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六年後再讀《小時代》,你還是可以翻出一個天大的白眼

“一個兩歲的小孩, 需要的僅僅是一條溫暖的愛馬仕毛毯, 然後再塞一個LV的錢包到他手裡, 就行了。 實在不行, 你再給他掛上一條梵克雅寶的項鍊, 噴一點嬌蘭的帝王之水, 這兩管猛藥一下去, 就算是孟薑女投胎, 他也立刻閉嘴不哭。 ”

這段描繪真的不是瑪麗蘇網文中的情節, 也不是在搞笑, 而是中國最暢銷作家——郭敬明賣座小說《小時代》的節選。

夢裡都是Hermès的味道

最近這些《小時代》的文字節選又再次被網友扒了出來,

過了六年, 竟然“笑果”一點都沒減。

諸如此類的語句還有很多:

“我說, 我餓了。 ”於是她從剛買的巨大PRADA拎包裡拿出一個用高級環保紙包裝好的煙熏槍魚三明治, 包裝紙上面全都是法文。

其實看到Prada拎包時, 我們還覺得合理, 然後強調“高級”環保紙時, 心中就忍不住開始噗嗤了;最後真正點燃我們內心的, 是“包裝紙上全都是法文”.......我建議宰豬場的印章, 從明天起開始印“Bonjour”, 這樣就變成了上流社會的生鮮。

《小時代》用名牌的堆砌, 企圖建造出一個所謂奢華的上流生活圈。 郭敬明把對高端生活的理解和嚮往都放進了《小時代》裡, 每個字都在說著:我有錢就是要活成那個樣子。

這樣的描述現在看起來很傻, 但《小時代》叢書卻能輕易賣出幾百萬本, 到底是誰在買單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郭敬明又是聰明的。 他知道用這樣的包裝, 去給未經世事的女孩男孩們打造一個奢華的泡沫和願景, 讓他們內心覺得“有錢人的生活原來是這樣”。

但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真人秀《比弗利嬌妻》裡, 就是一群有錢主婦的生活, 她們的生活也的確五光十色。

《比弗利嬌妻》鏡頭裡貴婦們的生活也是比拼名牌、參加派對、因為男男女女的問題無休止地姐妹撕逼著。

活脫脫一部老齡化的《小時代》,上秀的貴婦們一個比一個知道觀眾們想看什麼,她們也會將這種紙醉金迷在鏡頭前秀到極致。

這部真人秀也滿足了很多人窺探富豪奢靡生活的欲望。

可主婦們和《小時代》裡不同的點是什麼呢?主婦們用著名牌,花著大把的鈔票,但她們從來不表現出對這些東西有多麼在乎,這才是真正有錢人的心理狀態。而《小時代》裡,充篇都透出對那種紙醉金迷生活的崇拜和神化,仿佛她們生活的不是人間,而是仙境。

而郭敬明自己的行頭也如《小時代》中所寫的那樣,都是一眼能認出的奢侈大牌,還有專門的裁縫幫他把成衣改到合適的尺碼。

人們恍然大悟,原來書中的男那女女其實都是他內心的折射,對那些Logo和皮草大牌無窮無盡的崇拜,通過後天打拼獲得大量財富的他,在生理上曾受過線民們的“群嘲”。所以他要極盡可能地放大自己的“優勢”——那個你們大部分企及不了的生活。

於是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小時代》,發現這本小說改個名字更為恰當——《鳳凰男眼中的魔都上東區》。

他設想的場景,貴族的生活都能在《比弗利嬌妻》裡找到。

顧裡盯著那個結冰的湖泊,非常清醒地撩了撩她剛剛找沙宣來上海講課的外國頂級造型師剪的劉海。

劃重點,“沙宣來上海講課”和“外國頂級造型師”,也許在小時代的閱讀族群裡,他們用著海飛絲和飄柔,電視廣告裡能輸出大眾認知的國際造型師便是來自“沙宣國際美髮學院”。

而真正的比弗利貴婦們,雇傭著自己的私人造型師和美髮師,絕對不會交給一位不熟悉的“來上海講課的造型師”來剪,好嗎?

