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葫蘆博物館:天津特色文化和旅遊的一大新亮點

前幾天, 應好友邀請, 我專門前往位於天津市寶坻區大鐘莊鎮牛莊子村的中國葫蘆博物館參觀。 不到半天的參觀瞭解, “葫蘆的世界”讓我大開眼界, 歎為觀止, 真的感覺不虛此行。

★中國葫蘆博物館簡介

中國葫蘆博物館由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葫蘆廬”第四代傳人趙偉投資興建, 歷經近兩年建設, 于2016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正式開館。 展館占地面積達1萬平方米, 分為博物館展區和葫蘆文化體驗區兩部分。 館內共有兩萬餘件形態各異的葫蘆作品, 其中不乏擁有200多年歷史的葫蘆文物。 作為葫蘆製作技藝世家的傳人,

“葫蘆廬”主人趙偉致力於將這項傳統工藝發揚光大, 他不僅醉心於葫蘆研究與創作, 還相繼發明了5項烙畫工具專利, 擁有19項葫蘆專利, 被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為世界上掌握製作葫蘆工藝最多的人。

牛莊子村是天津聞名的“葫蘆村”, 也是農業部命名的“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隨著中國葫蘆博物館以及葫蘆小鎮、葫蘆主題公園等在這裡生根和不斷發展, 寶坻區的葫蘆主題文化已成為天津特色文化和旅遊的一大新亮點。

(溫馨提示, 本文圖片較多, 且有一定賞析價值, 請儘量在WIFI環境下閱讀, 感謝您的關注)

從市區駕車, 按照導航提示, 一小時左右即可到達寶坻區牛莊子村。 從這個路口拐彎, 就進入了葫蘆小鎮。

高大的牌樓很顯眼。

道路兩側排列著十多個“大葫蘆”(也是路燈), 上面畫著各不相同的歷史和人物故事。

村子不大, 目的地很好找。 這是中國葫蘆博物館全貌。

“葫蘆廬”三個大字非常明顯。

博物館外的廣場上懸掛著很多不同顏色的葫蘆。

該博物館的各種銘牌,主要有——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中國葫蘆種植研究中心、中國葫蘆協會種植體驗基地、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國際學生實踐基地等。

進入大廳,首先看到中國葫蘆博物館的介紹和發展歷史。

大廳東側,抬頭望去,架子上滿眼都是葫蘆。

一、葫蘆介紹篇

在專業講解人員的引領下,我們首先來到“葫蘆介紹”展廳。博物館對葫蘆的介紹分為幾個大主題,每個大主題之下又有相應的分主題。

葫蘆有很多品種,圖上展示的就有20多種。

每種葫蘆展品都有簡要介紹。圖為葫蘆技法之鶴首葫蘆,在我國臺灣地區比較流行。

葫蘆技法之系扣葫蘆,是我國獨有的葫蘆製作工藝,系在一起的葫蘆最多可以達到10個以上。

二、葫蘆工具篇

如今的葫蘆製作工具已比較先進,各類多功能烙畫機很常見,有的還可以調節溫度。

各種顏料也是種類豐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齊全的葫蘆工具是很重要的。

繼續在展廳瞭解葫蘆品種,這兩串葫蘆的寓意很吉祥。

葫蘆技法之社火葫蘆。

各種葫蘆作品琳琅滿目,我忙於拍照,都跟不上講解員的腳步了。

小個葫蘆更顯精緻。

葫蘆技法之烙畫葫蘆。採用烙畫筆在葫蘆上烙制而成,圖案有花鳥、山水、人物、神仙等,深受大眾喜愛。

葫蘆技法之勒紮葫蘆(在葫蘆生長時用繩子系在葫蘆上,勒紮成各種形狀)和針刻葫蘆(是甘肅蘭州當地的一種葫蘆製作技藝,葫蘆廬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提升)。

