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亞洲期貨零售交易崛起

憧憬2017年, 不確定性將繼續主導市場。 目前的焦點是法國, 因為法國的總統選舉結果將對歐洲產生深遠的影響。 此外, 歐洲兩大國家荷蘭和德國的選舉也將對歐盟造成衝擊。 再者, 英國啟動正式脫歐程式, 將增加歐洲和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 美國新政府貿易計畫的影響仍然有待觀望。 與此同時, 中國繼續面臨經濟轉型和金融市場國際化等種種挑戰, 因此亞洲自身同樣不乏不確定性因素。

去年, 投資者迅速意識到各個市場和資產類別的波動性不尋常的高。 亞洲方面, 越來越多的散戶投資者開始使用期貨,

試圖把握機會和管理與其他投資相關的風險。 去年, 芝商所的亞太日均交易量達到創紀錄的630000份合約, 較前一年增長15%。

當然, 這一資料遠低於美國期貨市場的交易量, 美國的金融衍生產品已經成為零售投資者交易工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芝商所2016年的全球日均交易量創下歷史新高1560萬份, 無論是利率、能源、農產品(行情000061,買入)、金屬、期權總量還是電子期權均達到歷史高位。 然而, 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重要趨勢是, 期貨越來越受到亞洲地區散戶投資者的歡迎。

和去年的趨勢相似, 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快速變化為機構帶來更多風險的同時, 也為活躍的散戶投資者在跨所有資產類別上全天24小時創造了投資機會。

事實上, 去年芝商所的亞洲個人交易增長超過40%, 前三位元產品包括原油期貨、E-迷你標準普爾500期貨和黃金期貨。 此外, 芝商所在亞洲市場時段的交易量提升了50%。 這意味著, 交易者可以在美國、歐洲以及亞洲交易時段全天候在流動性充足且監管完善的市場實踐他們的策略。 當投資者在脫歐公投和美國大選(2016年兩個最重要的交易日)期間看到機會時, 這樣的投資管道就尤為重要。

在中國市場, 投資者對期貨的興趣尤其濃厚。 對於較其他市場擁有有限投資選擇的中國投資者而言, 期貨持續具有吸引力。 那些希望從股市和被過度投資的房地產市場轉向多樣化投資的人士, 在現實中擁有的替代選擇非常少。 人民幣的下行壓力實際上削弱了中國中產階層的購買力,

因為中產階級日益傾向於境外旅遊和消費;再加上最近中國政府採取措施限制資本外流, 進一步增加了期貨交易的吸引力。

然而, 將期貨日益受歡迎僅歸結於缺乏其他投資選擇未免以偏概全。 期貨具有自身的魅力——高度透明、流動性充足和多樣化。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越來越多投資于傳統證券和股票工具的投資者使用期貨進行多元化投資。 散戶投資者對期貨的興趣不斷增加, 也反映出期貨對希望更好地掌控投資管道和對沖投資風險的人士, 是更為可取的方法。 當然, 科技的進步大大促進了這一趨勢, 很多人從家中或通過智慧手機就可方便地交易各資產類別。

不過, 可能還有其他影響因素。 儘管共同基金仍然是許多交易者的選擇, 但近年來出現大量資金流出的情況。 其他替代基金如對沖基金一般需要較高的准入門檻, 並且設有最長6個月的鎖定期。 而在危機時期, 這些基金更設置了贖回限制。

另一方面, 期貨提供了投資一系列不同資產類別的管道, 又無需像其他金融工具般放棄流動性和透明度。 此外, 期貨還提供一些與傳統債券和股票市場的關聯性很小、同時具有高度流動性的資產類別投資機會。 投資者可以通過期貨投資利率、股指、外匯、能源、農產品和金屬。 隨著投資者日趨成熟, 他們會積極分散持倉和識別不跟隨股票和債券走勢的資產類別。

去年區內交易量的大幅增加,

會鼓勵更多投資者抓緊期貨交易的機會, 創造額外流動性的良性迴圈, 從而進一步提高這些交易工具的吸引力。 隨著我們繼續加大教育力度, 促使區內投資者進一步成熟, 預期亞洲的零售期貨交易將進一步增加, 令投資者和市場獲益。 (作者為芝商所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負責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