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她是民國名媛,吳佩孚遠親,也是中法交流史上重要人物,她嫁給了比自己大52歲的老人,此後終生未嫁……

導語

她是民國名媛, 吳佩孚遠親, 也是中法交流史上重要人物, 她嫁給了比自己大52歲的老人, 此後終生未嫁……

《團結報》文史e家(ID:wenshiyijia2016)原創, 轉載務必獲取授權。

2014年3月,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 習近平主席應邀訪問法國, 在主持紀念大會演講時, 專門提到一名法國醫生貝熙業, 他說:“我們不會忘記, 無數法國友人為中國各項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們中有冒著生命危險開闢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 把寶貴的藥品運往抗日根據地的法國醫生貝熙業”。 這位醫生的夫人是中國人, 名叫吳似丹。

出身名門, 家境顯赫

能稱為名媛者,

大都有一些共同特點:一是出身名門, 家境顯赫;二是聰慧靈秀, 才智過人;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容貌綺麗氣質典雅。 吳似丹就符合這些特點。

1924年, 吳似丹出生在北京, 其父吳明遠時為中法實業銀行總經理。 吳家是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本家, 吳明遠的大哥便是當時在政界、報界以及金融界都赫赫有名的吳鼎昌, 吳鼎昌時任蔣介石總統府秘書長。 此前, 曾在吳佩孚的北洋政府擔任過財政次長, 也曾任過中國銀行總裁、中國鹽業銀行總經理、貴州省主席等要職。 吳明遠就是在其兄的提攜下, 步步晉升。 其家境也成為了當時的京城望族。

吳似丹是吳明遠的第四個孩子, 天性聰穎, 相貌可人, 很得吳明遠疼愛。 不幸的是,

吳似丹生下來就患有肺疾, 及至八九歲時, 又時常咳嗽, 身體一天天虛弱。 吳明遠疼愛這個聰明的女兒, 四處訪醫問藥。 醫生告誡吳明遠, 肺疾一定要安靜的休養。 於是, 吳似丹的日常生活收到了嚴格的限制, 不能和兄弟姐妹們一起玩耍打鬧, 更不能跟隨父母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她不得不經常一個人呆坐一旁, 看著兄弟姐妹們玩得熱鬧。

大概在吳似丹十一二歲的時候, 有一天, 吳明遠找到法國醫生貝熙業。 他告訴貝熙業, 自己有一個女兒, 身體一直不好。 他請貝熙業方便的時候給女兒檢查一下。 在吳明遠家裡, 貝熙業第一次見到吳似丹。 在貝熙業的記憶中, 當時的吳似丹消瘦羸弱, 皮膚蒼白, 但眼睛裡透出的聰慧靈秀給他留下了印象。

貝熙業, 1872年7月9日出生於法國科魯茲省夏爾市, 1895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12年, 40歲的貝熙業被任命為法國殖民地駐軍部隊外科總醫官。 1912年12月, 貝熙業帶著兩個女兒(他的妻子早先已病逝)乘上由巴黎開往天津的輪船, 於1913年4月抵達塘沽, 落腳法國駐天津總領事館任醫官, 不久, 即被北洋政府聘為海軍醫學堂教員。 1914年4月, 又從天津調來北京, 擔任法國駐北京公使館醫官, 同時兼任袁世凱大總統醫療顧問。

貝熙業初到北京時, 住在王府井附近的大甜水井胡同16號。 1920年前後, 在西郊鳳凰嶺半山看好了一塊山林, 簽訂了99年的租用合同後, 建起了他的新家——貝家花園。

貝熙業的醫術很快就在京城上層名聲遠播, 找他看病的達官貴人、名人望族絡繹不絕。

他參與過袁世凱死亡前夜的救治, 也參與了孫中山逝世前的臨危搶救。 黎元洪、段祺瑞、李大釗等都曾找他看過病。 時為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的毛澤東也曾請他治療過腳疾。 他還結交文化名流, 梅蘭芳、蔡元培等都和他過從甚密。 即使是普通老百姓, 只要病人到了他手上, 他都盡心盡力, 一絲不苟。

