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餘雲輝:在國企改革中引入“合格產業管理公司制度”

制度自信來自於制度優勢。 沒有制度優勢就沒有制度自信。 因此, 我們需要在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導的基礎上, 改革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 形成國有企業管理的制度優勢, 激發各類要素活力, 打造出超越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方法與實踐利器。

國企改革路向探討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國企改革的道路, 可以將國企改革思路概括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以提高企業效率為導向”的改革思路, 即在國有經濟體系裡引進外資和民資, 降低國有股份的比重。 但是, 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僅僅是不斷縮減國有股份的比例。

第二類是“以增強黨和政府的控制力為導向”的改革思路。 具體做法是:堅持國有資本的控股地位, 由政府管理部門選拔幹部並組建企業黨委和董事會, 然後在國資委的主導下由企業黨委和董事會聘任企業管理人員。 這種管理模式的弊病主要表現在:企業主要管理人員不是來自于市場競爭, 管理者的行為導向主要是向上級主管部門負責而不是主要向市場負責, 企業內部關係複雜, 運行效率低下, 市場應變能力和對外競爭力較低。 正是由於這一管理體制的弊病, 導致國有企業在競爭性領域的萎縮和退出。

在當下中國的經濟版圖上, 已經形成了國資、民資、外資三足鼎立的局面。

如果國有資本的效率趕不上民資和外資, 那麼, 國有經濟的比例將日益萎縮。 在新的歷史時期, 要踐行好“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戰略定位, 有必要探討如何優化深化國企改革路向。

國企改革的政治原則和效率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強調,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 是我們党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有鑑於此, 我們認為, 新的國企改革思路須兼顧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 能否同時兼顧國企的政治任務和經濟任務是衡量國企改革方案是否合理、合法、合規的判斷標準。

首先, 國企改革方案必須講政治。 國企改革必須有利於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鞏固和發展, 必須為黨的領導提供堅實的執政基礎。 因此, 國企改革必須有利於提高公有制經濟的比例, 必須更好地發揮各類公有制經濟體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其次, 國企改革方案必須講效益, 必須講經濟效益和經營效率。 國企改革必須有利於增強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經營活力, 必須有利於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競爭中勝出。

為了同時滿足國有企業改革的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 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從企業所有制這一根本出發點切入來尋求改革的答案, 重新討論國有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問題,

重新設計國企所有權的歸屬與國企經營權的授權等制度。

國企改革的策略

根據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兼顧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的雙重要求, 新的國企改革模式是“全民所有, 兩權分離;政府監管, 法人經營”。 簡單地說, 就是“所有權回歸人民, 經營權交給市場”, 把經營權從所有權中剝離出來, 並把國企改革嚴格控制在企業經營權範疇。 在經營權領域, 可以穩步推進“混改”。

具體做法是:

第一, 從企業產權制度角度切入, 實行“兩權分離”的改革。 通過產權管理制度的設計, 把所有權和經營權適度分離。 第二, 通過立法, 明確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的所有權之歸屬。 法律應該規定,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組織代表人民利益持有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之所有權;國企上繳的利潤必須專款專用於提高人民的教育、健康、環境、安全等領域的福利支出。

第三, 經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 由各級國資管理部門具體行使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權力。 這意味著各級國資委不能獨立處置國有資產所有權, 出售國企股權需要提交相應層級的人大國有資產管理專業委員會討論。

第四, 在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適度分離之後, 進一步改革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權的授權模式, 把國有企業經營權的授權模式由上級主管部門和主管領導的行政性授權, 改變為市場化授權, 即通過市場化的投標和競標機制, 選擇合格的專業化的產業管理公司, 委託其行使國有企業經營權,並通過法律途徑把產業管理公司的權利與義務明確下來,從而實現國企經營權的授權模式步入市場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讓產業管理公司行使企業經營權

國有企業的經營權通過市場化的途徑授權給合格的專業的產業管理公司來行使,是兼顧國有企業改革的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的重要環節。這一新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實行“兩權分離”,國企“混改”只能限定在企業經營權的範疇之內,通過完善和優化經營權的授權、用權和考核來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達到鞏固和發展全民所有制的目的。

第二,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對分離之後,企業經營權是通過市場化競爭的方式授權給公司法人而不是自然人。因此,這一管理模式不同于傳統的國企承包制。