葫蘆技法之葫蘆表,葫蘆表工藝比較複雜,作品多屬獨一無二。

葫蘆技法之片花葫蘆,是過年時擺在家中的一種葫蘆,用刀片直接片下葫蘆表皮製作而成,要求工匠技藝精湛。

葫蘆技法之雕刻葫蘆,採用多種雕刻手法,獨樹一幟。

葫蘆技法之酒壺,下同。

葫蘆與酒總是聯繫在一起,酒壺與酒杯也常能勾起人們的回憶。

葫蘆技法之匏(páo)制葫蘆。

國外葫蘆介紹——葫蘆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這裡展示的每個葫蘆都是風格各異,值得細細欣賞。

葫蘆工藝之吹塑葫蘆,是運用吹塑彩筆直接在葫蘆上完成的一種創意,最受兒童喜愛。

葫蘆技法之鑲絲工藝,可以鑲嵌金、銀、銅、鋁等不同材質的細絲,使葫蘆工藝更加絢麗多彩。

“天天樂道,津津有味”,符合天津旅遊的主題。這些小葫蘆刻上了中國象棋的元素,用這個下棋一定也很有意思。

葫蘆技法之鎏金工藝,這上面用的可是24K純黃金,瞬間給葫蘆披上了高大上的外衣。

葫蘆技法之大漆葫蘆,其工藝區別於漆繪葫蘆(下圖)。

葫蘆技法之漆繪葫蘆,葫蘆廬改變了這種葫蘆過去顏色單一、畫面呆板等不足,繪製出金、紅、白、藍、綠等底色。

葫蘆技法之刺繡葫蘆,這是近幾年才創新出的一種技法,運用中國傳統工藝刺繡來美化葫蘆。

葫蘆技法之青花工藝,把青花圖案繪製到葫蘆上,表現出元青花的藝術特點。

葫蘆技法之塑骨葫蘆,通過在葫蘆上堆積圖案達到畫面的立體效果。

葫蘆技法之彩繪葫蘆,是在烙畫葫蘆基礎上發展出的一種工藝,手法技藝更加精細。

複雜的葫蘆工藝介紹完了,來到葫蘆種植板塊。

這裡用一組塑像生動體現了從葫蘆種植、套模、開模等一系列過程。

展廳一角又展示著不少葫蘆作品,有空可以細看。

三、葫蘆技藝篇

接下來進入相鄰的“葫蘆技藝”展廳,照片拍虛了,見諒。

對範制葫蘆的介紹。

展品很多,真來不及仔細欣賞。

模具介紹。範制葫蘆的模具,行話稱為“撞子”,葫蘆廬擁有2000餘種。

四、中國葫蘆篇

中國的葫蘆可說的知識太多,光是葫蘆的傳說就有不少。

這裡展示的都是精品。

皇宮裡的葫蘆系列展品。

這些作品很有歷史感。

文字介紹也很詳細,有助於加深瞭解。

這件作品要是不出現在博物館裡,反正我是猜不出它是用葫蘆做的。

葫蘆樂器。

種類不少,不光有葫蘆絲哦。

葫蘆器用,可做成各種器皿。

葫蘆食用。古代的人們就開始食用葫蘆,而且吃法很多。葫蘆具有獨特的食用價值。

葫蘆不僅可以食用,還能入藥。

除了兩側的文字介紹,展廳中間還展示著各種精品。

這些都是用葫蘆泡的酒。

大家都跟著講解員走出展廳了,我還在拍照。

展覽區出口旁的展架上,擺放著多個獲獎作品。

欣賞完葫蘆的世界,走出展覽區,再次來到大廳。值得一提的是,葫蘆廬主趙偉還曾在2014年隨國家領導人出訪斯里蘭卡,該國總理賈亞拉特納用烙畫筆繪製出錫蘭地圖,使得葫蘆成為中外友好的見證。

