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人民的名義》看高情商的人是怎麼說話的。

不知你有沒有留意到, 當下年輕人特別關注與情商有關的話題, 生怕自己的情商不高得罪人、耽誤事。

在陌姐看來, 所謂高情商,

其實就是懂得好好說話。

舉個最近看到的真實例子:一朋友到阿姨家做客, 恰好那天阿姨的兒子帶女朋友回家。 朋友隨口就說了一句:這孩子跟他爸一樣, 會挑!

僅一句話, 把四個人全誇到了, 阿姨也高興得笑顏逐開。 要是換成普通的誇讚, “這女孩真漂亮”、“你兒子有眼光”, 拉拉雜雜些場面上的客套話, 這位阿姨還會格外欣喜嗎?

會說話是一門學問, 想學習修煉只能靠經驗教訓, 自己的和他人的。 說話有分寸更是一門藝術, 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基本修養。

近日的大熱劇《人民的名義》, 就是一群“人精”的混戰, 我們不妨跟著這些長期在官場裡摸爬滾打的書記廳長局長們, 學些“說話之道”。

1、高育良:瞭解你的說話對象, 察言觀色

《人民的名義》裡情商最高、最會說話的人是誰?十有八九都會投育良書記一票。

他最擅長“見人說人話, 見鬼說鬼話”。 對待領導、同級競爭者、學生下屬、權力全無的老領導, 因人而異, 各有一套對策, 成效斐然。

比如向領導沙瑞金彙報工作前, 先熱切誠懇的表達“瑞金書記的報告一針見血”,

還能具體說出報告的內容, 以及“準備組織全省政法幹部學習”。

對於領導的工作, 不但深度關注, 還有自己的跟進回饋, 這才是最高等的拍馬屁嘛。

而且, 這“誠懇”來得十分不容易啊。 空降來的沙書記, 把育良書記的上升路全堵死了,

換誰都心意難平。

育良書記卻拂去“無用的意氣”, 愈發一副“臥薪嚐膽”的模樣, 這只深水狼, 難以捉摸啊。

對自己的同級競爭者李達康, 育良書記會使“太極手”。

李達康的手下丁義珍被查涉嫌貪腐, 最高檢反貪總局下達拘捕令, 育良書記才不會明裡添堵,

而是虛心探詢每個人意見, “公事公辦”, 滴水不漏。

還把球踢到上級瑞金書記那, “雖然說讓我相機而斷, 但還是有傾向性的”, 最後不軟不硬地讓政敵達康書記認了栽。

也有起正面衝突的時候, 達康書記著急逮不住大風廠蔡廠長, 其已被育良書記指示控制住了, 面對質問,育良書記義正言辭“我怎麼能隨便干涉呢?”。

達康叔明知道被耍了,也只能吃癟。

對學生祁同偉,育良書記為人師表諄諄教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祁廳長私下抱怨一句“要是老師當省委書記就好了”,他告誡“話絕不可以亂說”。對於學生試圖討好自己的競爭對手,也笑說一句“做事要謹慎啊”。

再次強調:人前不該說的話,背後也別說。

學生經驗少道行淺,官民矛盾大激發的時候,竟然早早離開了現場,也會罵他蠢,批評他“到了現場就一定要表現出你的魄力和責任”,明顯比不上人家達康書記啊。

學生後悔沒早日結交老幹部陳岩石,後者竟然跟新來的省委書記沙瑞金交情深厚,問是不是該去拜訪?

老師並不贊成,經驗之談說“一動不如一靜”。

每次聽育良書記對學生祁同偉的“事後分析”,指點迷津,語重心長,一身正氣,螢幕前的我都覺得十分受教。

最精彩之處,是育良書記對老領導陳岩石的態度。

陳老曾是高育良的頂頭上司,如今只是一個毫無權力的退休幹部,又高調愛招事,許多人唯恐避之不及,育良書記卻不輕視、不怠慢,還跟這個老頭私交頗好,打趣他不會伺候盆景。

完全沒有在他人面前的嚴肅正經,爽朗大笑,正對陳岩石這種老革命的脾性。

陳岩石替大風廠工人出頭時,育良書記也聽取重視他的意見。表面上,育良書記曾是他的兵,尊重老領導,是知恩感恩之人。

實際上,育良書記深知陳岩石資格老能量大,“千算萬算,還有老天爺一算”,話不能說太滿,萬事留一線啊。

不得不服,薑還是老的辣,小輩們真得多學著點兒。

2、祁同偉:用力過猛,過猶不及

《人民的名義》是官場人精們之間上演的大戲,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身經百戰,左右逢源,關係複雜。

