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神韓信脖子太硬,即便“國士無雙”也難逃最終的落魄

今天小塑君要聊的是逼死了楚霸王項羽的“國士無雙”韓信。 韓信, 集“漢初三傑”、“漢初三大名將”兩大頭銜於一身, 並被蕭何贊為“國士無雙”。

史上評價韓信為“四大名將(白韓李嶽)”之一。 同時傳說他還是象棋和風箏的發明者……

有人說韓信是個悲情人物, 早年家貧、跟隨項羽不得志、幫劉邦打天下最後被殺。 也有人說韓信也是個內心矛盾者(小塑君上期說了項羽是個內心矛盾者, 所以韓信這次用了個“也”), 能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卻能辦出晨炊蓐食後憤憤離去的事兒, 但是漂母飯信後他又千金報答。 這種行為讓大家摸不准韓信的脾氣。

小塑君卻覺得, 若論韓信的軍事才幹、謀略確實可稱得上“國士無雙”, 但如果僅有“國士無雙”而無高瞻遠矚和廣闊胸襟, 也只能被劉邦、蕭何甚至後期的項羽和武涉當做槍使, 而且還是一把會反噬其主、隨時走火的槍。

韓信被殺一點都不冤, 雖不排除“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原因, 但他被殺更多的原因是咎由自取。 遠的不說, 漢初三傑其餘二人張良、蕭何為何都能善終?雖然二人選擇了不同的方式, 張良選擇大漢建國後退居二線, 而蕭何卻在送走了劉邦繼續輔佐漢惠帝。

想必, 這其中韓信自身的原因可能占了多數。

韓信在小塑君心裡是個非常棒的戰爭機器, 被稱為“戰神”、“史上四大名將”也是實至名歸。 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殺龍且, 垓下破項羽, 都是韓信幹的。 但小塑君想反過來問一句, 打仗打得漂亮就一定是完美的人嗎?就像,

考試成績好, 一定是個好學生, 但一定就是個好孩子嗎?

非也。 韓信有自己的致命缺陷。

關於項羽, 小塑君想說“霸王生不逢時”, 並非“既生瑜何生亮”式的感歎, 而是項羽如果生在一個穩定的帝國時期, 哪怕是剛剛建國的帝國, 以大將軍的身份必能建功立業, 比如像蒙恬、霍去病, 甚至是袁崇煥(小塑君知道此時引用袁崇煥非常不妥, 但實在想不出其他人了)。 而不是一個群雄割據、大局未定的時代, 項羽的性格必定不能成為帝王, 而在這種環境下, 不成為帝王, 項羽還能做什麼?

而韓信, 野心看似不大, 只想當個“王”。 但小塑君上文提到了, 韓信是個隨時會反噬其主的隱患。 所以你這個“王”, 甚至最後被擼了一級成為了“侯”,

終究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小塑君甚至也覺得, 當年劉邦的“封台拜將”更多的是迫于張良和蕭何的面子, 而不是因為你韓信真的適合做漢王的大將軍。 不過話說回來, 劉邦這種老謀深算的流氓, 知道什麼時候該讓韓信當大將軍, 也就知道什麼時候該讓韓信成為階下囚, 即便不看張良和蕭何的面子, 以他的性格很有可能依然會這麼做。

項羽“果有此敗”因為生不逢時, 韓信被呂雉和蕭何幹掉只因為他“急功近利”。

小塑君深以為,上文提到的有人說韓信內心矛盾其實不然。胯下之辱、晨炊蓐食,都是韓信“急功好例”的表現。哪怕被蕭何從項羽手裡挖走,直至後面的討封“假齊王”,大漢建立後還要暗通陳豨,也一併是他“急功近利”的表現。當然,他的這種“急功近利”配合他“國士無雙”的技能,確實也成就了他“戰神”的名號。

那韓信這一生到底是圓滿的還是遺憾的呢?很顯然,韓信並不想僅僅獲得個“戰神”的稱號,而是想著當個“齊王”或“楚王”或別的什麼王。劉邦不給,他創造機會讓自己成王,哪怕是叛變劉邦暗通陳豨。最終,他被幹掉了,他的願望並沒有實現。所以,小塑君覺得他這一生是遺憾的,而且是咎由自取。

甚至可以假設,韓信雖然出身貧寒,但他從小就不認為自己是個庸才。他之所以肯受胯下之辱,哪怕對方只是個身份卑賤的屠戶,面對秦朝嚴苛的律法,韓信知道如果殺了他,那就是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所以寧可受胯下之辱。這一次,恐怕僅僅是這一次,韓信低頭了,脖子沒有那麼硬,但這並不是被屠戶壓的,也不是被律法壓的,而是被他“急功近利”的性格壓的。

