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王健林如何讓萬達實現一個億的小目標?馬雲表示我只看看不說話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無論是在房產界還是影視界, 王健林都可謂是大咖級的人物。 與此同時, 王健林與馬雲爭奪首付也是非常激烈的, 這不僅僅是兩人之間的競爭, 同時也是萬達集團和阿裡巴巴集團的競爭, 是商業模式的競爭。 王健林和馬雲之間的輸贏, 在一定意義上也代表著人民消費關鍵的改變。 也許在成功人眼裡, 金錢真的就只是一個數位記號而已!特別是王健林曾經在錄製節目中不僅僅展示了他的工作場所, 還有他的收藏, 並且暢談他的商業理想。 我相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在節目中耐心教導年輕人說:“有自己目標,

比如想做首富是對的, 奮鬥的方向, 但是最好先定一個小目標, 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 你看看能用幾年掙到一個億。 你是規劃五年還是三年。 到了以後, 下一個目標, 再我奔10億, 100億。 ”!言不驚人語不休, 在他眼中的小目標, 對廣大群眾來說, 堪比登天, 所以我在網上找到採訪的原圖:

王健林如何實現自己一個億小目標?

很多人都在網上留言問王健林, 問他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小目標”?經過小編的搜集與調查:王健林1954年生於四川農村, 家裡共有5個孩子, 而王健林是家中的老大。 其父從事森林管理工作, 因家庭生活貧困13歲就輟學幫助父親幹活, 幹了兩年後, 在他15歲自願入伍當一名軍人。 在1983年以軍人身份進入遼寧大學學習經濟管理, 獲得學位後的1986年他很快轉業到地方政府, 並做到辦公室主任。 隨後, 他迎來了最大的轉機。 當時政策寬容, 政府官員下海, 王健林也抓住了機會下海。 當地市政府進行房地產開發後,

麾下的房地產企業“西崗區房屋開發公司”設立不久就負債數百萬元。 “誰能把欠債還清了, 就把公司交給誰”, 一籌莫展的市政府幹部的這句話, 被王健林視為千載難逢的機遇, 他毛遂自薦幹起了房地產。 在一次訪談中, 王健林透露了自己的第一次下海的初心, 其實也並不是想當中國首富, 就是獲得更多財富, 讓家人生活得更好。 “最初做生意時的理想, 就是奮鬥到擁有一棟樓, 起碼可以出租, 吃喝不愁。 ”不過王健林成功得連自己也沒有想到。 那塊舊城改造的地是老城區, 改造成本算下來1200塊錢一平米, 當時大連最好的房子只能賣到一千零幾十塊。 王健林就搞了幾條創新:第一, 當時大陸的房子沒有明廳, 他做一個明廳;第二,
每戶都配了衛生間, 還把木頭窗換成了鋁合金窗, 再加一扇防盜門。 房子推出來均價1580元每平米。 1000套房子一個月一掃光。 這一單就賺到近1000萬元!並且找到了一個盈利的模式——舊城改造很有錢賺, 於是在大連就搞開了。 當其他同行回過神來的時候, 王健林已經成了改造大連舊城區的“專業戶”。

後來在錄節目過程中, 王健林這樣談到自己的第一個億:做生意一段時間後, 目標逐漸擴大, 就給公司定下目標口號, 爭取奮鬥到資產一個億。 那個時候很多員工就覺得不相信, 一個億, 太遙遠了。 那個時候大家努力, 再加上那個時候中國整個經濟處於快速成長當中, 所以很快就到一個億啦。

創業初期最重要是什麼?

王健林是這樣說的:第一, 敢闖敢試。 不管你做什麼, 一定要有夢想, 有目標, 敢去做。

第二, 創新求變, 凡是跟別人做一樣的事情, 獲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潤率;只有做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事, 才能獲得超額利潤。

第三, 堅持到底。 過去講不到黃河心不死, 不撞南牆不回頭, 我不一樣, 我到了黃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個橋我就過去了;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我找個梯子我就爬過去了。

