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人民的名義》祁同偉8歲就認識達康書記,曾娶中國第一古典美人

本文采寫:新京報張坤玉

新媒體編輯:田偲妮

最近非常火的一句“達康書記別低頭, GDP會掉, 祁同偉會笑”, 有誰能想到, 在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 針鋒相對的達康書記跟祁同偉, 早在1972年的中央電視臺少兒演出隊就相識了, 現在許亞軍還有一張倆人一起爬香山, 抓蟈蟈的照片。

40歲以下的觀眾更想像不到, 如今依舊風度翩翩的許亞軍在1984年時就紅極一時, 是全中國女性的超級愛豆。 這個耿直的北京男人, 經歷了大紅大紫, 經歷了影視行業的改革開放, 不願出演爛片的他, 也曾退居幕後。

圖片來自網路

新京報專訪最近熱播劇《人民的名義》裡人氣角色祁同偉的扮演者許亞軍, 在那個年代, 他就是你父母心中能刷爆流量的“高人氣鮮肉”。

祁同偉並不壞, 我8歲就認識達康書記

最近幾集《人民的名義》裡祁同偉已經“黑化”, 不少人恨他恨得牙癢癢, 問到這個角色時, 許亞軍說如果你是祁同偉, 也許你也會這麼做:

“我從來沒想過他是一個廳長, 我的工作習慣是從這個人的內心去著手。 祁同偉並不是骨子裡的壞人, 他很掙扎。 他是一個戰鬥英雄, 公安大學畢業後, 從基層幹起, 也曾經是緝毒大隊的隊長, 身體裡也留有販毒分子的子彈,

還因此差點喪命。 他也曾經追求過自己的愛情, 把事業設想得非常完美, 但是當他踏入社會發現一切跟心裡設想的距離太遙遠, 所以他扭曲和掙扎, 之後的路到底怎麼走?我有時候甚至想, 如果我真的是祁同偉, 會怎麼做?這個戲看完之後, 我其實特別想問看過這個戲的人同樣的問題, 我甚至覺得會有相當一批人跟祁同偉一個做法。 ”

別看許亞軍對祁同偉這個角色充滿著“感情”, 最初他並不想出演, “剛開始還沒有看到劇本, 公司跟我說有這樣一個戲的時候我是拒絕的。 因為這種所謂的反腐題材, 一般力度都不夠, 人物也都比較模式化。 後來看到周梅森老師的劇本, 我覺得祁同偉這個人物很豐滿, 是這裡面性格最豐滿的一個。 ”

隨著《人民的名義》熱播以及近段時間祁同偉“大發力”, 許亞軍也與劇裡對手“達康書記”一樣成為網友表情包裡的常客

包括那句很火的“達康書記別低頭,GDP會掉,祁同偉會笑”許亞軍也熟悉,他哈哈哈笑個不停後說“網友朋友特別可愛,他們有著漫無邊際的想像力,我覺得特別樂。”

而在戲外,許亞軍和吳剛感情非常好,從小就認識,也合作過好幾部戲,前一段時間,在上海還一起剛拍完一個戲。“當年在中央電視臺少兒演出隊,我8歲的時候跟吳剛在那裡就認識了。我們倆還有一張照片,我們去香山玩,我抓了一隻蟈蟈,一排人站在那,吳剛就站我身後。後來吳剛去了人藝,我去了兒藝。”

△能找得到許亞軍、吳剛在哪嗎?提示:左二和右三

許亞軍是北京人,“我小時候在北京小學上學,北京小學是北京的文藝重點學校,文藝隊組織得比較好。我們街坊鄰居都是這個文藝演出隊裡面的,我姐姐也是這個隊裡面的,我就特別想參加。”

最開始許亞軍參加的是合唱隊,結果唱了三天,被勸退了,“說我唱歌跑調,影響了合唱團整體的水準,於是就扼殺了我的歌唱生涯。”後來,許亞軍加入了中央電視臺的少兒演出隊,“也就是現在銀河少年藝術團的前身。”