但相較之下,最不會說話的人,當屬公安廳長祁同偉了。劇中的人物高育良、陳岩石、沙瑞金、侯亮平紛紛對他“打了叉”。

祁同偉急功近利,眼頭太活,心中無桿秤,嘴上把不了門。而他身邊又都是老江湖,對他的小心思洞若觀火,那些算計倒如小丑般可笑了。

他是育良書記的學生、高徒,老師沒升上省委書記,他的態度就“微妙起來”,明裡暗裡,開始轉而支持和站隊老師的競爭者達康書記。

輕易改換門庭,不顧及往日師徒情誼。老話裡有個詞,叫“三姓家奴”,是貶損呂布的,原姓呂、後姓丁原的丁,又姓董卓的董,反復無常,毫無忠誠可言。

咱祁廳長在眾人眼裡,也算跳進這行列了。

對待陳岩石前倨後恭,為了間接巴結沙瑞金,臨時抱佛腳,以廳長的身份跑去養老院鋤地幹活,討好的姿態太生硬。

對比自家老師的隨性,一句“你老頭不會伺候”,真是天上地下。

連陳岩石的老伴王阿姨都知道,祁廳長這賣力,是表演給新任省委書記小金子看的。沙瑞金也一眼就看出來他在逢場作戲,三個人出門吃飯,連讓都沒讓祁廳長一下。

相當心酸啊。

在學弟侯亮平身上,他又犯了口無遮攔的毛病,張嘴就是“關起門來說話,哪說哪了”,直接炮轟省委沙書記是程咬金,銳氣太重。

原本想以此“交心”,籠絡侯學弟,豈不知侯亮平個人對沙書記印象佳,難以認可。

隨後祁廳長又大談個人英雄主義,無視群眾,更是令來查案的侯學弟平添懷疑。連商人高小琴都意識到現場氣氛尷尬,舉手表態自己是老百姓,祁廳長也是老百姓。

俗話說:“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特別是在負責官員反腐的反貪局長侯亮平面前,他們雖是師出同門,可畢竟不是推心置腹的交情,言多必失,內心的小齷齪,更不應該輕易表現出來。

在一臉正氣且帶著尚方寶劍的反貪局長面前,祁廳長說得越多,暴露得越多。

祁同偉還有一件讓人嗤之以鼻的醜事——給前任領導的母親哭墳,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劇中並沒有直接演這一幕,是李達康在省委常委會上抖落出來的,並直言祁同偉“靠吹吹捧捧上來的”。

祁同偉哭墳的往事,不但被達康書記抖出來成為笑柄,還暴露了他溜鬚拍馬阿諛諂媚的作風,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學會了勢利眼和牆頭草。

這裡面固然有官場風氣的不良影響,但他本人也夠笨的,為了討好領導,在同僚面前強行哭墳,明眼人一看就不合情合理的人情世故,他卻用力過猛地做了出來,事後還不知反省。

他完全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當言行,不僅事後落人以口實,還把自己的老師給坑了,育良書記在會上聽到這段故事,那也是相當尷尬。

孔子對說話之道有一句非常精闢的總結: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大意就是,一個人可以和他講直話,但自己怕得罪人沒有對他說,這就對不起人;有些人無法和他講直話,卻對他掏心掏肺,不但浪費口舌,而且容易得罪人。一個真正智慧的人,應該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按此標準,祁同偉恐怕不算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失言多次,更讓人輕易看穿自己的心思,還不知收斂,聰明反被聰明誤,真不知道這樣的人設是怎麼混上廳長的。

3、侯亮平vs李達康:尊重和耐心,才是夫妻相處之道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莫過於對陌生人太客氣,對親密的人太苛刻。對家人的態度,更能看出一個人的情商水準。

劇中的男主侯亮平,在好友出事後,主動請纓調動工作,老婆小艾擔憂他的安全並不同意,他沒有辯論爭執,而是細語同她商量,同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他回憶了昔日的戰友情,感慨若是自己出事,陳海也一定會站出來,因為他們是兄弟。

