失明了。這是神奇的巧合嗎?百思不得其解!

總之,朗讀《推拿》一文,是他送給父親最好的禮物!

05

朗讀者:趙文瑄

朗讀者:趙文瑄,中國臺灣影視男演員。

他是電視劇《雷雨》中的周萍;是《辛亥革命》、《夜明》裡的孫中山,是《羋月傳》裡的楚威王等等。

董卿說:他是個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

他給大家展示的卻是一個特殊的”家“。

對於特別的“家人”“大咪”, 趙文瑄自曝愛寵如命。

“大咪”是從加油站撿來的流浪貓,剛撿來時身體十分虛弱,幾乎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趙文瑄給了“大咪”一個家。其實,在收養大咪之前,趙文瑄完全不能理解那些養寵物的人。直到大咪的出現,讓趙文瑄從此對事物有了新的看法,以前只把動物當食物,現在對所有動物都抱有善意,甚至連一個小蟲子都不願傷害。

為了能多和大咪待在一起,以往拍完戲就回臺灣休息的趙文瑄現在會留出更多時間待在大陸,他說:“我捨不得它搬來搬去,為了它我可以換地方。”

在訪談中,趙文瑄還用李白的清平調來形容他對大咪的感覺:“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他說,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

當他講到曾經把自己家的豹豹送給一個女演員的時候,居然還眼睛潮紅、難過得說不出話來。我無法想像,這會是一個多麼心軟的男人啊?難道他真的把這些阿貓阿狗看成了自己家的孩子了?

如今的趙文瑄已年過半百卻依舊單身,並堅持不打算結婚,這有些讓人費解!

趙文瑄朗讀了季羨林的《老貓》中的節選,用以獻給自己特別的“家人、”最愛的“大咪”。

06

中國焊接工程專家:潘際鑾

朗讀者:潘際鑾,焊接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的名字,大多數人很陌生。

他是我們國家第一條高鐵鐵軌的焊接顧問,是我們國家第一座自行建設的核電站秦山站焊接顧問,他參與籌辦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焊接專業。是我國焊接技術發展的奠基人之一。

雖然潘老的科研價值上千億,但老人家生活簡樸,淡泊名利,今年90歲高齡的他,心裡想的依然是:還能為人民做什麼樣有意義的事情?

潘老一上場,我著實吃了一驚。他明顯一副年輕態,西裝革履,步伐穩重,精神矍鑠,吐字清楚,樂觀開朗,談笑風生。

說到“家”,潘老的家人更是令我瞠目結舌,那是一家子的學霸啊!

父親是清朝末代的秀才。潘老自己畢業於《清華大學》;大哥潘錫圭畢業于《浙江大學》機電系,二哥潘際元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姐姐畢業于《天津大學》、妹妹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院;老伴李世豫也是北大才女。

場上,潘老始終面帶微笑,侃侃而談。他講述了自己為了專注與科學研究,錯過了孩子出生的時刻,老伴不怪他;他事業心太重,老伴不怪他;他不會說情話,張口焊接,閉嘴科研,老伴也不怪他。

六十年來,潘際鑾老先生的科研成果造福了無數中國人,唯獨冷落了老伴李世豫,他從一無所有到成為中國焊接專業泰斗,風雨六十年,老伴一直沒怪過他。

有人說,越活到現在,越羡慕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的生活。那個年代的人很穩,做一份工作,就堅持了幾十年;研究一個專業,就用了一生的時間;愛上一個人,就是一輩子。

現如今的他,仍然以《清華大學》為家,每日騎著自行車,載著老伴穿行在清華校園裡,不遜色于熱戀中的情侶,是校園裡一道美麗的風景!

最後,潘老攜手近九位清華大學以及西南聯大的功勳級校友們,共讀清華大學救國會的《告全國民眾書》,獻給清華大學、獻給偉大的祖國。

“全國民眾,人人都應負起保衛中國民族的責任!

我們的目標是同一的:自己起來保衛自己的民族!

我們的胸懷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和頭顱換取我們的自由!”

大師風骨,民族脊樑。那壯觀的場面,震撼全場觀眾。

家,是靈魂棲息的彼岸,是心靈停泊的港灣;是我們在風雨中的信念,是挫折痛苦後的溫暖。

我愛我的小家,更愛我們共同的大家!