許亞軍8歲那年,有一個電影叫《烽火少年》,需要一個小演員,許亞軍被選中去試戲,“我記得在北影廠住了一個星期,但是因為當時身高太矮了,人家說我還沒馬肚子高呢,最後他們選了一個中國雜技團的小學員。那個算是第一次跟這個職業有接觸。”也就是在這個少兒演出隊裡面,8歲的許亞軍認識了10歲的“達康書記”吳剛。

16歲進兒藝,一個月掙37塊5

唱歌跑調的許亞軍曾經一度還迷戀過唱樣板戲,“我們家有一個話匣子,就是半導體,每天就這八個樣板戲唱來唱去,就喜歡楊子榮打虎上山這一段。”

那個年代,北京小孩冬天都有一件帶帽子的斗篷。這天,雖然是夏天,但是唱著楊子榮的許亞軍覺得不過癮,就把冬天穿的斗篷翻出來了,充當楊子榮的披風,手裡拿著一根管子,自己在床上演這一段。“唱到高潮時,有一個往後一撤步的亮相動作,當時我在單人床上,沒估算好距離,一撩衣服一撤步,噗通就掉地上了。”恰好這時許亞軍的哥哥從外邊回來,看著大夏天披著棉襖躺在地上的弟弟哭笑不得,訓了許亞軍幾句,還把許亞軍充當鞭子的道具皮管子扔到了房頂上,從此之後,許亞軍就再也不唱樣板戲了。

1975年有一部電影叫《青春似火》,算是許亞軍真正第一次表演,即便如此,許亞軍也沒覺得自己以後就要做演員。

“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戲裡有好多中戲的學生,他們跟我說中戲正在招我這麼大的孩子,讓我去試試,我沒當回事。後來中戲到我們學校來挑人,問我們老師這裡是不是有一個孩子叫許亞軍,當時我還在學校操場上開批鬥大會呢。”

△那時候的許亞軍真zùn,But我看到了蔡國慶!!

△這倆人直到現在也一直關係不錯

許亞軍的這波招生,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跟中央戲劇學院的聯合招生,於是1980年,剛從中戲畢業的許亞軍也順理成章的進入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我畢業的時候才16歲,那會的日常工作就是排話劇,一個月掙37塊5。那個時候沒有其他的想法,就是踏踏實實在劇院工作。”這種工作的隸屬關係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變過。

△左邊是兒童劇《白雪公主》

20歲一夜成名,全國女性都想嫁他

1984年,許亞軍20歲時憑藉電視劇《尋找回來的世界》紅遍全國,這也是宋丹丹的第一部電視劇作品。當年宋丹丹還誇過許亞軍長得好看。拍戲的時候宋丹丹、許亞軍熬夜打了4宿紙牌,就為了贏一袋山楂片。幾個年輕人都沒有想到,這部戲能如此成功。

當年在這部劇裡飾演“伯爵”謝悅的許亞軍太帥,宋丹丹在戲裡看他的眼神都是這樣的(感覺本色出演)

也是因為這部電視劇,許亞軍成了全國女性的男神,他成了第一個登上中國《大眾電影》雜誌封面的男演員。“他們說以前不敢上男演員,怕沒人買,後來我問他們我這期怎麼樣,他們說還行,反正都賣出去了。”

還有不少女觀眾願意出高價嫁妝嫁他

朋友們,當年的6萬可不少啊!

