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胃癌驗案十則之五六,潘明繼,孫宜麟治驗,為生命爭取時間!

潘明繼, 男, 福建南安市人。 1955年畢業于福建醫學院醫療系, 1961年畢業于衛生部福建首屆西學中班。 曾任福州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福州市中西醫結合腫瘤研究所所長、福州市抗癌協會會長、福建中醫學院教授、廈門大學腫瘤細胞工程國家專業實驗室學術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腫瘤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務, 是國家科技成果評審鑒定專家、英國皇家醫學會員。 1991年, 他被美國國際傳記學會評為“國際36位突出貢獻專家”之一, 榮獲“國際畢生學術成就金質塑像獎”;其18項科研課題分別榮獲國際、國家、省部級及市級科技成果獎;1988年,

他榮膺“福建省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4年, 他的家庭被評為全國30戶美好家庭之一;他還是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獲得者、省優秀專家、省勞模、省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拔尖人才、擔任過福建省人大代表、市政協常委。

案五(潘明繼治驗)

柯某, 男, 44歲, 搬運工人。 1968年10月初診。

患者于1968年10月5日在福州市某醫院經胃次全姑息切除術示:癌組織穿透漿膜層, 腫塊4cm×5cmX4cm, 腫瘤芍破破腺粘連, 大小彎淋巴結有散在轉移結節, 總膽管旁有3個淋巴結轉移, 約1.6cm×1.8cmx1.8cm。 病理診斷:胃小彎浸潤型腺癌, 大小彎淋巴結轉移。

刻診:患者因胃小彎潰瘍惡變而行手術治療, 術中發現癌灶廣泛轉移, 僅行姑息切除術。 術後腹部脹氣, 小便不利, 精神不支, 脈軟無力, 血壓下降, 舌苔濁膩帶黃。 此乃癌毒犯胃, 日久體虛, 加上手術刺激, 中焦功能受擾, 氣血循行障礙, 樞機不轉。 立健脾益氣、理氣和胃、解毒化結之法。 處方一(健脾理胃湯):黨參、生黃芪各15克, 茯苓12克, 白術10克, 木香、沙參、神曲各9克, 除皮、雞內金各6克, 幹瓜蔞、穀芽、麥芽各30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煎服3次。

處方二(理胃化結湯):黨參、生黃芪、熟地黃、芡實各15克, 白術10克, 茯苓、黃精各12克, 白英、白花蛇舌草、仙鶴草各30克, 三七1.5克(研沖), 沙參6克, 羊肚棗(系羊胃內由消化液及草茸結成的胃石, 狀如棗)、枸杞子各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煎服3次。

隨症加減:出血, 選加紫草根、仙鶴草、血餘炭、阿膠, 任選1味或2味;氣虛, 貧血, 白細胞減少, 黃芪加量, 選用當歸及雞血藤;脾胃虛寒, 選加高良薑、淡附子、肉桂、龍眼肉、砂仁、豆蔻, 重用田三七, 酌減白花蛇舌草;疼痛, 選加延胡索、烏藥;口乾舌燥, 舌質紅絳, 選加麥冬、玉竹、天冬、石斛、白茅根;便秘, 選用大黃、火麻仁;腹瀉, 選用罌粟殼、秦皮、川厚樸、川黃連;水腫, 選用車前子、豬苓、茯苓皮、澤瀉。 患者服“處方一”3劑, 腹脹消失, 大便通暢, 小便亦利, 精神好轉, 舌苔較淨。 再服3劑後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化療藥用絲裂黴素4毫克, 氟尿嘧啶500毫克, 靜脈滴注1次。 因反應甚劇, 拒絕化療, 用中醫藥治療。 改服“處方二”。

