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金曲撈》打造華語音樂“遺珠喚醒師” 是老友重逢更是新朋初見

觀眾的口碑, 便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說2016年特別版的《端午金曲撈》是“打撈沉睡金曲”的1.0版本, 重磅升級之後的季播綜藝《金曲撈》則成為更趨精良的2.0版本。

上週五晚, 江蘇衛視大型音樂原創綜藝《金曲撈》迎來重磅開播。 以“回歸音樂”本身的誠意探索華語音樂綜藝的全新類型, 更用時代的新衣賦予遺珠歌曲以全新的生命。 節目播出後, 被成功喚醒的《沉迷》、《把你藏在歌裡面》、《王子公主》帶起了一波熱度, 譚詠麟、梁詠琪、張信哲的接連驚喜現身, 讓年長者追憶青春, 讓年輕人驚呼:“原來爸媽的歌竟這麼好聽!”

《金曲撈》的開播口碑之好,

是尊重音樂本身的一次勝利, 也是節目創新路徑的美好獎賞。 沉睡在無數張經典專輯裡的歌曲被“時代修復”後重新演繹, 既有旋律本身的無窮魅力, 更有歲月沉澱後的醉人情懷。

80萬首收聽率不到1%的華語音樂是藍海

《金曲撈》為內地音樂綜藝獨闢蹊徑

素人比拼、明星對決、星素對戰……表面看似花樣百出的音樂綜藝, 下一片全新的戰場到底在哪兒, 它需要電視人以極大的誠意和勇氣, 衝破審美疲勞和資源短缺。

作為音樂綜藝的攪局者, 《金曲撈》從“選人”到“選歌”, 成為其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雖然聚焦音樂本身的節目此前有之, 將將目光投向浩如煙海的華語音樂曲庫, 打撈那些沉睡的經典, 無疑為音樂綜藝開啟了一片全新的藍海。

大資料顯示, 僅在qq音樂, 就有高達80萬首之巨的歌曲, 收聽率不到1%。 以在1998年至2004年唱片業的“白金時代”為例, 要選出十大唱片, 可能會引發三四十張經典專輯的激烈爭奪。 正如“叨叨團”成員、金牌音樂人黃國倫所說, 未走紅的歌曲可能是“懷才不遇”、“遇人不淑”、“生不逢時”, 即便樂壇天王, 也有好歌成為無人知曉的“冷門”歌曲。 在此情況下, 《金曲撈》把內容生產轉向“音樂”本身的藍海之中, 試圖激發音樂綜藝的嶄新生機。

《金曲撈》音樂總監劉洲也表示, 當一首好歌有20個版本之後, 聽眾聽的早已不是歌, 而是聽誰唱得更好, 但歸根結底, “最後我們還是要聽歌”。

將甲骨文翻譯成現代文

音樂遺珠有經典內核更有時代外衣

有意打造華語音樂“遺珠喚醒師”的《金曲撈》,其扮演的角色已經超過普通音樂綜藝本身。與大熱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一樣,《金曲撈》對華語音樂的“修復”同樣遵循著“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即盡可能尊重作品的原生形態,還原作品的藝術原貌,但也加入適量的全新時代改編。

有評論指出,《金曲撈》首期節目播出後,其打撈出的三首音樂遺珠,既是“老友重逢”,又似“新朋初見”。作為梁詠琪玉女轉型之作,《沉迷》用淺吟低唱來講述愛情往事,氤氳其中的悲傷氛圍與此前輕鬆活潑的《膽小鬼》、《中意他》大異其趣。而在喚醒師金志文的重新改編之下,《沉迷》加入了頗具動感與節奏的搖滾元素,削薄了感傷,平添了一份希冀,難怪被黃國倫稱讚“如此改編是非常大膽的冒險”。

劉洲曾把《金曲撈》的工作比喻為“將甲骨文翻譯成現代文”,那些曾經因種種原因被遺落在歲月長河裡的歌曲,重新被打撈瀝幹,把曾經老舊的包裝去掉,換上讓年輕聽眾更容易接受的外殼,既能保留其情感內核,卻又有全新的時代外衣。