第三,行使企業經營權的公司是專業化的產業管理公司,而不是普通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市場經濟體制裡,一切可交易的商品都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雙重性”,具有使用價值形態和價值形態。產業管理公司側重於使用價值形態和實體經濟領域的管理;資產管理公司側重於價值形態和虛擬經濟領域的管理。目前中國到處都有資產管理公司,卻很難看到產業管理公司。這是中國經濟過度金融化、虛擬化、泡沫化的一個表現。

中國應該鼓勵行業內最優秀的實體企業與國有資本共同組建混合所有制的產業管理公司來受託管理國有企業,行使國有企業經營權。同時,把党的領導以契約條款的方式寫入託管合同之中。可以把資本市場“合格投資人制度”引入產業管理公司的制度建設中,建立“合格產業管理公司制度”。

成立合格產業管理公司的標準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故此,合格產業管理公司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第一,合格產業管理公司的發起人必須是中國本土企業,外資獨資企業和外資實際控制的企業不得成為發起人。

第二,合格產業管理公司的發起人必須是行業龍頭、納稅大戶和環保標杆,具有優秀的產業管理能力,能夠履行良好的社會責任。這意味著只有行業前三名或前五名的企業具備發起成立產業管理公司的資格。

第三,產業管理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必須三分之二以上是中共黨員,董事長和總經理必須是中共黨員。由產業管理公司受託管理國有企業,由產業管理公司組建國有企業的董事會、任命董事會成員,並由該董事會組建經營班子(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等)。在新組建的國有企業董事會和經營班子裡,中共黨員必須占三分之二以上。產業管理公司任命的國有企業董事長必須是中共黨員。

鑒於“堅持党的領導、加強党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通過合格產業管理公司的制度設計,則可體現黨對產業管理公司的領導、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第四,政府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向國有企業直接委派財務總監和法務總監,負責即時瞭解和監督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合規狀況,並監督產業管理公司在授權管理國有企業過程中的合同履約情況。

第五,產業管理公司可以實行混合所有制。原則上,產業管理公司發起人(企業)占30%到40%的股份,國有資本占20%到30%的股份,產業管理專家團隊作為管理合夥人佔有40%到50%的分紅權(管理專家團隊不佔有管理公司的股份,分紅權不能繼承。這種不可繼承的分紅權屬于“成員權所有制”的一種形式)。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通過招投標的方式,比較各產業管理公司的業務資質、管理能力、專家水準、內控制度和管理收費等指標,以確定國有企業經營權的授權對象。產業管理公司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獲得國有企業經營權之後,根據合同約定的條款依法經營企業。

國有企業的董事和高管由產業管理公司聘請和委派。產業管理公司根據經營業績、經營規模收取管理費,並將這部分管理費收入用於支付那些委派到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獎金。在國企工作的董事和高管可以獲得市場化定價的報酬。

舉例:如果成立“華為通信產業管理公司”

國有企業經營權的市場化授權管理模式可以在某些競爭性的領域開始試點。比如,可以由華為公司作為發起人,聯合國家資本和華為內部的產業管理專家發起成立“中國華為電子通訊產業管理公司”,通過協商和選擇,把國資委管理的一部分電子和通訊類的參股企業和控股企業授權給這家產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由“華為產業管理公司”組建董事團隊和管理團隊來受託管理電子和通訊類的國有企業和國有股權。

華為產業管理公司可以把電子通訊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電子通訊產業鏈,以全產業鏈的組織形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從宏觀經濟角度看,產業管理公司是產業的整合者,也是“全產業鏈競爭模式”的組織者。

電子通訊類的國有資產經營權究竟是委託給國資委任命的幹部來行使,還是委託給“華為產業管理公司”來行使,哪個主體更能提高管理效率?結論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電子整機產品已經取得長足發展,但是,高端的電子元器件包括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較高的電子晶片仍然控制在美國和日本的手中。每年進口晶片的資金高達1.2萬億元,超過了進口原油的金額。以手機為例,自主晶片的占比不足5%。中興被罰8.92億美元事件意味著中國電子工業在國際舞臺上並不具備獨立自主的發展能力。因此,在電子工業領域,急需成立專業化的產業管理公司,通過整合資源和集中投入,迅速彌補電子產業鏈中的短板,扭轉中國電子產業華而不實的局面。

產業管理公司的主要優勢

通過市場化授權,由產業管理公司行使國有企業經營權的管理模式具有如下優勢:

第一,有利於維護公有制主體地位不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動搖。國企經營權的市場化授權改革不會損害企業所有權。這項改革僅僅在經營權的範疇裡展開,目的在於提高國有經濟的運行效率,而不是削弱公有制。