1993年,王健林帶領萬達走出大連,佈局廣州,1998年已經成功進入成都、長春等多個城市,成為一家全國性房地產企業,2000年正式進軍商業地產。很快,一種新的商業地產模式在他手裡出現了:先找沃爾瑪等商家簽租賃合同,然後再蓋商場,以降低商業風險。王健林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做“訂單商業地產”。萬達在一年之內讓沃爾瑪在全國6個城市試了六次,結果美國百勝、新加坡百勝等10多家全球連鎖企業也加入了“合約”,萬達“訂單商業地產”模式正式形成。如今,萬達已經成為中國商業地產的領軍企業。總結經驗,王健林將公司的成功歸結於三話:傍大款、產業鏈和標準化。一個商業專案能不能成功,關鍵在於招商。如何抓住商戶,王健林的看法一針見血,“讓他們賺錢,他們自然會跟著你。”2011年,萬達集團奔過了100億和1000億目標,駛向更遠的目標。

轉型:去房地產化 佈局“服務業”

近兩年來,房地產市場不再像以往那樣迅速增長,加上電子商務崛起和消費者喜好變化,像以往那樣發展萬達廣場的方式發展趨緩。於是王健林斷然決定從房地產業“撤退”, 佈局服務業。2014年,萬達朝著文化、旅遊、金融和電子商務這四個方向全方位轉型。

文化和旅遊是萬達集中“火力”的主攻方向,王健林尤其看好海外高端酒店投資。“中國到了需要有自己的企業進入全球奢華酒店行業的時候了。在全球看,酒店競爭主要還是靠品牌影響力。萬達的目標是到2020年,海外高端酒店做到15個。”

按照王健林的規劃,從2016年開始,萬達電影製作和發行、萬達體育、萬達旅遊、萬達網路金融等業務都將相繼上市,萬達三分之二的利潤和收入將來源於服務業。

萬達轉型是成功的,資料顯示,2015年萬達旗下院線、旅遊等板塊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唯有商業僅有4.4%的同比增幅,其中重資產為主的地產收入同比增長僅2.5%。

先知先覺:佈局海外投資

作為一名聰明的投資者,王健林是非常有眼光的。幾年前開始,王健林帶領的萬達,就開始了激進的海外投資,主繞是發達國家的文化娛樂產業和房地產類項目。簡單梳理一下土豪的“海購清單”:

2012年5月,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美國AMC影院公司;

2015年11月,萬達院線以22.46億元完成收購英國公司HG ANZ持有的HG Holdco 100%股權以及7000萬澳元的債權;

2016年1月,萬達集團宣佈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

2016年3月,萬達集團旗下美國AMC院線與美國卡麥克院線(Carmike)簽訂並購協定,AMC將出資11億美元並購卡麥克院線;

2016年7月,萬達旗下AMC院線以9.21億英鎊(約合80.94億元人民幣)並購了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UCI院線;

2016年7月,萬達爆出正準備收購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的派拉蒙影業之股份的消息。

近兩年來,國內人民幣持續貶值,他所持有的海外資產,享受了美元升值的紅利,資產大大升值。

成為首富 有三個原因

在多次訪談中,王健林對於自己成為首富是這樣看的:

有三個原因,首先是自己的勤奮和戰略,內因是起主要因素的。

首富王健林的一天是如何渡過的呢?他曾經透露過:這一天天就是在工作中度過的。每天準時6點起床,7點10分到公司,基本上雷打不動,前後時間差不超過5分鐘。晚上下班回去就八點多了,如果我們自己有會議或者有宴請,就九點多、十點多。11點準時休息。

第二個是受益於國家整個大平臺,我們正好趕上中國城市化快速進程的十五、二十年。中國在2013年之前,30年之間GDP每年環比遞增9.4%。稍微好一點的企業能20%、30%地增長。這個平臺奠定了萬達的基礎,如果沒有它,我就做得再吭哧吭哧,也達不到現在的成果。正好在這樣一個國家,也正好趕上了這麼一個時代,如果我晚生30年,做這麼大會很難。

第三個就是上市的原因。萬達上市後財富被放大了。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2015年王健林的財富已達36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000多億元,比2015年初增加117億美元,增幅達46.4%。無論財富總數還是財富增長幅度,都穩居亞洲和華人富豪第一。對於身價2000多億的王健林來說,一億元的確是個“小目標”。

我到了黃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個橋我就過去了;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我找個梯子我就爬過去了。

