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86版《西遊記》為何霸屏30年?楊潔一語道破真相!

(蝸牛看西遊第792期)

文/牽著蝸牛散步

今天上午正開會, 突然接到很多粉絲發來的資訊:楊潔導演走了, 心裡好難受, 能否給我們講講她的故事?

說實話, 我還真不想寫這篇文章, 因為怕自己的筆, 寫不出她在我心裡的份量。

很早以前, 就有粉絲在我後臺留言, 你應該到吳承恩墳前多磕幾個頭, 是他給了你飯碗。

其實, 我更想說, 今天的國人更應該感謝楊潔, 是她幫助我們從小就瞭解了《西遊記》、愛上了《西遊記》。 她真正推動了《西遊記》在全國、全世界的普及。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西遊記》原著十分深奧, 還夾雜了許多全真教、佛教術語, 別說小學生, 就是有一定文學功底的成年人, 也未必能讀懂其中的奧妙。 這也是許多粉絲說看了蝸牛文章想買原著, 但真拿到原著卻讀不進去的原因。

而楊潔, 首次通過影視完整地展現了《西遊記》的故事, 雖然有些情節進行了改編(如玉帝被孫悟空打在桌底下、最後一難的提出者由觀音改成了如來),

但絕對是所有版本中最忠於原著的。

你可以說看不懂原著, 但絕對沒人說看不懂86版《西遊記》。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咱們的名著《西遊記》, 全世界第一個搬上電視螢幕的, 竟然不是中國人, 而是日本人!

在這部拍攝於1978年的日本版《西遊記》裡, 唐僧變成了女性, 扮演者還是一名女優!無論是孫悟空、豬八戒, 還是沙僧, 都是流裡流氣的, 與原著描述完全不同。 (據楊潔講, 她看了三集後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

這無疑是對中國影視界一記響亮耳光!

為此, 中央電視臺決定拍攝一部咱們中國人的《西遊記》, 這個重擔就交給了楊潔。

如果放在現在, 肯定有一大批投資商跟著追, 攝像器材要啥給啥。 但在當時, 投資只有很少的一筆錢, 剛拍幾集, 錢就用完了。 攝影機只有一台, 攝像者只有一人, 那就是楊潔老公王崇秋。

在那個時代, 也不乏《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那樣的人。 電視劇剛拍幾集, 一些風言風語便傳到央視領導耳朵裡:“誰拍電視劇會這麼慢?繡花也繡出來了!”“國家不該拿這麼多錢讓她去遊山玩水!”“怎麼還跑到泰國、印度去拍了?國內沒玩兒夠,又跑國外玩兒去了?”

為此, 中央相關部門還專門派來了調查組, 一筆一筆查帳。 幸運的是, 調查組中也有侯亮平那種敢於堅持原則的人,

他們查著查著, 眼睛竟濕潤了:想不到《西遊記》劇組為了省錢這麼辛苦, 這麼拼命, 回去後, 給領導彙報, 台裡又拔了100萬過來, 還添置了一台攝像機。

然而, 拍了15集, 台裡再次要求停拍, 原因是300萬經費花完了, 沒有預算了。

這個消息傳到劇組, 所有人都傻眼了。 大家眼淚汪汪地圍著楊潔, 懇求她無論如何也不要停機。 一些小觀眾聽聞後, 連幾毛幾分的壓歲錢都寄了過來。

楊潔斬釘截鐵地告訴大家:只要能找到一分錢, 我們就要走到最後!

劇組全民總動員, 人人都當推銷員。 最後, 還是蜈蚣精、製片副主任李鴻昌費勁周折聯繫到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 貸款300萬元解急。

但是,即使有了這300萬元,《西遊記》也沒辦法徹底拍完。楊潔只好忍痛甩下《險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五集,匆匆結束。

不出所料,《西遊記》很快火了,但榮譽等身的楊潔卻不甘心,如果今生不拍完《西遊記》,死不瞑目啊!

1999年,年近70歲的楊潔給央視領導寫信:“金池老長”死了,“鐵扇公主”死了,“王母娘娘”也死了……好多“神仙”“妖怪”都死了,而我也一天天變老了,《西遊記》劇組還沒取得真經……

楊潔的誠心終於感動了當時的領導。2000年,續集開機,25集《西遊記》終於功德圓滿,修成正果。

如果現在回頭看,肯定有不少人羡慕楊潔有這麼一個機遇,但在當時,那真的是一個苦差!

