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曦域清科聯合發佈Fintech報告:著眼細分領域,講述新金融行業的現狀與未來機遇

雷鋒網4月15日報導, 昨日, 曦域資本首屆投資人大會在上海舉行。 會上, 曦域與清科集團聯合發佈最新行業調查報告《新金融投資新生態》。

報告著眼細分領域, 詳細剖析了新金融行業的現狀與未來。

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研究分析:新金融投資比重增加

報告指出, 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在最近20多年來完成了從0到1的轉變:在1999年、2000年的時候, VC/PE機構一年的投資總額只有5億美元左右, 投資機構管理的資本也不大, 很多基金業也就是1億美元的規模。 截至2016年, 中國股權投資管理機構的資金總量超過7萬億人民幣, 股權投資機構超過1萬家。

對於即將公佈的2017年第一季度的資料, 清科集團聯席總裁、清科母基金主管合夥人符星華稱, 由於私募股權投資快速發展, “我保守預計, 2017年中國創業投資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新增的資本或將達到1.7萬億, 甚至2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

2016年中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處於高速啟動期, 因此近三四年理想情況下, 整個管理規模和管理業績或將超過過去23年的總和。 ”

同時, 符星華指出, 2016年中國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達到近7500億人民幣, 其中新金融領域達到800億, 占比10.7%。 而所投資的9100餘個項目中, 新金融領域項目約為600個, 占比達到6.5%。 此外, 2016年所發生的約600個新金融投資項目中, 主要集中在約30家機構中。 市場上Fintech專項基金已將近50支, 估計今年Fintech領域投資持續發熱。

新金融發展環境分析:用戶、場景與問題需求的驅動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瞭解, 根據報告, 新金融行業的發展得益於幾個因素:

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 用戶數全球第一。

各種應用場景場景齊頭並進, 支付和消費成為風口。

支付方式的改變引領著新金融行業裡其他細分領域同步發展, 例如消費金融、互聯網小貸等。

科技在新金融領域的融合不斷深化。 近年來, 以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為代表的新興科技逐漸成熟。 在互聯網金融爆出巨大的風險控制的問題時, 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目前看來是解決這些問題比較好的手段。

最後, 總體來說, 我國目前對新金融行業的政策是激勵與監管並行, 行業大環境總體良好。

傳統金融機構轉型現狀:越來越重視FinTech佈局, 但成效不明顯

據調查, 以FinTech為核心的新金融極大衝擊了傳統金融業, 這已是業內共識, 傳統金融機構越來越重視FinTech佈局。 其中:

較高比例的金融從業者認為其機構的業務超過60%會被FinTech取代。

超過60%的金融從業者認為其機構已將FinTech視為核心戰略。

傳統金融機構更多採取合作、孵化公司、戰略並購等方式抵禦顛覆風險, 度過行業週期。 調查資料顯示, 30%尋求科技轉型的傳統金融機構選擇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10%傾向于收購金融科技企業, 同時約15%的機構會設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 也有約15%的機構為金融科技企業設立風險基金。

報告指出, 傾向於上述合作模式的金融機構, 包括了建行、工行等, 但亮點不多。 而值得注意的是, 沒有涉足金融科技、不清楚如何涉足的金融機構加起來在受調查的傳統金融機構中占比約30%。

新金融行業發展現狀剖析:仍處於探索期, 新應用還在不斷湧現

報告稱, 我國新金融行業先後經歷金融互聯網階段,

互聯網金融起步和爆發式發展階段, 如今正處於科技金融的探索發展階段, FinTech相關技術已經形成八大核心應用領域, 包括:支付、區塊鏈、保險、交易&投資、規劃、資料&分析、借貸/眾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 從金融業務流程來看, FinTech已經滲透到行業各個環節, 應用還在湧現中。

符星華表示, 區塊鏈、大資料等技術的應用改變著整個社會環境, 比如它們讓社會系統中的征信、信用基礎得到完善。

新金融細分行業現狀研究:機遇暗藏

報告也詳細分析了當前新金融領域中三個發展較為迅速的行業:

1、大數據征信:市場化程度還很低

隨著網路借貸、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新興商業模式的興起和迅速發展催生對大資料征信的需求, 目前在我國該行業正處於向市場化發展階段。一般來說,一家大資料征信企業做到第三年起,基本可實現盈利。

