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霞卿:從電影明星到中國第一位美女飛行員

【#歷史上的今天# 1912年4月16日 從電影明星到中國第一位美女飛行員李霞卿誕辰。 】

李霞卿, 生於1912年, 廣東省海豐縣人, 其父李應生是位愛國志士, 1911年10月25日, 李應生和胞弟李沛基炸死了清朝駐廣州軍隊的頭領鳳山將軍, 為革命軍攻佔廣州立下頭功。 李霞卿的祖母徐慕蘭就是中國近代著名事業家徐潤之侄女, 女革命家徐宗漢之胞姐。 李霞卿童年時, 隨父到過歐洲, 學過法語。 回國後在香港及上海中西文學校讀書, 精通英語。 受家庭的影響和東西方文化的薰陶, 她思想活躍, 愛好多樣, 膽識過人。

其父李應生曾在上海法國租界巡捕房中擔任高級翻譯, 後與他人共同組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 14歲她便以李旦旦的藝名從影。 先後在多部影片中出演角色, 成為影星。 1929年, 民新影片公司併入華聯影片公司後, 她結束影星生涯, 和新婚丈夫一道去歐洲, 先在英國一間私立學校讀書,

後入瑞士日內瓦康塔納飛行學校學飛行, 被譽為“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

1935年轉到美國奧克蘭波音航空學校深造。 1935年5月15日, 她在奧克蘭機場上空練習難度較大的翻筋斗飛行, 因座椅皮帶鬆開, 突然把她拋出機艙之外。 在危急時刻, 她冷靜果敢, 迅速打開背上的救生傘, 降落在附近的三藩市海灣裡, 被美國海軍救出, 在美國轟動一時。 她也因此成為美國婦女航空協會會員, 並加入卡特皮勒飛行俱樂部。 同年12月, 歸國到上海, 1936年, 她在上海作精彩的飛行表演, 引起轟動。 同年, 她又在國內作了從上海到湛江、北平到成都的兩次長途飛行。 1937年8月,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 戰火燒到家門口, 她亦被捲進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

先後在救護學校和難民營工作。

1939年初, 應美國援華藥物局的邀請, 她駕駛“新中國精神號”的單翼輕型飛機, 訪問紐約、華盛頓、巴梳、聖地牙哥、鹽湖市、洛杉磯等大中城市, 開展廣泛的國際援華抗日活動。 每到一處, 都受到華僑和當地友好人士的熱烈歡迎。

1940年, 她駕機飛往南美洲一些國家進行抗日宣傳募捐。 在秘魯, 她駕駛軍用飛機作了長達1個小時的飛行表演, 募捐4萬元。 秘魯航空部長前往觀看, 為她的演技拍手叫好, 並贈給她一枚航空金質徽章。 1940年3月, 美國《遠東》雜誌記者對她進行專訪, 問她駕機單獨遠飛是否是冒險的問題, 她回答:“面對侵略, 中國為了圖存, 我們正在忍受著苦難”。 “所有的中國人, 不論在國內或在世界各地, 為了祖國, 是很少想到危險的。 ”這些話, 道出了她萬里飛行的原因。

她一生共經歷了三次婚姻, 18歲時與國際聯盟的秘書鄭白峰結婚, 後因性格不合而離婚。 後嫁給了一位姓徐的醫生, 第三次婚姻, 她與一位姓李的男人結婚, 這次婚姻伴隨她到了生命的終點。 1998年因病在美國去世, 終年86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