可能至到今天,很多人還不明白唐僧為何由三個演員演,群眾演員為何老是那幾位,有的竟然演了40多個角色(四大主角都分飾了好多配角)!

一是因為劇組缺錢,二是當時演電視劇是一個很LOW的工作,一般人根本不想來!哪像今天寧願潛規則導演,也想上一個角色。

唐僧這一角,首先選定的演員汪粵。在進劇組之前,就有電影導演邀約他演主角,所以,演唐僧只是他給楊潔一個面子。在演了《禍起觀音院》《偷吃人參果》《三打白骨精》三集之後,有老師告訴他,再這樣下去你一輩子就只能當唐僧,戲路會越來越窄。他個人也覺得演電視劇哪能跟演電影比,於是果斷離開!

汪粵的匆匆離去,讓楊潔非常被動。徐少華原本招集到劇組演“小白龍”,楊潔沒辦法,只好讓他穿上袈裟救駕,沒想到他卻越演越好,成為了史上最帥的一位唐僧。正當楊潔一塊石頭落地時,徐少華考上大學的通知書來了,他也拍拍屁股走了。

灰頭灰臉的楊潔只好再次把劇組工作停了下來。後來回單位,突然看到前來領工資的遲重瑞,左看右看都有佛像,於是堅決扭住他不放,最終唐僧的角色問題才得到解決。

六小齡童能進劇組,一是要感謝他父親,二是要感謝楊潔。

在一段採訪視頻裡,楊潔專門講述了這段經歷,蝸牛反復看了好幾遍(以下為視頻實錄)。

據楊潔講,孫悟空這個角色,她原本傾向于武術演員來演,但找來一看,猴拳雖然耍得好,但卻不會表演。於是有人向她推薦了紹興昆劇團“南派猴王”六齡童,請他幫忙選角。電話聯繫後,她實地去考察。

這天是大年三十,楊潔下了火車,六齡童章宗義和六小齡童章金萊父子倆一人推一輛自行車來接她。她不會騎自行車,也不願意坐後座,只得一起走著去他們家(楊潔原話:路還挺遠的,父子倆走得飛快,我始終跟不上趟……)。

進了家門,楊潔一眼就看到牆上掛了一幅畫,畫上周總理抱著一隻“小猴子”,這個“小猴子”,正是六小齡童二哥小六齡童,可惜17歲時患白血病去世了。

楊潔說明來意,章宗義極力推薦小兒子章金萊。楊潔看了一眼六小齡童,他很靦腆地坐在那裡——這顯然不是她理想中的人選。

晚上回到招待所,她在一堆資料中看到一名優秀學生,第二天,她便要求章宗義帶她去找他。

章宗義說:不急,不急。我兒子會演。

楊潔說:你兒子的確不錯,但我想對比一下。

章宗義說:不急,不急。他(指學生)會的,我都可以教他(指兒子)。

楊潔說:怎麼不急呢,今天大年三十,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必須回去啊!

章宗義說:不急,不急。

……

就這樣,楊潔只好無選擇地把六小齡童帶回了劇組。

一上戲,楊潔還發現了一個問題,拍武打戲時,六小齡童老把別人腦袋打破,導致沒人敢與他演對手戲。

楊潔急了,把他喊過來問怎麼回事。他才期期艾艾地說有近視。問多大,說有500度(實際不止)。楊潔嚇了一跳,沒辦法,只好讓他戴上隱形眼鏡拍戲。

試拍了幾段,六小齡童先打起了退堂鼓,他覺得演紹劇還可以,演電視劇怎麼演怎麼彆扭。他找到楊潔,沮喪地說:我可能演不好,要不您換人吧……

楊潔這時反倒看出了他的靈性。對他說:要演好猴子,必須先觀察猴子的一舉一動。明天劇組給你買一隻猴子,你天天帶著。這樣,六小齡童演了六年孫悟空(第一階段)就養了六年猴子。