小艾被打動,含淚答應,即便擔心,面對如此有情有義的老公,沒法不支持。

男主稱讚老婆“不拖後腿”,小艾道出:“其實我真想拖你後腿,可我也拖不住啊。”

婚姻裡,瞭解另一半的性格,尊重並支持他的原則,如根葉相連的橡樹與木棉,“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共用霧靄、流嵐、虹霓”,才是能攜手一生的靈魂伴侶。

侯亮平也沒白受了老婆的付出與犧牲,他花心思為她買禮物,為家人親自下廚,臨走前還跟老婆交流兒子的教育問題,保證自己注意安全,十分警惕,盡自己努力給家人安全感。

對最熟最親的人,話裡話外依然飽含尊重和耐心,並願意放下身段坦誠交流,費盡心思巧妙化解妻子的憂慮,有付出才會有收穫,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而反例達康書記,卻是完全hold不住自己的結髮妻子,導致“長年分居,最終離婚”。

他與妻子歐陽菁幾乎無法心平氣和地溝通,一對話就有點針尖對麥芒。歸根結底,是倆人無法理解,三觀不合。

達康書記工作上忘我,對家庭關注少,歐陽菁心存怨念,認為自己缺少關愛和安全感,不能像浪漫愛情故事裡的女主角一樣幸福,寧願痛苦分居,也堅決不離婚。

歐陽菁貪腐出逃前,為王大路索要利益,完全無視達康書記的黨性原則。

而達康書記的一番陳詞,在她看來就是官話套話,完全聽不進去。

倆人到最後,妻子歐陽菁說著“我們離婚了,跟你沒關係”,卻故意借丈夫的專車出逃,差點搭上丈夫的政治前途。

丈夫李達康也擔心妻子的貪腐問題,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仕途。

倆人可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達康書記雖是改革大將,GDP守護神,卻連自己最親密的關係都處理不好,夫妻之間缺乏基本的溫情和理解,最後互相冷戰,不可調和。

李達康儘管正義凜然,不徇私枉法,面對妻子的不合理要求能夠嚴詞拒絕,但畢竟是結髮夫妻,說話未免太決絕,在處理家庭內部關係上,缺乏一定的耐心和技巧,算不上情商高啊。

這就是王大路所說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吧,也許正是達康書記不顧忌家裡的人情世故,才能在政治上守住底線,兩袖清風。

4、少些套路,真誠善良才是最大的情商

“會說話能當飯吃。”

老一輩人常常這樣教導陌姐,他們把八面玲瓏、能言善道當做情商高、會來事的表現,許多鑽營厚黑學的年輕人更是奉若圭皋。

這句話當然有對的地方,人是社會動物,必須學會與他人交流協作,但也不能誇大話語的作用。

陌姐認為,會說話只是情商高的表徵,而高情商的核心是,真誠和善良。離了這兩點,再會說話也只是巧言令色,惹人反感。

表面上的聰明會說話,永遠抵不過骨子裡的真與善。

比如,看似剛正不阿、人民公僕的高育良,也會說出“貪腐是潤滑劑”的理論。

心術不正,不可能永遠都是“偉光正”,總有掉鏈子、出紕漏的時候。

一心想上位副省長的祁同偉,本是漢東大學政法系的高材生,內心早已走火入魔,只想著千方百計取悅領導升官發財,又沒那麼高超的待人接物本事,就變成了一個用力過猛的跳樑小丑。

他把自己“趨炎附勢、溜鬚拍馬”的原因,歸結為“沒有有權有勢的老子”,只能靠自己不擇手段。

他說這話,怎麼對得起“良心好官”陳岩石檢察長呢?

同樣出身農家,陳老一直能守住底線、一身傲骨。退休後依然關心群眾,雖引起“官憤”,但靠著擔當與正直,這位老頭贏了“民心”。

男主侯亮平,對外幾乎不考慮情商,跟下屬插科打諢,吹著小口哨,沒點領導的樣子;跟好友陳海有啥說啥,還逼著他寫欠條,“欠貪官一窩”。

即便如此,在高育良夫人的眼中,他與陳海都是自己的得意門生,“他們兩個多純淨啊”。

《人民的正義》不只是一部尺度空前的反腐大戲,更是深刻揭示社會現實的人性好劇,比如同是校友,祁同偉和侯亮平可以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他們都身居要職,一個混上了公安廳長,一個也是副局級的反貪局長,前者靠的是吹捧領導拉幫結派,後者靠的是正直敬業一心為公。