既叫醒耳朵也能直擊心靈

金曲交融情懷,讓年輕人也能愛不釋手

當擅長“情感牌”的江蘇衛視,遇上手握“情懷殺”的《金曲撈》,讓曾經“遇人不淑”的金曲重見天日,並非其最終目的——當一首不會嘩眾取寵的老歌在耳畔重新響起,旋律不僅僅能“叫醒耳朵”,更能喚起一段或是私人、或是群體的遙遠記憶。

參照此前《我可以忘記你》、《唱一遍一遍》、《你還記得愛情嗎》、《溫習》在《端午金曲撈》上的順勢走熱,可以預見《沉迷》、《把你藏在歌裡面》、《王子公主》還將持續發酵,或成為今年音樂榜單的熱門之選。

《金曲撈》的歲月情懷,也與近年風行的懷舊浪潮不謀而合。華語流行音樂是大眾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金曲撈》能讓金曲本身超越個體的心路歷程及其私密性的生命體驗,延展為普遍的、社會的、全民性的文化景觀。

對於這檔節目的終極訴求來說,它不是淺層的記憶再現,而是在有意識的捕捉、重現過去的歷史文化符號過程中,重構“集體記憶”,並賦予全新時代內涵和審美趣味。所以,它不僅僅是屬於60後、70後的,更是屬於80後、90後乃至00後的。《金曲撈》裡,被打撈的金曲不僅僅是一種懷舊消費,更是一種文化認同——這才是《金曲撈》獲得大眾強烈共鳴的重要所在。

有意打造華語音樂“遺珠喚醒師”的《金曲撈》,其扮演的角色已經超過普通音樂綜藝本身。與大熱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一樣,《金曲撈》對華語音樂的“修復”同樣遵循著“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即盡可能尊重作品的原生形態,還原作品的藝術原貌,但也加入適量的全新時代改編。

有評論指出,《金曲撈》首期節目播出後,其打撈出的三首音樂遺珠,既是“老友重逢”,又似“新朋初見”。作為梁詠琪玉女轉型之作,《沉迷》用淺吟低唱來講述愛情往事,氤氳其中的悲傷氛圍與此前輕鬆活潑的《膽小鬼》、《中意他》大異其趣。而在喚醒師金志文的重新改編之下,《沉迷》加入了頗具動感與節奏的搖滾元素,削薄了感傷,平添了一份希冀,難怪被黃國倫稱讚“如此改編是非常大膽的冒險”。

劉洲曾把《金曲撈》的工作比喻為“將甲骨文翻譯成現代文”,那些曾經因種種原因被遺落在歲月長河裡的歌曲,重新被打撈瀝幹,把曾經老舊的包裝去掉,換上讓年輕聽眾更容易接受的外殼,既能保留其情感內核,卻又有全新的時代外衣。

既叫醒耳朵也能直擊心靈

金曲交融情懷,讓年輕人也能愛不釋手

當擅長“情感牌”的江蘇衛視,遇上手握“情懷殺”的《金曲撈》,讓曾經“遇人不淑”的金曲重見天日,並非其最終目的——當一首不會嘩眾取寵的老歌在耳畔重新響起,旋律不僅僅能“叫醒耳朵”,更能喚起一段或是私人、或是群體的遙遠記憶。

參照此前《我可以忘記你》、《唱一遍一遍》、《你還記得愛情嗎》、《溫習》在《端午金曲撈》上的順勢走熱,可以預見《沉迷》、《把你藏在歌裡面》、《王子公主》還將持續發酵,或成為今年音樂榜單的熱門之選。

《金曲撈》的歲月情懷,也與近年風行的懷舊浪潮不謀而合。華語流行音樂是大眾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金曲撈》能讓金曲本身超越個體的心路歷程及其私密性的生命體驗,延展為普遍的、社會的、全民性的文化景觀。

對於這檔節目的終極訴求來說,它不是淺層的記憶再現,而是在有意識的捕捉、重現過去的歷史文化符號過程中,重構“集體記憶”,並賦予全新時代內涵和審美趣味。所以,它不僅僅是屬於60後、70後的,更是屬於80後、90後乃至00後的。《金曲撈》裡,被打撈的金曲不僅僅是一種懷舊消費,更是一種文化認同——這才是《金曲撈》獲得大眾強烈共鳴的重要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