1993年,王健林帶領萬達走出大連,佈局廣州,1998年已經成功進入成都、長春等多個城市,成為一家全國性房地產企業,2000年正式進軍商業地產。很快,一種新的商業地產模式在他手裡出現了:先找沃爾瑪等商家簽租賃合同,然後再蓋商場,以降低商業風險。王健林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做“訂單商業地產”。萬達在一年之內讓沃爾瑪在全國6個城市試了六次,結果美國百勝、新加坡百勝等10多家全球連鎖企業也加入了“合約”,萬達“訂單商業地產”模式正式形成。如今,萬達已經成為中國商業地產的領軍企業。總結經驗,王健林將公司的成功歸結於三話:傍大款、產業鏈和標準化。一個商業專案能不能成功,關鍵在於招商。如何抓住商戶,王健林的看法一針見血,“讓他們賺錢,他們自然會跟著你。”2011年,萬達集團奔過了100億和1000億目標,駛向更遠的目標。

轉型:去房地產化 佈局“服務業”

近兩年來,房地產市場不再像以往那樣迅速增長,加上電子商務崛起和消費者喜好變化,像以往那樣發展萬達廣場的方式發展趨緩。於是王健林斷然決定從房地產業“撤退”, 佈局服務業。2014年,萬達朝著文化、旅遊、金融和電子商務這四個方向全方位轉型。

文化和旅遊是萬達集中“火力”的主攻方向,王健林尤其看好海外高端酒店投資。“中國到了需要有自己的企業進入全球奢華酒店行業的時候了。在全球看,酒店競爭主要還是靠品牌影響力。萬達的目標是到2020年,海外高端酒店做到15個。”

按照王健林的規劃,從2016年開始,萬達電影製作和發行、萬達體育、萬達旅遊、萬達網路金融等業務都將相繼上市,萬達三分之二的利潤和收入將來源於服務業。

萬達轉型是成功的,資料顯示,2015年萬達旗下院線、旅遊等板塊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唯有商業僅有4.4%的同比增幅,其中重資產為主的地產收入同比增長僅2.5%。

先知先覺:佈局海外投資

作為一名聰明的投資者,王健林是非常有眼光的。幾年前開始,王健林帶領的萬達,就開始了激進的海外投資,主繞是發達國家的文化娛樂產業和房地產類項目。簡單梳理一下土豪的“海購清單”:

2012年5月,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美國AMC影院公司;

2015年11月,萬達院線以22.46億元完成收購英國公司HG ANZ持有的HG Holdco 100%股權以及7000萬澳元的債權;

2016年1月,萬達集團宣佈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

2016年3月,萬達集團旗下美國AMC院線與美國卡麥克院線(Carmike)簽訂並購協定,AMC將出資11億美元並購卡麥克院線;

2016年7月,萬達旗下AMC院線以9.21億英鎊(約合80.94億元人民幣)並購了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UCI院線;

2016年7月,萬達爆出正準備收購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的派拉蒙影業之股份的消息。

近兩年來,國內人民幣持續貶值,他所持有的海外資產,享受了美元升值的紅利,資產大大升值。

成為首富 有三個原因

在多次訪談中,王健林對於自己成為首富是這樣看的:

有三個原因,首先是自己的勤奮和戰略,內因是起主要因素的。

首富王健林的一天是如何渡過的呢?他曾經透露過:這一天天就是在工作中度過的。每天準時6點起床,7點10分到公司,基本上雷打不動,前後時間差不超過5分鐘。晚上下班回去就八點多了,如果我們自己有會議或者有宴請,就九點多、十點多。11點準時休息。

第二個是受益於國家整個大平臺,我們正好趕上中國城市化快速進程的十五、二十年。中國在2013年之前,30年之間GDP每年環比遞增9.4%。稍微好一點的企業能20%、30%地增長。這個平臺奠定了萬達的基礎,如果沒有它,我就做得再吭哧吭哧,也達不到現在的成果。正好在這樣一個國家,也正好趕上了這麼一個時代,如果我晚生30年,做這麼大會很難。

第三個就是上市的原因。萬達上市後財富被放大了。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2015年王健林的財富已達36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000多億元,比2015年初增加117億美元,增幅達46.4%。無論財富總數還是財富增長幅度,都穩居亞洲和華人富豪第一。對於身價2000多億的王健林來說,一億元的確是個“小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