另一個大廳旁邊的玻璃門上,張貼著博物館的領票、參觀注意事項,週一閉館。

走廊的牆上展示著各種活動照片。

葫蘆文化體驗區與展示區連為一體。

獨具特色的餐廳。

吊燈也體現著葫蘆元素。

開放式體驗區,適合舉辦各類手工體驗活動。

還有休閒健身區。

葫蘆文化體驗區的大廳。

葫蘆博物館東側,是一排木屋別墅,可以提供住宿。

木屋別墅分為兩種,這是其中之一。

木屋別墅內景。

參觀完畢,來到餐飲區。

餐廳挺大,可容納上百人,還有舞臺。

燉野生鯽魚,味道很好。

葫蘆餡的包子,這可是獨家特色,我也是第一次品嘗。餡裡白色的就是葫蘆小丁,脆脆的清香,口感獨特。

午餐全貌,菜品均具有寶坻當地特色。

吃完午飯,“葫蘆廬“主人趙偉特地帶我們去村裡的葫蘆種植基地參觀,基地面積達300畝。

這是種植葫蘆的竹架子,今年的新葫蘆即將播種,到秋天就能收穫了,屆時體驗一下葫蘆採摘一定是極好的。

村口的葫蘆主題公園正在建設中。

葫蘆啤酒花園即將完工,近日就可開張納客。

一個集吃、住、娛、樂、遊和互動文化體驗於一體,包含中國葫蘆博物館、葫蘆主題公園等業態的特色葫蘆小鎮,即將完美呈現在天津和全國遊客眼前,值得期待。

博物館外的廣場上懸掛著很多不同顏色的葫蘆。

該博物館的各種銘牌,主要有——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中國葫蘆種植研究中心、中國葫蘆協會種植體驗基地、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國際學生實踐基地等。

進入大廳,首先看到中國葫蘆博物館的介紹和發展歷史。

大廳東側,抬頭望去,架子上滿眼都是葫蘆。

一、葫蘆介紹篇

在專業講解人員的引領下,我們首先來到“葫蘆介紹”展廳。博物館對葫蘆的介紹分為幾個大主題,每個大主題之下又有相應的分主題。

葫蘆有很多品種,圖上展示的就有20多種。

每種葫蘆展品都有簡要介紹。圖為葫蘆技法之鶴首葫蘆,在我國臺灣地區比較流行。

葫蘆技法之系扣葫蘆,是我國獨有的葫蘆製作工藝,系在一起的葫蘆最多可以達到10個以上。

二、葫蘆工具篇

如今的葫蘆製作工具已比較先進,各類多功能烙畫機很常見,有的還可以調節溫度。

各種顏料也是種類豐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齊全的葫蘆工具是很重要的。

繼續在展廳瞭解葫蘆品種,這兩串葫蘆的寓意很吉祥。

葫蘆技法之社火葫蘆。

各種葫蘆作品琳琅滿目,我忙於拍照,都跟不上講解員的腳步了。

小個葫蘆更顯精緻。

葫蘆技法之烙畫葫蘆。採用烙畫筆在葫蘆上烙制而成,圖案有花鳥、山水、人物、神仙等,深受大眾喜愛。

葫蘆技法之勒紮葫蘆(在葫蘆生長時用繩子系在葫蘆上,勒紮成各種形狀)和針刻葫蘆(是甘肅蘭州當地的一種葫蘆製作技藝,葫蘆廬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提升)。

葫蘆技法之葫蘆表,葫蘆表工藝比較複雜,作品多屬獨一無二。

葫蘆技法之片花葫蘆,是過年時擺在家中的一種葫蘆,用刀片直接片下葫蘆表皮製作而成,要求工匠技藝精湛。

葫蘆技法之雕刻葫蘆,採用多種雕刻手法,獨樹一幟。

葫蘆技法之酒壺,下同。

葫蘆與酒總是聯繫在一起,酒壺與酒杯也常能勾起人們的回憶。

葫蘆技法之匏(páo)制葫蘆。

國外葫蘆介紹——葫蘆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這裡展示的每個葫蘆都是風格各異,值得細細欣賞。