那個年代,追星的方式就是寫情書,於是從全國各地給許亞軍寄的情書不計其數,最後都用麻袋裝,署名就寫著“北京,許亞軍收”,就直接能寄到許亞軍家。“我們單位附近正好就是東單郵局,他們當時確實處理了好多我的信,反正知道是兒藝許亞軍的,就都直接送我們家去了。”

△看那個時候和許亞軍一起上封面的人

遭遇“爛片”時代,曾退居幕後多年

成名之後,許亞軍幾乎不拍電視劇,覺得大銀幕才是自己施展的舞臺。“那會大家都開玩笑說,你是拍電影的。”

而後的電影制度改革給電影市場帶來的變化,卻讓許亞軍有點不太適應。“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電影制度改革,很多個人的投資多了起來。那個時候叫‘電影承包制’。這段時間就是中國電影比較‘黑暗’的時候,我說的黑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大批的人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家都只想著怎麼能賺更多的錢,而不是怎麼拍好電影。導致爛片特別多。所以那會拍了十幾部電影,其中有好幾部爛片,有點拍傷到了。我覺得我這輩子要是就幹這個就太無趣太無聊了,很長一段時間對這行很灰心,甚至是厭惡。”

於是,許亞軍就去拍了一個電視劇,“電視劇也有好有壞,拍來拍去還是覺得沒有意思,當時有點看不到希望的感覺。後來,我就轉去做幕後,想自己去做戲,自己來做劇本,找題材、找編劇,體驗生活什麼的。但是我突然發現,那完全是另外一個領域,需要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人鬥恰恰是我最厭惡的事情,面對各種爾虞我詐,面對欺騙。然後我毅然決然的又離開幕後,回到幕前。”

△忍不住截了個許亞軍抽煙圖,實在太蘇了

1995年,在幕後嘗試了一年多之後,許亞軍決定還是回來拍戲。“尤其是2000年的時候,我大兒子出生,我覺得我的責任更重了,我要做好工作,為了我愛的人,為了家人,首先就是要有事業。”

也正是這一年,許亞軍拍的第一部自己特別滿意的戲叫《一年又一年》,“這是北京電視劇藝術中心拍的一個戲,這個戲也是拍了這麼多我第一個跟別人說,我拍了一個電視劇挺好看的。原來拍戲我從來不跟別人說,最好都別播。”

再婚的許亞軍家庭幸福有訣竅

許亞軍如今家庭幸福,但當年他與“第一古典美女”同樣也是萬千男生想娶的人——何晴的婚姻頗矚目

跑個題,何晴真的太美了,你們小時候看她劇肯定也被驚豔到過

↓↓

2001年,許亞軍與何晴生下了大兒子,2003年離婚。

現任妻子張澍2010年為他再添一子“只要我不拍戲,我都會在家陪著孩子。孩子的教育,家長還是不能缺失的。我大兒子現在16歲,馬上就17了,我都是站在一個朋友的立場上去跟他聊天。尤其孩子越來越大了,所以跟他溝通的時候,對一些用詞也是要多注意。”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許亞軍覺得自己還是錯過了很多,“有一年特別明顯,我在外面拍戲半年沒回家,我一回來,突然發現大兒子已經比我高了,跟我說話都要眼睛往下看了。”

△現任妻子張澍與兩個“兒子”和許亞軍

許亞軍的大兒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再婚家庭,“他很聰明,他原來一直叫阿姨,後來我跟我愛人結婚了之後,他還叫阿姨,當他知道我愛人懷孕了之後,突然自己改口叫澍媽媽,他那個時候9歲。每天沒事就拿本書坐我太太旁邊給弟弟講故事。現在他和弟弟感情非常好,他上寄宿學校,每週末我去接他,他一上車第一句話都是問‘團團’呢?(團團是小兒子的乳名)”

△許亞軍曬與家人相聚

在與妻子的相處中,許亞軍也有自己的為夫之道:“我就經常跟我兒子們說,有一點你們得多學爸爸,就是認錯快。有什麼事先認錯,至於錯沒錯,之後再說。”許亞軍說,大兒子也會經常跟母親聯繫,“人在世界上生活,為什麼要放棄母愛呢,這是不可以的。”

【彩蛋】

高爾夫發燒友“燒”到《人民的名義》

許亞軍愛打高爾夫,“原來我喜歡的運動是健身、踢足球、羽毛球、游泳。但是我踢足球的時候把肋骨踢斷了、把腿踢斷了。我經常是業餘愛好受專業傷。打高爾夫最開始是為了拍戲,2003年,我在大連拍戲,戲裡面有一點高爾夫的戲,但是當時完全不會。”