他甚至想去死。

現如今,他已經成為中國文壇最優秀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所改編的影視劇《雪城》、《今夜有暴風雪》、《年輪》、《知青》等等,總是能成為大街小巷熱議的話題,他仿佛是那個時代的書記員,用文字記錄了一個時代一群人的艱辛和勇氣。

提到“家”,梁曉聲說:“因了‘家’的產生,而產生了最初的家庭倫理,全部人類文化的這棵大樹,是在‘家’這個塊根之上生長起來的。”

當談到自己個人的“家”時,貧窮、愁苦、無奈等詞語的注腳一下子從他的嘴裡湧現出來。可見,他的童年,真是沒有留下多少美好的記憶!

小時候,爸爸是共和國第一代建築工人,常年不在家。媽媽一邊上班,一邊帶著五個孩子,生活是何等的窘迫?他最怕過年過節,也怕學校放映電影。一場電影五分錢,可是五分錢母親能買一碟鹹菜,怎麼能拿去看電影呢?

然而對於讀書學習,母親卻非常支持他們,往往把買生活用品餘下的三四分錢留給他,讓他去小人書鋪看閒書。他說:“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她知道,“閒書裡一定是有做人的營養的”。由此看來,他的母親,對於他的文學造詣之路給予了意義深遠的支持和鋪墊。

梁曉聲朗讀了自己的作品《慈母情深》,瑾以此篇獻給大家的母親。

他朗讀的這段文章,內容非常感人。大致內容是,他想買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去找媽媽要1元5角錢。工廠裡,媽媽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抬頭吃驚地望著他,要錢幹嘛?買書!母親掏出一卷揉的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並對反對她給兒子買書的工廠女工說,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我感動于母親的這句話:“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一個好母親,何止旺三代?

我更感歎于梁曉聲的愛讀書:讀書與不讀書,過的不一樣的人生!

正如雨果所說:"有了物資,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

03

朗讀:冉瑩穎、鄒市明和軒軒、皓皓

朗讀:冉瑩穎、鄒市明夫婦。冉瑩穎,電視臺主持人、模特;鄒市明,兩屆奧運會冠軍,中國男子拳擊運動員。

有人說:“推動搖籃的手,能夠推動這個世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人或者是母親,蘊藏著無法想像的力量。

上場的是顏值均高、非常溫馨的一家四口,一雙兒女尤其活潑可愛。

冉瑩穎是一位溫柔的妻子和偉大的母親,鄒市明是一位剛強而又勇猛的丈夫和父親。

節目現場,打斷講話、不停“鬥毆”、完全“失控”……從來沒有誰,能讓主持人董卿在自己的主場如此無可奈何。鄒明軒、鄒明皓兩位可愛的小寶貝給現場增添了很多歡樂、生動的局面。

丈夫抱著女兒說:“她是一位強悍的女人。在懷孕八個月的時候,還自己開車、買菜、做飯......”

妻子愛撫著兒子的頭說:“圍繩以內的他去戰,圍繩以外的我去做。”

那種相互體貼、包容的綿綿愛意,盡情地含在眼神裡,語言中。不難看出,他們夫婦用愛情共同搭建起的是一個剛柔相濟、幸福溫暖的家。

冉瑩穎說:在家裡,愛也要表達出來。

所以,冉瑩穎、鄒市明 和軒軒、皓皓共同朗讀了山姆•麥克佈雷尼的《猜猜我有多愛你》,送給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我愛你,從這裡一直到月亮。再——繞回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這一點,我感同身受!

04

朗讀者:畢飛宇

朗讀者:畢飛宇,著名作家、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他的作品獲得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曾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

對於畢飛宇,“家”的概念就是“漂泊”。

他從小就是因為跟隨父輩居無定所的漂泊,讓他更早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也讓他有了更強大的去適應這個世界的能力。

畢飛宇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第一,自己沒有根。父親是一個身世很不明朗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養父也很早去世了。童年,最羡慕的事是看小夥伴上墳,一個人代表一個家族,對著泥土說話。他們家沒有。第二,父母的工作移動性比較大。一個在鄉村裡長大的孩子,有群體才最快樂,可是,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常常失去夥伴,父親和自己並不親切,覺得父親不懂得愛,自己也不會愛。他說,曾經握過父親的手,自己和父親都很緊張,那手是顫抖的,僅僅幾分鐘,就想掙開,逃避。

“漂泊”就是他從小對家、對親情沒有歸屬感的心理上最大的體驗和感受。

畢飛宇朗讀了自己的作品《推拿》片段,送給父親。

奇怪于他的那段話:“《推拿》這部小說是在2008年5月10日寫完的,作品裡寫了一個盲人的故事,5月12號我的父親看不見了。一個作家,他的父親那麼愛讀書,他寫的一個有關盲人的小說,命運讓他的爸爸最後成了一個盲人。然後,他的兒子利用這個平臺,給他讀一段書聽聽。”父親在他作品完成的第二天居然失明了。這是神奇的巧合嗎?百思不得其解!

