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讓崇尚閱讀在全省上下蔚然成風

草長鶯飛四月天, 正是讀書好時節。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 昨日上午, 以“書香贛鄱:閱讀成就人生”為主題的泰豪論壇在南昌舉行。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力平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六華致辭。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葉辛, 著名劇作家、小說家劉和平, 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張頤武, 著名作家、劇作家、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柳建偉等名家現場分享了讀書體會。

“幾個人、幾本書、幾句話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每天拿出20分鐘讀閒書可以陶冶性情, 重塑個性。 ”嘉賓們圍繞閱讀暢談感悟和心得, 引發現場聽眾共鳴, 會場內掌聲連連。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

趙力平:讓崇尚閱讀

在全省上下蔚然成風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力平表示, 要大力弘揚江西崇文尚讀的優良傳統,

把推進全民閱讀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 讓廣大幹部群眾通過閱讀激發幹事的靈感和思路, 提升改革發展的才幹和本領。

趙力平說, 書香贛鄱是江西全民閱讀的品牌, 要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 積極開展書香之家、書香社區、書香村鎮等有意義的創建活動, 以典型示範推動閱讀走進千家萬戶, 讓崇尚閱讀在全省上下蔚然成風。

趙力平表示, 要以重點人群為抓手, 帶動全民參與。 組織開展一系列主題突出、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閱讀活動, 推動全民閱讀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 進一步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使閱讀成為一種自覺行動和人生追求。

要抓好城鄉低收入居民、留守兒童、農民工、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 大力實施閱讀惠民幫扶行動, 積極開展閱讀關愛、閱讀推廣等活動, 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益閱讀服務。

趙力平說, 建立全民閱讀公共服務體系,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要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支持各類圖書館(室)、職工書屋、農家書屋、實體書店及書報亭、閱報欄的建設, 使其成為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平臺。 要適應形勢發展、堅持改革創新, 大力推進全民閱讀的多媒體、多平臺融合, 打造“書香贛鄱”全民數字閱讀平臺、“二十一世紀中國兒童閱讀推廣雲平臺”等一批數位閱讀服務平臺。

■著名劇作家、小說家

劉和平:幾個人幾本書幾句話

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隨著《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北平無戰事》的陸續播出, 著名劇作家、小說家、歷史學家、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專家學術委員會主任劉和平也逐漸為觀眾和讀者所熟知。

“幾個人、幾本書、幾句話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劉和平這樣概括讀書的意義。 關於讀書的方法, 劉和平用三個詞概括:拜老師、結學友、多討論問題。 “如果想讀書, 一定要拜老師, 如果找到了引導自己讀書的老師, 是一生最大的幸事。 ”劉和平說, 他在讀史以後拜了兩位重要的老師, 其中之一是《雍正傳》的作者馮爾康, 這兩人在引導他讀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在結學友方面, 一定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學友, 就某個問題大家一起展開討論,

這是讀書的最好方法。

在閱讀形式方面, 他認為, 如今已進入圖像文化時代, 不僅要讀紙質書和電子書, 也要讀優質的圖片和圖像資料, 有時候可以選擇一些圖文並茂的作品進行閱讀。

■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頤武:每天讀20分鐘閒書

可陶冶性情

“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閱讀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讀書會讓你的一生發生很大變化。 ”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如此闡述閱讀的必要性。 他認為讀書不是一定要讀“有用之書”, 而是可以多讀閒書。 “最重要的是每天拿20分鐘時間讀閒書, 可以陶冶性情, 重塑個性。 ”

在張頤武看來, 伴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 人們的閱讀方式、寫作方式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以前人們習慣看紙質書,如今人們在手機、移動端上進行碎片化閱讀。然而,深入的精讀才能真正地掌握住著作中的精華。“其實今天的人們閱讀量並未減少,只是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而閱讀的內容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張頤武說。

張頤武認為,想要真正滋養性情,提升精神視野,還是需要閱讀經典作品。他建議讀書最好從“兩頭”來進行,一方面讀一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經典書籍。另一方面是要讀當下的新書,瞭解今人的思考。他向讀者推薦馮友蘭的讀書四個步驟“精其選、解其言、知其義、明其理”,他建議,對於閒書可以採用流覽的方式,對其他需要的書可以進行泛讀,而對於經典,則是要反復精讀。