我回過頭,看見提著LV 包包、踩著Gucci 小短靴的顧裡朝我們走過來。因為顧裡的照顧,南湘也獲得了一個胸膛彌漫著Dolce & Gabbana香水的擁抱。

在小四的描繪中,一個年輕的富家千金只會提著LV包包,穿著GUCCI短靴,雖然這也沒什麼不妥,但明顯感到小四腦中的名牌庫裡流露出一種濃濃的匱乏感。

但這有什麼關係?他並不是寫給我們看的,在看這本書的學生姑娘們,會欣喜地發現自己認出了艾歐維和古馳兩個大牌,默默拿小本子抄下了Dolce & Gabbana的寫法。

這樣貴氣逼人的登場在《比弗利嬌妻》中也甚為常見,但她們穿的大牌真的不是只有LV和GUCCI....還有書中常出現的Prada和Armani......

說Armani,Armani就來了.......

而這個時候,穿著 Armani 黑色套裝的顧裡沖進我的房間.....她拿著一瓶獲得法國最高醫學獎的、剛剛上市就在全上海賣斷了貨的、號稱「細胞水」的噴霧,朝著正張著嘴的我,無情的噴灑,絲毫也不心疼,仿佛在用每立方米 1.33 元的上海自來水澆花。

但這段話的重點不是Armani本人,而是他加了無數定語的“細胞水”,在它眾多的名頭裡,最好笑的就是“獲得法國最高醫學獎”,請你們此刻拿起手邊最近的一瓶護膚品,說出它拿過什麼獎......

“I like your Prada. ” 顧裡走之前微笑著,對著宮洺那身全黑色,一點也看不出 logo 的西服發出了帶有目的性的讚美。

“I like your Armani, too. ”宮洺禮貌的回應。

這段對話簡直是撐起整本小說的經典,堪比《終結者》裡的"I'll be back.",以及《泰坦尼克》裡的“You jump, I Jump!”。兩位元名門之後的對話,以數秒鐘認出對方不帶logo的服裝為傲,仿佛個個都是天生的gogoboi。

Neil用力的甩上門,走了兩步之後轉身一腳,重重的踹在那扇價值19萬的雕花木門上。他生氣,是因為父母阻止他買一盒來自日本的299塊的木糖醇口香糖。

這生氣的理由.....簡直是荒謬到了讓人不禁失笑。不僅要任性,更要注明不菲的價格,299的進口木糖醇口香糖....這點真的不用擠入上流社會才能吐槽,但凡海淘過的人都知道,大概是一排12盒吧......

“話說回來,七星滑雪場在哪兒?閔行麼?好噁心……”

“不,在閔行外面,七寶!”她憤怒地掛斷了這個來自上海外環郊區的電話。我非常同情顧裡,她每次坐車只要出了中環,就會嘔吐。

“浦東的空氣,無論什麼時候聞起來,都不像是住人的地方”。

我知道看到這裡你們已經忍不住想祭出下面這個表情了,這都是在宣導多麼扭曲的價值觀啊!

別著急,我們繼續讀。

每當顧源被雪球砸中的時候,她就會扯著耳朵尖叫起來:“顧源!你穿的可是Prada! ”之後我清楚地聽見了宮洺在背後小聲地喃喃自語:“這裡每個人穿的都是Prada。”

從你還在高中裡穿著 NIKE打籃球的時候,我和 Tony 就已經手挽手地在LV裡面把我們的名字縮寫刻到旅行箱上了。

把Prada、LV(沒錯,又是它們)定義為上流社會的通行證和標籤,穿NIKE就仿佛低人一等......真是嚇到了馬上要和NIKE合作的Dior Homme。

大概在小時代設定的世界觀裡,頂級貴婦應該長下面這個樣子:

其實,越是喜歡強調自己迷戀什麼logo和品牌的人,往往精神世界都格外匱乏;但郭敬明卻把他小說裡的人物包裝得個個都很自強,又不缺商業頭腦,他們會運作資本、會盜取商業機密,與此同時生活都還很有品質。

但矛盾的是他們又兼具了縣城暴發戶的特質,用強調自己一身大牌的方式來顯得自己有層次。這又偽精英、又暴發戶的特質能夠共存,根本就是一個悖論。

就是這樣的小說,被改編成了中國影史上最賣座的系列電影。

但是,在電影裡植入大量的商業品牌有錯嗎?同樣是拍攝奢侈品和上流社會,為什麼《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就沒有《小時代》這種無厘頭的炫富感,還能成為經典?

