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人均讀書近8本,五成以上青睞紙質圖書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18日公佈了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主要情況。 調查顯示, 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9%,

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 數位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 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個百分點, 圖書閱讀率為58.8%, 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個百分點。 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 較2015年增加了0.02本。 2016年手機閱讀率達到66.1%, 已經連續8年增長。

日前, 中國出版協會在江西樂安縣鼇溪鎮中心小學舉行江西文化扶貧圖書捐贈儀式,

送來價值28萬元的精美圖書, 為貧困地區的教育文化事業助力。 圖為學生手捧捐贈的圖書高興地跑回教室。 人民視覺 圖

在國民對個人閱讀數量評價中, 只有1.7%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 6.6%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比較多, 有36.0%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一般, 45.2%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

從成年國民對各類出版物閱讀量的考察看, 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的7.86本中, 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 電子書閱讀量為3.21本。 報紙和期刊的人均閱讀量分別為44.66期(份)和3.44期(份), 分別低於2015年的54.76期(份)和4.91期(份)。

在數位化閱讀已經很發達的今天, 紙質圖書仍受到一半多讀者的青睞。 對這一現象,

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認為, 這說明傳統的紙質圖書仍然具有生命力。 “回歸紙質圖書是一個世界性的潮流, 美國、英國、法國目前都出現了類似的趨勢, 這些國家電子書的銷售放緩, 而紙質圖書的銷售穩步增長, 中國也同樣如此。 數位化閱讀雖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點, 但只適合快速的碎片化的淺閱讀, 傳統的紙質閱讀更適於系統的體系化的深閱讀。 讀者對深閱讀的需求不會消失, 因此紙質圖書就不會消失。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 傳統紙質圖書和數位化閱讀的方式仍將會並存。 ”

調查顯示, 不同人口特徵群體的手機閱讀接觸率存在一定差異。 城鎮成年居民、男性成年居民的手機閱讀接觸率分別高於對應群體;成年人中,

年齡越小的群體, 手機閱讀接觸率越高, 18—29歲群體的手機閱讀接觸率最高, 為92.8%;其次為30—39歲群體, 該群體的手機閱讀接觸率為87.3%。 60歲以上群體的手機閱讀接觸率與中青年群體差距較大。

對於手機閱讀率的快速增長, 徐升國認為這和手機便於攜帶、適應碎片化閱讀的特點有直接的關係。 “在今後數位化閱讀的發展趨勢當中, 手機很有可能取代其他所有終端而成為第一大數位化閱讀載體。 中國有7億多手機用戶, 因此手機閱讀的群體將非常龐大。 這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也是我們開展手機閱讀的良好條件。 ”

(原題為《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公佈, 2016年——人均讀書近8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