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給歸天的皇帝抬棺材的扛夫,如何成為皇家都不敢得罪的職業

咸豐帝在位十一年, 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莊, 享年31歲。 廟號文宗, 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葬于定陵。 而他的出殯也鬧出了個事件來, 且小編細細道來:

1、皇帝的葬禮:帝國最重要的國事

清代規定, 不論皇帝死在什麼地方, 大殮以後, 都要把他的梓宮運回紫禁城, 運到乾清宮停放一些天, 一般不超過27天。 如順治、乾隆、同治三帝死在養心殿, 康熙帝死在暢春園、雍正帝死在圓明園, 嘉慶、咸豐帝死在避暑山莊, 都在大殮之後, 把他們的梓宮運回乾清宮, 設靈堂祭奠。

2、主持皇帝的葬禮:一人入土, 百人升官

在官制相對正規的清朝, 官員的晉升是需要經過吏部議核的, 即使是皇帝欽點。 但有一個例外, 就是“保案”。 何謂保案?就是凡是皇家的紅白事, 負責辦理的大臣一旦辦的妥帖, 讓皇家滿意了, 事後必有重賞。 賞什麼?不是銀子, 而是官位;不是一個人的官位, 而是一群人的官位。 這種晉升是條直升通道, 不需要經過吏部的議核。 因為這是皇帝家的私事。 一張保案名單會有多少人?至少百人以上。 明白了這個保案晉升制度, 就應該可以理解主持皇帝葬禮的人,

為何會甘心被杠夫們所敲詐了吧?把一個死人安全順利地送進墳墓, 就有數百人可以飛黃騰達, 這筆帳如何用心計算, 都不為過吧?

3、杠夫敲詐的手段

話說咸豐歸天后, 主持葬禮的大臣有些小氣, 不想出這個錢。 杠房先是來訴苦, 見主管大臣不表態, 就攤底牌了,

說:出殯路上, 萬一出點小差錯, 豈不壞了大人你的錦繡前程?主管大臣卻是打定主意不吃這一套, 於是第二天在探路預演時, 就上演了這樣一幕:

128名杠夫抬著咸豐的空靈柩, 主管大臣擺張椅子坐在杠上, 要親自己體驗一下, 第二天的皇帝正式出殯時的路線。 最後一次演練也是極正規的, 滿朝大臣都要恭立兩旁, 主管大臣端坐杠上, 八面威風。 當128名杠夫起杠之後, 健步如飛之際, 主管大臣突然覺得身下椅子一滑……

正當驚疑之際, 又恢復了正常, 繼續快步前行, 行雲流水而去。 卻見在他前方的一個杠夫, 手裡舉著一塊小瓦片, 在他面前晃一晃, 低聲說道:大人, 你沒把這路清理乾淨啊!主管大臣心裡頓時明白過來:杠夫雖然有這一晃, 但他們完全可以把責任推的乾乾淨淨。 不是他們抬的不好, 而是你主管大人沒有把路清理乾淨。

他趕緊伸出一隻手來, 五指張開。 於是, 在咸豐皇帝出殯的前一夜, 杠房的帳房來到主管大臣家, 歡歡喜喜地領走了5000兩銀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