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韓國曾開展“去漢字”運動,結果吃了苦頭又重新拾起來!

韓國在古代名叫高句麗, 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的附屬國, 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 漢字成了他們日常公文用字, 無論是史書還是其他都是用漢字寫成。 然而漢字並不是那麼好學, 民眾多是文盲, 看不懂公告之類的東西, 於是其“世宗大王”決定創造自己的文字。

他召集了一些著名的學者來創造朝鮮文字, 最後創造出來了, 書寫簡單, 也容易學會, 但是卻並沒有推廣得開, 因為當時朝鮮的儒家弟子們都覺得這是辱沒斯文, 完全是要與儒家文化脫離, 所以這種文字後來還被禁止了。 在二十世紀之前, 朝鮮的文字基本上還是漢字, 我們看朝鮮的古籍, 同樣都是方塊漢字, 而且還是文言文呢。

到了1945年, 韓國剛剛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 受西方國家的影響, 他們開始認為漢字落後, 要使用表音文字, 於是乎“去漢字”運動便開始了。 原先被拋棄的文學重新撿了起來, 官方規定學校不能教漢字, 很快的韓文便代替了漢字。

漢字被“去掉”了, 尷尬的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 年輕人不會漢字, 古籍看不懂, 傳統文化不瞭解, 與亞洲文化幾乎完全脫節, 在學校學不到, 到了社會上只能報班學習。

日本的漢字文化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