回到北京,恰好有朋友給許亞軍打電話,說組建了高爾夫球隊,邀請他加入,“當時請的教練也是在中國第一個取得PDA認證的教練,後來他也是中國國家隊的教練。”剛剛因為不會打球而遭遇尷尬的許亞軍立刻就加入了。“一摸上杆就愛上這項運動了。打高爾夫一場下來,各種起伏跌宕。就如同經歷了一場人生。”許亞軍說教練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想學好高爾夫就要學好做人。

喜歡打高爾夫球的這份熱情加上本身的熱心腸,在拍《人民的名義》時許亞軍主動幫忙勘景。“《人民的名義》有一場戲在高爾夫球場拍的,導演不打高爾夫,所以他們對一些設施和環境不瞭解,我就去看看提點建議。”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許亞軍就是一個過得特別正直的“老幹部”,什麼都規規矩矩,他說就像打高爾夫一樣“高爾夫的‘紳士精神’是在於這運動並沒有裁判隨時隨刻跟著你,它是一項自律性很強的運動,球打到一個位置,如果你挪動巴掌大的位置,就能打出特別好的成績,所以很需要自覺遵守規則。”

包括那句很火的“達康書記別低頭,GDP會掉,祁同偉會笑”許亞軍也熟悉,他哈哈哈笑個不停後說“網友朋友特別可愛,他們有著漫無邊際的想像力,我覺得特別樂。”

而在戲外,許亞軍和吳剛感情非常好,從小就認識,也合作過好幾部戲,前一段時間,在上海還一起剛拍完一個戲。“當年在中央電視臺少兒演出隊,我8歲的時候跟吳剛在那裡就認識了。我們倆還有一張照片,我們去香山玩,我抓了一隻蟈蟈,一排人站在那,吳剛就站我身後。後來吳剛去了人藝,我去了兒藝。”

△能找得到許亞軍、吳剛在哪嗎?提示:左二和右三

許亞軍是北京人,“我小時候在北京小學上學,北京小學是北京的文藝重點學校,文藝隊組織得比較好。我們街坊鄰居都是這個文藝演出隊裡面的,我姐姐也是這個隊裡面的,我就特別想參加。”

最開始許亞軍參加的是合唱隊,結果唱了三天,被勸退了,“說我唱歌跑調,影響了合唱團整體的水準,於是就扼殺了我的歌唱生涯。”後來,許亞軍加入了中央電視臺的少兒演出隊,“也就是現在銀河少年藝術團的前身。”

許亞軍8歲那年,有一個電影叫《烽火少年》,需要一個小演員,許亞軍被選中去試戲,“我記得在北影廠住了一個星期,但是因為當時身高太矮了,人家說我還沒馬肚子高呢,最後他們選了一個中國雜技團的小學員。那個算是第一次跟這個職業有接觸。”也就是在這個少兒演出隊裡面,8歲的許亞軍認識了10歲的“達康書記”吳剛。

16歲進兒藝,一個月掙37塊5

唱歌跑調的許亞軍曾經一度還迷戀過唱樣板戲,“我們家有一個話匣子,就是半導體,每天就這八個樣板戲唱來唱去,就喜歡楊子榮打虎上山這一段。”

那個年代,北京小孩冬天都有一件帶帽子的斗篷。這天,雖然是夏天,但是唱著楊子榮的許亞軍覺得不過癮,就把冬天穿的斗篷翻出來了,充當楊子榮的披風,手裡拿著一根管子,自己在床上演這一段。“唱到高潮時,有一個往後一撤步的亮相動作,當時我在單人床上,沒估算好距離,一撩衣服一撤步,噗通就掉地上了。”恰好這時許亞軍的哥哥從外邊回來,看著大夏天披著棉襖躺在地上的弟弟哭笑不得,訓了許亞軍幾句,還把許亞軍充當鞭子的道具皮管子扔到了房頂上,從此之後,許亞軍就再也不唱樣板戲了。