楊潔啟發他:電視不同於戲劇舞臺,人們可以近距離地看面部表情,演的猴子靈不靈活,關鍵在眼神……

於是六小齡童便找來一隻電燈炮,每天對著燈光練聚光。剛開始時,每練一次,眼淚都要流一臉。後來,他可以看很長時間不眨眼。

楊潔說,很慶倖章宗義推薦了六小齡童,如果沒有六小齡童,這部電視劇就不會這麼出彩了。

而六小齡童卻說,如果沒有楊潔導演,我就演不了這個角色,演不好這個角色。

另一個要感謝楊潔的,是許鏡清。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楊潔的堅持,許鏡清早就被換掉了,我們今天也聽不到這麼多美妙的音樂。

在進《西遊記》劇組之前,許鏡清只是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他的工作就是給動物嬉戲畫面作曲配音。

1983年,他收到了《西遊記》劇組寄來的一段詞《生無名,本無性》,讓他為孫悟空剛出世時作曲配樂。他不知道,在之前,導演楊潔已經斃掉了七個知名作曲家。

許鏡清幾天時間就寫好了曲子,寄給《西遊記》劇組,果然一舉中標,被定為《西遊記》總作曲。

許鏡清多次說,如果沒有楊潔導演的民主選拔,怎麼也選不到他這個無名小卒。

的確,在今天的影視圈,一名新人想直接擔任重要劇組的總作曲,不知祖墳得冒好幾道青煙。

許鏡清思想活躍、觀念超前,有了楊潔導演的支持,他更是大膽把西方樂曲引入《西遊記》音樂中,沒想到這一舉措卻闖了大禍。

1986年,《西遊記》音樂編劇找到了許鏡清,透露了一個重要消息:中央電視臺組織四大名著劇組負責人開了個會,有領導嚴厲批評了《西遊記》的音樂,說《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名著,怎麼能用西方的電聲樂器來演奏呢?必須馬上把作曲換掉。

這個消息無疑於晴天辟靂,許鏡清一下呆住了(用現在的話說,想死的心都有了)。他並非認為中國傳統樂器不好,但要孫悟空飛起來,二胡、笛子什麼的,力度不夠啊,只有剛傳入中國的電聲樂器能做到。可沒想到這個創新,卻遭來滅頂之災!

他到九華山拍攝現場找到了楊潔,咽哽著對她說:楊導,這是我最後一次來劇組了。

楊潔說你什麼意思?

許鏡清說上面已經開會了,要把我換掉。

楊潔一聽,非常生氣,她馬上把場記找來,口述了一個東西,大意是既然把《西遊記》拍攝任務交給我,你們就不要亂插手。拍完之後,你們愛幹啥幹啥!

後來,楊潔回到台裡,領導見了她只說了一句話:哎呀,楊潔你咋這麼厲害!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再沒人提換許鏡清的事。

如果是“蝸牛看西遊”的老讀者,以上幾個故事肯定非常熟悉。的確,我在多篇文章中都寫過楊潔的故事,今天只是將它們串了起來。

並非我偷懶,而是對楊潔導演的崇敬,我從來沒減一分,雖然多次在文章中把86版《西遊記》與原著不符的地方拿出來分析,但從影視的角度、特別是從當時的環境來說,楊潔必須這樣做。

通俗講,她是從女性的角度、中央電視臺導演的角度,拍了一個各個年齡階層都能接受的《西遊記》。如果像周星馳那樣的《西遊記》,或者蝸牛這樣的暗黑解讀,就不適合兒童看。

所以,蝸牛始終認為,楊潔最大的貢獻,是真正推動了《西遊記》在中國的普及,讓每一名中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瞭解了我們的名著,而不是等到讓日本或韓國的動漫來教育我們。

甚至可以這樣講,86版《西遊記》是唯一一部能把孩子們從日韓動畫片中拉出來的國產影視劇,這就是楊潔最偉大的地方!

86版《西遊記》為何霸屏30年,成為至今無人超越的經典?在一次採訪中,楊潔一語道破了真相——

楊潔導演,一路走好!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號,可看到136期《如來送給唐僧的兩件法寶比金箍棒厲害多了!唐僧為何一次也沒敢用》

但是,即使有了這300萬元,《西遊記》也沒辦法徹底拍完。楊潔只好忍痛甩下《險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五集,匆匆結束。

不出所料,《西遊記》很快火了,但榮譽等身的楊潔卻不甘心,如果今生不拍完《西遊記》,死不瞑目啊!