首先它有令人信服的故事主線。安妮·海瑟薇為了能夠更好完成雜誌《天橋》的工作,不得不改頭換面融入時尚圈,她工作能力強且人又美,更重要的是她輸出了積極的價值觀:在看似浮華飄渺的時尚圈,要做到不失去自我很難,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該拒絕什麼、想要做什麼比穿大牌要重要的多。

安妮·海瑟薇在見過了這種生活之後,最後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重新尋回了愛情和本真的生活。

大牌是電影的附屬品,精神價值和讓人信服的故事才是電影真正動人的地方。無論是上流社會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有真實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使命,健康的價值觀才是能一輩子裹著我們的奢侈品。

精選文章傳送門:

對話方塊回復"歷史",即可查閱往期分類文章。

你無私的分享和點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活脫脫一部老齡化的《小時代》,上秀的貴婦們一個比一個知道觀眾們想看什麼,她們也會將這種紙醉金迷在鏡頭前秀到極致。

這部真人秀也滿足了很多人窺探富豪奢靡生活的欲望。

可主婦們和《小時代》裡不同的點是什麼呢?主婦們用著名牌,花著大把的鈔票,但她們從來不表現出對這些東西有多麼在乎,這才是真正有錢人的心理狀態。而《小時代》裡,充篇都透出對那種紙醉金迷生活的崇拜和神化,仿佛她們生活的不是人間,而是仙境。

而郭敬明自己的行頭也如《小時代》中所寫的那樣,都是一眼能認出的奢侈大牌,還有專門的裁縫幫他把成衣改到合適的尺碼。

人們恍然大悟,原來書中的男那女女其實都是他內心的折射,對那些Logo和皮草大牌無窮無盡的崇拜,通過後天打拼獲得大量財富的他,在生理上曾受過線民們的“群嘲”。所以他要極盡可能地放大自己的“優勢”——那個你們大部分企及不了的生活。

於是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小時代》,發現這本小說改個名字更為恰當——《鳳凰男眼中的魔都上東區》。

他設想的場景,貴族的生活都能在《比弗利嬌妻》裡找到。

顧裡盯著那個結冰的湖泊,非常清醒地撩了撩她剛剛找沙宣來上海講課的外國頂級造型師剪的劉海。

劃重點,“沙宣來上海講課”和“外國頂級造型師”,也許在小時代的閱讀族群裡,他們用著海飛絲和飄柔,電視廣告裡能輸出大眾認知的國際造型師便是來自“沙宣國際美髮學院”。

而真正的比弗利貴婦們,雇傭著自己的私人造型師和美髮師,絕對不會交給一位不熟悉的“來上海講課的造型師”來剪,好嗎?

我回過頭,看見提著LV 包包、踩著Gucci 小短靴的顧裡朝我們走過來。因為顧裡的照顧,南湘也獲得了一個胸膛彌漫著Dolce & Gabbana香水的擁抱。

在小四的描繪中,一個年輕的富家千金只會提著LV包包,穿著GUCCI短靴,雖然這也沒什麼不妥,但明顯感到小四腦中的名牌庫裡流露出一種濃濃的匱乏感。

但這有什麼關係?他並不是寫給我們看的,在看這本書的學生姑娘們,會欣喜地發現自己認出了艾歐維和古馳兩個大牌,默默拿小本子抄下了Dolce & Gabbana的寫法。

這樣貴氣逼人的登場在《比弗利嬌妻》中也甚為常見,但她們穿的大牌真的不是只有LV和GUCCI....還有書中常出現的Prada和Armani......

說Armani,Armani就來了.......