面對著南昌廳長的媳婦,在韓信蹭飯蹭到天荒地老的決心下,來了一次晨炊蓐食,而後韓信憤起離身。有人會理解為“斗米恩升米仇”,但是小塑君覺得,韓信深知一個小小的鄉下派出所所長,並不是他平步青雲的貴人。至於他與廳長、廳長夫人間在這麼久的蹭飯生涯中是否發生了其他矛盾,這些都不重要。一個敢受胯下辱的人,還受不得自己貴人的羞辱嗎?只有一個原因,韓信深知這位廳長幫不了他什麼了。

至於漂母飯信,這完全就是一個典故而已,蹭了老大娘幾頓飯然後被教育一定要自食其力,可能給韓信打了一針雞湯,也可能什麼作用也沒有。畢竟,那句話僅僅是老大娘的一句牢騷而已。

隨後韓信跟隨項梁,經過一段時間被封為了郎中——閒時給項羽站崗,戰時衝鋒陷陣。他多次給項羽出謀劃策,項羽就是不聽。一方面緣于項羽不願分權的性格,另一方面,不排除範增以及其他人告訴項羽“韓信此人急功近利,不可重用”的可能。

也鑒於此,在蕭何盛情邀請下,韓信轉投了劉邦。因為劉邦肯聽韓信說話,韓信就將壓抑了許久的激情一下子全部迸發了出來。得益于韓信的軍事頭腦,劉邦和他的團隊獲取了項羽本人和項羽集團的眾多情報——這情報不僅僅是軍備力量和戰略思想,還有項羽本人的性格優點與缺陷。也正因此,項羽最終輸得人頭落地。

然後,韓信在攻打齊國的時候,趁著劉邦被項羽圍困廣武,上演了一出“待價而沽”——向劉邦討要“假齊王”的封號。此“假”非真假的假,而是“借”、“代”的含義。比如“假節鉞”。他太想當個“王”了,哪怕是個“代”王。這時,項羽也派來了武涉作說客,希望韓信倒戈一擊幫他幹掉劉邦。可惜,哪怕蒯通三番五次鼓動韓信親項羽反劉邦都沒成功。韓信一句話就敗露了他“急功近利”的性格——“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背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背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原因太簡單了,韓信跟著項羽也就是個警衛員,跟著劉邦卻當上了大將軍。警衛員和大將軍哪個職位離“王”更近,顯而易見。如果說韓信是真忠義,那後來被擼成淮陰侯後暗通陳豨卻作何解?

這出“待價而沽”最終導致了項羽的失敗,也奠定了韓信被殺的結果。也多虧張良那一腳,踩穩了劉邦的心,也踩實了大漢的江山,更踩死了韓信的希望。因此,小塑君覺得張良比范增更高明。因為張良更加知人善用,用範增之不敢用。劉邦也確實高明,一句“沒出息,當假齊王有什麼意思,要當就當真齊王”就打消了韓信的一切顧慮。韓信“急功近利”的性格被劉邦、張良、蕭何等流氓組成的梟雄團夥玩得是花樣百出。

故事的最終,韓信暗通陳豨的事情敗露,被呂雉、蕭何用計騙入長樂宮落得身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張良和蕭何都不是善茬兒,小塑君猜想韓信在他們眼中壓根就是一台戰爭機器,一杆隨時會反噬其主的槍。

韓信最後說悔不聽蒯通之言。但諸君仔細想來,“待價而沽”之時,若韓信反叛劉邦,是否更坐實了他不忠不義的事實?即便幫助項羽打掉劉邦、建國立業,範增會不會比劉邦更無情,連王侯都不給坐,直接手起刀落?

所以,韓信最終的魄羅,不在於他事劉邦還是事項羽,而在於他的“急功近利”。

小塑君深以為,上文提到的有人說韓信內心矛盾其實不然。胯下之辱、晨炊蓐食,都是韓信“急功好例”的表現。哪怕被蕭何從項羽手裡挖走,直至後面的討封“假齊王”,大漢建立後還要暗通陳豨,也一併是他“急功近利”的表現。當然,他的這種“急功近利”配合他“國士無雙”的技能,確實也成就了他“戰神”的名號。