1999年,年近70歲的楊潔給央視領導寫信:“金池老長”死了,“鐵扇公主”死了,“王母娘娘”也死了……好多“神仙”“妖怪”都死了,而我也一天天變老了,《西遊記》劇組還沒取得真經……

楊潔的誠心終於感動了當時的領導。2000年,續集開機,25集《西遊記》終於功德圓滿,修成正果。

如果現在回頭看,肯定有不少人羡慕楊潔有這麼一個機遇,但在當時,那真的是一個苦差!

可能至到今天,很多人還不明白唐僧為何由三個演員演,群眾演員為何老是那幾位,有的竟然演了40多個角色(四大主角都分飾了好多配角)!

一是因為劇組缺錢,二是當時演電視劇是一個很LOW的工作,一般人根本不想來!哪像今天寧願潛規則導演,也想上一個角色。

唐僧這一角,首先選定的演員汪粵。在進劇組之前,就有電影導演邀約他演主角,所以,演唐僧只是他給楊潔一個面子。在演了《禍起觀音院》《偷吃人參果》《三打白骨精》三集之後,有老師告訴他,再這樣下去你一輩子就只能當唐僧,戲路會越來越窄。他個人也覺得演電視劇哪能跟演電影比,於是果斷離開!

汪粵的匆匆離去,讓楊潔非常被動。徐少華原本招集到劇組演“小白龍”,楊潔沒辦法,只好讓他穿上袈裟救駕,沒想到他卻越演越好,成為了史上最帥的一位唐僧。正當楊潔一塊石頭落地時,徐少華考上大學的通知書來了,他也拍拍屁股走了。

灰頭灰臉的楊潔只好再次把劇組工作停了下來。後來回單位,突然看到前來領工資的遲重瑞,左看右看都有佛像,於是堅決扭住他不放,最終唐僧的角色問題才得到解決。

六小齡童能進劇組,一是要感謝他父親,二是要感謝楊潔。

在一段採訪視頻裡,楊潔專門講述了這段經歷,蝸牛反復看了好幾遍(以下為視頻實錄)。

據楊潔講,孫悟空這個角色,她原本傾向于武術演員來演,但找來一看,猴拳雖然耍得好,但卻不會表演。於是有人向她推薦了紹興昆劇團“南派猴王”六齡童,請他幫忙選角。電話聯繫後,她實地去考察。

這天是大年三十,楊潔下了火車,六齡童章宗義和六小齡童章金萊父子倆一人推一輛自行車來接她。她不會騎自行車,也不願意坐後座,只得一起走著去他們家(楊潔原話:路還挺遠的,父子倆走得飛快,我始終跟不上趟……)。

進了家門,楊潔一眼就看到牆上掛了一幅畫,畫上周總理抱著一隻“小猴子”,這個“小猴子”,正是六小齡童二哥小六齡童,可惜17歲時患白血病去世了。

楊潔說明來意,章宗義極力推薦小兒子章金萊。楊潔看了一眼六小齡童,他很靦腆地坐在那裡——這顯然不是她理想中的人選。

晚上回到招待所,她在一堆資料中看到一名優秀學生,第二天,她便要求章宗義帶她去找他。

章宗義說:不急,不急。我兒子會演。

楊潔說:你兒子的確不錯,但我想對比一下。

章宗義說:不急,不急。他(指學生)會的,我都可以教他(指兒子)。

楊潔說:怎麼不急呢,今天大年三十,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必須回去啊!

章宗義說:不急,不急。

……

就這樣,楊潔只好無選擇地把六小齡童帶回了劇組。

一上戲,楊潔還發現了一個問題,拍武打戲時,六小齡童老把別人腦袋打破,導致沒人敢與他演對手戲。

楊潔急了,把他喊過來問怎麼回事。他才期期艾艾地說有近視。問多大,說有500度(實際不止)。楊潔嚇了一跳,沒辦法,只好讓他戴上隱形眼鏡拍戲。

試拍了幾段,六小齡童先打起了退堂鼓,他覺得演紹劇還可以,演電視劇怎麼演怎麼彆扭。他找到楊潔,沮喪地說:我可能演不好,要不您換人吧……

楊潔這時反倒看出了他的靈性。對他說:要演好猴子,必須先觀察猴子的一舉一動。明天劇組給你買一隻猴子,你天天帶著。這樣,六小齡童演了六年孫悟空(第一階段)就養了六年猴子。