經過檢查, 貝熙業告訴吳明遠, 你女兒沒有大病, 吃點藥就會好了。 只是, 她不該在家裡靜養, 她需要運動, 需要呼吸新鮮的空氣。 尤其要緊的, 她需要和同年齡的孩子們一起玩, 需要參與到社會中去。 他建議吳明遠, 方便的話, 可以帶你女兒來西山玩, 那裡有山有水, 可以爬爬山, 呼吸新鮮的空氣。 貝熙業說的西山就是北京西郊的鳳凰嶺,

並邀請她去貝家花園做客。

大病痊癒 學習美術

吳明遠聽從了貝熙業的建議, 帶著吳似丹來到貝家花園。 從此, 吳似丹成了貝家花園的常客, 咳嗽開始逐漸減輕, 臉上也有了紅潤。 吳似丹自小喜歡畫畫, 尤其喜歡畫山水。 鳳凰嶺的天然美景, 為她提供了創作素材。 這段時間, 吳似丹不僅病情減輕, 畫藝也大有長進。 貝熙業建議吳明遠, 何不讓女兒報考美術學院。 正巧, 吳明遠大女兒的公公陳垣, 當時是北京輔仁大學校長, 通過這層關係, 1939年9月, 15歲的吳似丹作為特別生, 進入輔仁大學美術系, 學習中國山水畫。

美術系的教師都在當時很有名氣。 溥䜣作為美術系主任經常親自授課。 溥佺主教山水, 汪慎生主教花鳥, 陳緣督主教人物,啟功則講授中國美術史。吳似丹因為校長的關係,直接師從溥佺、溥䜣。溥䜣不僅長於書畫,而且能詩擅賦,並擅長古琴演奏,在京城文化界聲名遠播。其弟溥佺受兄影響畫風與兄不相上下,23歲即被聘為講師。此二人對吳似丹關心有加,使得她的畫藝進步迅速。吳似丹尤其對老師的山水花鳥獨領神韻。

吳似丹多才多藝,興趣廣泛,隨著身體日趨康復,快樂的天性又重新點燃。學校裡組織的許多活動都有她的身影。除了畫畫,吳似丹還學習古琴演奏,很快,就可以在學校的晚會上登臺表演了。

1940年,輔仁大學女生學院成立了昆曲劇社,演出湯顯祖名劇《牡丹亭》。吳似丹興奮地報名參加。由於昆曲的難度太大,年輕學生起初難以勝任。又找不到懂昆曲的老師指導,加上缺少道具服裝等,昆曲劇社很快就解散了。

劇團解散那天,吳似丹早早就回到了貝家花園,他告訴貝熙業,劇團解散了,言語中流露出失望和沮喪。貝熙業看著小姑娘可憐的神情,很是不忍。他讓吳似丹告訴老師,劇團不要忙著解散,他可以幫忙想辦法。

原來,當時北平著名的昆曲藝人、人稱“昆曲大王”的韓世昌也是貝熙業的朋友,韓世昌是河北省高陽縣人,曾找貝熙業看過病。貝熙業馬上找到韓世昌,請他為輔仁大學昆曲劇社做個藝術指導。有貝熙業親自出面,韓世昌概然應允,來到學校親自指導排練。有了韓世昌的指導,昆曲劇社很快就恢復起來,排練也相當順利。韓世昌不僅指導排練,演出的時候,還親自出面,從當時的北平昆曲名班——昆弋班,借來包括十二花神手執的花神彩燈等服裝道具,供學生們使用。