第二,有利於將黨對公有制經濟的領導模式制度化、法制化和契約化。黨組織的建設可以與組建產業管理公司結合起來,黨員在經濟建設中的先鋒隊作用可以在管理契約中體現出來,從而把國家使命、社會責任和黨員義務在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得到有機統一。

第三,有利於提高微觀企業的經營效率,可以克服各級國資委管理國有企業所形成的各種弊病。通過實行“全民所有,兩權分離;政府監管,法人經營”,實現政企分開,避免官員尤其是即將退休的官員空降到國企擔任董事長和國企高管等情況的發生,防止國有企業變成官僚機構、最終被市場競爭所淘汰。

第四,有利於產業整合和資源配置,克服重複投資、重複建設和無序競爭,從而提高市場經濟的宏觀經濟效益。產業管理公司是產業的整合者和組織者,是“全產業鏈競爭模式”的執行者。產業管理公司不僅可以代替政府官員管理國有企業,提高企業的微觀經營效率,而且可以通過受託管理產業鏈上不同的企業、整合產業資源、優化資源配置、聯合科研攻關、聯手開拓市場等途徑,實現宏觀經濟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微觀經濟領域的高效率,總是伴隨著宏觀經濟層面的過度競爭、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由合格的產業管理公司授權行使公有制經濟的經營權,發揮國有經濟的組織作用和主導作用,既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專業化管理水準,又有利於行業資源整合、聯合科研攻關、避免重複投資和過度無序競爭,有利於提高宏觀經濟效益。因此,建立“全民所有,兩權分離;政府監管,法人經營”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組建合格的產業管理公司,是激發制度優勢、著力體制機制的重要創新。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投資銀行專家,安信信託獨立董事,廈門大學金融系客座教授)

委託其行使國有企業經營權,並通過法律途徑把產業管理公司的權利與義務明確下來,從而實現國企經營權的授權模式步入市場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讓產業管理公司行使企業經營權

國有企業的經營權通過市場化的途徑授權給合格的專業的產業管理公司來行使,是兼顧國有企業改革的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的重要環節。這一新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實行“兩權分離”,國企“混改”只能限定在企業經營權的範疇之內,通過完善和優化經營權的授權、用權和考核來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達到鞏固和發展全民所有制的目的。

第二,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對分離之後,企業經營權是通過市場化競爭的方式授權給公司法人而不是自然人。因此,這一管理模式不同于傳統的國企承包制。

第三,行使企業經營權的公司是專業化的產業管理公司,而不是普通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市場經濟體制裡,一切可交易的商品都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雙重性”,具有使用價值形態和價值形態。產業管理公司側重於使用價值形態和實體經濟領域的管理;資產管理公司側重於價值形態和虛擬經濟領域的管理。目前中國到處都有資產管理公司,卻很難看到產業管理公司。這是中國經濟過度金融化、虛擬化、泡沫化的一個表現。

中國應該鼓勵行業內最優秀的實體企業與國有資本共同組建混合所有制的產業管理公司來受託管理國有企業,行使國有企業經營權。同時,把党的領導以契約條款的方式寫入託管合同之中。可以把資本市場“合格投資人制度”引入產業管理公司的制度建設中,建立“合格產業管理公司制度”。

成立合格產業管理公司的標準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故此,合格產業管理公司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第一,合格產業管理公司的發起人必須是中國本土企業,外資獨資企業和外資實際控制的企業不得成為發起人。

第二,合格產業管理公司的發起人必須是行業龍頭、納稅大戶和環保標杆,具有優秀的產業管理能力,能夠履行良好的社會責任。這意味著只有行業前三名或前五名的企業具備發起成立產業管理公司的資格。

第三,產業管理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必須三分之二以上是中共黨員,董事長和總經理必須是中共黨員。由產業管理公司受託管理國有企業,由產業管理公司組建國有企業的董事會、任命董事會成員,並由該董事會組建經營班子(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等)。在新組建的國有企業董事會和經營班子裡,中共黨員必須占三分之二以上。產業管理公司任命的國有企業董事長必須是中共黨員。

鑒於“堅持党的領導、加強党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通過合格產業管理公司的制度設計,則可體現黨對產業管理公司的領導、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第四,政府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向國有企業直接委派財務總監和法務總監,負責即時瞭解和監督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合規狀況,並監督產業管理公司在授權管理國有企業過程中的合同履約情況。