楊潔啟發他:電視不同於戲劇舞臺,人們可以近距離地看面部表情,演的猴子靈不靈活,關鍵在眼神……

於是六小齡童便找來一隻電燈炮,每天對著燈光練聚光。剛開始時,每練一次,眼淚都要流一臉。後來,他可以看很長時間不眨眼。

楊潔說,很慶倖章宗義推薦了六小齡童,如果沒有六小齡童,這部電視劇就不會這麼出彩了。

而六小齡童卻說,如果沒有楊潔導演,我就演不了這個角色,演不好這個角色。

另一個要感謝楊潔的,是許鏡清。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楊潔的堅持,許鏡清早就被換掉了,我們今天也聽不到這麼多美妙的音樂。

在進《西遊記》劇組之前,許鏡清只是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他的工作就是給動物嬉戲畫面作曲配音。

1983年,他收到了《西遊記》劇組寄來的一段詞《生無名,本無性》,讓他為孫悟空剛出世時作曲配樂。他不知道,在之前,導演楊潔已經斃掉了七個知名作曲家。

許鏡清幾天時間就寫好了曲子,寄給《西遊記》劇組,果然一舉中標,被定為《西遊記》總作曲。

許鏡清多次說,如果沒有楊潔導演的民主選拔,怎麼也選不到他這個無名小卒。

的確,在今天的影視圈,一名新人想直接擔任重要劇組的總作曲,不知祖墳得冒好幾道青煙。

許鏡清思想活躍、觀念超前,有了楊潔導演的支持,他更是大膽把西方樂曲引入《西遊記》音樂中,沒想到這一舉措卻闖了大禍。

1986年,《西遊記》音樂編劇找到了許鏡清,透露了一個重要消息:中央電視臺組織四大名著劇組負責人開了個會,有領導嚴厲批評了《西遊記》的音樂,說《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名著,怎麼能用西方的電聲樂器來演奏呢?必須馬上把作曲換掉。

這個消息無疑於晴天辟靂,許鏡清一下呆住了(用現在的話說,想死的心都有了)。他並非認為中國傳統樂器不好,但要孫悟空飛起來,二胡、笛子什麼的,力度不夠啊,只有剛傳入中國的電聲樂器能做到。可沒想到這個創新,卻遭來滅頂之災!

他到九華山拍攝現場找到了楊潔,咽哽著對她說:楊導,這是我最後一次來劇組了。

楊潔說你什麼意思?

許鏡清說上面已經開會了,要把我換掉。

楊潔一聽,非常生氣,她馬上把場記找來,口述了一個東西,大意是既然把《西遊記》拍攝任務交給我,你們就不要亂插手。拍完之後,你們愛幹啥幹啥!

後來,楊潔回到台裡,領導見了她只說了一句話:哎呀,楊潔你咋這麼厲害!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再沒人提換許鏡清的事。

如果是“蝸牛看西遊”的老讀者,以上幾個故事肯定非常熟悉。的確,我在多篇文章中都寫過楊潔的故事,今天只是將它們串了起來。

並非我偷懶,而是對楊潔導演的崇敬,我從來沒減一分,雖然多次在文章中把86版《西遊記》與原著不符的地方拿出來分析,但從影視的角度、特別是從當時的環境來說,楊潔必須這樣做。

通俗講,她是從女性的角度、中央電視臺導演的角度,拍了一個各個年齡階層都能接受的《西遊記》。如果像周星馳那樣的《西遊記》,或者蝸牛這樣的暗黑解讀,就不適合兒童看。

所以,蝸牛始終認為,楊潔最大的貢獻,是真正推動了《西遊記》在中國的普及,讓每一名中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瞭解了我們的名著,而不是等到讓日本或韓國的動漫來教育我們。

甚至可以這樣講,86版《西遊記》是唯一一部能把孩子們從日韓動畫片中拉出來的國產影視劇,這就是楊潔最偉大的地方!

86版《西遊記》為何霸屏30年,成為至今無人超越的經典?在一次採訪中,楊潔一語道破了真相——

楊潔導演,一路走好!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號,可看到136期《如來送給唐僧的兩件法寶比金箍棒厲害多了!唐僧為何一次也沒敢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