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唐寧:資產配置是財富管理的必選項

並非所有的理財都是真正的財富管理。

“真正的財富管理並不是簡單地購買某一類金融產品、在股市上賺了多少錢, 而是一份完整的資產配置”,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剛剛起步, 我們最需要‘有品質’的增長, ‘質’就是指投資人是否進行了資產配置, 如果他繼續重度的持有固定收益類產品、或者重度的炒股, 量可能很大, 但其實不能算是科學的資產配置, 不符合財富管理的邏輯。 ”

對於財富管理行業而言, “從單一產品到資產配置”是一輛已經啟動的列車, 投資者或許可以在不同的時點和空間上車,

但是絕不應錯過。

“就資產配資理念催生的市場進程而言, 我覺得現在應該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如果以進度條來形容, 甚至還僅僅是很低的個位數。 不過, 與過去僅僅呼籲資產配置不同, 如今財富管理機構有實實在在的產品落地這一投資理念和需求。 對於高淨值人群, 可以通過專業人士進行服務;對於大眾富裕階層, 可以用科技金融的方式實現資產配置”。

唐寧指出, 即便是高淨值客戶, 要達成財富管理的目標, 也需要戰勝自己的誤區:第一個誤區, 是投資者喜歡本人直接負責全部投資。 實際上, 隔行如隔山, 金融與產業投資之間並不僅僅是“一張窗戶紙”的距離;誤區二, 投資者習慣于產品導向型投資。

跟風選擇某一種產品或要求達標某一預期收益率, 不瞭解對應產品的底層資產, 這麼做的後果是風險不可控。

接下來, 對於高淨值人群打破誤區後選擇的“投資顏值擔當”——財富管理機構必須具備的條件, 唐寧設定了四大要素。

第一, 是具有相當的投資能力。 財富管理機構的投資基因極其重要, 一個簡簡單單的代銷的模式是完全不能成立的;第二是國際化的能力, 未來能夠服務于高淨值人群的一定是國際化的機構, 擁有國際化的人才團隊, 國際化的佈局, 國際化的視野, 國際化的資源、國際化的經驗;第三, 是科技能力。 科技讓金融更美好, 沒有科技能力就丟了一隻翅膀;第四, 企業成功的絕殺技是偉大的動機,

有使命感、責任感。

對於財富管理機構如何與銀行私人銀行業務部門爭奪高富帥這一“尋釁話題”, 唐寧輕鬆地表示, “從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來看, 目前的管理機構應該說並不是太多, 而是太少了。 各類機構目前的共同使命是推動市場更好、更快的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 不同類型的機構各有不同的稟賦、成長路徑也可能不一樣。 ”

談及未來財富管理行業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裡面尋找確定性”, 唐寧表示, “過去的十年或許是固定收益類投資的十年, 是銀行融資、信託融資的十年, 投資者可以找到很多收益率達到兩位元數以上的投資產品跟投資機會, 期限又短回報高又低風險。 但是, 如今這樣的投資機會已經一去不復返。

未來的十年將是權益類投資的十年, 權益類投資包括二級市場投資, 但短線炒股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權益類投資。 ”

此外, 對於目前各類金融機構都在努力提升的用戶體驗, 唐寧也提出了新穎有趣的看法——服務內容還是應該重於形式。 “金融服務的使用者體驗肯定需要提升, 但是使用者體驗是多方位的, 不僅僅是點擊的過程是否足夠便捷、美觀, 更重要的是包括最終是不是有滿意的回報、是不是管控了風險、是否進行了資產配置等等, 這是非常重要的用戶體驗, 技術層面的體驗顯然並不是最核心的。 這跟電商的體驗不同, 電商的體驗到了購物配送就結束了, 而產品則是相對標準化、可預期的;金融產品大多是非標準化的,

而且是滯後的體驗, 需要時間來證明是否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