正式公演的哪一天,吳似丹格外興奮,她請貝熙業無論如何要去看自己的演出。貝熙業愉快的答應,而且還邀請了自己的好朋友李世增和鐸爾孟一起去。在劇中,吳似丹扮演薔薇花神。雖然不是主要角色,但是貝熙業很關注她,只要一有吳似丹出場,他就看得聚精會神。演出結束,貝熙業專門去後臺等著吳似丹下場、卸妝,然後一起回貝家花園。

由於貝熙業的幫助,這次演出非常成功,不但挽救了本準備解散的昆曲劇社,而且劇社也有了小小的名氣。吳似丹竟然能通過醫生老頭,請得動昆曲大王幫忙,這讓劇社上上下下都因此對吳似丹高看一眼。

1942年,吳似丹經過三年的學習生活,即將畢業了。三年裡,她不僅學業圓滿完成,身體也完全康復了。從貝熙業第一次見到她時,那個羸弱多病的小丫頭,如今出落得楚楚動人,儼然一個傾國傾城的妙齡少女。

畢業前夕,同學們都紛紛在畢業紀念冊上互相題詩作畫以為紀念。大部分同學出於尊敬和禮貌,都把紀念冊的首頁留給敬愛的老師留下墨寶,老師們也都欣然允諾。由於吳似丹的人緣很好,她的老師溥䜣溥佺都給她題詩作畫。但是,吳似丹只讓老師把墨寶留在其他頁上,而首頁她專門留給了貝熙業。她找到貝熙業,希望他題字留下紀念。貝熙業被感動了。經過幾天的醞釀,用法文認真寫下了一首激情洋溢的詩。後人把這首詩翻譯成漢字是這樣的:

妙筆勝輕燕,幻化峰林泉。

鴿飲幽竹畔,隱此實我願。

曠世之戀 心心相映

1942年,正是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到最困難的關鍵時刻,日本鬼子對華北地區的大掃蕩,使得民不聊生。由於封鎖,貝熙業的診所缺醫少藥,而傷患卻越來越多,貝家花園的城堡也臨時改為診療所。這段時間,貝熙業異常忙碌,他利用自己法國使館官員的身份,進出封鎖區,從外面運進醫藥和醫療器材。汽車在山路難以通行,貝熙業便騎上自行車,走偏僻的小路。那一時期,不僅貝家花園,其他一些八路軍地下診所的藥品,也是通過這個辦法獲得的。甚至,白求恩大夫的前線診所,也經常需要通過貝熙業提供藥品。這就是習近平主席說到的:把寶貴的藥品運往抗日根據地的“自行車駝峰航線”。

救治傷病員需要大量人手,貝熙業專門寫信,從香港把自己的大女兒一家來北京幫助他,加上二女兒一家,全家人都為診所忙活。

從輔仁大學畢業後,吳似丹沒有去找工作,她似乎不想離開貝家花園。她所有的時間就是在西山一帶寫生作畫。這期間,她也在北平辦過幾次畫展,但似乎心不在焉。她更願意和蘇珊娜、熱維納他們一起忙活診所的事情。為了更多地介入診所,她開始學習護理技術,起先,注意觀察熱維納的護理過程,再後來,主動纏著熱維納教她。憑著她的聰慧和認真,加上清純的外表,熱情的態度,很快就成為貝熙業的得力幫手。外人還認為她就是一名診所護士。

父親吳明遠一直希望女兒有一個正式的工作,他讓大女婿在輔仁大學為吳似丹謀得一個助教的職務。隨著年齡逐漸長大,家裡也在考慮她的婚姻大事。但是,所有的安排都被吳似丹果斷的回絕了。當時,正值抗戰進行到關鍵時刻,社會動盪,貝家花園由於貝熙業的特殊身份,相對比較安全。加上看到吳似丹身體已經完全康復,而且心情愉快。所以,吳明遠雖然著急,但想到有自己的好朋友貝熙業的照顧,也就顧不上再更多管她了。

