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著名文化學者鄭培凱夫婦看望南開大學教授葉嘉瑩

4月16日, 著名文化學者、歷史學家、香港特區政府榮譽勳章獲得者鄭培凱教授, 攜夫人香港高等教育婦女協會會長、香港城市大學博士鄢秀女士前往天津南開大學迦陵學舍, 看望上大學時的老師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

“這麼多年沒見, 葉老師風采依舊”, 鄭培凱在見到葉嘉瑩時不禁感慨。 時隔多年再次見面, 這對師生都特別高興, 坐在迦陵學舍會客廳裡一起回憶往事, 暢談文學。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葉嘉瑩在臺灣大學中文系任教時, 曾開設詩選、杜甫詩、史記等多門課程。 憑藉扎實的文學功底和精湛的講課水準, 葉嘉瑩的課吸引了不少其他專業的學生前來旁聽, 而當時在外文系讀書的鄭培凱就是其中一員。

“在葉老師上課的教室, 窗戶周圍經常都圍滿了前來‘蹭課’的學生。 老師的課真是非常生動, 經常下課的時候大家都還不願意離去。

”鄭培凱回憶道。

迄今為止, 葉嘉瑩講授古典詩詞已70餘年。 她自1945年從北京私立輔仁大學畢業起, 一直從事中國古典詩詞教學, 至今從未間斷。 並曾長期在臺灣、美國、加拿大任教, 弟子遍佈海內外, 被很多同行視為當今首屈一指的古典詩詞研究專家, 現為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這次來看望老師, 鄭培凱帶來了自己近年來創作的戲劇、詩集、散文等作品, 並手書葉嘉瑩先生的兩首詩詞, 以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葉嘉瑩也把自己去年出版的手賬《與詩書在一起》送給鄭培凱夫婦, 並在書上簽字留念。

最後, 葉嘉瑩帶著鄭培凱夫婦和幾位臺灣友人一起參觀了迦陵學舍, 並在院裡觀賞了菏澤牡丹、西府海棠以及尚未開花的古蓮花池。

“蓮實有心應不死, 人生易老夢偏癡。 千春猶待發華滋。 ”這是葉嘉瑩先生曾經寫的詞句。 她說, 歲月如梭很容易過去, 但自己有一個“千春猶待發華滋”的“癡夢”——期望自己播下的詩詞之種能像蓮實一樣,

在千年之後依然能夠生根發芽, 直至開出絢麗的花朵。 (前沿新聞記者張赫洋通訊員郝靜秋任永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