在政府機關任職或企業工作的人應該都明白,人都逃不開人際關係與辦公室政治,這時候懂得說話就成了關鍵競爭力,這也是很多人想瞭解學習情商的出發點。

人人都想聽自己愛聽的話,與人交往一定要懂分寸,有技巧,這樣才能不得罪人,討人喜歡,才能讓人舒舒服服地把事情給辦了。

但別忘了過猶不及,高情商地說話不等於油嘴滑舌,更不是厚黑學,它只是一種溝通技巧。做事先做人,最重要的還是正心誠意,有一顆善良、真誠、正直的心,就算沒那麼會說巧話,少些套路,多些真誠,仍然能被人發自內心地認可。

工作之外,愛情、友情也是如此,一個懂得甜言蜜語、察言觀色的伴侶、朋友自然讓人愉快,但也少了點風骨與坦蕩,沒那麼真實鮮活。

明末散文家張岱有一頗為自得的名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張老先生的意思大概是,深情真誠的人,比看似完美無缺左右逢源的人,更值得交往,這才是真正的情商啊。

你願意跟有癖好、有缺點但正直重情的純真boy侯亮平做朋友,還是跟一個處處圓滑、一心鑽營的心機boy祁同偉做朋友?

面對質問,育良書記義正言辭“我怎麼能隨便干涉呢?”。

達康叔明知道被耍了,也只能吃癟。

對學生祁同偉,育良書記為人師表諄諄教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祁廳長私下抱怨一句“要是老師當省委書記就好了”,他告誡“話絕不可以亂說”。對於學生試圖討好自己的競爭對手,也笑說一句“做事要謹慎啊”。

再次強調:人前不該說的話,背後也別說。

學生經驗少道行淺,官民矛盾大激發的時候,竟然早早離開了現場,也會罵他蠢,批評他“到了現場就一定要表現出你的魄力和責任”,明顯比不上人家達康書記啊。

學生後悔沒早日結交老幹部陳岩石,後者竟然跟新來的省委書記沙瑞金交情深厚,問是不是該去拜訪?

老師並不贊成,經驗之談說“一動不如一靜”。

每次聽育良書記對學生祁同偉的“事後分析”,指點迷津,語重心長,一身正氣,螢幕前的我都覺得十分受教。

最精彩之處,是育良書記對老領導陳岩石的態度。

陳老曾是高育良的頂頭上司,如今只是一個毫無權力的退休幹部,又高調愛招事,許多人唯恐避之不及,育良書記卻不輕視、不怠慢,還跟這個老頭私交頗好,打趣他不會伺候盆景。

完全沒有在他人面前的嚴肅正經,爽朗大笑,正對陳岩石這種老革命的脾性。

陳岩石替大風廠工人出頭時,育良書記也聽取重視他的意見。表面上,育良書記曾是他的兵,尊重老領導,是知恩感恩之人。

實際上,育良書記深知陳岩石資格老能量大,“千算萬算,還有老天爺一算”,話不能說太滿,萬事留一線啊。

不得不服,薑還是老的辣,小輩們真得多學著點兒。

2、祁同偉:用力過猛,過猶不及

《人民的名義》是官場人精們之間上演的大戲,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身經百戰,左右逢源,關係複雜。