1947年的一天下午,貝熙業送走剛剛看完的一個病人,回到書房準備休息一會兒。忽然覺得頭暈目眩,一下倒在了書房的地上,繼而面色青紫,呼吸困難。正在忙活的吳似丹立即打電話請來醫生。經診斷,貝熙業患了心肌梗塞,幸虧治療及時,才保住了生命。從這天起,貝熙業減少了診療活動,專心養病。吳似丹則一邊精心照料貝熙業,一邊應付著兩個人所有的人情來往和衣食住行。在吳似丹全心全意照料下,貝熙業很快恢復了健康。他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稱吳似丹為“我親愛的丹”“她為我打開了中國文化的大門,我看到了中國音樂戲曲書畫的精妙”,她是一位“不畏兇險、充滿憐憫和愛心的天使”。而吳似丹在以後的一次接受採訪中,說起當時的情況也談道:“我好像走進了一個全新的生活”。

△貝熙業與吳似丹的結婚照

轉眼到了1952年,新中國頒佈了《婚姻法》,他們按照新婚姻法的規定,到民政部門正式登記結婚。至此,兩人的關係才正式公開,這一年,吳似丹28歲,貝熙業則正好80歲整。吳明遠及其家人十分不滿,很長時間斷絕了來往。貝熙業這邊,女兒們仍然不接受吳似丹,貝熙業請他的好朋友鐸爾孟分別給兩個女兒寫信:“至於似丹,我必須聲明,她完全是誠心誠意的,是真誠而無圖謀的——這是一種很勇敢的行為”。

遠走他鄉 客死異國

△貝熙業和吳似丹在北京。

這樣恩愛幸福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反華的敵特勢力安插大量特務進行破壞。党和政府在破獲特務組織的同時,對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也加強了管理和審查。1954年下半年的一天,公安部門通知貝熙業,根據上級指示,他必須限期9月底前離開中國。貝熙業在中國已經41年了,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後半生就在中國紮根了。但是很無奈。起初,他向公安部門申請留在中國,未允。他退而申請帶吳似丹一起走,不見下文。無奈,他只好越級直接給時任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的周恩來直接報告。

9月30日,是限期離境的最後一天,終於接到了周恩來批准吳似丹同行的通知。第二天,1954年10月1日,兩人來不及做任何準備,匆忙登上開往法國的“越南”號客輪,10月27日,到達法國馬賽港。這位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老人再也沒有踏上過中國的土地。

△貝熙業和吳似丹在北京。

初回法國,身無分文無處落腳,貝熙業想起,自己曾在40多年前在距離巴黎幾百公里的奧維涅新買過一塊地,這些年一直荒蕪著。兩個人經過幾天幾夜的旅途勞頓,到了這個只有幾百人居住的崇山峻嶺中的小村莊,開始了農居生活。不久,貝熙業打聽到,按照當時法國政府一項政策,他年輕時有一筆軍官補貼,由於多年不在法國一直沒有領取。他馬上申領到了這筆補貼,利用這筆錢,在山下購置了一處房屋,並開起了診所。吳似丹則留在家裡照看菜園果園,閒暇時作畫寫字弄琴。生活又逐漸安定下來。

△吳似丹和兒子小貝。吳似丹給她與貝熙業的孩子取名貝石濤,希望他長大以後成為畫家。

1955年,吳似丹竟然懷孕了,並如期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小生命的到來,把全家帶進了喜氣洋洋空前愉悅的家庭氛圍。1958年1月4日一早,吳似丹起床後發現貝熙業由於痰阻時常喘不上氣來。醫院為他做了切喉取痰手術。但貝熙業還是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就這樣掙扎了20幾天,2月5日,貝熙業去世。

