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陸羽七茗|茶經樓裡說《茶經》明嘉靖版《茶經》“雙城記”(下)

從《陸羽傳》到《茶經本傳》:鄉邦人文精神的傳承

童承敘對魯彭刊刻《茶經》的指導, 以及魯彭對童承敘的倚重與從善如流, 實際上是基於本地人文精神的傳承性互動。

他建議魯彭增入皮日休和陳師道的序, 而魯彭也把這封《童內方與夢野論茶經書》鐫刻在《茶經》尾後。

更重大的指導則是將其《陸羽傳》移入到魯彭的《茶經本傳》裡。 要知道, 1542年重陽節後童承敘看到的魯彭《茶經》樣書是:“羽器業顛末見於《傳》, 其水味品鑒優劣之辨, 又且見於張、歐《浮槎》等記。 則並附之, 經故不贅。 ”就是說樣本裡有《陸羽傳》及童承敘《陸羽傳贊》、《水辨》(看來這個名字是從他這裡出來的, 魯彭為《茶經》貢獻了“水辨”一詞), 除了《茶經》三卷的正文, 他說的這幾個都被他叫《茶經本傳》給籠括了。 有趣的是, 沒有提到《茶經外集》。 而等到農曆十月初一的時候, 就“今經既壽諸梓, 又得儒先之論, 名史之贊, 群哲之聲,

詩彙集而彰厥美焉。 ”整本完事了。 可看出刊刻的先後順序。 如果說《茶經》正文是真清與汪可立的創意;《茶經外集》是真清的創意, 《茶經本傳》則是魯彭從童承敘的《沔陽志》中的“逸士傳 陸羽”借來的創意。

童承敘住家何處、來景陵的路線與方式

童承敘在信中說, 為了這部新《茶經》的刊刻, 他兩次來景陵。 可見這個文化事件是個“雙城記”互動的故事。 那麼, 我們不禁想知道, 童承敘的家住在哪裡, 他又是怎樣來的景陵呢?

他哥哥(可能叫童木齋)的女婿陳文燭寫過一篇《玉沙草堂記》, 透露了他住家的地址。 他說他的草堂“結廬於古城之內。 且地號上門, 東號下門。 吾陳世家焉。 ……嘉靖間, 屬之翰林學士童公, 先中議公時遊焉。 崇岡峻嶺, 茂林修竹,

蓋郡城之孤秀也。 萬曆間, 屬之小子。 無論二氏之亭榭鞠為荒草, 即崇者卑、峻者夷, 茂修者剪矣。 ”意思是說他住的房子原來是“童公”的, “童公”是誰呢?他接著說:“小子易數家地, 拓而為園。 ……右仍童之亭曰‘來巘’, 張伯起書。 亦以四五公之風猶尚在山坳水曲間也。 ”而童承敘在一篇序跋裡落款為“內方山人童承敘書於沱潛別墅之來巘亭”, 那麼, “童公”也就是童承敘了。 我們還可以從中一睹他住家的風采, 那玉沙草堂在哪裡呢?“江北古城, 昔時玉沙縣也。 《水經》有‘白沙水, 自江口入沔, 湧玉泉, 在城之北。 ’”那就是在今天沔城城內。

從《景陵雜詩十首》看, 他是走水路來的景陵。

“GPS定位”童承敘的家與夢野台的距離

童承敘在城南的居家生活

他住在沔城(今仙桃複州古城)內, 但是是城內的那個方位呢?應該是城南, 他有首詩叫《城南逸樂詩為景陵呂佩之題》, 首句更讓我們堅定了判斷:“結宇超人境, 屏跡歸城南。 ”而在《移居城南庭幽室靜神愉目曠言憶同好寄示茲詩》中, 更透露出他的房子可能還是別人贊助的,

“公子雅敬客, 館我城南埛。 ”