但是,我國征信行業起步較晚,市場化程度還很低。另外,目前從事大資料征信業務的企業並不多,因為資料來源是該行業的進入壁壘。當前而言,我國市場上主要以企業征信為主,有超過200家機構參與;個人征信市場化暫未開放。

2、電子支付:移動支付發展基本成熟,衍生出聚合支付新模式

聚合支付是也被成為第四方支付,是指局和多種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合作銀行及其他服務商介面,為商戶提供基於技術解決方案的服務。幫助商戶避免複雜的帳號申請、財務對賬等流程,並提供各種增值服務的服務商。

不過,符星華指出,就電子支付而言,新模式聚合支付擺脫了牌照限制,但是市場上聚合支付並沒有通過單純的技術服務商獲得盈利,仍需要繼續探索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

3、消費金融:迎來政策利好,消費金融迅速向不同地域和細分人群滲透

我國消費金融行業先後經歷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市場探索期、以消費金融公司為主導的市場啟動期,現正處於以電商為主導的市場成熟期。

隨著預支消費的理念逐步被消費者接受,消費金融繼續向垂直細分發展,試圖覆蓋更廣泛人群。

新金融細分領域未來發展趨勢展望:下一個風向

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今天,市場也漸漸意識到互聯網金融本身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風控體系的建設不夠完善,也無法實現精准行銷。報告指出,隨著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成熟,借助新技術的科技金融將更有競爭力,具備創新能力、能夠提供精細化和定制化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更值得期待。

關於個細分領域的發展趨勢,清科與曦域發佈的報告顯示:

1、協力廠商支付:未來看點在資料增值服務帶來的價值變現

監管收緊,長期看好。協力廠商牌照監管收緊,存量牌照收購案頻發,同時收單費率下調,行業進一步整合趨勢明顯。

資料是支付公司的寶貴資產,未來看點在資料增值服務帶來的價值變現,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征信和精准行銷。

2、區塊鏈:技術攻關,前景廣闊

目前區塊鏈技術僅在數位貨幣領域的應用比較成熟,如比特幣,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還在探索階段。其中金融領域的應用能夠大幅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目前比較值得期待的有跨境支結算、票據與供應鏈金融、證券發行與交易,及客戶征信與反欺詐等金融領域應用場景。另外,區塊鏈在醫療、版權等領域的應用也同樣值得關注。

3、互聯網保險:未來核心競爭優勢在於垂直領域資料

目前互聯網保險滲透率尚低,在市場規模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產品種類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相對比較標準化的車險和健康險。未來核心競爭優勢在於對垂直領域資料、創新產品的設計能力以及銷售管道的掌控。

4、消費金融:未來核心競爭力在於垂直細分領域的鎖定後和風控系統的完善

消費信貸受政策大力支持,市場空間廣闊,行業景氣度高漲;未來核心競爭力在於鎖定垂直細分市場以及風控系統的完善。

5、征信:空間大,進展緩慢

運用場景豐富,政策監管依然嚴格。2015年1月獲得個人征信牌照的8家企業依然未得到牌照,發牌進度緩慢。但是,其他互聯網金融細分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多個應用場景衍生出對征信巨大的需求,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投資看點: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進入下半場,資本關注新金融,重點是“Fintech”和場景連接

報告指出,在剛過去的2016年,從事網貸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平臺仍然是不少VC/PE機構青睞的對象。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下半場競爭已然開啟,平臺開始拼軟實力。

此外,2016年全年的網貸行業成交量突破2萬億元;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和區塊鏈的結合將促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表明仍然有大量資金競相進入P2P網貸行業。

曦域資本創始人黃曉黎表示,如今社會是一個網狀的、去中心化的結構。與以往不一樣,新的競爭力以及能力體現在跨界、連接、創新、共用等方面,比如科技金融本身是一個非常跨界的領域,體現在同時涉及多個行業與場景,涉及跨學科人才等。

她對雷鋒網表示,“所以,我們投的基本是在一個關係網中處於核心的創業公司,即首先是能夠多方連接,盡可能把涉及的小微場景連接起來——通過SaaS服務也好,掃碼支付、消費等也好,總之要能夠把使用者、場景、資料等資源連接起來,從而才能結合起來實現自動化,降低成本,並進一步連接相應的金融機構,為後者提供服務。這樣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目前在我國該行業正處於向市場化發展階段。一般來說,一家大資料征信企業做到第三年起,基本可實現盈利。