但相較之下,最不會說話的人,當屬公安廳長祁同偉了。劇中的人物高育良、陳岩石、沙瑞金、侯亮平紛紛對他“打了叉”。

祁同偉急功近利,眼頭太活,心中無桿秤,嘴上把不了門。而他身邊又都是老江湖,對他的小心思洞若觀火,那些算計倒如小丑般可笑了。

他是育良書記的學生、高徒,老師沒升上省委書記,他的態度就“微妙起來”,明裡暗裡,開始轉而支持和站隊老師的競爭者達康書記。

輕易改換門庭,不顧及往日師徒情誼。老話裡有個詞,叫“三姓家奴”,是貶損呂布的,原姓呂、後姓丁原的丁,又姓董卓的董,反復無常,毫無忠誠可言。

咱祁廳長在眾人眼裡,也算跳進這行列了。

對待陳岩石前倨後恭,為了間接巴結沙瑞金,臨時抱佛腳,以廳長的身份跑去養老院鋤地幹活,討好的姿態太生硬。

對比自家老師的隨性,一句“你老頭不會伺候”,真是天上地下。

連陳岩石的老伴王阿姨都知道,祁廳長這賣力,是表演給新任省委書記小金子看的。沙瑞金也一眼就看出來他在逢場作戲,三個人出門吃飯,連讓都沒讓祁廳長一下。

相當心酸啊。

在學弟侯亮平身上,他又犯了口無遮攔的毛病,張嘴就是“關起門來說話,哪說哪了”,直接炮轟省委沙書記是程咬金,銳氣太重。

原本想以此“交心”,籠絡侯學弟,豈不知侯亮平個人對沙書記印象佳,難以認可。

隨後祁廳長又大談個人英雄主義,無視群眾,更是令來查案的侯學弟平添懷疑。連商人高小琴都意識到現場氣氛尷尬,舉手表態自己是老百姓,祁廳長也是老百姓。

俗話說:“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特別是在負責官員反腐的反貪局長侯亮平面前,他們雖是師出同門,可畢竟不是推心置腹的交情,言多必失,內心的小齷齪,更不應該輕易表現出來。

在一臉正氣且帶著尚方寶劍的反貪局長面前,祁廳長說得越多,暴露得越多。

祁同偉還有一件讓人嗤之以鼻的醜事——給前任領導的母親哭墳,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劇中並沒有直接演這一幕,是李達康在省委常委會上抖落出來的,並直言祁同偉“靠吹吹捧捧上來的”。

祁同偉哭墳的往事,不但被達康書記抖出來成為笑柄,還暴露了他溜鬚拍馬阿諛諂媚的作風,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學會了勢利眼和牆頭草。

這裡面固然有官場風氣的不良影響,但他本人也夠笨的,為了討好領導,在同僚面前強行哭墳,明眼人一看就不合情合理的人情世故,他卻用力過猛地做了出來,事後還不知反省。

他完全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當言行,不僅事後落人以口實,還把自己的老師給坑了,育良書記在會上聽到這段故事,那也是相當尷尬。

孔子對說話之道有一句非常精闢的總結: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大意就是,一個人可以和他講直話,但自己怕得罪人沒有對他說,這就對不起人;有些人無法和他講直話,卻對他掏心掏肺,不但浪費口舌,而且容易得罪人。一個真正智慧的人,應該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按此標準,祁同偉恐怕不算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失言多次,更讓人輕易看穿自己的心思,還不知收斂,聰明反被聰明誤,真不知道這樣的人設是怎麼混上廳長的。

3、侯亮平vs李達康:尊重和耐心,才是夫妻相處之道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莫過於對陌生人太客氣,對親密的人太苛刻。對家人的態度,更能看出一個人的情商水準。

劇中的男主侯亮平,在好友出事後,主動請纓調動工作,老婆小艾擔憂他的安全並不同意,他沒有辯論爭執,而是細語同她商量,同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他回憶了昔日的戰友情,感慨若是自己出事,陳海也一定會站出來,因為他們是兄弟。

小艾被打動,含淚答應,即便擔心,面對如此有情有義的老公,沒法不支持。

男主稱讚老婆“不拖後腿”,小艾道出:“其實我真想拖你後腿,可我也拖不住啊。”

婚姻裡,瞭解另一半的性格,尊重並支持他的原則,如根葉相連的橡樹與木棉,“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共用霧靄、流嵐、虹霓”,才是能攜手一生的靈魂伴侶。

侯亮平也沒白受了老婆的付出與犧牲,他花心思為她買禮物,為家人親自下廚,臨走前還跟老婆交流兒子的教育問題,保證自己注意安全,十分警惕,盡自己努力給家人安全感。

對最熟最親的人,話裡話外依然飽含尊重和耐心,並願意放下身段坦誠交流,費盡心思巧妙化解妻子的憂慮,有付出才會有收穫,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而反例達康書記,卻是完全hold不住自己的結髮妻子,導致“長年分居,最終離婚”。

