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晚清時期,列強特別喜歡給清政府貸款,還曾為此大打出手

就中國政府和老百姓的喜好來說, 他們都是不喜歡借錢來花的。 所謂“既無內債, 又外無債”, 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 到了晚清時期,

由於政府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 數目越來越大, 清政府便開始了向洋人借款的舉動。

咸豐三年(1853年)上海失守後, 上海道兼江海關監督吳健彰按銀洋13000元之價, 賒雇英國、美國夾板船3只。 這些船隻用於在黃浦江對小刀會發動攻擊, 所有費用均從江海關所收洋稅內發還。 自咸豐五年至七年, 分兩次扣還吳健彰預借洋商稅餉銀71342.5兩及56385.8兩, 合計127728兩。

常勝軍戈登

從咸豐十一年到同治初年, 吳健彰還多次借貸洋款, 作為護送李鴻章淮軍援滬經費、籌措上海會防局經費、常勝軍軍餉及其他軍需籌款。 鎮壓太平天國期間, 經蘇松太道經手的借款就多達十餘次, 所借款額按庫平銀折算, 有138萬餘兩。

據《清朝續文獻通考》卷70記載, 清廷舉借外債用於賠款, 始于同治四年(1865年), “其時與俄國訂立《伊犁條約》賠償‘損失’, 需費甚巨”, 遂向英方借英磅143萬。 中法戰爭期間, 清政府的海防和購買船炮等費用, 也主要依靠外債。 僅1883-1885年的三年間, 債額總數就達1841萬兩, 全部由英國滙豐銀行、怡和洋行和寶源銀行等貸放。

自80年代以後, 列強在中國爭奪工礦、鐵路等項權益, 遂把放貸作為對華資本輸出的重要手段, 各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規定, 清廷必須在三年內支付23000萬兩的賠款和“贖遼費”, 但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為8000萬兩, 加之國庫空虛, 根本無力償還, 只能向列強舉債。 1895年7月, 俄國和法國聯手借給清政府4億法郎, 利息4厘, 36年為期, 以關稅為擔保, 這一借款稱為《俄法洋款》或《俄法洋款合同》。

此舉遭到英國的強烈反對, 它與德國聯手向清廷施壓。 1896年和1898年, 清政府分別和英德兩國簽訂借款合同, 每次借款1600萬鎊,

利息分別為5厘和4.5厘, 期限分別為36年和45年。 這兩次借款被稱為《英德洋款合同》和《續借英德洋款合同》。 借款合同規定清廷須從1899年開始償還借款, 每年應償本息自百萬兩至二千四百余萬兩不等, 45年內本息本計8億多兩, 以海關稅為擔保。

由於借款越來越多, 清廷希望改正關稅章程,加抽洋貨進口稅以增加收入,提高還債能力。但因中方已經喪失關稅自主權,不經條約國中每一個國家的同意,中國就無法修改稅則。1896年李鴻章出訪歐美各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向西方列強呼籲修訂關稅稅則”,結果遭到英國等國的斷然拒絕。

所以還是那句話:弱國無外交。

清廷希望改正關稅章程,加抽洋貨進口稅以增加收入,提高還債能力。但因中方已經喪失關稅自主權,不經條約國中每一個國家的同意,中國就無法修改稅則。1896年李鴻章出訪歐美各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向西方列強呼籲修訂關稅稅則”,結果遭到英國等國的斷然拒絕。

所以還是那句話:弱國無外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