吳似丹獨自一人撫育幼子,為了生計,她曾辦過幾次畫展,也幫助別人打小工補貼家用。她的兒子路易15歲時子承父業,考上了海軍醫科學校,從此離開母親。吳似丹則哪裡也沒去,一個人獨守著這份產業。在藝術上,她始終沒有放棄。1958年,吳似丹加入了全法女藝術家協會,並很快擔任副會長,任職長達30多年。她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法國美術界稱她為“東方的女畫家”。1977年,巴黎著名的賽努奇博物館邀請她參展“中國當代女畫家水墨畫展”,一同參展的還有潘玉良、林靄、成慧。這次展覽,把吳似丹的美術成就推向了頂峰。1979年,吳似丹參展布魯塞爾美術館。隨著年齡不斷增加,1983年,她在維希市舉辦一生中最後一次畫展後,潛心遁入基督教。

1983年和1992年,吳似丹先後兩次回到北京。

2013年6月,吳似丹走過了89個春秋,在法國奧維涅新浴堡去世。

本文照片均翻拍于貝家花園展覽室

作者 | 胡忠謙

編輯 | 陳曉燕 楊鏑霏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請給我一個大大的

陳緣督主教人物,啟功則講授中國美術史。吳似丹因為校長的關係,直接師從溥佺、溥䜣。溥䜣不僅長於書畫,而且能詩擅賦,並擅長古琴演奏,在京城文化界聲名遠播。其弟溥佺受兄影響畫風與兄不相上下,23歲即被聘為講師。此二人對吳似丹關心有加,使得她的畫藝進步迅速。吳似丹尤其對老師的山水花鳥獨領神韻。

吳似丹多才多藝,興趣廣泛,隨著身體日趨康復,快樂的天性又重新點燃。學校裡組織的許多活動都有她的身影。除了畫畫,吳似丹還學習古琴演奏,很快,就可以在學校的晚會上登臺表演了。

1940年,輔仁大學女生學院成立了昆曲劇社,演出湯顯祖名劇《牡丹亭》。吳似丹興奮地報名參加。由於昆曲的難度太大,年輕學生起初難以勝任。又找不到懂昆曲的老師指導,加上缺少道具服裝等,昆曲劇社很快就解散了。

劇團解散那天,吳似丹早早就回到了貝家花園,他告訴貝熙業,劇團解散了,言語中流露出失望和沮喪。貝熙業看著小姑娘可憐的神情,很是不忍。他讓吳似丹告訴老師,劇團不要忙著解散,他可以幫忙想辦法。

原來,當時北平著名的昆曲藝人、人稱“昆曲大王”的韓世昌也是貝熙業的朋友,韓世昌是河北省高陽縣人,曾找貝熙業看過病。貝熙業馬上找到韓世昌,請他為輔仁大學昆曲劇社做個藝術指導。有貝熙業親自出面,韓世昌概然應允,來到學校親自指導排練。有了韓世昌的指導,昆曲劇社很快就恢復起來,排練也相當順利。韓世昌不僅指導排練,演出的時候,還親自出面,從當時的北平昆曲名班——昆弋班,借來包括十二花神手執的花神彩燈等服裝道具,供學生們使用。

正式公演的哪一天,吳似丹格外興奮,她請貝熙業無論如何要去看自己的演出。貝熙業愉快的答應,而且還邀請了自己的好朋友李世增和鐸爾孟一起去。在劇中,吳似丹扮演薔薇花神。雖然不是主要角色,但是貝熙業很關注她,只要一有吳似丹出場,他就看得聚精會神。演出結束,貝熙業專門去後臺等著吳似丹下場、卸妝,然後一起回貝家花園。

由於貝熙業的幫助,這次演出非常成功,不但挽救了本準備解散的昆曲劇社,而且劇社也有了小小的名氣。吳似丹竟然能通過醫生老頭,請得動昆曲大王幫忙,這讓劇社上上下下都因此對吳似丹高看一眼。

1942年,吳似丹經過三年的學習生活,即將畢業了。三年裡,她不僅學業圓滿完成,身體也完全康復了。從貝熙業第一次見到她時,那個羸弱多病的小丫頭,如今出落得楚楚動人,儼然一個傾國傾城的妙齡少女。