第五,產業管理公司可以實行混合所有制。原則上,產業管理公司發起人(企業)占30%到40%的股份,國有資本占20%到30%的股份,產業管理專家團隊作為管理合夥人佔有40%到50%的分紅權(管理專家團隊不佔有管理公司的股份,分紅權不能繼承。這種不可繼承的分紅權屬于“成員權所有制”的一種形式)。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通過招投標的方式,比較各產業管理公司的業務資質、管理能力、專家水準、內控制度和管理收費等指標,以確定國有企業經營權的授權對象。產業管理公司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獲得國有企業經營權之後,根據合同約定的條款依法經營企業。

國有企業的董事和高管由產業管理公司聘請和委派。產業管理公司根據經營業績、經營規模收取管理費,並將這部分管理費收入用於支付那些委派到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獎金。在國企工作的董事和高管可以獲得市場化定價的報酬。

舉例:如果成立“華為通信產業管理公司”

國有企業經營權的市場化授權管理模式可以在某些競爭性的領域開始試點。比如,可以由華為公司作為發起人,聯合國家資本和華為內部的產業管理專家發起成立“中國華為電子通訊產業管理公司”,通過協商和選擇,把國資委管理的一部分電子和通訊類的參股企業和控股企業授權給這家產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由“華為產業管理公司”組建董事團隊和管理團隊來受託管理電子和通訊類的國有企業和國有股權。

華為產業管理公司可以把電子通訊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電子通訊產業鏈,以全產業鏈的組織形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從宏觀經濟角度看,產業管理公司是產業的整合者,也是“全產業鏈競爭模式”的組織者。

電子通訊類的國有資產經營權究竟是委託給國資委任命的幹部來行使,還是委託給“華為產業管理公司”來行使,哪個主體更能提高管理效率?結論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電子整機產品已經取得長足發展,但是,高端的電子元器件包括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較高的電子晶片仍然控制在美國和日本的手中。每年進口晶片的資金高達1.2萬億元,超過了進口原油的金額。以手機為例,自主晶片的占比不足5%。中興被罰8.92億美元事件意味著中國電子工業在國際舞臺上並不具備獨立自主的發展能力。因此,在電子工業領域,急需成立專業化的產業管理公司,通過整合資源和集中投入,迅速彌補電子產業鏈中的短板,扭轉中國電子產業華而不實的局面。

產業管理公司的主要優勢

通過市場化授權,由產業管理公司行使國有企業經營權的管理模式具有如下優勢:

第一,有利於維護公有制主體地位不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動搖。國企經營權的市場化授權改革不會損害企業所有權。這項改革僅僅在經營權的範疇裡展開,目的在於提高國有經濟的運行效率,而不是削弱公有制。

第二,有利於將黨對公有制經濟的領導模式制度化、法制化和契約化。黨組織的建設可以與組建產業管理公司結合起來,黨員在經濟建設中的先鋒隊作用可以在管理契約中體現出來,從而把國家使命、社會責任和黨員義務在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得到有機統一。

第三,有利於提高微觀企業的經營效率,可以克服各級國資委管理國有企業所形成的各種弊病。通過實行“全民所有,兩權分離;政府監管,法人經營”,實現政企分開,避免官員尤其是即將退休的官員空降到國企擔任董事長和國企高管等情況的發生,防止國有企業變成官僚機構、最終被市場競爭所淘汰。

第四,有利於產業整合和資源配置,克服重複投資、重複建設和無序競爭,從而提高市場經濟的宏觀經濟效益。產業管理公司是產業的整合者和組織者,是“全產業鏈競爭模式”的執行者。產業管理公司不僅可以代替政府官員管理國有企業,提高企業的微觀經營效率,而且可以通過受託管理產業鏈上不同的企業、整合產業資源、優化資源配置、聯合科研攻關、聯手開拓市場等途徑,實現宏觀經濟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微觀經濟領域的高效率,總是伴隨著宏觀經濟層面的過度競爭、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由合格的產業管理公司授權行使公有制經濟的經營權,發揮國有經濟的組織作用和主導作用,既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專業化管理水準,又有利於行業資源整合、聯合科研攻關、避免重複投資和過度無序競爭,有利於提高宏觀經濟效益。因此,建立“全民所有,兩權分離;政府監管,法人經營”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組建合格的產業管理公司,是激發制度優勢、著力體制機制的重要創新。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投資銀行專家,安信信託獨立董事,廈門大學金融系客座教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