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自查整改 多家基金子公司艱難清理通道業務

證券時報記者 李滬生

近期, 基金子公司業務調整的節奏進一步加快。 一些規模較小的基金子公司已經將業務大部分回籠至母公司專戶部門, 不少大公司的通道業務積壓嚴重, 進展緩慢。 隨著業務的調整, 人員的調整在所難免, 一些公司出現了裁員情況。

通道業務難清理

去年12月2日, 證監會發佈《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下稱“新規”), 對基金子公司在淨資本、股東資格、業務規範性等方面提出多項要求, 基金子公司“野蠻生長”時代終結。

其後, 各地證監局發文, 要求子公司根據新政規則進行比對自查, 不合格的要在3月底之前上報相關情況並拿出整改方案。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多數子公司都陷入緊張狀態, 一些被認為會比較鎮定的銀行系、信託系基金子公司也倍感壓力。 滬上一家小型銀行系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 從年初開始, 公司就已經著手進行業務資源的整合, 但以往通道業務過多造成的存量積壓讓整合進度極為緩慢。 “董事會要求子公司儘快完成從通道業務向ABS的轉型, 但是由於此前銀行股東幫忙成立的通道產品過多, 很多都還未到期, 對這類產品的清理無法立即結束, 造成了積壓。 ”

在其看來, 越是前期發展較快的基金子公司,

針對新規的整頓往往更加困難, 存續業務實際的清理過程往往比計畫難得多。

根據基金業協會的資料, 截至2016年9月底, 規模排名前20位元的基金子公司中, 有11家為銀行系控股基金公司所成立的子公司, 其中招商財富的規模達到6859億元, 民生加銀、建信旗下子公司管理規模也都在5000億元以上。

一家大型銀行系股東旗下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透露, 他們的子公司目前仍未達到要求, 雖然成立了新的業務部門, 但還是以原有人員為主, 並未新增相關業務人員。 “目前子公司都在發力ABS業務, 但真的擁有相關人才的子公司並不多。 原先佈局大多都在通道業務上, 清理後也不能迅速轉型。 ”

一家非銀行系基金子公司業務部人士介紹,

目前各基金子公司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包括調整高管構架, 即不存在兼任的情況;符合淨資本約束條例, 要麼母公司增資, 要麼儘快清理旗下佔用資本金較大的業務;拿出轉型方案, 安排相關部門做好定期彙報的準備。 “從業內的回饋來看, 高管構架和轉型方案相對容易, 已經有不少基金子公司發佈了兼任人員的調整公告, 但基本上各公司還都有存續通道業務產品未能及時清理。 ”

人員將面臨較大調整

隨著業務調整, 人員方面的變動在所難免。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子公司人士對記者透露, 由於業務壓縮, 不僅通道業務收緊, 近期很多房地產ABS業務也同樣難以開展, 人員也要調整, 估計要裁員2/3。 他介紹, 公司發展初期大肆招兵買馬,

僅通道業務團隊就有50多人。 當初的迅速擴張變成目前的難以清理。 “或許不會直接裁員, 但業務部門縮減, 薪酬待遇勢必會降低, 已經有不少員工主動離職。 ”

在上述非銀行系股東基金子公司業務部人士看來, 這一切早在預料之中。 “主動業務不是大多數子公司擅長的領域, 很多母公司的主動業務都發展不好, 何況子公司, 規模縮減、業務調整是必然的。 ”

對於基金子公司來說, 調整所剩時間不多, 屆時就要按照監管要求拿出整改結果。 3月31日, 或許就可以看到子公司的這份作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