畢業前夕,同學們都紛紛在畢業紀念冊上互相題詩作畫以為紀念。大部分同學出於尊敬和禮貌,都把紀念冊的首頁留給敬愛的老師留下墨寶,老師們也都欣然允諾。由於吳似丹的人緣很好,她的老師溥䜣溥佺都給她題詩作畫。但是,吳似丹只讓老師把墨寶留在其他頁上,而首頁她專門留給了貝熙業。她找到貝熙業,希望他題字留下紀念。貝熙業被感動了。經過幾天的醞釀,用法文認真寫下了一首激情洋溢的詩。後人把這首詩翻譯成漢字是這樣的:

妙筆勝輕燕,幻化峰林泉。

鴿飲幽竹畔,隱此實我願。

曠世之戀 心心相映

1942年,正是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到最困難的關鍵時刻,日本鬼子對華北地區的大掃蕩,使得民不聊生。由於封鎖,貝熙業的診所缺醫少藥,而傷患卻越來越多,貝家花園的城堡也臨時改為診療所。這段時間,貝熙業異常忙碌,他利用自己法國使館官員的身份,進出封鎖區,從外面運進醫藥和醫療器材。汽車在山路難以通行,貝熙業便騎上自行車,走偏僻的小路。那一時期,不僅貝家花園,其他一些八路軍地下診所的藥品,也是通過這個辦法獲得的。甚至,白求恩大夫的前線診所,也經常需要通過貝熙業提供藥品。這就是習近平主席說到的:把寶貴的藥品運往抗日根據地的“自行車駝峰航線”。

救治傷病員需要大量人手,貝熙業專門寫信,從香港把自己的大女兒一家來北京幫助他,加上二女兒一家,全家人都為診所忙活。

從輔仁大學畢業後,吳似丹沒有去找工作,她似乎不想離開貝家花園。她所有的時間就是在西山一帶寫生作畫。這期間,她也在北平辦過幾次畫展,但似乎心不在焉。她更願意和蘇珊娜、熱維納他們一起忙活診所的事情。為了更多地介入診所,她開始學習護理技術,起先,注意觀察熱維納的護理過程,再後來,主動纏著熱維納教她。憑著她的聰慧和認真,加上清純的外表,熱情的態度,很快就成為貝熙業的得力幫手。外人還認為她就是一名診所護士。

父親吳明遠一直希望女兒有一個正式的工作,他讓大女婿在輔仁大學為吳似丹謀得一個助教的職務。隨著年齡逐漸長大,家裡也在考慮她的婚姻大事。但是,所有的安排都被吳似丹果斷的回絕了。當時,正值抗戰進行到關鍵時刻,社會動盪,貝家花園由於貝熙業的特殊身份,相對比較安全。加上看到吳似丹身體已經完全康復,而且心情愉快。所以,吳明遠雖然著急,但想到有自己的好朋友貝熙業的照顧,也就顧不上再更多管她了。

1947年的一天下午,貝熙業送走剛剛看完的一個病人,回到書房準備休息一會兒。忽然覺得頭暈目眩,一下倒在了書房的地上,繼而面色青紫,呼吸困難。正在忙活的吳似丹立即打電話請來醫生。經診斷,貝熙業患了心肌梗塞,幸虧治療及時,才保住了生命。從這天起,貝熙業減少了診療活動,專心養病。吳似丹則一邊精心照料貝熙業,一邊應付著兩個人所有的人情來往和衣食住行。在吳似丹全心全意照料下,貝熙業很快恢復了健康。他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稱吳似丹為“我親愛的丹”“她為我打開了中國文化的大門,我看到了中國音樂戲曲書畫的精妙”,她是一位“不畏兇險、充滿憐憫和愛心的天使”。而吳似丹在以後的一次接受採訪中,說起當時的情況也談道:“我好像走進了一個全新的生活”。