童承敘說自己“潦倒蹇拙, 自分與林澤相宜, 頃修舊廬, 買新畬, 日事農圃, 已遣人持病疏入告矣。 ”適合過簡單的農家生活, 但他在城內的生活不勝其擾, “抱屙久棲跡, 漂泊嗟浮萍。 城中富車馬, 颯遝如流星。 黃塵翳九衢, 白日亦昏冥。 豈無羅綺華, 妖豔徒芳馨。 東鄰沸管弦, 淫蕩難為聽。 睠茲非所歡, 歎惋衷靡寧。 ”大概是由城中移居到城南的。

看來童承敘的居家生活因病而不太樂觀, 大約在1543年尾, 終於因病逝世了。

其實, 童承敘家住何方還是撲朔迷離的

《沔陽縣誌》(1989)裡將童承敘居家定在沔城

童承敘以“沔南有內方山,因號內方山人。”根據比對,童承敘的家有可能在漢陽與沔陽交界的沙湖鎮(古玉沙湖所在地)。“君住玉沙湖,雲構涵虛敞”(《河西草堂為童內方乃兄賦》)

《茶經》“雙城記”:未完的故事

應該說,史上第一個單行本《茶經》——明嘉靖竟陵版《茶經》的名字也許是後來人約定俗成的叫法,也有稱“明嘉靖二十一年柯雙華竟陵本《茶經》”的。不管怎麼樣,它是柯喬治沔的產物,是沔陽州與景陵雙城互動的結果。魯彭是刊刻者,而童承敘則是最主要的編纂指導者。這本《茶經》在沔陽州與景陵都產生了極大的後續影響。

在景陵,它形成了一個突出茶聖故居西塔寺特徵的傳統,帶有鄉邦文獻與史志的特點。而且後續踵事增華之舉還有很多。

在沔陽,童承敘借助於夢野台的雕板翻刻了“百餘本”明嘉靖竟陵版《茶經》,這些書當然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萬曆年間,陳文燭序的刻本,正是在這個版本的《茶經》基礎上形成的,其流播影響也不容小覷。

到了辛亥革命以來,盧弼刊刻了《湖北先正文集》本《茶經》,這個“雙城記”的故事才剛剛謝幕。

在這裡 見證茶歷史

茶經樓裡說《茶經》

茶經樓博物館出品·二零一七

文 / 夏日濃蔭

《沔陽縣誌》(1989)裡將童承敘居家定在沔城

童承敘以“沔南有內方山,因號內方山人。”根據比對,童承敘的家有可能在漢陽與沔陽交界的沙湖鎮(古玉沙湖所在地)。“君住玉沙湖,雲構涵虛敞”(《河西草堂為童內方乃兄賦》)

《茶經》“雙城記”:未完的故事

應該說,史上第一個單行本《茶經》——明嘉靖竟陵版《茶經》的名字也許是後來人約定俗成的叫法,也有稱“明嘉靖二十一年柯雙華竟陵本《茶經》”的。不管怎麼樣,它是柯喬治沔的產物,是沔陽州與景陵雙城互動的結果。魯彭是刊刻者,而童承敘則是最主要的編纂指導者。這本《茶經》在沔陽州與景陵都產生了極大的後續影響。

在景陵,它形成了一個突出茶聖故居西塔寺特徵的傳統,帶有鄉邦文獻與史志的特點。而且後續踵事增華之舉還有很多。

在沔陽,童承敘借助於夢野台的雕板翻刻了“百餘本”明嘉靖竟陵版《茶經》,這些書當然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萬曆年間,陳文燭序的刻本,正是在這個版本的《茶經》基礎上形成的,其流播影響也不容小覷。

到了辛亥革命以來,盧弼刊刻了《湖北先正文集》本《茶經》,這個“雙城記”的故事才剛剛謝幕。

在這裡 見證茶歷史

茶經樓裡說《茶經》

茶經樓博物館出品·二零一七

文 / 夏日濃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