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工程|奚阿興談連環畫繪本《女媧補天》

“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本月初宣佈取得實質性進展。 包括《羲媧創世》《伏羲創八卦》等連環畫繪本已陸續出版。 4月22日起“夢開始的地方: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作品展”將於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展出, 這一批創作的17套、每套30幅的連環畫繪本作品將分為三批, 分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海上藝術館三地同時展出。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本期對話《女媧補天》連環畫繪本的創作者畫家奚阿興, 他筆下的女媧是一位主動擔負補天重任的慈愛母親。

1944年出生的奚阿興也是年紀最長的“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創作者。

奚阿興繪《中國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女媧補天》封面

女媧煉石補天是大眾最為熟悉的神話題材之一, 《列子·湯問》中記載:“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鼇之足以立四極。

”《淮南子·覽冥》中也記載:“往古之時, 四極廢, 九州裂, 天不兼覆, 地不周載, 火爛炎而不滅, 水浩洋而不息, 猛獸食顓民, 鷙鳥攫老弱。 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斷鱉足以立四極, 殺黑龍以濟冀州, 積蘆灰以止淫水。 ”《楚辭·大招》王逸注中描述“傳言女媧人頭蛇身, 一日七十化。 ”在“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中畫家奚阿興所繪的女媧在子孫受難時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奚阿興:女媧在天塌地陷之時, 從源頭為蒼生謀福

澎湃新聞:《女媧補天》是大眾比較熟悉的題材, 曹雪芹《紅樓夢》也由補天遺石開篇, 可見《女媧補天》的膾炙人口, 那麼面對這麼一個故事, 你是怎樣理解和塑造女媧的形象的?

奚阿興:女媧是偉大的神,

她既造了人, 又救了人。 她不僅是偉大的母親, 而且是救世主。 首先, 我覺得她應該是美的, 但“傳言女媧人頭蛇身”一個偉大的女神和爬行動物結合是我不能接受的。 對照西方神話中的女神大多是“高大美”的形象, 只有美杜莎等少數幾個邪神才造型怪異。 當然, 在中國神話沒有進入廟堂, 沒有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大多是民間整理和想像的, 所以創造出一些很怪異的形象, 這些形象我們在畫之前都做過研究, 但最終我們我們覺得不要拘泥於古代的書籍, 要在傳統的基礎之上有所創造。

再者, 我認為女媧不同于七仙女、嫦娥等一般的女神, 她要煉石、補天是個強大的女神。 我在造形上把她塑造成一個赤著大腳的,

體魄強壯的人物類型。 當然, 她也是一個慈愛的母親, 這種慈愛是她在子孫受難時爆發出來巨大的能量——煉石補天。 而且, 她是主動性, 當天塌地陷、遭遇洪水, 她去補了天, 堵住了洪水, 從源頭為蒼生謀福。 所以我從傳統精神的方面去理解故事、塑造造型, 我畫的是一個偉大母親的形象。

赤著大腳的女媧四處收集葫蘆

澎湃新聞:這個故事中哪個情節最為打動你?你又是如何通過畫面表現的?

奚阿興:我最感動是女媧不去等待, 主動補天的行為。 她是一個有先見之明的神, 她先收集葫蘆建造人類的避難所, 而後再去煉石補天。 我覺得煉石我非常困難, 所以在畫面中我把爐子支得很高, 體現她辛勤的勞動和無私的付出。 女媧千方百計把這件事情做成, 為了兒女, 不惜犧牲自己, 作為一個女神、一個母親能有這麼大的力量, 說明她的內心非常強大, 且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女媧飛上掠下,以石漿補天

澎湃新聞:你的這些畫基本上基於暗色背景,有點像是遠古山洞中的岩畫,你是如何想到以這種手法表現《女媧補天》的故事的?

奚阿興:我好多年沒畫連環畫了,一些畫法我也忘了,我也不希望重複自己。我重新開始,從造形、畫法、材料等方面再梳理一遍,現在呈現的風格實際上帶有偶然性,我畫了很多張草圖,看看有一張可以,我就朝著這種形式努力畫下去,又畫了一些自己看看比較舒服,就成為了現在的樣子。當然我在龍、麒麟等“神奇動物”的造型上參照了民間藝術,我覺得它們在歷史上就是吉祥的動物,我就按流傳下的形象畫。

女媧飛身躍上巨鼇

澎湃新聞:你過去畫的《女媧補天》是連環畫是什麼時候?和這次連環畫繪本的創作有什麼異同,面對不同的讀者,你做了哪些改變?作為最長的一位參與創作的藝術家,為什麼這麼多年以後,您又回歸到連環畫創作當中?