那韓信這一生到底是圓滿的還是遺憾的呢?很顯然,韓信並不想僅僅獲得個“戰神”的稱號,而是想著當個“齊王”或“楚王”或別的什麼王。劉邦不給,他創造機會讓自己成王,哪怕是叛變劉邦暗通陳豨。最終,他被幹掉了,他的願望並沒有實現。所以,小塑君覺得他這一生是遺憾的,而且是咎由自取。

甚至可以假設,韓信雖然出身貧寒,但他從小就不認為自己是個庸才。他之所以肯受胯下之辱,哪怕對方只是個身份卑賤的屠戶,面對秦朝嚴苛的律法,韓信知道如果殺了他,那就是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所以寧可受胯下之辱。這一次,恐怕僅僅是這一次,韓信低頭了,脖子沒有那麼硬,但這並不是被屠戶壓的,也不是被律法壓的,而是被他“急功近利”的性格壓的。

面對著南昌廳長的媳婦,在韓信蹭飯蹭到天荒地老的決心下,來了一次晨炊蓐食,而後韓信憤起離身。有人會理解為“斗米恩升米仇”,但是小塑君覺得,韓信深知一個小小的鄉下派出所所長,並不是他平步青雲的貴人。至於他與廳長、廳長夫人間在這麼久的蹭飯生涯中是否發生了其他矛盾,這些都不重要。一個敢受胯下辱的人,還受不得自己貴人的羞辱嗎?只有一個原因,韓信深知這位廳長幫不了他什麼了。

至於漂母飯信,這完全就是一個典故而已,蹭了老大娘幾頓飯然後被教育一定要自食其力,可能給韓信打了一針雞湯,也可能什麼作用也沒有。畢竟,那句話僅僅是老大娘的一句牢騷而已。

隨後韓信跟隨項梁,經過一段時間被封為了郎中——閒時給項羽站崗,戰時衝鋒陷陣。他多次給項羽出謀劃策,項羽就是不聽。一方面緣于項羽不願分權的性格,另一方面,不排除範增以及其他人告訴項羽“韓信此人急功近利,不可重用”的可能。

也鑒於此,在蕭何盛情邀請下,韓信轉投了劉邦。因為劉邦肯聽韓信說話,韓信就將壓抑了許久的激情一下子全部迸發了出來。得益于韓信的軍事頭腦,劉邦和他的團隊獲取了項羽本人和項羽集團的眾多情報——這情報不僅僅是軍備力量和戰略思想,還有項羽本人的性格優點與缺陷。也正因此,項羽最終輸得人頭落地。

然後,韓信在攻打齊國的時候,趁著劉邦被項羽圍困廣武,上演了一出“待價而沽”——向劉邦討要“假齊王”的封號。此“假”非真假的假,而是“借”、“代”的含義。比如“假節鉞”。他太想當個“王”了,哪怕是個“代”王。這時,項羽也派來了武涉作說客,希望韓信倒戈一擊幫他幹掉劉邦。可惜,哪怕蒯通三番五次鼓動韓信親項羽反劉邦都沒成功。韓信一句話就敗露了他“急功近利”的性格——“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背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背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原因太簡單了,韓信跟著項羽也就是個警衛員,跟著劉邦卻當上了大將軍。警衛員和大將軍哪個職位離“王”更近,顯而易見。如果說韓信是真忠義,那後來被擼成淮陰侯後暗通陳豨卻作何解?

這出“待價而沽”最終導致了項羽的失敗,也奠定了韓信被殺的結果。也多虧張良那一腳,踩穩了劉邦的心,也踩實了大漢的江山,更踩死了韓信的希望。因此,小塑君覺得張良比范增更高明。因為張良更加知人善用,用範增之不敢用。劉邦也確實高明,一句“沒出息,當假齊王有什麼意思,要當就當真齊王”就打消了韓信的一切顧慮。韓信“急功近利”的性格被劉邦、張良、蕭何等流氓組成的梟雄團夥玩得是花樣百出。

故事的最終,韓信暗通陳豨的事情敗露,被呂雉、蕭何用計騙入長樂宮落得身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張良和蕭何都不是善茬兒,小塑君猜想韓信在他們眼中壓根就是一台戰爭機器,一杆隨時會反噬其主的槍。

韓信最後說悔不聽蒯通之言。但諸君仔細想來,“待價而沽”之時,若韓信反叛劉邦,是否更坐實了他不忠不義的事實?即便幫助項羽打掉劉邦、建國立業,範增會不會比劉邦更無情,連王侯都不給坐,直接手起刀落?

所以,韓信最終的魄羅,不在於他事劉邦還是事項羽,而在於他的“急功近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