1975年有一部電影叫《青春似火》,算是許亞軍真正第一次表演,即便如此,許亞軍也沒覺得自己以後就要做演員。

“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戲裡有好多中戲的學生,他們跟我說中戲正在招我這麼大的孩子,讓我去試試,我沒當回事。後來中戲到我們學校來挑人,問我們老師這裡是不是有一個孩子叫許亞軍,當時我還在學校操場上開批鬥大會呢。”

△那時候的許亞軍真zùn,But我看到了蔡國慶!!

△這倆人直到現在也一直關係不錯

許亞軍的這波招生,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跟中央戲劇學院的聯合招生,於是1980年,剛從中戲畢業的許亞軍也順理成章的進入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我畢業的時候才16歲,那會的日常工作就是排話劇,一個月掙37塊5。那個時候沒有其他的想法,就是踏踏實實在劇院工作。”這種工作的隸屬關係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變過。

△左邊是兒童劇《白雪公主》

20歲一夜成名,全國女性都想嫁他

1984年,許亞軍20歲時憑藉電視劇《尋找回來的世界》紅遍全國,這也是宋丹丹的第一部電視劇作品。當年宋丹丹還誇過許亞軍長得好看。拍戲的時候宋丹丹、許亞軍熬夜打了4宿紙牌,就為了贏一袋山楂片。幾個年輕人都沒有想到,這部戲能如此成功。

當年在這部劇裡飾演“伯爵”謝悅的許亞軍太帥,宋丹丹在戲裡看他的眼神都是這樣的(感覺本色出演)

也是因為這部電視劇,許亞軍成了全國女性的男神,他成了第一個登上中國《大眾電影》雜誌封面的男演員。“他們說以前不敢上男演員,怕沒人買,後來我問他們我這期怎麼樣,他們說還行,反正都賣出去了。”

還有不少女觀眾願意出高價嫁妝嫁他

朋友們,當年的6萬可不少啊!

那個年代,追星的方式就是寫情書,於是從全國各地給許亞軍寄的情書不計其數,最後都用麻袋裝,署名就寫著“北京,許亞軍收”,就直接能寄到許亞軍家。“我們單位附近正好就是東單郵局,他們當時確實處理了好多我的信,反正知道是兒藝許亞軍的,就都直接送我們家去了。”

△看那個時候和許亞軍一起上封面的人

遭遇“爛片”時代,曾退居幕後多年

成名之後,許亞軍幾乎不拍電視劇,覺得大銀幕才是自己施展的舞臺。“那會大家都開玩笑說,你是拍電影的。”

而後的電影制度改革給電影市場帶來的變化,卻讓許亞軍有點不太適應。“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電影制度改革,很多個人的投資多了起來。那個時候叫‘電影承包制’。這段時間就是中國電影比較‘黑暗’的時候,我說的黑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大批的人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家都只想著怎麼能賺更多的錢,而不是怎麼拍好電影。導致爛片特別多。所以那會拍了十幾部電影,其中有好幾部爛片,有點拍傷到了。我覺得我這輩子要是就幹這個就太無趣太無聊了,很長一段時間對這行很灰心,甚至是厭惡。”

於是,許亞軍就去拍了一個電視劇,“電視劇也有好有壞,拍來拍去還是覺得沒有意思,當時有點看不到希望的感覺。後來,我就轉去做幕後,想自己去做戲,自己來做劇本,找題材、找編劇,體驗生活什麼的。但是我突然發現,那完全是另外一個領域,需要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人鬥恰恰是我最厭惡的事情,面對各種爾虞我詐,面對欺騙。然後我毅然決然的又離開幕後,回到幕前。”

