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十八描”第九集 丁斌曾、韓和平與經典連環畫《鐵道遊擊隊》

著名連環畫家丁斌曾 (1927-2001)

丁斌曾(1927—2001)浙江紹興人。 擅連環畫。 195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 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員、《中國連環畫大系》美術編輯。

作品《鐵道遊擊隊》(合作)獲第一屆全國連環畫創作一等獎, 《沙家浜》在第二屆全國連環畫評獎中獲獎。 創作的第一部連環畫作品是:1952年華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爹打獵》。

著名連環畫家韓和平

韓和平1932年生於哈爾濱,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 著名連環畫家、國畫家、油畫家, 也是金山農民畫的創始人之一和第一批農民畫畫家的啟蒙老師。

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即現在的中國美術學院), 後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員, 他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連環畫傳承人之一, 在連環畫界享有極高聲譽。

1956年拍攝的電影《鐵道遊擊隊》, 家喻戶曉, 那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風靡一時, 稍上了點年紀的人幾乎都是耳熟能詳。 鐵道遊擊隊的英雄們配合主力部隊, 戰鬥在日偽據點林立、重兵把守的鐵道線上, 破鐵路、撞火車、搞機槍、奪物資, 在火車上打殲滅戰, 鬧得天翻地覆, 讓日本鬼子聞風喪膽。 而這些英雄也成了那個時代人們心中最為崇敬的偶像。

在電影拍攝前, 韓和平與連環畫名家丁斌曾合作的長篇連環畫《鐵道遊擊隊》就已經問世, 而且轟動全國。 這部連環畫共分十冊, 創作前後歷時8年, 出版後廣受好評, 影響極大, 並於1963年榮獲了第一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一等獎。 後來這套書再版了二十多次, 印數累計3600多萬冊, 是連環畫史上印量最大的作品, 可以說是影響了整整幾代人。

連環畫《鐵道遊擊隊》深為人們所喜愛,是五六十年代幾乎人手一本的熱門讀物。“它氣勢磅礴、引人入勝,拋開精彩的故事不說,單看畫面就很讓人沉醉,仿佛在看身歷聲電影——生動、緊張、刺激、扣人心弦”。

在連環畫的創作生涯中,《鐵道遊擊隊》是丁斌曾與韓和平花費精力最多、時間最長的一部……為了創作好《鐵道遊擊隊》這部連環畫,丁斌曾與韓和平先後五次到山東,去了濟南火車站、臨城、微山湖、棗莊等地深入體會鐵道遊擊隊當年戰鬥、生活的情形。通過實地體驗生活,他們掌握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為創作這套連環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9年,年屆72歲的連環畫家丁斌曾老師提起創作《鐵道遊擊隊》時,仍是充滿著深情:“1954年2月,我倆首次下山東體驗生活,約1個多月, 一路上我們不斷搜尋資料、沿途畫了許多速寫。特別到了山東境內,我們更是處處留心觀察,這時的魯南人雖已生活在解放後,但在裝束,生活及舉止上,都使人感到具有明顯的地區特徵,這些素材,成為我們在創作後來的套書過程中重要的資料。

就這樣,我和韓和平先後五下山東,通過生活體驗,掌握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創作資料,為創作這套連環畫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礎。 從1955年起,我們開始了創作工作,並商量決定用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單線白描的形式來表現這部連環畫。

在創作中我們的第一部作品是"夜襲臨城",在表現夜間戰鬥的情節時我們碰到了棘手問題,即這種情節單線不易表現,正當我們感到困惑,尋找方法時,著名畫家程十發提議我們去借鑒一下京劇《三岔口》的武打表現手法,程十發老師給我們的啟發使我們獲益匪淺,使我們得以順利地完成了"夜襲臨城"的創作工作。

在創作過程中,我負責造型創作打鉛筆稿,韓和平勾線。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我倆配合默契,合作十分愉快。使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這部作品至今還深為人們喜愛,可說我們當年的工作是值得的。”

1955年韓和平與丁斌曾開始創作《鐵道遊擊隊》。連環畫《鐵道遊擊隊》採用的是單線白描技法。一方面這種技法是民族傳統形式,老百姓比較容易接受;另一方面用白描,製版時容易使畫面清晰。丁斌曾造型、打鉛筆稿,韓和平勾線。畫到第八集就很成熟了,然後重畫了前五集。前後畫了八年完成全部十冊。

著名連環畫家顧炳鑫先生在論《鐵道遊擊隊》時說:“線上描上採用相應的流暢而富於節奏感的勾勒,這種線條既能細緻地刻畫人物面部細膩的表情,又能生動地勾描出人物多變的姿態;這種線條似鐵線描而不呆滯,似釘頭鼠尾描而不強調頓挫,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線描特色,成為這部連環畫作品得以成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吃【兩條線】