他與妻子歐陽菁幾乎無法心平氣和地溝通,一對話就有點針尖對麥芒。歸根結底,是倆人無法理解,三觀不合。

達康書記工作上忘我,對家庭關注少,歐陽菁心存怨念,認為自己缺少關愛和安全感,不能像浪漫愛情故事裡的女主角一樣幸福,寧願痛苦分居,也堅決不離婚。

歐陽菁貪腐出逃前,為王大路索要利益,完全無視達康書記的黨性原則。

而達康書記的一番陳詞,在她看來就是官話套話,完全聽不進去。

倆人到最後,妻子歐陽菁說著“我們離婚了,跟你沒關係”,卻故意借丈夫的專車出逃,差點搭上丈夫的政治前途。

丈夫李達康也擔心妻子的貪腐問題,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仕途。

倆人可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達康書記雖是改革大將,GDP守護神,卻連自己最親密的關係都處理不好,夫妻之間缺乏基本的溫情和理解,最後互相冷戰,不可調和。

李達康儘管正義凜然,不徇私枉法,面對妻子的不合理要求能夠嚴詞拒絕,但畢竟是結髮夫妻,說話未免太決絕,在處理家庭內部關係上,缺乏一定的耐心和技巧,算不上情商高啊。

這就是王大路所說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吧,也許正是達康書記不顧忌家裡的人情世故,才能在政治上守住底線,兩袖清風。

4、少些套路,真誠善良才是最大的情商

“會說話能當飯吃。”

老一輩人常常這樣教導陌姐,他們把八面玲瓏、能言善道當做情商高、會來事的表現,許多鑽營厚黑學的年輕人更是奉若圭皋。

這句話當然有對的地方,人是社會動物,必須學會與他人交流協作,但也不能誇大話語的作用。

陌姐認為,會說話只是情商高的表徵,而高情商的核心是,真誠和善良。離了這兩點,再會說話也只是巧言令色,惹人反感。

表面上的聰明會說話,永遠抵不過骨子裡的真與善。

比如,看似剛正不阿、人民公僕的高育良,也會說出“貪腐是潤滑劑”的理論。

心術不正,不可能永遠都是“偉光正”,總有掉鏈子、出紕漏的時候。

一心想上位副省長的祁同偉,本是漢東大學政法系的高材生,內心早已走火入魔,只想著千方百計取悅領導升官發財,又沒那麼高超的待人接物本事,就變成了一個用力過猛的跳樑小丑。

他把自己“趨炎附勢、溜鬚拍馬”的原因,歸結為“沒有有權有勢的老子”,只能靠自己不擇手段。

他說這話,怎麼對得起“良心好官”陳岩石檢察長呢?

同樣出身農家,陳老一直能守住底線、一身傲骨。退休後依然關心群眾,雖引起“官憤”,但靠著擔當與正直,這位老頭贏了“民心”。

男主侯亮平,對外幾乎不考慮情商,跟下屬插科打諢,吹著小口哨,沒點領導的樣子;跟好友陳海有啥說啥,還逼著他寫欠條,“欠貪官一窩”。

即便如此,在高育良夫人的眼中,他與陳海都是自己的得意門生,“他們兩個多純淨啊”。

《人民的正義》不只是一部尺度空前的反腐大戲,更是深刻揭示社會現實的人性好劇,比如同是校友,祁同偉和侯亮平可以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他們都身居要職,一個混上了公安廳長,一個也是副局級的反貪局長,前者靠的是吹捧領導拉幫結派,後者靠的是正直敬業一心為公。

在政府機關任職或企業工作的人應該都明白,人都逃不開人際關係與辦公室政治,這時候懂得說話就成了關鍵競爭力,這也是很多人想瞭解學習情商的出發點。

人人都想聽自己愛聽的話,與人交往一定要懂分寸,有技巧,這樣才能不得罪人,討人喜歡,才能讓人舒舒服服地把事情給辦了。

但別忘了過猶不及,高情商地說話不等於油嘴滑舌,更不是厚黑學,它只是一種溝通技巧。做事先做人,最重要的還是正心誠意,有一顆善良、真誠、正直的心,就算沒那麼會說巧話,少些套路,多些真誠,仍然能被人發自內心地認可。

工作之外,愛情、友情也是如此,一個懂得甜言蜜語、察言觀色的伴侶、朋友自然讓人愉快,但也少了點風骨與坦蕩,沒那麼真實鮮活。

明末散文家張岱有一頗為自得的名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張老先生的意思大概是,深情真誠的人,比看似完美無缺左右逢源的人,更值得交往,這才是真正的情商啊。

你願意跟有癖好、有缺點但正直重情的純真boy侯亮平做朋友,還是跟一個處處圓滑、一心鑽營的心機boy祁同偉做朋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