△忍不住截了個許亞軍抽煙圖,實在太蘇了

1995年,在幕後嘗試了一年多之後,許亞軍決定還是回來拍戲。“尤其是2000年的時候,我大兒子出生,我覺得我的責任更重了,我要做好工作,為了我愛的人,為了家人,首先就是要有事業。”

也正是這一年,許亞軍拍的第一部自己特別滿意的戲叫《一年又一年》,“這是北京電視劇藝術中心拍的一個戲,這個戲也是拍了這麼多我第一個跟別人說,我拍了一個電視劇挺好看的。原來拍戲我從來不跟別人說,最好都別播。”

再婚的許亞軍家庭幸福有訣竅

許亞軍如今家庭幸福,但當年他與“第一古典美女”同樣也是萬千男生想娶的人——何晴的婚姻頗矚目

跑個題,何晴真的太美了,你們小時候看她劇肯定也被驚豔到過

↓↓

2001年,許亞軍與何晴生下了大兒子,2003年離婚。

現任妻子張澍2010年為他再添一子“只要我不拍戲,我都會在家陪著孩子。孩子的教育,家長還是不能缺失的。我大兒子現在16歲,馬上就17了,我都是站在一個朋友的立場上去跟他聊天。尤其孩子越來越大了,所以跟他溝通的時候,對一些用詞也是要多注意。”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許亞軍覺得自己還是錯過了很多,“有一年特別明顯,我在外面拍戲半年沒回家,我一回來,突然發現大兒子已經比我高了,跟我說話都要眼睛往下看了。”

△現任妻子張澍與兩個“兒子”和許亞軍

許亞軍的大兒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再婚家庭,“他很聰明,他原來一直叫阿姨,後來我跟我愛人結婚了之後,他還叫阿姨,當他知道我愛人懷孕了之後,突然自己改口叫澍媽媽,他那個時候9歲。每天沒事就拿本書坐我太太旁邊給弟弟講故事。現在他和弟弟感情非常好,他上寄宿學校,每週末我去接他,他一上車第一句話都是問‘團團’呢?(團團是小兒子的乳名)”

△許亞軍曬與家人相聚

在與妻子的相處中,許亞軍也有自己的為夫之道:“我就經常跟我兒子們說,有一點你們得多學爸爸,就是認錯快。有什麼事先認錯,至於錯沒錯,之後再說。”許亞軍說,大兒子也會經常跟母親聯繫,“人在世界上生活,為什麼要放棄母愛呢,這是不可以的。”

【彩蛋】

高爾夫發燒友“燒”到《人民的名義》

許亞軍愛打高爾夫,“原來我喜歡的運動是健身、踢足球、羽毛球、游泳。但是我踢足球的時候把肋骨踢斷了、把腿踢斷了。我經常是業餘愛好受專業傷。打高爾夫最開始是為了拍戲,2003年,我在大連拍戲,戲裡面有一點高爾夫的戲,但是當時完全不會。”

回到北京,恰好有朋友給許亞軍打電話,說組建了高爾夫球隊,邀請他加入,“當時請的教練也是在中國第一個取得PDA認證的教練,後來他也是中國國家隊的教練。”剛剛因為不會打球而遭遇尷尬的許亞軍立刻就加入了。“一摸上杆就愛上這項運動了。打高爾夫一場下來,各種起伏跌宕。就如同經歷了一場人生。”許亞軍說教練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想學好高爾夫就要學好做人。

喜歡打高爾夫球的這份熱情加上本身的熱心腸,在拍《人民的名義》時許亞軍主動幫忙勘景。“《人民的名義》有一場戲在高爾夫球場拍的,導演不打高爾夫,所以他們對一些設施和環境不瞭解,我就去看看提點建議。”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許亞軍就是一個過得特別正直的“老幹部”,什麼都規規矩矩,他說就像打高爾夫一樣“高爾夫的‘紳士精神’是在於這運動並沒有裁判隨時隨刻跟著你,它是一項自律性很強的運動,球打到一個位置,如果你挪動巴掌大的位置,就能打出特別好的成績,所以很需要自覺遵守規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