服“處方二”治療1個月後, 症狀消失, 體重增加2.5千克。

繼續中醫藥鞏固治療3年, 第1年服藥250劑, 第2年服200劑, 第3年服100劑, 以後定期複查。

經治臨床症狀消失, 1982年秋經全面檢查, 未見異常。 1984年春隨訪, 全身狀況良好, 已退休安度晚年, 治療後已存活16年。

證治發微:本案胃癌固已廣泛轉移, 僅姑息切除主要腫塊, 大量殘留的轉移癌單純用理胃化結湯治療而愈。 究其病癒原因,在於手術切除主要腫塊,可減少癌毒對機體的刺激,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癌能力,這是主要的第一步。中藥方劑中除有扶正培本的藥物外,還用三七等活血化瘀及白花蛇舌草、白英等清熱解毒毒三藥都有抗癌活性,加上長期使用,有利殘癌的抑制。此外,患者體內可能有較強的抗癌因數,機體及癌細胞對藥物有獨特的敏感性,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終於取得較好的療效。

孫宜麟,生於1915年,遼寧省海城縣人。早年隨家父孫蘚庭學醫,之後又拜營口市著名老中醫魏址洲等為師。他精通經典,辨證準確,博採眾長療效卓著,

案六(孫宜麟治驗,孫維剛整理)

張某,男,58歲,工人。1971年3月14日初診。

患者于1971年1月經遼寧某醫院胃腸X線鋇劑攝片示:十二指腸球部形態不整,幽門竇、幽門前有小指甲大小的鋇斑,有黏膜集中象,壓痛(十)。意見:胃幽門竇部潰瘍並梗阻惡變(?)。1971年2月5日部腹探查示:胃幽門前竇部有一3cm×3cm的腫塊,並侵犯到漿肌層,但表面未破潰,腫塊與胃韌帶及肝十二指脅韌帶粘連。診斷:胃癌。

患者夙有胃疾。於1962年發現胃脘堵脹,至1965年11月10日突然吐血,色黑紫,量約一小痰盂,有腥臭氣,當即住院,擬診上消化道出血,拒絕手術,血止出院。1971年1月18日,覺胃脘嘻雜微痛,並有堵沉感,納呆食少,大便色黑,至本院外科門診,做熱凝固試驗(十),X線鋇劑檢查疑惡變,即住院行剖腹探查術。手術診斷為胃癌,並發現腫塊廣泛粘連,無法摘除,即關腹,於2月23日動員出院。遂來中醫內科求治。

刻診:精神委靡,面色微赤,形體消瘦,聲音微弱,胃有緊脹感,尤於右手上抬時覺胃發沉,時有刺痛,胃納減少,每天能進300克食物,不能下床活動舌質赤,舌中根部有白色苔,脈象沉弦。腹部按之有緊硬感。證屬脾胃失調,汁沫外溢,氣機不暢,血行受阻,挾痰飲搏結,而成有形腫物。立健脾和胃、軟堅消腫之法。

處方一(生薏米粥):生薏苡仁50克(新的為好)。每天早晨煮粥,1次頓服。

處方二(腫瘤四號):幹蟾粉50克(反復炒軋成粉為佳),兒茶50克,明雄黃25克。共研末,用麵粉漿糊為九,如豆粒大,每次4九(含幹瞻粉0.5克,兒茶0.5克,明雄黃0.25克),每日3次。1周後可每日服4次。

5月3日二診:進以上2方,患者胃納增加,每天能進400克食物,體力見恢復,能自行出外活動,自來門診。但進食稍多,胃仍有脹悶感,腹部仍有壓痛感。脈仍弦。繼服前藥觀察。

5月29日三診:患者進食後仍覺胃脘脹悶,1小時後可消失。胃腸鋇劑攝片示:除胃竇區呈痙攣現象外別無所見。

7月12日四診:服藥後覺胸背有熱感,但很快即消失。一般情況均較好,惟自覺進麵食米粥時灼心,服薏米粥後灼心消失。

8月5日五診:術後6個月整,經2方治療後,現無明顯症狀,納穀佳,每天能進食500克左右。繼服前藥鞏固。

經治臨床症狀及腫塊完全消失。1972年6月6日胃腸X線鋇劑攝片示:胃腸吻合處鋇劑通過正常,未見異常改變;胃黏膜規則,十二指腸球部充盈完整。1973年5月15日隨訪,身體健康。至1982年8月已健康存活11年餘,未見復發,仍上班工作。