二、血染洋行

三、飛車奪槍

四、開炭廠

五、打票車

六、芳林嫂打松尾

七、苗莊血戰

八、老洪與芳林嫂

九、二雄遇難

十、彭亮除奸

十一、微山湖戰鬥

十二、勝利

關於創作《鐵道遊擊隊》油畫組畫,韓和平這樣說:“連環畫《鐵道遊擊隊》單線白描,老百姓喜聞樂見,轟動一時,但是有一點不滿意,魯西南在我總的印象裡是一種黃土的、灰灰的這麼一種色彩,單線沒能表現出這一方面,因為色彩是容易體現出這種東西的。所以我就下決心要畫彩色的《鐵道遊擊隊》。”

在組畫《鐵道遊擊隊》中,作者用油彩留住了原小說中幾個經典片段的12個精彩瞬間。從原先的單線白描到現在的油彩著色,韓和平賦予了這組作品全新的內涵。最初的第一幅《吃兩條線》,創作始於2006年,到2008年1月他完成了最後一幅《開炭廠》,前後歷時將近兩年,這其中作者畫了無數小樣,幾易其稿,終於完成了這組油畫作品,了卻了自己的一個心願。這組作品曾於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城市足跡館滾動播出,受到人們的讚譽。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連環畫《鐵道遊擊隊》深為人們所喜愛,是五六十年代幾乎人手一本的熱門讀物。“它氣勢磅礴、引人入勝,拋開精彩的故事不說,單看畫面就很讓人沉醉,仿佛在看身歷聲電影——生動、緊張、刺激、扣人心弦”。

在連環畫的創作生涯中,《鐵道遊擊隊》是丁斌曾與韓和平花費精力最多、時間最長的一部……為了創作好《鐵道遊擊隊》這部連環畫,丁斌曾與韓和平先後五次到山東,去了濟南火車站、臨城、微山湖、棗莊等地深入體會鐵道遊擊隊當年戰鬥、生活的情形。通過實地體驗生活,他們掌握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為創作這套連環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9年,年屆72歲的連環畫家丁斌曾老師提起創作《鐵道遊擊隊》時,仍是充滿著深情:“1954年2月,我倆首次下山東體驗生活,約1個多月, 一路上我們不斷搜尋資料、沿途畫了許多速寫。特別到了山東境內,我們更是處處留心觀察,這時的魯南人雖已生活在解放後,但在裝束,生活及舉止上,都使人感到具有明顯的地區特徵,這些素材,成為我們在創作後來的套書過程中重要的資料。

就這樣,我和韓和平先後五下山東,通過生活體驗,掌握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創作資料,為創作這套連環畫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礎。 從1955年起,我們開始了創作工作,並商量決定用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單線白描的形式來表現這部連環畫。

在創作中我們的第一部作品是"夜襲臨城",在表現夜間戰鬥的情節時我們碰到了棘手問題,即這種情節單線不易表現,正當我們感到困惑,尋找方法時,著名畫家程十發提議我們去借鑒一下京劇《三岔口》的武打表現手法,程十發老師給我們的啟發使我們獲益匪淺,使我們得以順利地完成了"夜襲臨城"的創作工作。

在創作過程中,我負責造型創作打鉛筆稿,韓和平勾線。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我倆配合默契,合作十分愉快。使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這部作品至今還深為人們喜愛,可說我們當年的工作是值得的。”

1955年韓和平與丁斌曾開始創作《鐵道遊擊隊》。連環畫《鐵道遊擊隊》採用的是單線白描技法。一方面這種技法是民族傳統形式,老百姓比較容易接受;另一方面用白描,製版時容易使畫面清晰。丁斌曾造型、打鉛筆稿,韓和平勾線。畫到第八集就很成熟了,然後重畫了前五集。前後畫了八年完成全部十冊。

著名連環畫家顧炳鑫先生在論《鐵道遊擊隊》時說:“線上描上採用相應的流暢而富於節奏感的勾勒,這種線條既能細緻地刻畫人物面部細膩的表情,又能生動地勾描出人物多變的姿態;這種線條似鐵線描而不呆滯,似釘頭鼠尾描而不強調頓挫,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線描特色,成為這部連環畫作品得以成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吃【兩條線】

二、血染洋行

三、飛車奪槍

四、開炭廠

五、打票車

六、芳林嫂打松尾

七、苗莊血戰

八、老洪與芳林嫂

九、二雄遇難

十、彭亮除奸

十一、微山湖戰鬥

十二、勝利

關於創作《鐵道遊擊隊》油畫組畫,韓和平這樣說:“連環畫《鐵道遊擊隊》單線白描,老百姓喜聞樂見,轟動一時,但是有一點不滿意,魯西南在我總的印象裡是一種黃土的、灰灰的這麼一種色彩,單線沒能表現出這一方面,因為色彩是容易體現出這種東西的。所以我就下決心要畫彩色的《鐵道遊擊隊》。”

在組畫《鐵道遊擊隊》中,作者用油彩留住了原小說中幾個經典片段的12個精彩瞬間。從原先的單線白描到現在的油彩著色,韓和平賦予了這組作品全新的內涵。最初的第一幅《吃兩條線》,創作始於2006年,到2008年1月他完成了最後一幅《開炭廠》,前後歷時將近兩年,這其中作者畫了無數小樣,幾易其稿,終於完成了這組油畫作品,了卻了自己的一個心願。這組作品曾於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城市足跡館滾動播出,受到人們的讚譽。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