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特立獨行 “揚州八怪”到底怪不怪呢

“揚州八怪”通常指鄭燮、金農、黃慎、汪士慎、李鱓、高翔、羅聘、李方膺。 早在清朝時期, 揚州八怪就已聲名遠播, 其所創書畫獨樹一幟, 風格鮮明, 至如今, 在各大拍賣場上, 常可見其蹤跡。 說起怪這個字, 容易讓人聯想起現代的網路熱詞“奇葩”, 有不可思議, 有別于常人的意味。 那麼, 揚州八怪, 怪在哪呢。

經歷坎坷 皆以賣畫為生

“揚州八怪” 的一生, 不像他們的名字一樣響亮, 大多歷經坎坷, 最後都走上以賣畫為生的道路。

鄭板橋作為揚州八怪代表人物, 家喻戶曉, 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 即使在當代社會上, 影響力依然巨大。

鄭板橋曾做過12年的官。 為官期間, 清正嚴明, 懲惡揚善, 愛護百姓, 是難得的好官。 但同時, 他親眼目睹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一些施政措施也遭到豪紳的排斥。 在西元1753年(乾隆十八年), 六十一歲的鄭板橋, 以“以歲饑為民請賑, 忤大吏”的罪名辭官罷歸。 看厭了官場醜陋之態的鄭板橋早有辭官的念頭, 曾在家書中寫到"人皆以做官為樂,我今反以做官為苦"。 1753年時, 鄭板橋“扯碎狀元袍, 脫去烏紗帽”, 辭官還鄉。 回到揚州開始了賣畫生涯。

李鱓和鄭板橋一樣, 也曾做過官。 其在康熙五十年中舉, 於康熙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 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被排擠, 又由於遭嫉妒離職。 于乾隆三年出任山東滕縣知縣。 李鱓為政清廉,

頗得民心, 最後因得罪上司而被罷官, 後居揚州, 以賣畫為生。

金農作為揚州八怪之首, 極富才氣, 卻是一生布衣, 在揚州賣畫時間最久。 而像黃慎、汪士慎、高翔、羅聘、李方膺皆在揚州賣畫, 維持生計。

“八怪”有的是只是一介布衣, 也有的是為官者, 而這些身份不一的畫家一起被統稱“揚州八怪”, 除了他們皆以賣畫為生外, 或許還有志氣相投的因素。 “八怪”大多不屑於追求功名利祿、榮華富貴, 而較喜與百姓接觸, 深深瞭解民間疾苦。 面對百姓, 他們是同情體恤, 常用詩畫反映民間疾苦、發洩內心的憤恨苦悶, 例如鄭板橋的《悍類》、《撫孤行》、《逃荒行》就是如此, 黃慎所繪的《群乞圖》描寫災荒年中, 乞丐們流落街頭, 受人欺淩的悲慘畫面, 畫風潑辣。

而面對權貴, 他們不畏懼也不諂媚, 例如愛畫鬼的羅聘, 他筆下的鬼形形色色, 羅聘說“凡有人處皆有鬼”, 而鬼“遇富貴者, 則循牆蛇行, 遇貧賤者, 則拊膺躡足, 揶揄百端”, 羅聘借鬼對權貴極盡諷刺。 “八怪”賣畫很任性, 有時賣畫偏偏不肯賣給庸俗的鹽商, 也不肯給大官下筆, 寧願得罪人, 也不與之“同流合污”。 八怪的行為可以說與當時社會潮流風氣相悖, 說怪也怪了。

羅聘《鬼趣圖》局部。 一個男色鬼在挑逗女鬼, 旁邊這個白無常一樣的鬼看熱鬧偷笑。

另闢蹊徑 走自己的路

清時期的揚州可以說是文化薈萃之地, 彙聚各地文人名流。 但即使文化藝術興盛, 由於保守思想的影響、禁錮, 當時的畫壇以臨摹抄照為主流, 缺少生氣。 可“八怪”偏不不願隨波逐流, 臨摹照抄, 而是另闢蹊徑, 自立門戶。

“揚州八怪”喜歡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 在他們的作品中常可見梅、竹、石、蘭這是他們最喜愛畫的, 以梅的傲骨、竹的清高、石的堅硬、蘭的幽香寄託自己的的志趣和追求。 鄭板橋、李方膺擅畫蘭、竹,

有節有香有骨, 一氣呵成;羅聘、汪士慎喜畫梅, 一個疏狂粗放、一個超然出塵, 各具特色。 生活亦是揚州八怪的繪畫題材來源, 他們常對生活和社會的不平之氣、激憤之情以及對貧民階層同情訴諸筆端, 從而創作出抒發自己心靈、縱橫馳騁的作品。 揚州八怪繪畫偏離了當時的“正宗”, 有違時人欣賞潮流, 人們感到新奇, 也不足為怪。

鄭板橋作品

清 汪士慎 梅花 嘉德2012秋拍成交價11.5萬

雖然揚中八怪的繪畫偏離了“正宗”,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他們獨具特色的繪繪畫逐漸被更多的人所理解讚賞,日益受歡迎。直至今天,他們的作品也是人們競相收藏的物件。

“揚州八怪”怪嗎?似乎比起竹林七賢那樣放浪形骸、哭笑無常相比,他們再正常不過了。怪就怪在他們“出淤泥而不染”,不論是在品行還是繪畫。

鄭板橋作品

清 汪士慎 梅花 嘉德2012秋拍成交價11.5萬

雖然揚中八怪的繪畫偏離了“正宗”,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他們獨具特色的繪繪畫逐漸被更多的人所理解讚賞,日益受歡迎。直至今天,他們的作品也是人們競相收藏的物件。

“揚州八怪”怪嗎?似乎比起竹林七賢那樣放浪形骸、哭笑無常相比,他們再正常不過了。怪就怪在他們“出淤泥而不染”,不論是在品行還是繪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