△貝熙業與吳似丹的結婚照

轉眼到了1952年,新中國頒佈了《婚姻法》,他們按照新婚姻法的規定,到民政部門正式登記結婚。至此,兩人的關係才正式公開,這一年,吳似丹28歲,貝熙業則正好80歲整。吳明遠及其家人十分不滿,很長時間斷絕了來往。貝熙業這邊,女兒們仍然不接受吳似丹,貝熙業請他的好朋友鐸爾孟分別給兩個女兒寫信:“至於似丹,我必須聲明,她完全是誠心誠意的,是真誠而無圖謀的——這是一種很勇敢的行為”。

遠走他鄉 客死異國

△貝熙業和吳似丹在北京。

這樣恩愛幸福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反華的敵特勢力安插大量特務進行破壞。党和政府在破獲特務組織的同時,對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也加強了管理和審查。1954年下半年的一天,公安部門通知貝熙業,根據上級指示,他必須限期9月底前離開中國。貝熙業在中國已經41年了,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後半生就在中國紮根了。但是很無奈。起初,他向公安部門申請留在中國,未允。他退而申請帶吳似丹一起走,不見下文。無奈,他只好越級直接給時任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的周恩來直接報告。

9月30日,是限期離境的最後一天,終於接到了周恩來批准吳似丹同行的通知。第二天,1954年10月1日,兩人來不及做任何準備,匆忙登上開往法國的“越南”號客輪,10月27日,到達法國馬賽港。這位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老人再也沒有踏上過中國的土地。

△貝熙業和吳似丹在北京。

初回法國,身無分文無處落腳,貝熙業想起,自己曾在40多年前在距離巴黎幾百公里的奧維涅新買過一塊地,這些年一直荒蕪著。兩個人經過幾天幾夜的旅途勞頓,到了這個只有幾百人居住的崇山峻嶺中的小村莊,開始了農居生活。不久,貝熙業打聽到,按照當時法國政府一項政策,他年輕時有一筆軍官補貼,由於多年不在法國一直沒有領取。他馬上申領到了這筆補貼,利用這筆錢,在山下購置了一處房屋,並開起了診所。吳似丹則留在家裡照看菜園果園,閒暇時作畫寫字弄琴。生活又逐漸安定下來。

△吳似丹和兒子小貝。吳似丹給她與貝熙業的孩子取名貝石濤,希望他長大以後成為畫家。

1955年,吳似丹竟然懷孕了,並如期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小生命的到來,把全家帶進了喜氣洋洋空前愉悅的家庭氛圍。1958年1月4日一早,吳似丹起床後發現貝熙業由於痰阻時常喘不上氣來。醫院為他做了切喉取痰手術。但貝熙業還是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就這樣掙扎了20幾天,2月5日,貝熙業去世。

吳似丹獨自一人撫育幼子,為了生計,她曾辦過幾次畫展,也幫助別人打小工補貼家用。她的兒子路易15歲時子承父業,考上了海軍醫科學校,從此離開母親。吳似丹則哪裡也沒去,一個人獨守著這份產業。在藝術上,她始終沒有放棄。1958年,吳似丹加入了全法女藝術家協會,並很快擔任副會長,任職長達30多年。她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法國美術界稱她為“東方的女畫家”。1977年,巴黎著名的賽努奇博物館邀請她參展“中國當代女畫家水墨畫展”,一同參展的還有潘玉良、林靄、成慧。這次展覽,把吳似丹的美術成就推向了頂峰。1979年,吳似丹參展布魯塞爾美術館。隨著年齡不斷增加,1983年,她在維希市舉辦一生中最後一次畫展後,潛心遁入基督教。

1983年和1992年,吳似丹先後兩次回到北京。

2013年6月,吳似丹走過了89個春秋,在法國奧維涅新浴堡去世。

本文照片均翻拍于貝家花園展覽室

作者 | 胡忠謙

編輯 | 陳曉燕 楊鏑霏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請給我一個大大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