本文案例出自李濟仁著述的《中醫名家腫瘤證治精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究其病癒原因,在於手術切除主要腫塊,可減少癌毒對機體的刺激,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癌能力,這是主要的第一步。中藥方劑中除有扶正培本的藥物外,還用三七等活血化瘀及白花蛇舌草、白英等清熱解毒毒三藥都有抗癌活性,加上長期使用,有利殘癌的抑制。此外,患者體內可能有較強的抗癌因數,機體及癌細胞對藥物有獨特的敏感性,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終於取得較好的療效。

孫宜麟,生於1915年,遼寧省海城縣人。早年隨家父孫蘚庭學醫,之後又拜營口市著名老中醫魏址洲等為師。他精通經典,辨證準確,博採眾長療效卓著,

案六(孫宜麟治驗,孫維剛整理)

張某,男,58歲,工人。1971年3月14日初診。

患者于1971年1月經遼寧某醫院胃腸X線鋇劑攝片示:十二指腸球部形態不整,幽門竇、幽門前有小指甲大小的鋇斑,有黏膜集中象,壓痛(十)。意見:胃幽門竇部潰瘍並梗阻惡變(?)。1971年2月5日部腹探查示:胃幽門前竇部有一3cm×3cm的腫塊,並侵犯到漿肌層,但表面未破潰,腫塊與胃韌帶及肝十二指脅韌帶粘連。診斷:胃癌。

患者夙有胃疾。於1962年發現胃脘堵脹,至1965年11月10日突然吐血,色黑紫,量約一小痰盂,有腥臭氣,當即住院,擬診上消化道出血,拒絕手術,血止出院。1971年1月18日,覺胃脘嘻雜微痛,並有堵沉感,納呆食少,大便色黑,至本院外科門診,做熱凝固試驗(十),X線鋇劑檢查疑惡變,即住院行剖腹探查術。手術診斷為胃癌,並發現腫塊廣泛粘連,無法摘除,即關腹,於2月23日動員出院。遂來中醫內科求治。

刻診:精神委靡,面色微赤,形體消瘦,聲音微弱,胃有緊脹感,尤於右手上抬時覺胃發沉,時有刺痛,胃納減少,每天能進300克食物,不能下床活動舌質赤,舌中根部有白色苔,脈象沉弦。腹部按之有緊硬感。證屬脾胃失調,汁沫外溢,氣機不暢,血行受阻,挾痰飲搏結,而成有形腫物。立健脾和胃、軟堅消腫之法。

處方一(生薏米粥):生薏苡仁50克(新的為好)。每天早晨煮粥,1次頓服。

處方二(腫瘤四號):幹蟾粉50克(反復炒軋成粉為佳),兒茶50克,明雄黃25克。共研末,用麵粉漿糊為九,如豆粒大,每次4九(含幹瞻粉0.5克,兒茶0.5克,明雄黃0.25克),每日3次。1周後可每日服4次。

5月3日二診:進以上2方,患者胃納增加,每天能進400克食物,體力見恢復,能自行出外活動,自來門診。但進食稍多,胃仍有脹悶感,腹部仍有壓痛感。脈仍弦。繼服前藥觀察。

5月29日三診:患者進食後仍覺胃脘脹悶,1小時後可消失。胃腸鋇劑攝片示:除胃竇區呈痙攣現象外別無所見。

7月12日四診:服藥後覺胸背有熱感,但很快即消失。一般情況均較好,惟自覺進麵食米粥時灼心,服薏米粥後灼心消失。

8月5日五診:術後6個月整,經2方治療後,現無明顯症狀,納穀佳,每天能進食500克左右。繼服前藥鞏固。

經治臨床症狀及腫塊完全消失。1972年6月6日胃腸X線鋇劑攝片示:胃腸吻合處鋇劑通過正常,未見異常改變;胃黏膜規則,十二指腸球部充盈完整。1973年5月15日隨訪,身體健康。至1982年8月已健康存活11年餘,未見復發,仍上班工作。

本文案例出自李濟仁著述的《中醫名家腫瘤證治精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