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白詩中鸂鶒又名紫鴛鴦

在唐宋和明清時期的文物上, 鸂鶒(音“西翅”)紋都屢見不鮮, 如唐代有三彩鸂鶒酒卮, 宋代有多幅名家所繪的鸂鶒圖, 明清時期有文官七品的鸂鶒補子等。

然而奇怪的是, 對於這種經常出現在古代詩畫中的吉祥鳥, 現代學術界卻還不能確定它是一種什麼水鳥, 是否還存在。

至今各類辭書及網路詞庫中, 對“鸂鶒”的解釋都語焉不詳, 常見的解釋是:鸂鶒, 水鳥名, 形大於鴛鴦, 而多紫色, 雌雄好並遊, 俗稱“紫鴛鴦”。 李白詩中的“七十紫鴛鴦, 雙雙戲庭幽”, 指的就是鸂鶒。 但“紫鴛鴦”具體是哪一種鳥, 誰也說不清。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出版的《鳥與文學》認為有兩種可能:一、鸂鶒即鴛鴦, 鴛鴦為古名, 鸂鶒為後起之名;二、鸂鶒即今之鴛鴦, 今所謂鴛鴦者, 系另有其鳥, 但今不易確指。 《中國動物志·鳥綱》則根據《本草綱目》對鸂鶒的描述, 認為鸂鶒可能是秋沙鴨屬的一種。 此外,

還有學者認為鸂鶒就是鳳頭潛鴨。 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