奚阿興:我之前畫的神話故事在1982年出版的,異同我自己也分辨不出,大家自己看吧。我在少兒出版社幹了好多年,職業要求把讀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畫的時候追求孩子們看得懂,帶給他們美的感受,所以是基本上我畫的比較寫實的,對於情節的表現也是以孩子能看懂為準則的。一開始畫的時候我也心裡沒底,後來經過好多摸索和試驗,逐步就搞出來一兩張。施大畏院長也組織大家開了多次觀摩會,互相提建議。我也有一點點有了信心,一步一步完成了。

1982年奚阿興畫的女媧補天連環畫

女媧毫不畏懼的補天

澎湃新聞:能談一下你們參與創作的藝術家之間的互相溝通和觀摩會的情形嗎?

奚阿興:其實大家畫掛在那裡,你就知道問題了。比如說我們每個人拿兩張裱在鏡框裡面,就像辦一個小型的展覽,一看就自己心裡有數的,大家心裡都有數的。好的我應該學習,差的我改進。我們在創作中開的觀摩會很重要,大家作品放在一起看,對提高整體的水準很有好處。

女媧以火炬點燃金玉大鍋

澎湃新聞:作為此次參與創作最年長的藝術家,你覺得當下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奚阿興:覺得現在把中國傳統神話作為一個工程來對待,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社會責任。我能參加到這個創作隊伍裡面去是種榮幸。我覺得能為中國的文化自信上面出一點力氣,是一件難得的事情、難得的機會。

附: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女媧補天

故事梗概:冬至前夜,突然大地震顫,江河暴漲,無數生靈在洪水中掙扎。女媧用葫蘆變成小船救助了許多人和牲畜。洪水退去了,可是西北天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窟窿,原來是水神共工怒觸不周山,引發了災難。女媧決定補天。東海巨鼇帶女媧飛到太行山,她用從東南西北中的得來的青、赤、白、玄、黃石,煉出了五色石漿,補好了天空的大窟窿。萬川歸位,大地重煥生機。該神話故事反映了遠古初民勇於與自然抗爭以及自我奉獻的精神。也蘊含著對於天、地、人和諧關係探索的意味。(陳蘇/文)

《女媧補天》連環畫繪本選登(奚阿興/繪):

直到人,牲畜和野獸都奮力爬上葫蘆船,伏羲、女媧才登上了大葫蘆瓢。

女媧抬頭望去,只見西北天空出現了一個冒著濃煙的巨大窟窿!“不好了,天塌啦!”人們一片驚恐。“不好了,地陷啦!”人們又發現東南大地塌陷了一塊。

原來,冬至將至,主水的顓頊正在北方調節時氣,不料引起了水神共工的反抗。共工一怒之下,一頭撞塌了不周之山,於是山中的鬱結之氣沖湧而出,洪水氾濫。天下震盪,天缺西北,地陷東南。

眾人歡呼:“煉成了,煉成了!”只見五色石漿色彩柔和,祥光四射。

霞光一閃,五色石漿糊上了黑窟窿的邊緣,眾人正要喝彩,卻又一片驚呼。原來,石漿太重,有滴滴答答掉了下來。

天已經復位,地卻回不到原狀,西北高而多山,東南低而多水。一條黑龍還在肆虐,女媧又率眾找到深入深淵的黑龍,把系著繩鉤的牛投入淵中。不一會兒,淵水震盪,黑龍浮出水面,女媧張弓搭箭,黑龍轟然倒斃。原來竟是一條巨蟒。

女媧飛上掠下,以石漿補天

澎湃新聞:你的這些畫基本上基於暗色背景,有點像是遠古山洞中的岩畫,你是如何想到以這種手法表現《女媧補天》的故事的?