但是,我國征信行業起步較晚,市場化程度還很低。另外,目前從事大資料征信業務的企業並不多,因為資料來源是該行業的進入壁壘。當前而言,我國市場上主要以企業征信為主,有超過200家機構參與;個人征信市場化暫未開放。

2、電子支付:移動支付發展基本成熟,衍生出聚合支付新模式

聚合支付是也被成為第四方支付,是指局和多種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合作銀行及其他服務商介面,為商戶提供基於技術解決方案的服務。幫助商戶避免複雜的帳號申請、財務對賬等流程,並提供各種增值服務的服務商。

不過,符星華指出,就電子支付而言,新模式聚合支付擺脫了牌照限制,但是市場上聚合支付並沒有通過單純的技術服務商獲得盈利,仍需要繼續探索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

3、消費金融:迎來政策利好,消費金融迅速向不同地域和細分人群滲透

我國消費金融行業先後經歷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市場探索期、以消費金融公司為主導的市場啟動期,現正處於以電商為主導的市場成熟期。

隨著預支消費的理念逐步被消費者接受,消費金融繼續向垂直細分發展,試圖覆蓋更廣泛人群。

新金融細分領域未來發展趨勢展望:下一個風向

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今天,市場也漸漸意識到互聯網金融本身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風控體系的建設不夠完善,也無法實現精准行銷。報告指出,隨著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成熟,借助新技術的科技金融將更有競爭力,具備創新能力、能夠提供精細化和定制化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更值得期待。

關於個細分領域的發展趨勢,清科與曦域發佈的報告顯示:

1、協力廠商支付:未來看點在資料增值服務帶來的價值變現

監管收緊,長期看好。協力廠商牌照監管收緊,存量牌照收購案頻發,同時收單費率下調,行業進一步整合趨勢明顯。

資料是支付公司的寶貴資產,未來看點在資料增值服務帶來的價值變現,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征信和精准行銷。

2、區塊鏈:技術攻關,前景廣闊

目前區塊鏈技術僅在數位貨幣領域的應用比較成熟,如比特幣,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還在探索階段。其中金融領域的應用能夠大幅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目前比較值得期待的有跨境支結算、票據與供應鏈金融、證券發行與交易,及客戶征信與反欺詐等金融領域應用場景。另外,區塊鏈在醫療、版權等領域的應用也同樣值得關注。

3、互聯網保險:未來核心競爭優勢在於垂直領域資料

目前互聯網保險滲透率尚低,在市場規模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產品種類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相對比較標準化的車險和健康險。未來核心競爭優勢在於對垂直領域資料、創新產品的設計能力以及銷售管道的掌控。

4、消費金融:未來核心競爭力在於垂直細分領域的鎖定後和風控系統的完善

消費信貸受政策大力支持,市場空間廣闊,行業景氣度高漲;未來核心競爭力在於鎖定垂直細分市場以及風控系統的完善。

5、征信:空間大,進展緩慢

運用場景豐富,政策監管依然嚴格。2015年1月獲得個人征信牌照的8家企業依然未得到牌照,發牌進度緩慢。但是,其他互聯網金融細分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多個應用場景衍生出對征信巨大的需求,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投資看點: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進入下半場,資本關注新金融,重點是“Fintech”和場景連接

報告指出,在剛過去的2016年,從事網貸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平臺仍然是不少VC/PE機構青睞的對象。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下半場競爭已然開啟,平臺開始拼軟實力。

此外,2016年全年的網貸行業成交量突破2萬億元;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和區塊鏈的結合將促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表明仍然有大量資金競相進入P2P網貸行業。

曦域資本創始人黃曉黎表示,如今社會是一個網狀的、去中心化的結構。與以往不一樣,新的競爭力以及能力體現在跨界、連接、創新、共用等方面,比如科技金融本身是一個非常跨界的領域,體現在同時涉及多個行業與場景,涉及跨學科人才等。

她對雷鋒網表示,“所以,我們投的基本是在一個關係網中處於核心的創業公司,即首先是能夠多方連接,盡可能把涉及的小微場景連接起來——通過SaaS服務也好,掃碼支付、消費等也好,總之要能夠把使用者、場景、資料等資源連接起來,從而才能結合起來實現自動化,降低成本,並進一步連接相應的金融機構,為後者提供服務。這樣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