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深老股民總結鐵律箴言,主動買套是上策,但必須堅持原則

鐵律箴言:有失必有得。 主動套一點資金, 則會獲得更多的利潤, 何樂而不為。

在股票投資的過程中, 人們都怕被套住。 可是有的時候, 我們可以反向操作, 主動買套。 主動買套說的是這麼一種情況, 當股市一輪下跌末期, 雖然還不知道股市會不會繼續下跌, 但股市投資風險已降到很低了。 這時買入, 雖然還可能下跌被套, 但肯定買在了低位區。 這種被套就是主動買套。

主動買套是建立在股市最低點位不可能準確預測, 而可以根據歷年來的走勢把握高位區和低位元區而確定的一種操作策略。 它和被動買套不一樣,

被動買套是在追高時錯誤地判斷了股市的形勢而被套, 而主動被套是在較準確地判斷股市的基礎上的一種提前建倉行為。 暫時的被套, 卻為將來獲得收益打下了基礎。

如當滬綜指從6000多點跌至2700多點時, 投資者判斷這可能是一個底部的到來, 但也不能確定, 大盤可能還會有一定幅度的跌幅, 但為了獲得中長期的投資收益, 主動在2700點附近建倉。 這時, 投資者可能要承受大盤跌到2500點甚至更低的套牢之苦, 但日後大盤若上升到3000點、4000點以上, 他將獲得良好的投資收益。

主動買套的優勢是把握了大盤基本的波動規律, 不計較短期利益。 由於盈利目標明確, 一般不會錯過一輪大行情。 當然, 主動買套所選擇的個股應跟大盤走勢相關較大,

否則, 你的投資可能由於你即使看對了大勢但失效於你選擇的交易對象。 畢竟投資者對大盤走勢的判斷準確度要高於其對某些個股的判斷。 其實, 主動買套的操作手法也適用於個股, 只不過這種操作方法對一些莊家控盤的個股, 尤其是某些流通市值較小的個股的有效性則相對較低。

主動買套是上策, 但是, 在主動買套的時候, 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不能毫無章法地盲目行動。

原則一:不能一次性滿倉, 而應採取分批建倉的方式。 大盤的走勢往往具有不確定性, 特別是在弱市之中, 行情的反復是不可避免的, 哪怕就是在一個底部區域, 它仍然存在向上與向下這樣的兩種可能性。 如果一次性滿倉,

一旦遇上大盤下跌時, 投資者又會全線套牢。 雖然這只是一種短期的套牢, 但畢竟使自己處於被動之中, 這滋味也不好受。 而分批建倉則會使自己主動得多, 一方面可以避免大盤上升時踏空;另一方面, 大盤的再次下跌也為自己提供了繼續補倉的機會, 如此一來, 投資者的心態也就會好得多。

原則二:不買未跌或抗跌性強的強勢個股, 也不在大漲的過程中建倉。 主動買套往往是一種中長線投資的建倉方法, 這一方法更多地強調的是資金的中長期的安全性與中長期收益。 相反, 那些抗跌性強、甚至是逆勢揚升的個股, 它們雖然是眼前的強勢個股, 但很有可能它們會在以後的日子裡走弱, 甚至是出現補跌的走勢。

因此, 主動性買套應以買進那些跌幅巨大, 但公司基本面並未出現惡化的股票為主。 而對於那些跌幅巨大, 但公司基本面出現問題的股票, 投資者同樣不能主動買套。 同時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 在行情大漲的時候, 投資者不應追高買進股票。 雖然在當前位置我們對後市可以寄予希望, 但由於當前市場人氣不足, 股指的持續走高卻是不現實的, 而更大的可能性是進一步退半步。 因此, 投資者看好後市, 也只能是在大漲後的回檔中建倉。

原則三:不在大跌的過程中建倉, 特別是不能買進大跌的個股。 對於投資者來說, 買進股票的價格當然是越便宜越好。 哪怕是主動買套, 有便宜可占時, 那還是能占個便宜為好。 而股指在大跌的時候,

按其慣性作用, 還會有更低一些的價格出現。 因為往往是底下還有底。 一定要在底部特徵初步顯現但股價還在跌的時候主動買套。

主動“買套”是一種智慧, 是一種大膽, 也是一種藝術。 主動“買套”與被動套牢有著天壤之別, 差別就在主動與被動、贏利與虧損、成功與失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