奚阿興:我好多年沒畫連環畫了,一些畫法我也忘了,我也不希望重複自己。我重新開始,從造形、畫法、材料等方面再梳理一遍,現在呈現的風格實際上帶有偶然性,我畫了很多張草圖,看看有一張可以,我就朝著這種形式努力畫下去,又畫了一些自己看看比較舒服,就成為了現在的樣子。當然我在龍、麒麟等“神奇動物”的造型上參照了民間藝術,我覺得它們在歷史上就是吉祥的動物,我就按流傳下的形象畫。

女媧飛身躍上巨鼇

澎湃新聞:你過去畫的《女媧補天》是連環畫是什麼時候?和這次連環畫繪本的創作有什麼異同,面對不同的讀者,你做了哪些改變?作為最長的一位參與創作的藝術家,為什麼這麼多年以後,您又回歸到連環畫創作當中?

奚阿興:我之前畫的神話故事在1982年出版的,異同我自己也分辨不出,大家自己看吧。我在少兒出版社幹了好多年,職業要求把讀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畫的時候追求孩子們看得懂,帶給他們美的感受,所以是基本上我畫的比較寫實的,對於情節的表現也是以孩子能看懂為準則的。一開始畫的時候我也心裡沒底,後來經過好多摸索和試驗,逐步就搞出來一兩張。施大畏院長也組織大家開了多次觀摩會,互相提建議。我也有一點點有了信心,一步一步完成了。

1982年奚阿興畫的女媧補天連環畫

女媧毫不畏懼的補天

澎湃新聞:能談一下你們參與創作的藝術家之間的互相溝通和觀摩會的情形嗎?

奚阿興:其實大家畫掛在那裡,你就知道問題了。比如說我們每個人拿兩張裱在鏡框裡面,就像辦一個小型的展覽,一看就自己心裡有數的,大家心裡都有數的。好的我應該學習,差的我改進。我們在創作中開的觀摩會很重要,大家作品放在一起看,對提高整體的水準很有好處。

女媧以火炬點燃金玉大鍋

澎湃新聞:作為此次參與創作最年長的藝術家,你覺得當下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奚阿興:覺得現在把中國傳統神話作為一個工程來對待,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社會責任。我能參加到這個創作隊伍裡面去是種榮幸。我覺得能為中國的文化自信上面出一點力氣,是一件難得的事情、難得的機會。

附: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女媧補天

故事梗概:冬至前夜,突然大地震顫,江河暴漲,無數生靈在洪水中掙扎。女媧用葫蘆變成小船救助了許多人和牲畜。洪水退去了,可是西北天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窟窿,原來是水神共工怒觸不周山,引發了災難。女媧決定補天。東海巨鼇帶女媧飛到太行山,她用從東南西北中的得來的青、赤、白、玄、黃石,煉出了五色石漿,補好了天空的大窟窿。萬川歸位,大地重煥生機。該神話故事反映了遠古初民勇於與自然抗爭以及自我奉獻的精神。也蘊含著對於天、地、人和諧關係探索的意味。(陳蘇/文)

《女媧補天》連環畫繪本選登(奚阿興/繪):

直到人,牲畜和野獸都奮力爬上葫蘆船,伏羲、女媧才登上了大葫蘆瓢。

女媧抬頭望去,只見西北天空出現了一個冒著濃煙的巨大窟窿!“不好了,天塌啦!”人們一片驚恐。“不好了,地陷啦!”人們又發現東南大地塌陷了一塊。

原來,冬至將至,主水的顓頊正在北方調節時氣,不料引起了水神共工的反抗。共工一怒之下,一頭撞塌了不周之山,於是山中的鬱結之氣沖湧而出,洪水氾濫。天下震盪,天缺西北,地陷東南。

眾人歡呼:“煉成了,煉成了!”只見五色石漿色彩柔和,祥光四射。

霞光一閃,五色石漿糊上了黑窟窿的邊緣,眾人正要喝彩,卻又一片驚呼。原來,石漿太重,有滴滴答答掉了下來。

天已經復位,地卻回不到原狀,西北高而多山,東南低而多水。一條黑龍還在肆虐,女媧又率眾找到深入深淵的黑龍,把系著繩鉤的牛投入淵中。不一會兒,淵水震盪,黑龍浮出水面,女媧張弓搭箭,黑龍轟然倒斃。原來竟是一條巨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