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鈕文新:央行別再說“銀行系統流動性足

1、央行把“保持銀行系統流動性是否充足”當成貨幣政策目標, 顯然很成問題。 因為, 銀行系統流動性很多, 或許僅僅是流動速度很高的結果,

而實體經濟所需要的資本, 並不一定與銀行系統流動性呈正相關關係。 中國現實證明, 金融空轉的爆炸式增長, 已經嚴重抑制了中國資本市場發育, 嚴重威脅到中國金融體系的有效性。 所以, 我們需要一個實實在在地“鎖短放長”的貨幣操作過程, 在M2增速控制的同時, 提高長期而穩定的基礎貨幣供給, 壓低金融市場杠杆率同時, 當金融市場能夠生成長期而穩定的資本。

2、中國金融的現實情況是:貨幣過多, 資本過少。 這是中國金融“脫實向虛”的根本所在。 而導致貨幣過多、資本過少的原因又在於中央銀行長期“鎖長放短”的貨幣操作。 當然, 之所以長期實施“鎖長放短”的貨幣操作, 根源又在於中國金融改革向華爾街學習。

在利率、匯率的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放鬆金融監管, 貨幣投機和套利空轉爆炸式膨脹。

3、對中國而言, 一方面, 由於貨幣投機、套利空轉的大爆炸, 它使得中國商業銀行的負債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穩定的、以老百姓儲蓄存款為主的負債結構已經蛻變為以貨幣市場拆借為主;長期負債變成短期負債, 而且越來越短期化。 另一方面, 中央銀行以法定存款準備金為負債工具, 表面看它對應著商業銀行的資產, 但是即是長期鎖定存款類商業金融機構的部分負債, 其一, 大幅壓縮了中國銀行體系的效率和效益;其二, 這實際等於央行擠佔商業銀行負債資源, 並用於基礎貨幣發行, 這不是中央銀行發行貨幣, 而是商業銀行發行貨幣。

4、這顯然是美國的貨幣發行方式。 這是不是一種“扭曲”?這個根本性的“扭曲”會不會導致中國金融、經濟災難性的後果?那中國應當如何?中國央行的負債應當從何而來?這需要創新, 中國央行必須找到適於中國“實體經濟為本特徵”的負債工具, 並以之替換“法定存款準備金”, 從而達到向金融市場注入長期流動性的目的, 並促使中國金融市場更多地生成資本。

5、現在還有個大問題。 一場風暴式的金融監管已經開始, 而這樣的監管風暴必然促使中國金融杠杆不斷走低。 如果沒有足夠的基礎貨幣和長期資源補足, 中國很可能出現“金融塌陷”, 即現有金融體量因金融去杠杆而突然收縮。 所以, 銀監會無論如何都要注意到這個問題,

萬萬不要“因治而廢”。 由此可見, 此時此刻央行與銀監會的密切配合何等重要。

6、我始終認為, 這次與其說現在到來的“監管風暴”, 不如說是“金融結構扭轉風暴”。 我發現, 長期以來被我不斷提示的一個重要問題:貨幣多不等於資本多、或金融短期化、或長期流動性過少的問題, 已經越來越多地獲得認同。 現在, 金融機構相關的研究和文章也越來越多。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中國金融管理者是否認同, 是否堅持“金融自由化、甚或絕對市場化的改革之路”。

7、不客氣地說, 中國金融已經到了“危機的邊緣”, 實體經濟與金融之間的惡性循環已經完全不可持續。 所以, 治理必要, 剷除導致惡性循環的根源更加重要。

否則, 不僅治理無效, 而且存在“金融塌陷”的重大風險。 尤其是中國的貨幣和金融政策必須按照國內經濟需求制定和執行, 而絕不能因外部干擾扭曲政策, 使之呈現“順週期”特徵。 過去, 因為人民幣匯率改革, 試圖通過人民幣不斷升值而實現外部平衡, 於是不計成本地緊縮貨幣的事情再也不能繼續了。 應當說, 這件事對中國經濟的破壞力太大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