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內金融監管全面升級

時報時評

周子勳

國內金融監管全面加強, 銀行業監管正在升級。 近日, 銀監會密集發佈一系列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開展銀行業“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專項治理工作、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的監管政策, 要求針對過去兩年間快速膨脹的同業鏈條及其資產端高速增長的債券投資從嚴監管。 而日前, 央行在2017年金融穩定工作會議上也強調, 要堅決整治金融亂象, 重視防範風險交叉傳染和系統性金融風險。

應該看到, 在“銀證保”三大金融領域中, 強化銀行業監管是實行最晚的一個領域。

而隨著證券、保險、銀行領域相繼進入強化整頓時期, 再加上已持續一段時間的整頓互聯網金融, 國內全面加強金融整頓的局面已經形成, 2017年註定是全面強化監管之年。

據銀監會發佈的資料顯示, 2017年一季度, 銀監會系統已經作出行政處罰485件, 罰沒金額合計1.9億元。 事實上, 早在2015年, 銀監會就針對監管處罰工作組織架構進行了重大改革, 同時修訂了《中國銀監會行政處罰辦法》, 對行政處罰流程進行調整, 形成調查、審理、決定相分離的行政處罰機制。 而2016年末, 銀監會還出臺《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徵求意見稿)》, 強調商業銀行按照“實質重於形式”規範開展表外業務。 今年3月底, 銀監會還針對票據違規操作、掩蓋不良、規避監管、亂收費用、濫用通道、違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市場亂象,

作出對17家銀行業機構合計4290萬元的處罰。

毫無疑問, 一系列整治措施劍指中國日益龐大並且產生了重大金融風險隱患的“影子銀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稱, 當前, 金融領域存在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 金融違法違規和腐敗行為時有發生。 對金融風險要高度警惕、嚴密防範, 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對金融領域腐敗要堅決查處、嚴懲不貸。

隨著我國經濟分工體系的日益發展, 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內外經濟形勢日益複雜, 通過金融體系改革來為經濟增加效能已刻不容緩。

從某種程度上說, 金融服務和金融資源的供給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金融需要。 國內銀行業主導的金融資源配置的確存在不少問題,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銀行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在降低。 一方面, 中國在宏觀上存在資本過剩;另一方面, 國內市場有很多領域(如實體經濟)又極度缺乏金融資源。 隨著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的深入以及“僵屍企業”處置和過剩產能出清, 不少銀行潛在的壞賬風險將會顯性化;混業經營和近兩年各類金融創新層出的背後, 隱含著沒有穿透的交叉性金融風險;地方融資平臺清理還會進一步引發風險;企業債券違約事件增多將會衝擊部分銀行;各種影子銀行的風險也在不斷累積。

從這層意義上說, 過去兩年內快速發展的同業鏈條將面臨非常嚴格的監管, 無論是在負債端還是資產端都將出臺針對性的監管要求, 且直接通過行政化的監管方式進行管理。 可以相信, 在金融監管日漸成為金融工作重心的背景下, 繼保險、證券相繼刮起監管風暴後, 今年銀行體系迎來監管風暴勢在必然。

可以肯定, 今後有很多業務將不允許銀行再搞, 資源投放將更強調合規。 由此看來, “影子銀行”機構資本金要求和相應的具體監管細則, 逐步統一口徑以防止監管套利已是明晰的改革方向。 未來金融監管改革將在現實緊迫性和現實可行性兩者間取得平衡, 中短期內將更加強調監管機構協調機制。

而監管改革的著力點將可能圍繞剛性兌付、混業監管、強化監管等問題重點展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