而這個時候,穿著 Armani 黑色套裝的顧裡沖進我的房間.....她拿著一瓶獲得法國最高醫學獎的、剛剛上市就在全上海賣斷了貨的、號稱「細胞水」的噴霧,朝著正張著嘴的我,無情的噴灑,絲毫也不心疼,仿佛在用每立方米 1.33 元的上海自來水澆花。

但這段話的重點不是Armani本人,而是他加了無數定語的“細胞水”,在它眾多的名頭裡,最好笑的就是“獲得法國最高醫學獎”,請你們此刻拿起手邊最近的一瓶護膚品,說出它拿過什麼獎......

“I like your Prada. ” 顧裡走之前微笑著,對著宮洺那身全黑色,一點也看不出 logo 的西服發出了帶有目的性的讚美。

“I like your Armani, too. ”宮洺禮貌的回應。

這段對話簡直是撐起整本小說的經典,堪比《終結者》裡的"I'll be back.",以及《泰坦尼克》裡的“You jump, I Jump!”。兩位元名門之後的對話,以數秒鐘認出對方不帶logo的服裝為傲,仿佛個個都是天生的gogoboi。

Neil用力的甩上門,走了兩步之後轉身一腳,重重的踹在那扇價值19萬的雕花木門上。他生氣,是因為父母阻止他買一盒來自日本的299塊的木糖醇口香糖。

這生氣的理由.....簡直是荒謬到了讓人不禁失笑。不僅要任性,更要注明不菲的價格,299的進口木糖醇口香糖....這點真的不用擠入上流社會才能吐槽,但凡海淘過的人都知道,大概是一排12盒吧......

“話說回來,七星滑雪場在哪兒?閔行麼?好噁心……”

“不,在閔行外面,七寶!”她憤怒地掛斷了這個來自上海外環郊區的電話。我非常同情顧裡,她每次坐車只要出了中環,就會嘔吐。

“浦東的空氣,無論什麼時候聞起來,都不像是住人的地方”。

我知道看到這裡你們已經忍不住想祭出下面這個表情了,這都是在宣導多麼扭曲的價值觀啊!

別著急,我們繼續讀。

每當顧源被雪球砸中的時候,她就會扯著耳朵尖叫起來:“顧源!你穿的可是Prada! ”之後我清楚地聽見了宮洺在背後小聲地喃喃自語:“這裡每個人穿的都是Prada。”

從你還在高中裡穿著 NIKE打籃球的時候,我和 Tony 就已經手挽手地在LV裡面把我們的名字縮寫刻到旅行箱上了。

把Prada、LV(沒錯,又是它們)定義為上流社會的通行證和標籤,穿NIKE就仿佛低人一等......真是嚇到了馬上要和NIKE合作的Dior Homme。

大概在小時代設定的世界觀裡,頂級貴婦應該長下面這個樣子:

其實,越是喜歡強調自己迷戀什麼logo和品牌的人,往往精神世界都格外匱乏;但郭敬明卻把他小說裡的人物包裝得個個都很自強,又不缺商業頭腦,他們會運作資本、會盜取商業機密,與此同時生活都還很有品質。

但矛盾的是他們又兼具了縣城暴發戶的特質,用強調自己一身大牌的方式來顯得自己有層次。這又偽精英、又暴發戶的特質能夠共存,根本就是一個悖論。

就是這樣的小說,被改編成了中國影史上最賣座的系列電影。

但是,在電影裡植入大量的商業品牌有錯嗎?同樣是拍攝奢侈品和上流社會,為什麼《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就沒有《小時代》這種無厘頭的炫富感,還能成為經典?

首先它有令人信服的故事主線。安妮·海瑟薇為了能夠更好完成雜誌《天橋》的工作,不得不改頭換面融入時尚圈,她工作能力強且人又美,更重要的是她輸出了積極的價值觀:在看似浮華飄渺的時尚圈,要做到不失去自我很難,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該拒絕什麼、想要做什麼比穿大牌要重要的多。

安妮·海瑟薇在見過了這種生活之後,最後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重新尋回了愛情和本真的生活。

大牌是電影的附屬品,精神價值和讓人信服的故事才是電影真正動人的地方。無論是上流社會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有真實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使命,健康的價值觀才是能一輩子裹著我們的奢侈品。

精選文章傳送門:

對話方塊回復"歷史",即可查閱往期分類文章。

你無私的分享和點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