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40萬貸款多收9%利息 銀行如此偏愛“只還息”房貸

40萬房貸多收9%利息!澳央行揭秘:為何銀行偏愛“只還利息”房貸

ACB News《澳華財經線上》4月17日訊 風靡澳洲樓市的“只還利息”(Interest-Only)房貸, 最近成了監管層嚴查的重點對象。 2003年時, 這類房貸在銀行所有自住房貸款中占比為10%, 在投資房貸款中占比50%, 而目前, 這兩個比例分別上漲到23%和64%。

與以前相比, 自住房的“只還利息”房貸比例猛增了一倍多, 現在每四筆自住房貸款中, 就有一筆是“只還利息”房貸, 而投資房貸款中更有三分之二是“只還利息”房貸。

2014年底, 證券與投資委員會(ASIC)開始調查銀行是否違反了消費者信貸規定, 重點對象即“只還利息”類房貸。

上個月, APRA做了更嚴格的規定, 要求銀行“只還利息”類貸款不能超過30%

“只還利息”房貸並不是真的只還利息, 是將還貸期(一般為30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通常為5年, 在這一階段借款人只付貸款利息而不用付本金。 在第二個階段, 借款人需要還本付息。

這種房貸之所以受到借款人的歡迎, 因為表面上看, 它減輕了借款人的經濟壓力。 例如一筆為期25年, 利率為5%的30萬元的按揭貸款, 還本付息方式的月還款額為1754元。 但如果是用“只還利息”的方式, 在貸款第一階段, 月還款額為1250元。

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 就是利息可以抵稅。 對於“只還利息”房貸, 借款人第一階段每月所付的利息都可以在應納稅收入中扣除, 但是若採用還本付息的方式,

所付的本金部分則無法從應納稅收入中扣除。 因此可以說負扣稅制度“誘使”了借款人選擇“只還利息”房貸。

如前文所述, 銀行的“只還利息”類房貸無論從規模還是比例來看, 都在不斷擴張, 為何銀行如此熱衷於這類貸款, 以至遭遇了監管層的“打壓”呢?

原因當然不外乎利潤驅使。 那麼與“正常”房貸相比, “只還利息”房貸的利潤要高出多少?在上周央行發佈的《金融穩定報告》中, 專門對“只還利息”房貸做了案例分析。 其中一張圖清楚地揭示了“只還利息”房貸的利潤誘惑。

上圖是兩筆期限30年, 利息為4%, 本金40萬元的房貸對比。 一筆為正常的還本付息貸款, 一筆為5年後開始還本付息的“只還利息”貸款。 在前60個月(5年)內,

兩者的利息幾乎沒有差別;還本付息貸款的本金越來越少, 但“只還利息”貸款的本金餘額仍為40萬元。

從第60個月以後, 兩種貸款的利息曲線(虛線)開始分道揚鑣。 那麼總共“只還利息”貸款要多還銀行多少利息呢?

在整個還款期內, 還本付息貸款共付利息約為29萬元, “只還利息”貸款共付利息約為32萬元, 即後者要多還9%的利息。

現在對於“只還利息”房貸的借款人來說, 風險有多大?

一是根據摩根斯坦利的計算, 當“只還利息”房貸的第一階段結束時, 借款人的月還款額至少要增加30%, 更普遍的情況是會增加50-70%。

二是還款負擔突然加重的借款人往往會通過另一個“只還利息”貸款來再融資。 與所有使用杠杆投資的情況一樣, 借款人的杠杆過高,

在房價上漲的情況下會獲得更高的收益, 但是如果房價下跌, 損失也會更大。

所以問題來了, 為了多賺9%的利息, 銀行讓自己和借款人都承擔了過高的風險, 真的值得嗎?

《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 2014年收緊房貸的監管政策出臺以前, 銀行使用了更寬鬆的風控標準, ASIC在2014年的調查發現, 40%“只還利息”借款人轉為還本付息階段時可能無法償還更高的按揭額。 而在最近, 央行發現, 有些借款人申請了還本付息房貸, 但一獲批就轉為“只還利息”房貸。 APRA近期專門要求銀行整頓這一問題。

澳華財經線上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