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人物故事:戲劇家關漢卿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戲劇家關漢卿——與莎士比亞齊名的世界文化巨擘

【作者:黃勳會】

據資料, 《戲劇報》1958年第四期以“今年紀念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為題報導:“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 我國元初的偉大戲劇家關漢卿列為1958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 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中國對外文化協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戲劇家協會等有關團體, 現已成立紀念會的籌備委員會, 決定在今年第二季度隆重舉行紀念, 各項籌備工作已經積極展開。 在紀念期間, 除邀請各界人士在北京舉行盛大紀念會外, 北京及全國重要城市,

均將上演關漢卿劇本的原著或改編本。 估計這位元偉大劇作家的作品, 屆時至少將有幾十種風格不同的戲劇形式的演出。 ”

《竇娥冤》劇照

關漢卿的作品在古今中外產生了巨大而廣泛的影響, 有些劇碼至今盛演不衰, 遠在一百多年之前,

《竇娥冤》還有法文譯本, 對東西方的文化交流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漢卿跟西方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相比多創作出作品三十多部, 並早於莎士比亞三個多世紀。 所以, 有人稱關漢卿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附關漢卿畫像

關漢卿, 號已齋、已齋叟。 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

關於他的籍貫, 一說祁州(今河北省安國縣)伍仁村, 一說大都(今北京市)人, 至今還有爭議。 王雪樵先生從劇本方言角度考證, 關漢卿作品中有大量晉南方言, 認為他祖籍解州。 他的考證和觀點, 近二十年來不斷得到史學界的普遍認可。 關漢卿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1220年前後), 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約1300年前後)。 金末元初雜劇作家。 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賈仲明《錄鬼簿》悼詞稱關漢卿為“驅梨園領袖, 總編修師首, 撚雜劇班頭”。 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朱簾秀, 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 他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 蓋世界浪子班頭。 ”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中說:“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他也因此而被譽為“曲家聖人”, 尊稱“曲聖”。

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 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 現存18部, 散曲現存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 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 學術界尚有分歧。 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 是他的代表作。 其最著名的作品為《竇娥冤》, 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 後也被列於世界大悲劇之中。

關漢卿的劇作深刻地再現了元代的社會現實, 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既有皇親國戚、豪權勢要葛彪、魯齋郎的兇橫殘暴, “動不動挑人眼, 剔人骨, 剝人皮”的血淋淋現實, 又有童養媳竇娥、婢女燕燕的悲劇遭遇, 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既有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

又熱情謳歌了人民的反抗鬥爭。 悲歌慨慷, 樂觀奮爭, 構成關漢卿劇作的基調。 在關漢卿的筆下, 寫得最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婦女形象, 竇娥、妓女趙盼兒、杜蕊娘、少女王瑞蘭、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 各具性格特色。 她們大多出身微賤, 蒙受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淩辱和迫害。 關漢卿描寫了她們的悲慘遭遇, 刻畫了她們正直、善良、聰明、機智的性格, 同時又讚美了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 歌頌了她們敢於向黑暗勢力展開搏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