葫蘆工藝之吹塑葫蘆,是運用吹塑彩筆直接在葫蘆上完成的一種創意,最受兒童喜愛。

葫蘆技法之鑲絲工藝,可以鑲嵌金、銀、銅、鋁等不同材質的細絲,使葫蘆工藝更加絢麗多彩。

“天天樂道,津津有味”,符合天津旅遊的主題。這些小葫蘆刻上了中國象棋的元素,用這個下棋一定也很有意思。

葫蘆技法之鎏金工藝,這上面用的可是24K純黃金,瞬間給葫蘆披上了高大上的外衣。

葫蘆技法之大漆葫蘆,其工藝區別於漆繪葫蘆(下圖)。

葫蘆技法之漆繪葫蘆,葫蘆廬改變了這種葫蘆過去顏色單一、畫面呆板等不足,繪製出金、紅、白、藍、綠等底色。

葫蘆技法之刺繡葫蘆,這是近幾年才創新出的一種技法,運用中國傳統工藝刺繡來美化葫蘆。

葫蘆技法之青花工藝,把青花圖案繪製到葫蘆上,表現出元青花的藝術特點。

葫蘆技法之塑骨葫蘆,通過在葫蘆上堆積圖案達到畫面的立體效果。

葫蘆技法之彩繪葫蘆,是在烙畫葫蘆基礎上發展出的一種工藝,手法技藝更加精細。

複雜的葫蘆工藝介紹完了,來到葫蘆種植板塊。

這裡用一組塑像生動體現了從葫蘆種植、套模、開模等一系列過程。

展廳一角又展示著不少葫蘆作品,有空可以細看。

三、葫蘆技藝篇

接下來進入相鄰的“葫蘆技藝”展廳,照片拍虛了,見諒。

對範制葫蘆的介紹。

展品很多,真來不及仔細欣賞。

模具介紹。範制葫蘆的模具,行話稱為“撞子”,葫蘆廬擁有2000餘種。

四、中國葫蘆篇

中國的葫蘆可說的知識太多,光是葫蘆的傳說就有不少。

這裡展示的都是精品。

皇宮裡的葫蘆系列展品。

這些作品很有歷史感。

文字介紹也很詳細,有助於加深瞭解。

這件作品要是不出現在博物館裡,反正我是猜不出它是用葫蘆做的。

葫蘆樂器。

種類不少,不光有葫蘆絲哦。

葫蘆器用,可做成各種器皿。

葫蘆食用。古代的人們就開始食用葫蘆,而且吃法很多。葫蘆具有獨特的食用價值。

葫蘆不僅可以食用,還能入藥。

除了兩側的文字介紹,展廳中間還展示著各種精品。

這些都是用葫蘆泡的酒。

大家都跟著講解員走出展廳了,我還在拍照。

展覽區出口旁的展架上,擺放著多個獲獎作品。

欣賞完葫蘆的世界,走出展覽區,再次來到大廳。值得一提的是,葫蘆廬主趙偉還曾在2014年隨國家領導人出訪斯里蘭卡,該國總理賈亞拉特納用烙畫筆繪製出錫蘭地圖,使得葫蘆成為中外友好的見證。

另一個大廳旁邊的玻璃門上,張貼著博物館的領票、參觀注意事項,週一閉館。

走廊的牆上展示著各種活動照片。

葫蘆文化體驗區與展示區連為一體。

獨具特色的餐廳。

吊燈也體現著葫蘆元素。

開放式體驗區,適合舉辦各類手工體驗活動。

還有休閒健身區。

葫蘆文化體驗區的大廳。

葫蘆博物館東側,是一排木屋別墅,可以提供住宿。

木屋別墅分為兩種,這是其中之一。

木屋別墅內景。

參觀完畢,來到餐飲區。

餐廳挺大,可容納上百人,還有舞臺。

燉野生鯽魚,味道很好。

葫蘆餡的包子,這可是獨家特色,我也是第一次品嘗。餡裡白色的就是葫蘆小丁,脆脆的清香,口感獨特。

午餐全貌,菜品均具有寶坻當地特色。

吃完午飯,“葫蘆廬“主人趙偉特地帶我們去村裡的葫蘆種植基地參觀,基地面積達300畝。

這是種植葫蘆的竹架子,今年的新葫蘆即將播種,到秋天就能收穫了,屆時體驗一下葫蘆採摘一定是極好的。

村口的葫蘆主題公園正在建設中。

葫蘆啤酒花園即將完工,近日就可開張納客。

一個集吃、住、娛、樂、遊和互動文化體驗於一體,包含中國葫蘆博物館、葫蘆主題公園等業態的特色葫蘆小鎮,即將完美呈現在天津和全國遊客眼前,值得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