總之,朗讀《推拿》一文,是他送給父親最好的禮物!

05

朗讀者:趙文瑄

朗讀者:趙文瑄,中國臺灣影視男演員。

他是電視劇《雷雨》中的周萍;是《辛亥革命》、《夜明》裡的孫中山,是《羋月傳》裡的楚威王等等。

董卿說:他是個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

他給大家展示的卻是一個特殊的”家“。

對於特別的“家人”“大咪”, 趙文瑄自曝愛寵如命。

“大咪”是從加油站撿來的流浪貓,剛撿來時身體十分虛弱,幾乎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趙文瑄給了“大咪”一個家。其實,在收養大咪之前,趙文瑄完全不能理解那些養寵物的人。直到大咪的出現,讓趙文瑄從此對事物有了新的看法,以前只把動物當食物,現在對所有動物都抱有善意,甚至連一個小蟲子都不願傷害。

為了能多和大咪待在一起,以往拍完戲就回臺灣休息的趙文瑄現在會留出更多時間待在大陸,他說:“我捨不得它搬來搬去,為了它我可以換地方。”

在訪談中,趙文瑄還用李白的清平調來形容他對大咪的感覺:“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他說,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

當他講到曾經把自己家的豹豹送給一個女演員的時候,居然還眼睛潮紅、難過得說不出話來。我無法想像,這會是一個多麼心軟的男人啊?難道他真的把這些阿貓阿狗看成了自己家的孩子了?

如今的趙文瑄已年過半百卻依舊單身,並堅持不打算結婚,這有些讓人費解!

趙文瑄朗讀了季羨林的《老貓》中的節選,用以獻給自己特別的“家人、”最愛的“大咪”。

06

中國焊接工程專家:潘際鑾

朗讀者:潘際鑾,焊接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的名字,大多數人很陌生。

他是我們國家第一條高鐵鐵軌的焊接顧問,是我們國家第一座自行建設的核電站秦山站焊接顧問,他參與籌辦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焊接專業。是我國焊接技術發展的奠基人之一。

雖然潘老的科研價值上千億,但老人家生活簡樸,淡泊名利,今年90歲高齡的他,心裡想的依然是:還能為人民做什麼樣有意義的事情?

潘老一上場,我著實吃了一驚。他明顯一副年輕態,西裝革履,步伐穩重,精神矍鑠,吐字清楚,樂觀開朗,談笑風生。

說到“家”,潘老的家人更是令我瞠目結舌,那是一家子的學霸啊!

父親是清朝末代的秀才。潘老自己畢業於《清華大學》;大哥潘錫圭畢業于《浙江大學》機電系,二哥潘際元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姐姐畢業于《天津大學》、妹妹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院;老伴李世豫也是北大才女。

場上,潘老始終面帶微笑,侃侃而談。他講述了自己為了專注與科學研究,錯過了孩子出生的時刻,老伴不怪他;他事業心太重,老伴不怪他;他不會說情話,張口焊接,閉嘴科研,老伴也不怪他。

六十年來,潘際鑾老先生的科研成果造福了無數中國人,唯獨冷落了老伴李世豫,他從一無所有到成為中國焊接專業泰斗,風雨六十年,老伴一直沒怪過他。

有人說,越活到現在,越羡慕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的生活。那個年代的人很穩,做一份工作,就堅持了幾十年;研究一個專業,就用了一生的時間;愛上一個人,就是一輩子。

現如今的他,仍然以《清華大學》為家,每日騎著自行車,載著老伴穿行在清華校園裡,不遜色于熱戀中的情侶,是校園裡一道美麗的風景!

最後,潘老攜手近九位清華大學以及西南聯大的功勳級校友們,共讀清華大學救國會的《告全國民眾書》,獻給清華大學、獻給偉大的祖國。

“全國民眾,人人都應負起保衛中國民族的責任!

我們的目標是同一的:自己起來保衛自己的民族!

我們的胸懷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和頭顱換取我們的自由!”

大師風骨,民族脊樑。那壯觀的場面,震撼全場觀眾。

家,是靈魂棲息的彼岸,是心靈停泊的港灣;是我們在風雨中的信念,是挫折痛苦後的溫暖。

我愛我的小家,更愛我們共同的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