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盜墓筆記裡提到的“葬書”,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

不少人看過《盜墓筆記》。 不管是本身就喜歡小說原著, 還是因為電視劇而知道這本書。 甚至《盜墓筆記》8上市之後很多鐵粉大呼“欺騙感情”“坑爹”。

不管如何, 盜墓筆記前七部的內容還是被許多人認可的。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 就是《盜墓筆記》第四部《雲頂天宮》中提到的——《葬書》。

“經曰:地有四勢, 氣從後八方, 故砂以左為青龍, 右為白虎, 前為朱雀, 後為玄武。 玄武垂頭, 朱雀翔舞, 青龍蜿蜒, 白虎順俯。 形勢反此, 法當破死。 故虎蹲謂之銜屍, 龍踞謂之嫉主, 玄武不垂者拒屍, 朱雀不舞者騰去。 ”

《葬書》是東晉著名學者郭璞的著作, 全文不到兩千字, 卻系統地闡述了風水理論。

郭璞, 東晉時代的學者、文學家。 字景純。 郭璞因預測王敦圖逆必敗, 被王敦誣為朝廷奸細而殺害(後王敦果叛逆而被誅)。 追贈弘農太守。 郭璞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面有頗深的造詣, 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 相傳從河東郭公, 授青囊九卷, 洞悉陰陽、天文、五行、蔔筮之事。 亦有傳說郭璞系得青烏子所授。 有傳說青烏子即東漢張天師。

《葬書》、《青囊經》為其遺作。

郭璞是歷史上第一個給風水定義的人, 他在《葬書》中雲:“葬者, 乘生氣也。 氣乘風則散, 界水則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 行之使有止, 故謂之風水。 ”後人都視郭璞為風水史上之鼻祖。

關於郭璞也有件趣事。

現在的溫州,

歷史上就是由郭璞設計的。

據明·嘉靖《溫州府志》記載, 溫州在晉明帝太甯元年(西元323年)決定修建郡城時, 恰巧郭璞客寓溫州, 故請他“為蔔郡城。 ”。 溫州郡的城建, 按風水原理, 應建在甌江北岸, 坐北朝南, 象現今的杭州一樣。 郭璞經過實地堪察, 對南北兩岸的土壤取樣比較, 發現同等容器的土壤,北岸的土輕,南岸的土重,遂決定建在南岸。

郭璞當時登上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見數峰錯立,狀如北斗,華蓋山鎖鬥口,謂父老曰:若城繞山外,當驟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於山,則寇不入鬥,可長保安逸。因城於山,號鬥城。”其中華蓋、松台,海壇,西郭四山是北斗的“鬥魁”(北斗的四顆鬥星稱魁),積谷,翠微、仁王三山象“鬥構”(斗柄三星稱構)。另外的黃土,靈官二山則是輔弼。他又設計在城內開鑿二十八口水井,象徵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決城內人民的用水。郭璞還考慮到如果發生戰爭,城池被包圍,斷了飲水,更在城內開五個水潭,各潭與河通,最後注入甌江。郭璞說是“城內五水配於五行,遇潦不溢”。

距離郭璞七百多年後,北宋的方臘聚眾起義,勢不可擋,起義軍三個月內接連攻陷今建德、歙縣、杭州、金華、衢縣、麗水六縣市,但起義軍挾其聲威,圍困溫州四十餘日,始終不能破城,只得撤軍。

到明朝嘉靖年間,倭冦屢屢侵犯我沿海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各地,攻陷城池無數,嘉靖三十四年(1535)攻入杭州,燒毀雷峰塔。溫州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1552~1563)的十一年中,共六次遭受倭冦侵犯,但都未能攻入城內,只好在鄉間到處搶劫虜掠。除了守城軍民頑強抵抗,郭璞鬥城的設計,具有科學的預見性,恐怕也有很大功勞。而溫州人的勤勞、自立自強、敢想敢幹的精神,不知是否也與溫州城的風水有關。郭璞對於風水研究如此精到,更顯出《葬書》之寶貴,我曾從孔夫子舊書網拍得一本,後仔細研讀:

全書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

其五大理論亮點為:

1、 乘“生氣”論;

2、 “藏風得水”論

3、 “形勢”論

4、 “四神砂”論;

5、 “土質標準”論

儘管《葬書》仍有許多疑點,以現在觀點看又具有迷信色彩。但是,它在風水術中的權威地位不可忽略,不管是出於獵奇還是研究的心理,此書當可一觀。

發現同等容器的土壤,北岸的土輕,南岸的土重,遂決定建在南岸。

郭璞當時登上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見數峰錯立,狀如北斗,華蓋山鎖鬥口,謂父老曰:若城繞山外,當驟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於山,則寇不入鬥,可長保安逸。因城於山,號鬥城。”其中華蓋、松台,海壇,西郭四山是北斗的“鬥魁”(北斗的四顆鬥星稱魁),積谷,翠微、仁王三山象“鬥構”(斗柄三星稱構)。另外的黃土,靈官二山則是輔弼。他又設計在城內開鑿二十八口水井,象徵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決城內人民的用水。郭璞還考慮到如果發生戰爭,城池被包圍,斷了飲水,更在城內開五個水潭,各潭與河通,最後注入甌江。郭璞說是“城內五水配於五行,遇潦不溢”。

距離郭璞七百多年後,北宋的方臘聚眾起義,勢不可擋,起義軍三個月內接連攻陷今建德、歙縣、杭州、金華、衢縣、麗水六縣市,但起義軍挾其聲威,圍困溫州四十餘日,始終不能破城,只得撤軍。

到明朝嘉靖年間,倭冦屢屢侵犯我沿海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各地,攻陷城池無數,嘉靖三十四年(1535)攻入杭州,燒毀雷峰塔。溫州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1552~1563)的十一年中,共六次遭受倭冦侵犯,但都未能攻入城內,只好在鄉間到處搶劫虜掠。除了守城軍民頑強抵抗,郭璞鬥城的設計,具有科學的預見性,恐怕也有很大功勞。而溫州人的勤勞、自立自強、敢想敢幹的精神,不知是否也與溫州城的風水有關。郭璞對於風水研究如此精到,更顯出《葬書》之寶貴,我曾從孔夫子舊書網拍得一本,後仔細研讀:

全書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

其五大理論亮點為:

1、 乘“生氣”論;

2、 “藏風得水”論

3、 “形勢”論

4、 “四神砂”論;

5、 “土質標準”論

儘管《葬書》仍有許多疑點,以現在觀點看又具有迷信色彩。但是,它在風水術中的權威地位不可忽略,不管是出於獵奇還是研究的心理,此書當可一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