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風雪蒼茫過冰河 青藏線上憶舊事

西寧市民焉幾何先生向記者講述了四十多年前修建青藏鐵路的舊事。 在焉幾何先生的講述中, 我們感受到的是老一代創業者不屈不撓、敢於奉獻的精神和民族團結、共同奮鬥的魚水親情, 受本報記者的邀請, 焉幾何先生撰寫此文, 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焉幾何, 山東省乳山市人, 1949年9月生人

冬季的一天, 為了保證施工部隊的冬季取暖, 上級命令我們將木裡煤礦的煤及時送到施工部隊, 往返的道路儘管不算太遠, 卻困難重重, 一是天寒地凍, 二是山路陡峭, 三是要過河但沒有橋樑。 我們從駐地到達木裡煤礦還算順利。

第二天準備返回時, 天空烏雲密佈, 狂風驟起, 氣溫驟降。 當汽車翻過木裡山時, 大雪漫天, 大地一片銀白, 只有蒼鷹在天空中盤旋, 汽車艱難地行駛著, 眼看快爾瑪公社就在前面, 一條河流成了我們的攔路虎。 我們不顧危險, 在冰面上前進, 車行到河中心時, 河面的冰層斷裂, 汽車陷進了冰窟窿。 戰友們雖加大油門, 車輪還是在原地打起了轉, 大家紛紛下車, 用鍬挖, 用鎬刨, 風雪刮到臉上像刀割一樣疼痛, 更讓大家心裡發毛的是, 汽車要前進, 就必須將前方幾十米長的冰全部清理乾淨, 為了完成任務, 我們精神抖擻地投入戰鬥。 畢竟大自然太過於嚴酷了, 單靠我們與嚴酷的大自然抗衡, 很難解決問題。 在我的建議下,
班長同意去快爾瑪公社求援。

一個多小時後, 班長帶來了一台推土機和十幾位藏族小夥子。 在他們的幫助下, 河中的冰終於被清理乾淨, 一輛輛汽車被冒著黑煙的推土機拖過了河, 在受到公社盛情接待以後, 大家也烤幹了衣服、鞋和襪子, 我們重新整裝出發, 在上級規定的時間內, 完成了運煤的任務。

得到藏族同胞的幫助

我曾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的一名汽車兵, 1974年6月, 從陝西省安康市隨部隊移防到青海省天峻縣。 其時, 鐵道兵部隊響應黨中央的號召, 從祖國四面八方集中到青藏高原修建青藏鐵路。

當時, 我是鐵道兵某部的一名司機, 我們連主要的任務是負責運送施工部隊的建設物資和生活給養,

由於汽車頻繁地在沿途行駛, 原本結實的沙石路變成了“搓板路”, 汽車在“搓板路”上行駛, 顛簸得十分劇烈。 起早摸黑、風餐露宿是常事, 對於這樣的路況條件, 汽車兵個個習以為常。

記得第一次險情, 發生在當年夏季的一場大雨過後, 我和戰友們駕駛著滿載麵粉的解放牌汽車, 迎著雨後的彩虹, 哼著“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的歌兒上了路。 我熟練地駕駛著汽車, 躲避沙石公路上的坑坑窪窪。

當汽車行駛到布哈河畔的吉爾孟道班時, 突然發現, 布哈河大橋的引橋已被洪水衝垮, 洶湧的河水咆哮著, 怒吼著, 切斷了我們的去路。 班長當機立斷地向我們下達了戰鬥令:“同志們, 我們要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沿著河岸邊草原上的便道繼續前進,

到前方後再想辦法過河。 ”說完, 他就帶領我們開上了草原。 雨後的草原風景如畫, 但我們誰也沒有閒心去欣賞它。 因為我們知道, 在這“美麗”的背後隱藏著不可預料的危險。 果不其然, 汽車駛進草原不久, 就陷入了泥潭。 我們不得不用鐵鍬挖, 用車拉用人推, 一切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 不但無濟於事, 汽車反而越陷越深。 只聽見班長又大聲說:“部隊在關角隧道裡爭分奪秒地施工, 我們這點困難算不了什麼。 ”他發出了第二道戰鬥令是:“將汽車上的麵粉先全部卸下, 再挖車底下的爛泥, 等汽車駛離泥潭後再裝車。 ”大家爭先恐後地去卸麵粉, 由於高原空氣稀薄, 幹起活來十分吃力, 只因有著“堅決完成任務”的信念,
才終於將汽車拉出泥潭, 裝上麵粉後, 又繼續上了路。 誰知屋漏偏逢連陰雨, 車行沒多久, 再次陷入了泥潭。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 班長告誡我們說“關鍵時刻, 共產黨員要起模範帶頭作用”, 他領頭唱起了《打靶歌》, “日落西山紅霞飛, 戰士打靶把營歸, 把營歸……”歌聲給戰士們增添了幹勁, 大家重新又投入了戰鬥。 誰也想不到, 正當大家精疲力竭時, 一位四十多歲的漢子帶著一幫藏族小夥子來到了我們的跟前。

原來那漢子是紅星大隊支部書記紮西, 因為我們的車隊遲遲未到, 他怕出什麼意外, 因此讓人帶上了炒麵、帶上了奶茶尋了過來, 一見我們就逼著我們吃飯, 他用漢語對我們說:“你們是幫助我們修建幸福路的。 等鐵路修通了,我還要坐著火車去北京呢。”紮西書記的一席話,讓我們精神倍增,在我們和藏族同胞的一起努力下,完成了這次不平常的運輸任務。

等鐵路修通了,我還要坐著火車去北京呢。”紮西書記的一席話,讓我們精神倍增,在我們和藏族同胞的一起努力下,完成了這次不平常的運輸任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