■著名作家、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

柳建偉:讀書應

“先博後約”“先中後西”

著名作家、劇作家、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柳建偉說,關於讀書,可以借鑒參考毛澤東讀書的辦法,即:先博後約、先中後西、先普通後專門。“先博後約”即先博覽群書後再有選擇性地讀書;“先中後西”即先讀中國的經典書籍,再讀西方的書籍;“先普通後專門”即先讀普通的書籍,再讀專業的書籍。

當下,中國的影壇上充斥著不少抗日神劇,作為軍旅作家,柳建偉認為,這些抗日神劇是歷史虛無主義表現,損壞了觀眾的口味,損壞了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神,這也反映了我國影視文化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現狀。但是,在我國也有一些有良知的電視人、電影人以及作家寫出了表達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神的作品,他們本著對歷史的尊重出作品,因此獲得了肯定。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葉辛:讀書最重要的

就是一個“靜”字

《蹉跎歲月》《孽債》……著名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協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葉辛的作品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給那個時代的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昨日的泰豪論壇上,葉辛回顧了自己作為知識青年下鄉插隊的經歷。葉辛說,當時,他作為知識青年下放到貴州插隊,雖然從事體力勞動,但還沒忘讀書,他專門從上海托運了兩木箱的書到貴州鄉下,以此伴隨他的插隊生活。葉辛說,《紅與黑》、《貴族之家》等作品他都讀過。通過閱讀,他慢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氣質。

針對如何讀書,葉辛說,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靜”字,讀書需要安靜的環境,需要靜下心來,不靜下心來,就無法讀進去。

以前人們習慣看紙質書,如今人們在手機、移動端上進行碎片化閱讀。然而,深入的精讀才能真正地掌握住著作中的精華。“其實今天的人們閱讀量並未減少,只是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而閱讀的內容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張頤武說。

張頤武認為,想要真正滋養性情,提升精神視野,還是需要閱讀經典作品。他建議讀書最好從“兩頭”來進行,一方面讀一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經典書籍。另一方面是要讀當下的新書,瞭解今人的思考。他向讀者推薦馮友蘭的讀書四個步驟“精其選、解其言、知其義、明其理”,他建議,對於閒書可以採用流覽的方式,對其他需要的書可以進行泛讀,而對於經典,則是要反復精讀。

■著名作家、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

柳建偉:讀書應

“先博後約”“先中後西”

著名作家、劇作家、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柳建偉說,關於讀書,可以借鑒參考毛澤東讀書的辦法,即:先博後約、先中後西、先普通後專門。“先博後約”即先博覽群書後再有選擇性地讀書;“先中後西”即先讀中國的經典書籍,再讀西方的書籍;“先普通後專門”即先讀普通的書籍,再讀專業的書籍。

當下,中國的影壇上充斥著不少抗日神劇,作為軍旅作家,柳建偉認為,這些抗日神劇是歷史虛無主義表現,損壞了觀眾的口味,損壞了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神,這也反映了我國影視文化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現狀。但是,在我國也有一些有良知的電視人、電影人以及作家寫出了表達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神的作品,他們本著對歷史的尊重出作品,因此獲得了肯定。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葉辛:讀書最重要的

就是一個“靜”字

《蹉跎歲月》《孽債》……著名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協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葉辛的作品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給那個時代的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昨日的泰豪論壇上,葉辛回顧了自己作為知識青年下鄉插隊的經歷。葉辛說,當時,他作為知識青年下放到貴州插隊,雖然從事體力勞動,但還沒忘讀書,他專門從上海托運了兩木箱的書到貴州鄉下,以此伴隨他的插隊生活。葉辛說,《紅與黑》、《貴族之家》等作品他都讀過。通過閱讀,他慢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氣質。

針對如何讀書,葉辛說,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靜”字,讀書需要安靜的環境,需要靜下心來,不靜下心來,就無法讀進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